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水文学: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森林与水的关系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世荣 常建国 孙鹏森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3-756,共4页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全球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组成部分 表面系统 森林植被 分布格局
下载PDF
森林水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23
2
作者 郭明春 王彦辉 于澎涛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1,共6页
森林水文学是研究森林与水之间关系的学科,文中从单个森林水文过程和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及水文效应这2个方面对森林水文学的研究发展进行了简单述评,介绍了截留、入渗、蒸散、径流及土壤水分运动等水文过程的研究进展及模型研究,总结... 森林水文学是研究森林与水之间关系的学科,文中从单个森林水文过程和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及水文效应这2个方面对森林水文学的研究发展进行了简单述评,介绍了截留、入渗、蒸散、径流及土壤水分运动等水文过程的研究进展及模型研究,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研究及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模型 截留 入渗 蒸散 径流 土壤水分运动 森林生态系统 模拟
下载PDF
中国森林水文学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王盛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68-73,共6页
森林水文学研究对于了解流域物理、生物及化学过程以及实施流域管理 ,具有重要意义。森林与水的关系及其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 ,是国际水文学及流域管理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之一。由于缺乏长期的森林水文观测数据 ,导致中国的学者们以及政... 森林水文学研究对于了解流域物理、生物及化学过程以及实施流域管理 ,具有重要意义。森林与水的关系及其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 ,是国际水文学及流域管理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之一。由于缺乏长期的森林水文观测数据 ,导致中国的学者们以及政府决策者之间 ,关于森林对洪水、流域年产水量以及土壤侵蚀的作用看法不一致。作者介绍了近 2 0年来中国森林水文学的发展历史 ,以及我国森林生态长期定位观测站 ,在林冠截留、地被物截留、林地蒸发散、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等方面的观测成果。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森林水文学 流域管理 生物过程 化学过程
下载PDF
森林水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59
4
作者 于静洁 刘昌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8-98,共11页
本文从近年森林作用讨论入手,回顾了20年代以来森林水文各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降水 年径流
下载PDF
森林水文学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3
5
作者 闫俊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47-356,共10页
近年来,人们饱受了森林破坏所致的洪涝和旱魃灾难,森林水文功能因而日益受到关注。同时,也给森林水文的研究提出了挑战,森林水文学研究的简史、涉及领域及展望将在本文中阐述。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增雨作用 水文过程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森林水文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澎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1-438,共8页
在探讨森林水文模型发展历史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理论基础、类型和特点。与传统的集总式模型相比 ,分布式水文模型考虑了流域内部各地理要素的空间异质性 ,可以反映流域内部水文过程的时空变化 ,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自... 在探讨森林水文模型发展历史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理论基础、类型和特点。与传统的集总式模型相比 ,分布式水文模型考虑了流域内部各地理要素的空间异质性 ,可以反映流域内部水文过程的时空变化 ,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 ,为流域的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景观生态学可以作为分布式模型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可以为分布式模型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流域管理 尺度转换 森林水文学
下载PDF
现代森林水文学研究中的数据管理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兵 聂道平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5-79,共5页
数据管理是指将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各种数据在一定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环境的支持下,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数据存储格式的转换、加工分析和交流等一系列过程和活动。高质量的森林水文数据管理工作将有助于提高森林水文研究的水平,实现全国森... 数据管理是指将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各种数据在一定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环境的支持下,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数据存储格式的转换、加工分析和交流等一系列过程和活动。高质量的森林水文数据管理工作将有助于提高森林水文研究的水平,实现全国森林水文研究的信息化、数量化和图形化;以及森林水文网络信息的通用检索、查询调用和资源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管理 森林水文学 软件 硬件 网络 检索 资源共享
原文传递
森林水文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卓文 廖纯燕 +2 位作者 邓先珍 刘刚 陈玉生 《湖北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34-37,共4页
本文从森林水文学发展过程及森林水文效应评价入手 ,回顾了森林水文学研究简史 ,并从森林水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几方面阐述了森林水文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下载PDF
森林水文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9
9
作者 谭芳林 《福建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47-51,共5页
