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0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棘球蚴病的诊断检测方法
1
作者 张浩钿 伍魁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期60-62,76,共4页
棘球蚴病(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该病的分布广泛,对牧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对棘球蚴病的虫体形态、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总结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检测方法 免疫学方法
下载PDF
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肝脏组织中LLT1表达观察
2
作者 罗黎 李锦田 +3 位作者 林鑫 艾尼娃尔·艾克拜 赵涵玥 吐尔干艾力·阿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泡型棘球蚴病(AE)患者肝脏组织中凝集素样转录物1(LLT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AE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AE患者的病灶肝脏组织样本,其中病灶近端肝脏组织(CLT,距离病灶中心<2 cm)30例、远端肝脏组织(DLT,距离病灶... 目的观察泡型棘球蚴病(AE)患者肝脏组织中凝集素样转录物1(LLT1)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AE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AE患者的病灶肝脏组织样本,其中病灶近端肝脏组织(CLT,距离病灶中心<2 cm)30例、远端肝脏组织(DLT,距离病灶中心>2 cm)2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LLT1的表达和定位。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AE患者肝脏组织中LLT1的表达变化。从GEO数据库获取AE患者数据集GSE124362(包含6例CTL和6例匹配的DLT样本)分析LLT1编码基因CLEC2D与免疫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LLT1主要表达于肝实质细胞和病灶周围的炎症细胞。CLT、DLT中LLT表达评分分别为3(2,4)、6(4,8)分,CLT中LLT1表达水平高于DLT(P<0.05)。LLT1表达与AE患者的P分期、ALT、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相关(P均<0.05)。CLEC2D表达与浆细胞、M2型巨噬细胞和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0.87、0.74,P均<0.01),与激活的NK细胞、M1型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呈负相关(r分别为-0.73、-0.60、-0.74,P均<0.01)。进一步分析发现,CLEC2D表达与M1型巨噬细胞标志CD1B和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0.89,P均<0.05),与M2型巨噬细胞标志CD163、CLEC7A和IL-10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0.71、0.74,P均<0.01)。结论LLT1在AE患者CLT中高表达,与患者的P分期和肝功能指标水平相关,与多种免疫细胞表达有关,LLT1可能参与AE病灶的浸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棘球蚴病 凝集素样转录物1 肝脏组织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石兵强 支永发 +2 位作者 牛闻宇 岳乐 周庆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08-0112,共5页
明确青海地区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相关疾病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患者临床诊疗和愈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肝细粒棘球蚴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明确患者细粒棘球蚴病和胆囊相关并发症的特征,行单因素分... 明确青海地区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相关疾病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患者临床诊疗和愈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肝细粒棘球蚴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明确患者细粒棘球蚴病和胆囊相关并发症的特征,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194例肝细粒球蚴病患者,194例肝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术前有胆道系统临床症状的占35.05%(68/194),有胆囊相关并发症的占48.97% (95/194),其中慢性胆囊炎占18.04%(35/194)、胆囊结石占11.86%(23/194)。行手术者占76.29%(148/194),其中根治性手术治疗合并切除胆囊者占64.19%(95/148)。患者术后有并发症者占51.35%(76/148),其中营养性并发症18.92%(28/148)、肝功能不全17.57%(26/148)、残腔感染占12.16%(18/148)、胆汁瘘占7.50%(2/148)、术后胆管狭窄0.68%(1/148)、残腔钙化0.68%(1/148)。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肝脏左右叶位置、病灶分布、大小、数量等是肝囊性包虫病合并胆囊相关疾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本研究证实青海地区肝囊性包虫病患者中胆囊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术前患者的评估、手术方法、术后的发生并发症及生命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肝细粒棘球蚴病 胆囊相关并发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检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内循环抗原的免疫层析试条的制备和评价
4
作者 张璟 王颖 +3 位作者 高春花 危芙蓉 贾孝凯 石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一种快速、简便诊断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纯化棘球蚴囊液抗原,并以此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确定其... 目的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一种快速、简便诊断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纯化棘球蚴囊液抗原,并以此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确定其亚类和效价。筛选基于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吸附于交联垫;将另一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划线包被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手术确诊的细粒棘球蚴病(87例)、多房棘球蚴病(40例)、囊尾蚴病(25例)、日本血吸虫病(10例)、弓形虫病(5例)、并殖吸虫病(5例)、华支睾吸虫病(5例)患者血清,以及60例健康者血清,以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为免疫源制备单克隆抗体,共筛选了11株能高效分泌效价在1∶25600~1∶102400特异抗体的细胞株,抗体亚类为IgG_(1)或IgG_(2)a。