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榈油硬脂和大豆油酶法酯交换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博 杨继国 +1 位作者 李行方 林炜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进行了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棕榈油硬脂和大豆油酶法酯交换的研究,考察了酶法酯交换分批操作的反应动力学曲线,发现5%的加酶量、70℃下反应,反应3h内达到平衡,反应温度在70~90℃对反应速度无明显影响。采用填充床式反... 进行了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棕榈油硬脂和大豆油酶法酯交换的研究,考察了酶法酯交换分批操作的反应动力学曲线,发现5%的加酶量、70℃下反应,反应3h内达到平衡,反应温度在70~90℃对反应速度无明显影响。采用填充床式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结果表明通过装有10g脂肪酶柱子的最佳流速为30g/h。对化学酯交换和酶法酯交换产品性质的比较发现,二者SFC无明显差异。采用填充床式反应器对40:60和30:70的棕桐油硬脂和大豆油的混合物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测定了反应产物的SFC曲线,为将来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硬脂 大豆油 酶法酯交换 回脂含量
下载PDF
利用酯交换法改进棕榈油硬脂的加工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袁向华 李琳 +2 位作者 李冰 蔡妙颜 谢黔岭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4,共3页
将棕榈油硬脂(ST)与大豆油(SBO)按不同比例混合再进行酯交换反应可以得到不同固脂特征的油脂。实验发现,其中的酯交换油脂IE(70%ST+30%SBO)最适合于加工成通用型起酥油。对这种酯交换油脂的打发性、软硬度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 将棕榈油硬脂(ST)与大豆油(SBO)按不同比例混合再进行酯交换反应可以得到不同固脂特征的油脂。实验发现,其中的酯交换油脂IE(70%ST+30%SBO)最适合于加工成通用型起酥油。对这种酯交换油脂的打发性、软硬度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全棕榈油基起酥油进行了比较,发现酯交换油脂的柔软度和打发性能均优于后者,但其氧化稳定性不及全棕榈油基起酥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硬脂 酯交换 固体脂肪含量 打发性
下载PDF
以葵花籽油与棕榈油硬脂为原料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的生产参数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伟 《现代食品》 2017年第11期81-83,共3页
确定基于葵花籽油和棕榈油硬脂制备人造奶油的方案。优化基于葵花籽油和棕榈油硬脂制备人造奶油的工艺路线。制备人造奶油的最佳工艺与配方:棕榈油硬脂∶葵花籽油=110∶90,添加量为80%,增加3%的全脂奶粉溶解到16%的水中。用1∶1的卵磷... 确定基于葵花籽油和棕榈油硬脂制备人造奶油的方案。优化基于葵花籽油和棕榈油硬脂制备人造奶油的工艺路线。制备人造奶油的最佳工艺与配方:棕榈油硬脂∶葵花籽油=110∶90,添加量为80%,增加3%的全脂奶粉溶解到16%的水中。用1∶1的卵磷脂、丙二醇脂肪酸酯作为乳化剂,添加量为0.4%,乳状液在70℃乳化40 min,抗氧化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含量为2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奶油 葵花籽油 棕榈油硬脂
下载PDF
棕榈油硬脂和棕榈油中间分提物性能及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季敏 李勇强 +3 位作者 Ooi Cheng Keat Wong Soo Khwan 刘全亮 马传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18,共4页
为改善油脂可塑性和口溶性,及为开发以棕榈油产品为主要原料专用油脂产品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棕榈油硬脂(PSt)、棕榈油中间分提物(PMF)两者间相容性。测定二元混合体系固体脂肪含量(SFC)值,并通过计算其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值△SFC,结合... 为改善油脂可塑性和口溶性,及为开发以棕榈油产品为主要原料专用油脂产品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棕榈油硬脂(PSt)、棕榈油中间分提物(PMF)两者间相容性。测定二元混合体系固体脂肪含量(SFC)值,并通过计算其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值△SFC,结合T–△SFC曲线、二元等温曲线等直观分析,结果表明:PSt与PMF混合物在25℃、PSt含量为30%~50%时,二者间偏晶现象严重;而在35℃~50℃时,二者间共晶现象较为严重;在0℃~10℃和30℃~35℃范围内,二者间具有较好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硬脂 棕榈油中间分提物 油脂相容性 棕榈油
下载PDF
以大豆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
5
作者 张晨萍 连丽强 《现代食品》 2018年第18期73-80,87,共9页
本实验以大豆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就影响人造奶油理化性质的油相配比、乳化剂、乳化时间和乳化温度4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确立了制备人造奶油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豆油和棕榈油硬... 本实验以大豆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就影响人造奶油理化性质的油相配比、乳化剂、乳化时间和乳化温度4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确立了制备人造奶油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豆油和棕榈油硬脂比例为22.5∶27.5,大豆卵磷脂和丙二醇脂肪酸酯1∶1作为复配乳化剂,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30min是最佳工艺条件,产品的打发倍数最高为1.4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人造奶油脂肪酸的种类测定中发现,共检出14种脂肪酸,包括棕榈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等,其中未检出反式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棕榈油硬脂 反式脂肪酸 人造奶油
下载PDF
棕榈油硬脂在真空出条工艺中的应用
6
作者 肖圣浩 《四川日化》 1990年第2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棕榈油硬脂 洗衣皂 真空出条工艺
下载PDF
几种棕榈油之间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瑞兴 吴苏喜 杨文风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0年第4期49-53,共5页
