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色绿僵菌胞外酶的诱导及发酵液生化特性研究
1
作者 李倩楠 马园 +5 位作者 郝陆瑶 张艳妮 郭志凯 丁玉林 杜山 王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液体培养基及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作用过程中胞外酶的最佳诱导条件和发酵液的生化性质,从而在对家畜外寄生虫进行防治过程中更好地利用该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试验使用培养效果较好的3种液体培养基加入不同诱导物对棕色绿僵... 为了研究不同液体培养基及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作用过程中胞外酶的最佳诱导条件和发酵液的生化性质,从而在对家畜外寄生虫进行防治过程中更好地利用该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试验使用培养效果较好的3种液体培养基加入不同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检测发酵液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杀蝇蛆效力等,确定该菌产生胞外酶和杀虫作用最适的培养基与诱导物。结果表明,蝇蛆三期幼虫诱导的枸橼酸培养基发酵液蛋白质浓度较高达404.45 mg/L、蛋白酶活性42.28 U/mL、酸性磷酸酶活性37.06 U/L、碱性磷酸酶11.04 U/L,同时杀蝇蛆效力也是最高的,达60%。因此,枸橼酸液体培养基是产生胞外蛋白质最佳培养基,较好的诱导物为蝇蛆三期幼虫。说明不同培养基及诱导物对棕色绿僵菌的代谢进程会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其代谢过程中分泌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产生明显差异,对杀蝇蛆效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寄生性真 棕色绿僵菌 蝇蛆 胞外酶 发酵液
下载PDF
高黎贡山不同海拔棕色绿僵菌对温度的适应性
2
作者 徐玲 张翼飞 陈凯 《保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将来源于高黎贡山不同海拔地区(170~3100 m)的棕色绿僵菌菌株在不同温度下(5~35℃)培养,测定各菌株的菌落直径和孢子粉产量,探讨不同海拔菌株的生长受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黎贡山棕色绿僵菌的适生温度范围为15~35℃,菌丝生长的最适温... 将来源于高黎贡山不同海拔地区(170~3100 m)的棕色绿僵菌菌株在不同温度下(5~35℃)培养,测定各菌株的菌落直径和孢子粉产量,探讨不同海拔菌株的生长受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黎贡山棕色绿僵菌的适生温度范围为15~35℃,菌丝生长的最适温为25~30℃,其中中低海拔多数菌株为30℃,高海拔多数菌株为25℃;产孢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为25℃;在较低温度下(≤25℃)培养时海拔对绿僵菌的生长影响不大,在较高温度(≥30℃)培养,低海拔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产孢能力显著较高,说明海拔较低的菌株更耐受高温,其中低海拔菌株BUM-600和BUM-800对高温的耐受能力最强,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绿僵菌 高黎贡山 海拔 温度 适应性
下载PDF
高黎贡山不同海拔地区棕色绿僵菌菌株的杀虫毒力
3
作者 徐玲 刘曦南北 熊素春 《保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10,共5页
在实验室中用干燥麸皮培养基模拟干旱条件,以黄粉虫为寄主测定来源于高黎贡山不同海拔(170~3100 m)生境的26个棕色绿僵菌菌株的毒力,筛选具有较强耐旱杀虫毒力的棕色绿僵菌菌株,为有效利用虫生真菌防治农林害虫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高黎... 在实验室中用干燥麸皮培养基模拟干旱条件,以黄粉虫为寄主测定来源于高黎贡山不同海拔(170~3100 m)生境的26个棕色绿僵菌菌株的毒力,筛选具有较强耐旱杀虫毒力的棕色绿僵菌菌株,为有效利用虫生真菌防治农林害虫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高黎贡山不同海拔棕色绿僵菌菌株的耐旱杀虫毒力差异较大(校正致死率为12.5%~64.5%,初致死时间为4~13 d),但绿僵菌菌株的毒力受海拔梯度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棕色绿僵菌菌株BUM-170、BUM-600、BUM-1700、BUM-1800、BUM-2200、BUM-2300、BUM-2500的毒力较高(校正致死率>50%),其中菌株BUM-2200的毒力最强(校正致死率达64.5%),该菌株在干旱地区的生防应用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海拔 棕色绿僵菌 毒力
下载PDF
棕色绿僵菌最适培养基和杀蝇蛆分生孢子浓度探究
4
作者 李倩楠 尹衍峰 +13 位作者 马园 焦万明 郝陆瑶 张艳妮 付伟 符江涛 贾晓晴 訾星月 马俊杰 郭志凯 丁玉林 杜山 陆静 王瑞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67,76,共9页
为了研究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的最适培养基和杀蝇蛆分生孢子浓度,试验对棕色绿僵菌在不同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氯化钠浓度和pH值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和产孢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分别统计不同浓度(1×10^... 为了研究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的最适培养基和杀蝇蛆分生孢子浓度,试验对棕色绿僵菌在不同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氯化钠浓度和pH值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和产孢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分别统计不同浓度(1×10^(4)个/mL、1×10^(5)个/mL、1×10^(6)个/mL、1×10^(7)个/mL和1×10^(8)个/mL)分生孢子悬液处理后第3,5,7天的蝇蛆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棕色绿僵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第21天时的菌落直径最大(8.40 cm),然后从大到小依次为PPDA固体培养基(8.20 cm)、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8.10 cm)、枸橼酸固体培养基(7.20 cm)、大豆蛋白胨固体培养基(4.90 cm)、玉米粉琼脂培养基(4.70 