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F 3B 6作为标记抗体,单克隆抗体C 4H 6作为包被抗体制成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127份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8.12%(112/127),其中试条检测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8.51%(77/87),检测泡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7.50%(35/40),试条法检测两型包虫病患者血清敏感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6)。与25份囊尾蚴病患者血清、10份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5份弓形虫病患者血清、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和5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60份健康者血清也均为阴性,总特异性为100.00%。结论成功制备了棘球蚴囊液纯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此单抗为基础研制出的快速诊断棘球蚴病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单克隆抗体 循环抗原 免疫层析试条 检测 评价
下载PDF
羊棘球蚴病的发病特点与诊治技术
5
作者 文新吾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5期1-2,共2页
羊棘球蚴病又称“脑包虫病”“羊转头疯”,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于羊的脑组织和脊髓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羊群中分布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我国养羊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降低羊棘球蚴病的发生率,本... 羊棘球蚴病又称“脑包虫病”“羊转头疯”,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于羊的脑组织和脊髓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羊群中分布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我国养羊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降低羊棘球蚴病的发生率,本文针对羊棘球蚴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以期能够为广大养殖户及基层兽医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原学 临床症状 理变化 诊断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羊棘球蚴病诊断与治疗
6
作者 张吉成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棘球蚴病是现代规模化羊场羊养殖时常见的一类寄生虫病,其又称包虫病。羊棘球蚴病不仅会危害羊,同时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威胁,进而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临床上,患棘球蚴病的羊生长发育迟缓,毛、肉、奶的产量和品质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 棘球蚴病是现代规模化羊场羊养殖时常见的一类寄生虫病,其又称包虫病。羊棘球蚴病不仅会危害羊,同时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威胁,进而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临床上,患棘球蚴病的羊生长发育迟缓,毛、肉、奶的产量和品质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将羊棘球蚴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科学做好羊棘球蚴病的防控工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迟缓 棘球蚴病 防控工作 包虫 规模化羊场 二类动物疫 羊养殖
下载PDF
棘球蚴病检测技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梁 李春冬 +2 位作者 张志强 张楠 肖占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288,共8页
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了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棘球蚴病的检测是疾病防控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棘球蚴病检测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病原学检测技术、影像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 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了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棘球蚴病的检测是疾病防控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棘球蚴病检测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病原学检测技术、影像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优点与缺点,以期为棘球蚴病的快速检测和早期检测指明发展方向和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IL-9、IL-17及TGF-β1在复发转移肝泡状棘球蚴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楚慧 马倩 +1 位作者 刘婷 桑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体肝泡状棘球蚴病复发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1例未复发转移和32例复发转移的人感染泡状棘球蚴病例,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体肝泡状棘球蚴病复发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1例未复发转移和32例复发转移的人感染泡状棘球蚴病例,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初次肝泡状棘球蚴病灶旁炎症细胞中IL-9、IL-17和TGF-β1的蛋白表达,运用Aipathwell分析其表达程度及与临床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IL-9和IL-17在肝泡状棘球蚴病术后复发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9与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7,P<0.00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在复发转移组织与未复发转移组织间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L-9、职业、年龄、婚姻状况与肝泡状棘球蚴病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是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IL-9、IL-17在肝泡状棘球蚴病复发转移组织中呈高表达,并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在参与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复发转移的过程中产生作用。IL-9可作为肝泡状棘球蚴病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从事农牧民工作是其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17 肝泡状棘球蚴病 临床理学特征 COX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多房棘球蚴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东 王志鑫 +7 位作者 赵乾 苏晓霞 徐凯 董明明 李玮 侯立朝 樊海宁 王海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7-462,共6页