引述了森林水文学的一些概念,回顾了森林水文学研究的发展简史,概述了国内在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枯枝落叶层持水能力、林地土壤持水能力、林地蒸发散和森林对径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森林水文学的发展作... 引述了森林水文学的一些概念,回顾了森林水文学研究的发展简史,概述了国内在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枯枝落叶层持水能力、林地土壤持水能力、林地蒸发散和森林对径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森林水文学的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水源涵养 持水能力 林地蒸发散
下载PDF
面向研究生的“森林水文学”课程综合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增文 王进鑫 +1 位作者 吴发启 杨岩荣 《中国林业教育》 2012年第2期55-57,共3页
针对研究生课程"森林水文学"的教学仍在延续该课程本科教学"大而全、多而浅"的问题,从开展专题讲座式双语授课、激发互动型教学讨论、观摩参与式实践培训和综合开放性学习考核等方面,提出对研究生课程"森林水... 针对研究生课程"森林水文学"的教学仍在延续该课程本科教学"大而全、多而浅"的问题,从开展专题讲座式双语授课、激发互动型教学讨论、观摩参与式实践培训和综合开放性学习考核等方面,提出对研究生课程"森林水文学"进行综合教学改革的措施,使其教学向"小而精、少而深"方向发展,以培养研究生主动求知、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科研精神和能力,从而为研究生选择和从事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以及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和科研开发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森林水文学 课程改革 双语教学
下载PDF
“森林水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体系设计
11
作者 刘增文 王进鑫 吴发启 《中国林业教育》 2012年第3期44-46,共3页
针对"森林水文学"课程向"小而精、少而深"发展和理论发展快、实践性强、统计分析量大等特点,提出了由科学认知—操作技能—科学验证—科学探索等环节组成的"4步式"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分步进行了实践教学... 针对"森林水文学"课程向"小而精、少而深"发展和理论发展快、实践性强、统计分析量大等特点,提出了由科学认知—操作技能—科学验证—科学探索等环节组成的"4步式"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分步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分类设计,并以课程论文的试验设计作为全面锻炼学生独立应用该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研究方案制定的最终过程,旨在培养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森林水文专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设计
下载PDF
浅谈农林院校森林水文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
12
作者 张增信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3年第6期56-57,共2页
研究生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研究生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开展研究生教学改革和实践对提高研究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农... 研究生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研究生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开展研究生教学改革和实践对提高研究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农林院校森林水文学研究生课程为例,浅谈有关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特别是有关教师在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供从事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教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研究生课程 改革
下载PDF
五十年后的水土保持学──以森林水文学为视点
13
作者 坪山良夫 杜梅 +1 位作者 李智恒 董素贤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9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水土保持学 森林水文学 水移动 预测
下载PDF
森林水文学研究中的生态系统观念
14
作者 潘维俦 谌小勇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A09期23-28,共6页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
全文增补中
鼎湖山三种主要林型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浓度对比 被引量:13
15
作者 罗艳 周国逸 +3 位作者 张德强 官丽莉 欧阳学军 褚国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973-2978,共6页
为了解碳在森林内部以及群落演替过程中的转运动态 ,对鼎湖山 3种主要林型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森林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进行了一个雨季的观测 ,结果发现 :(1)穿透水中 TOC... 为了解碳在森林内部以及群落演替过程中的转运动态 ,对鼎湖山 3种主要林型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森林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TOC)浓度进行了一个雨季的观测 ,结果发现 :(1)穿透水中 TOC浓度相对大气降水中 TOC浓度的增量为 :季风常绿阔叶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1>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2 >马尾松林 ;(2 )树干茎流平均 TOC浓度为 :马尾松林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2 >马尾松针阔混交林 1>季风常绿阔叶林 ;(3)各林内土壤水 TOC浓度差异不明显 ,但根系层 (2 5~ 30 cm)土壤水 TOC浓度均大于母质层 (5 0~ 80 cm) TOC浓度 ;(4 )马尾松林的溪水具有较高的 TOC浓度和较大的月际波动 ;(5 )总体上 ,整个森林水文学过程中 ,3种林型 TOC浓度变化趋势相似 ,均为 :树干茎流 >穿透水 >根系层土壤水 >母质层土壤水 >溪水 ,但变化幅度不同 :马尾松林的变化幅度最大 ,季风林的最小 ,而两个混交林居中。这表明 ,(1)森林演替过程中 ,林冠层结构、树种构成等的改变可能引起森林水文学过程中 TOC浓度的变化 ;(2 )森林水文学过程转运的碳主要储存在森林内部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浓度 鼎湖山 演替 森林水文学过程
下载PDF
武夷山甜槠林水文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凌浩 林鹏 +5 位作者 王其兵 贺金生 何建源 刘初钿 金昌善 陈仁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3-402,共10页