cm);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第21天时的分生孢子产量最高(4.830×10^(7)个/mL),然后从高到低依次为PPDA固体培养基(3.070×10^(7)个/mL)、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770×10^(7)个/mL)、枸橼酸固体培养基(1.580×10^(7)个/mL)、大豆蛋白胨固体培养基(0.260×10^(7)个/m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0.053×10^(7)个/mL);在萨氏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第7天时的菌丝干重最高(10.6 mg/mL),然后从高到低依次为马铃薯液体培养基(8.0 mg/mL)、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7.1 mg/mL)、玉米浸液液体培养基(0.2 mg/mL);在萨氏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第7天时的分生孢子产量最高(5.29×10^(7)个/mL),然后从高到低依次为马铃薯液体培养基(2.86×10^(7)个/mL)、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2.71×10^(7)个/mL)、玉米浸液液体培养基(1.53×10^(7)个/mL)。棕色绿僵菌在氯化钠浓度为0.15 mol/L或pH值为8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第21天时的菌落直径最大,分生孢子产量最高。用棕色绿僵菌分生孢子悬液(浓度分别为1×10^(4)个/mL、1×10^(5)个/mL、1×10^(6)个/mL、1×10^(7)个/mL和1×10^(8)个/mL)处理第3天,家蝇三期幼虫的累计死亡率为13.3%~40.0%;处理第5天,家蝇三期幼虫的累计死亡率为26.7%~66.7%;处理第7天,家蝇三期幼虫的累计死亡率为40.0%~90.0%。浓度为1×10^(6)个/mL、1×10^(7)个/mL和1×10^(8)个/mL的分生孢子悬液处理第7天时家蝇三期幼虫的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浓度为1×10^(4)个/mL、1×10^(5)个/mL的分生孢子悬液(P<0.05),且浓度为1×10^(6)个/mL、1×10^(7)个/mL和1×10^(8)个/mL的分生孢子悬液处理第7天时家蝇三期幼虫的累计死亡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棕色绿僵菌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萨氏液体培养基,培养基最适氯化钠浓度为0.15 mol/L、pH值为8;棕色绿僵菌分生孢子悬液对蝇蛆有较强的侵染杀灭作用,推荐的杀蝇蛆浓度为1×10^(6)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寄生性真 棕色绿僵菌 培养条件 分生孢子产量 蝇蛆 生防制剂
原文传递
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杀蝇蛆的增效作用
5
作者 李倩楠 马园 +5 位作者 郝陆瑶 张艳妮 郭志凯 丁玉林 杜山 王瑞 《动物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了研究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与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复配在蝇蛆防控中的应用,试验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棕色绿僵菌的相容性,以及单一棕色绿僵菌组、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制剂组杀蝇蛆毒性试验。结果表... 为了研究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与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复配在蝇蛆防控中的应用,试验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棕色绿僵菌的相容性,以及单一棕色绿僵菌组、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制剂组杀蝇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在较高浓度的下,高效氯氰菊酯对棕色绿僵菌的菌丝生长情况、孢子萌发率和孢子产量等无显著影响;高效氯氰菊酯与棕色绿僵菌联合使用确实可以增加棕色绿僵菌对蝇蛆的致死率,其中孢子浓度为1×10^(8)个/mL、1×10^(7)个/mL对蝇蛆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从90.0%、86.7%提高到100%;孢子浓度为1×10^(6)个/mL、1×10^(5)个/mL、1×10^(4)个/mL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从86.7%、50%和36.7%提高到93.3%、70%和63.3%。说明棕色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相容性良好,可以一起使用。低剂量的高效氯氰菊酯与棕色绿僵菌联用应用可以降低高效氯氰菊酯的使用量并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绿僵菌 高效氯氰菊酯 蝇蛆 生物防治 增效作用
下载PDF
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对草原革蜱杀灭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杨俊起 焦万明 +10 位作者 马园 郝陆瑶 张艳妮 李倩楠 贾晓晴 符江涛 郭志凯 丁玉林 杜山 陆静 王瑞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6-30,124,共6页
为了研究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在家畜外寄生虫病防控中的应用,试验通过培养棕色绿僵菌获得分生孢子,稀释至浓度为1×10^(4)个/mL后统计其萌发率,在棕色绿僵菌分生孢子悬液对草原革蜱幼蜱和成蜱的杀... 为了研究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Metarhizium brunneum)在家畜外寄生虫病防控中的应用,试验通过培养棕色绿僵菌获得分生孢子,稀释至浓度为1×10^(4)个/mL后统计其萌发率,在棕色绿僵菌分生孢子悬液对草原革蜱幼蜱和成蜱的杀灭作用试验中分别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浓度的试验组,即将草原革蜱幼蜱和成蜱分别放入5个不同浓度的棕色绿僵菌分生孢子悬液及0.5%孢子洗脱液中停留5 s,在25℃条件下每日定时观察幼蜱和成蜱的虫体死亡情况及作用时间。结果表明:棕色绿僵菌培养至第3天时所得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到90.40%;对草原革蜱幼蜱杀灭作用明显,用试验所得的最佳作用浓度1×10^(6)个/mL作用至第7天时草原革蜱幼蜱的死亡率高达100%,成蜱的死亡率为80.00%。说明昆虫寄生性真菌——棕色绿僵菌可以用于防治家畜外寄生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绿僵菌 昆虫寄生性真 分生孢子 草原革蜱 生物防控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