肝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寄生虫疾病,在我国传播范围广、危害较大。目前肝多房棘球蚴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为超声、CT及MRI,但其术前诊断及评估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兴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其衍... 肝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寄生虫疾病,在我国传播范围广、危害较大。目前肝多房棘球蚴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为超声、CT及MRI,但其术前诊断及评估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兴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在肝多房棘球蚴病的精准诊断和术前评估的指导作用,以期为以后的肝多房棘球蚴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成像 三维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复合保温策略在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古丽苏木汗·阿布来提 木巴拉克·依克拉木 +3 位作者 陈晗 蒋宇 赵萍 王梅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1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策略在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病科行手术治疗的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8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策略在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病科行手术治疗的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8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复合保温策略。观察两组入室时、麻醉前、切皮前及术中30、60、90、120、150、180 min及结束时的体温,比较两组低体温、术后寒战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的情况。结果两组术中体温在组间、时间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时、麻醉前及切皮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30、60、90、120、150、180 min及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体温、寒战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长于术前,纤维蛋白原低于术前,两组术后凝血四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保温策略能够维持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术中体温相对稳定,预防低体温、寒战和躁动的发生,促进麻醉苏醒,且有助于患者凝血功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型棘球蚴病 复合保温策略 低体温 麻醉苏醒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部分地区羊棘球蚴病(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特列克·库拉别克 德力拜尔·木拉提 +5 位作者 赛木斯尔·瓦克力 木尔扎提·阿勒腾别克 哈德力别克·吾特开 也尔哈拉提·胡尔曼 张杨 巴音查汗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4期25-29,共5页
为评价新疆阿勒泰地区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控效果,2022年采用ELISA方法,对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福海县、富蕴县的羊群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共检测羊血清样品1331份,检出阳性238份,总阳性率为17.9%,其中阿勒泰市... 为评价新疆阿勒泰地区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控效果,2022年采用ELISA方法,对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福海县、富蕴县的羊群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共检测羊血清样品1331份,检出阳性238份,总阳性率为17.9%,其中阿勒泰市、福海县、富蕴县阳性率分别为15.5%、18.6%、19.6%,不同县市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8,P>0.05);第一季度阳性率(22.6%)较高,但同一县市不同季度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饲羊阳性率(9.6%)低于散养羊(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上年龄段阳性率较高(30.6%),1岁以内阳性率最低(6.8%),同一县市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3个采样县市各季度均存在羊棘球蚴感染,区域和季度流行特征不明显,而饲养方式和年龄是影响感染强度的重要因素,散养羊和高年龄段羊感染相对较严重。结果提示,需加强对农牧民的棘球蚴病防控宣传,减少棘球蚴病对人类的威胁。本调查为进一步做好该地区棘球蚴病综合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包虫 流行 防控效果 阿勒泰地区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高原地区肝囊型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索郎多杰 高红桥 +1 位作者 索朗达杰 巴桑顿珠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7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高原地区肝囊型棘球蚴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HC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24例HCE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采用...