对武夷山甜槠林成熟林水文学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年大气降水量2678.78mm,林内雨量2182.04mm,林冠截留量为496.74mm;林内雨中,穿透雨量2082.08mm,树干茎流99.96mm;到达甜槠... 对武夷山甜槠林成熟林水文学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年大气降水量2678.78mm,林内雨量2182.04mm,林冠截留量为496.74mm;林内雨中,穿透雨量2082.08mm,树干茎流99.96mm;到达甜槠林地作用面的林内雨量中,被地表枯枝落叶层截留的雨量为159.84mm,地表径流量11.6mm,地下渗流量109.32mm,其余林内雨量形成土壤含水量增量并由地表物理蒸发、根系吸收以及植物蒸腾所消耗;甜槠林地0~20cm土层水分初渗率78.6mm·min-1,稳渗率15.5mm·min-1,达到稳渗历时45min,地表枯枝落叶最大持水量5.2mm,土壤蓄水量154.0mm。与国内其它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相比较,武夷山甜槠林具有较强的水文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水文学效应 甜槠林 武夷山
下载PDF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水文功能研究 被引量:91
17
作者 刘世荣 孙鹏森 +1 位作者 王金锡 陈林武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1-456,共6页
长江上游森林林冠截留量与林分郁闭度呈正相关, 当亚高山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7时(5~7月), 平均截留率为24%, 当郁闭度在0.3时(5~7月), 平均截留率降为9.5%;从枯落物持水量来看, 箭竹冷杉林最大(6.0mm), 藓类冷杉林最... 长江上游森林林冠截留量与林分郁闭度呈正相关, 当亚高山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7时(5~7月), 平均截留率为24%, 当郁闭度在0.3时(5~7月), 平均截留率降为9.5%;从枯落物持水量来看, 箭竹冷杉林最大(6.0mm), 藓类冷杉林最小(2.8mm), 主要因为前者有较多的落叶伴生树种和灌木。岷江冷杉原始林的土壤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苔藓层最大持水量比皆伐后形成的其他森林类型要大2.3~17.2倍, 从而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植被对径流的影响初步结论是, 森林大流域的年径流量常常大于少林或无林流域的径流量;不同采伐强度径流量比较是皆伐迹地>择伐迹地>原始森林。与全国其他森林类型的蒸发散研究比较显示, 长江上游森林的相对蒸散率较低, 为30%~40%, 这主要是由于海拔较高, 降水量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截留 枯落物持水量 径流量 相对蒸散率 长江上游 森林水文学
下载PDF
国外森林水文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87
18
作者 高甲荣 肖斌 +1 位作者 张东升 李迈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64,75,共6页
森林和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森林与水之间的关系是当今林学和生态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国外近 30年来森林水文学的研究成果 ,简要地介绍了森林水文学的概念、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 ... 森林和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森林与水之间的关系是当今林学和生态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国外近 30年来森林水文学的研究成果 ,简要地介绍了森林水文学的概念、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 ,分析了森林与水相互作用的特点 ,并从森林对降水、径流、蒸发散、泥沙输出、水质和产水量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评述了最新研究进展。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 ,森林植被在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减少径流泥沙、延缓径流回流速率、降低洪峰、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但是森林植被变化对某一区域降水的影响并不明显 ,而且增加森林覆盖率可以减少流域产水量。由于环境异质性的存在 ,森林的水文作用在具有不同特征条件的水文生态区有很大差别。迄今对森林水文效应的研究规模多局限在小尺度 ,要把一个地区小尺度的研究成果可靠地应用于大尺度的其他流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森林水文学
下载PDF
森林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影响的争论 被引量:82
19
作者 陈军锋 李秀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4-480,共7页
针对“森林能否增雨、 森林能否减少年径流量、 调节枯水径流以及能否削减洪峰”等问题, 综述了各种观点, 分析了出现分歧的原因。作者认为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 森林植被的存在一般减少年径流量, 而对调节枯水径流以及削减洪峰... 针对“森林能否增雨、 森林能否减少年径流量、 调节枯水径流以及能否削减洪峰”等问题, 综述了各种观点, 分析了出现分歧的原因。作者认为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 森林植被的存在一般减少年径流量, 而对调节枯水径流以及削减洪峰等的作用则因地带、 因流域尺度而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区域差异和尺度的影响, 是导致争论的主要原因。正确评价森林的水文效应, 应该注意地带性差异、 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森林的类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学 流域 植被变化 降水量 径流量 水文效应
下载PDF
云南牟定三种人工林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玲 王震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69-73,共5页
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技术 ,对云南牟定三种人工林进行了森林水文生态的研究。研究表明 ,在森林树种个体水文生态作用方面 ,直干桉和黑荆树冠截留能力比云南松强 ,而云南松树干茎流量较高 ,直干桉树冠下降雨量比云南松、黑荆要大。三种树种... 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技术 ,对云南牟定三种人工林进行了森林水文生态的研究。研究表明 ,在森林树种个体水文生态作用方面 ,直干桉和黑荆树冠截留能力比云南松强 ,而云南松树干茎流量较高 ,直干桉树冠下降雨量比云南松、黑荆要大。三种树种水文生态作用的差异与其树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有关。在人工林群落调控地表径流方面 ,直干桉 -黑荆混交林和云南松人工林群落与无林地对照、直干桉人工林群落相比 ,具有强调控径流的能力。几种树种树冠下降雨量、树干茎流量、树冠截留量与降雨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可以用线性回归方程来模拟。人工林群落对径流的调控 ,主要体现在人工林群落使地表径流发生频率降低 ,径流量减小。人工林群落对径流的调控能力是的无林地的四倍 ,但是在高的降雨强度下 ,这种调控能力会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群落 地表径流 森林水文生态效应 森林水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