研究了棕榈油硬脂、棕榈油软脂、棕榈油3种油之间的相容性,为开发以复合棕榈油为主要原料的专用油脂产品提供理论基础。测定了3种油脂及其两两混合体系的固体脂肪含量(SFC)值,并通过计算得出理论SFC与实测SFC之间的差值,通过SFC曲线图... 研究了棕榈油硬脂、棕榈油软脂、棕榈油3种油之间的相容性,为开发以复合棕榈油为主要原料的专用油脂产品提供理论基础。测定了3种油脂及其两两混合体系的固体脂肪含量(SFC)值,并通过计算得出理论SFC与实测SFC之间的差值,通过SFC曲线图、等温曲线图、SFC偏差图等直观分析,得出不同油脂之间的相容性。总体来说,棕榈油系列油之间的混合体系总体表现较好的相容性,但是在某些具体的比例和温度条件下,相容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棕榈油硬脂 棕榈油软脂 相容性 固体脂肪含量
下载PDF
棕榈油中间分提物在零/低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季敏 李勇强 +3 位作者 杨天奎 牟英 OOI Cheng Keat WONG Soo Khwan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30,共6页
为扩大棕榈油中间分提物(PMF)在零/低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中的应用,对PMF、棕榈油硬脂(PSt)和大豆油的甘三酯组成、结晶及熔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F的甘三酯主要由二饱和型及单饱和型甘三酯POP、PLP、POO组成;PSt的甘三酯主要由三... 为扩大棕榈油中间分提物(PMF)在零/低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中的应用,对PMF、棕榈油硬脂(PSt)和大豆油的甘三酯组成、结晶及熔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F的甘三酯主要由二饱和型及单饱和型甘三酯POP、PLP、POO组成;PSt的甘三酯主要由三饱和型及二饱和型甘三酯PPP、POP组成;大豆油主要由三不饱和型及二不饱和型甘三酯LLL、OLL、PLL等组成。以PMF为主,复配PSt和大豆油作为人造奶油的基料油,可使人造奶油以二饱和型POP等形成β'结晶倾向,一定量的三饱和型甘三酯PPP等提供人造奶油的骨架结构,三不饱和型甘三酯LLL、OLL等填充高熔点甘三酯形成的网格,提高人造奶油的营养特性。PMF、PSt和大豆油三者的质量比为50∶30∶20时表现出良好的相容特性,按照这一质量比制备的人造奶油中的晶型为β'和β共存,且以β'为主,符合人造奶油的结晶及熔化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中间分提物 棕榈油硬脂 甘三酯 结晶 熔化
下载PDF
酶催化酯交换法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的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朱雪梅 阮霞 +5 位作者 胡蒋宁 熊华 邓泽元 彭海龙 胡居吾 白春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5-79,共5页
以松籽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通过酶催化酯交换法生产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酯交换反应得到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37.88%),油酸(28.30%),亚油酸(20.19%),同时含有少量功能性脂肪酸——松籽油酸(4.77%),且没有检测到反... 以松籽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通过酶催化酯交换法生产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酯交换反应得到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37.88%),油酸(28.30%),亚油酸(20.19%),同时含有少量功能性脂肪酸——松籽油酸(4.77%),且没有检测到反式脂肪酸;结构脂质的熔点为37.5℃,其固态脂肪含量在20、25、30℃和40℃时分别是40.28%、32.62%、22.06%、3.40%,并且其主要晶型是β'型。因此,酯交换反应得到的零反式脂肪酸油脂适合作为人造奶油的基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籽油 棕榈油硬脂 酶催化酯交换 零反式脂肪酸 人造奶油
下载PDF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of Palm Stearin and Linseed Oil Transesterification
10
作者 Corine Cecile Milena Nowakowska Galo Antonio Carrillo Le Roux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年第11期971-978,共8页
Triacylglycerols are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natural fats and oils and contribute directly to their texture and flavor. The 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of fats and oils is usually performed in order to ... Triacylglycerols are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natural fats and oils and contribute directly to their texture and flavor. The 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of fats and oils is usually performed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ir melting and crystal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 of the chemically catalyzed interesterification of two vegetable oils, i.e. palm stearin and linseed oil, on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product is studi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of the initial amounts of oils on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product. This work shows that both cooling and heating DSC thermograms undergo significant changes as the result of the mixture of linseed oil and palm stearin and of their transeste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m stearin linseed oil TRANSESTERIFICATION DSC structured lipi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