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高原地区肝囊型棘球蚴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HC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24例HCE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56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创伤应激指标(皮质醇、C反应蛋白)、术后疼痛程度、肝病生存质量量表1.0(Liver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1.0,LDQOL1.0)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d和7d两组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7d两组皮质醇、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3d,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且术后1d、3d和7d时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LDQOL1.0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LDQOL1.0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LDQOL1.0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与对照组(1.7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高原地区HCE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轻,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型棘球蚴病 高原地区 腹腔镜手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13
作者 朱青 马洁 +6 位作者 庞明泉 戴尧 尹凤娇 王志鑫 王海久 崔红元 樊海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棘球蚴病106例为对象进行前瞻性非干预观察性研究,于入院后48 h内使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 目的:探讨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棘球蚴病106例为对象进行前瞻性非干预观察性研究,于入院后48 h内使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收集与感染并发症相关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生化检验等信息。将病人分为发生感染并发症和未发生感染并发症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危险因素,并分析入院时营养风险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关系。结果:106例肝棘球蚴病病人有营养风险者26例(24.5%),存在营养风险者总住院时间和ICU时间明显延长(Z=-2.24,-2.986,均P<0.05),医疗总费用也显著增加(Z=-2.482,P<0.05)。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21例,发生率19.8%。单因素分析NRS 2002评分、血清白蛋白(ALB)、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住院期间术后感染并发症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NRS 2002评分是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6.762,P<0.001)。结论:NRS 2002评分为肝棘球蚴病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营养风险病人更容易发生不良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感染并发症 NRS 2002 预后营养指数 营养支持
原文传递
小儿肝囊性细粒棘球蚴病的腔镜治疗
14
作者 颜景灏 周玲 +1 位作者 姚海霞 李水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细粒棘球蚴囊性包虫外囊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内囊摘除术治疗小儿肝囊性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5例肝囊性细粒棘球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细粒棘球蚴囊性包虫外囊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内囊摘除术治疗小儿肝囊性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5例肝囊性细粒棘球蚴病患儿临床资料,男21例,女14例;年龄(8.9±3.0)(5~1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伴呕吐或腹痛伴腹膜炎体征;26例术前口服阿苯达唑片。35例术后口服阿苯达唑片。35例均采用4孔法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26例行腹腔镜肝细粒棘球蚴囊性包虫外囊切除术,9例行腹腔镜肝细粒棘球蚴囊性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内囊摘除术。收集所有患儿术中、术后临床资料及疗效情况。结果35例术中均采用10%氯化钠溶液浸泡的纱布保护穿刺点,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32±14.2)(118-159)min,住院时间(16±1.9)(14-20)d。7例(7/35,20%)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4例为残腔胆漏,3例为残腔感染,均经保守治疗治愈。35例术中无一例发生肝细粒棘球蚴囊液溢出及过敏性休克。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在采用10%氯化钠溶液浸泡纱布保护穿刺点的前提下,实施腹腔镜肝细粒棘球蚴囊性包虫外囊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内囊摘除术治疗小儿肝细粒棘球蚴囊性包虫病安全、有效;在肝细粒棘球蚴囊性包虫病囊肿破裂的情况下,行急诊腹腔镜下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外囊次全切除术+内囊摘除术同样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棘球蚴病 内囊 外囊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基于PD-1/PD-L1信号通路的肝棘球蚴病免疫逃逸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康洁 芦永良 鄂维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8-225,共8页
PD-1/PD-L1共同组成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刺激信号通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肿瘤治疗的研究中。同时,其信号通路也被证实与肝棘球蚴病的免疫逃逸有密切联系。本文回顾了PD-1和PD-L1的化学结构及其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综述了P... PD-1/PD-L1共同组成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刺激信号通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肿瘤治疗的研究中。同时,其信号通路也被证实与肝棘球蚴病的免疫逃逸有密切联系。本文回顾了PD-1和PD-L1的化学结构及其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综述了PD-1/PD-L1信号通路在肝棘球蚴病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即PD-1/PD-L1信号通路在三种理论下参与肝棘球蚴病的免疫逃逸,以期从新的角度探讨肝棘球蚴病的免疫逃逸,为肝棘球蚴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逃逸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泡型棘球蚴病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李铭 温浩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948-953,共6页
肝泡型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的幼虫生长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根治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泡型棘球蚴病的首选方式。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微创术式正逐步取代经典开腹手术治疗肝泡型棘球蚴病及其他肝脏占位疾病。... 肝泡型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的幼虫生长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根治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泡型棘球蚴病的首选方式。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微创术式正逐步取代经典开腹手术治疗肝泡型棘球蚴病及其他肝脏占位疾病。本文现就肝泡型棘球蚴病的治疗现状及腹腔镜手术的应用、难点、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综述
下载PDF
肝脏棘球蚴病术后复发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慧敏 鲍海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3267-13271,共5页
经过长期对行肝脏棘球蚴病手术治疗病人的随访观察,发现部分病人即使经过手术治疗,仍然无法避免病灶复发,尽管手术技术和化疗的使用取得了进步,这仍然是棘球蚴病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行二次手术对病人情况要求较高,为临床医生行手术治... 经过长期对行肝脏棘球蚴病手术治疗病人的随访观察,发现部分病人即使经过手术治疗,仍然无法避免病灶复发,尽管手术技术和化疗的使用取得了进步,这仍然是棘球蚴病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行二次手术对病人情况要求较高,为临床医生行手术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国内外学者也进行大量研究对影响病灶复发的因素进行探讨,期望为临床术前病灶评估及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国内外过往文献资料,综述了肝脏棘球蚴病病灶复发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棘球蚴病 手术 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棘球蚴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18
作者 娄延岳 张磊 尚智慧 《河南农业》 2023年第30期61-62,共2页
棘球蚴病是在终末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进行传播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细粒棘球蚴为该病的主要病原,包括成虫、卵、幼虫3个生活阶段,可激发宿主产生复杂的免疫反应。棘球蚴在漫长的生活周期中,形成了复杂的免... 棘球蚴病是在终末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进行传播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细粒棘球蚴为该病的主要病原,包括成虫、卵、幼虫3个生活阶段,可激发宿主产生复杂的免疫反应。棘球蚴在漫长的生活周期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逃避机制,给疫苗研发和临床防治工作带来巨大困难。因此,对棘球蚴病的病原、致病机制、基因型、免疫学研究进展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包虫 免疫学 疫苗
下载PDF
基于门静脉期CT图像3D纹理分析评估肝泡型棘球蚴病生物学活性
19
作者 李佳蔚 张源 刘文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 观察门静脉期CT图像3D纹理分析评估肝泡型棘球蚴病(HAE)生物学活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HAE患者的上腹部CT及PET/CT资料,依据PET/CT结果将其分为活性组(n=55)及无活性组(n=55)。采用MaZda软件于门静脉期CT... 目的 观察门静脉期CT图像3D纹理分析评估肝泡型棘球蚴病(HAE)生物学活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HAE患者的上腹部CT及PET/CT资料,依据PET/CT结果将其分为活性组(n=55)及无活性组(n=55)。采用MaZda软件于门静脉期CT图中逐层勾画病灶ROI,获得感兴趣容积(VOI);提取其直方图3D纹理特征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行变量间共线性检验,以无共线性变量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单一纹理特征及联合模型评估HAE病灶生物学活性的效能。结果 3D纹理特征参数中,组间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第5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和第99百分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及第99百分位数无共线性,单独以之判断HAE病灶生物学活性的AUC为0.614~0.628,而联合模型的AUC为0.714。结论 门静脉期CT图像3D纹理分析对于判断HAE病灶生物学活性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生物学活性 纹理分析
下载PDF
宁夏海原、西吉两县农村居民棘球蚴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肖文文 吕永涛 +3 位作者 王文龙 虎昭言 高保锴 乔慧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宁夏棘球蚴病高发地区农村居民棘球蚴病核心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1年宁夏南部山区两县(海原县、西吉县)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被调查者年龄、性别、职... 目的分析宁夏棘球蚴病高发地区农村居民棘球蚴病核心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1年宁夏南部山区两县(海原县、西吉县)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被调查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居民棘球蚴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条核心知识中,核心知识全部知晓率为13.33%,单一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7.42%、58.71%、32.69%、43.44%、59.14%,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中或周围有棘球蚴病患病,所在地区开展棘球蚴病宣传教育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棘球蚴病核心知识全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家中或周围是否有人患过棘球蚴病、所在地区开展棘球蚴病宣传教育情况是影响居民棘球蚴病核心知识全知晓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居民棘球蚴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偏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棘球蚴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农村 棘球蚴病 核心知识知晓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