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森林破碎化程度及其对净初级生产力影响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诗洋 《上海国土资源》 2023年第1期42-51,共10页
在许多热带地区的森林破碎化对森林碳储量能够产生负面影响,但其对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服务一直有争议。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对于森林破碎化以及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仍需探讨。研究利用遥感影像对长白山地区进行土地分类并量化... 在许多热带地区的森林破碎化对森林碳储量能够产生负面影响,但其对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服务一直有争议。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对于森林破碎化以及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仍需探讨。研究利用遥感影像对长白山地区进行土地分类并量化景观指数以分析森林破碎化程度,基于CASA方法模型反演计算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分析不同管理措施下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7个林业局的森林破碎化程度及净初级生产力值。研究结果显示:从1985年到2015年在长白山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总面积呈增长趋势,其森林初级生产力也同样表现增长趋势;对于常绿针叶林植被类型,初级生产力与森林破碎度的相关性在长白山保护区外部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对于针阔混交林植被类型,人类活动为主要原因所导致的森林破碎化对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具有关键作用,且影响逐渐减弱。森林景观斑块边缘的碳损失情况量化结果表明,净初级生产力随边缘深度的增加而增长,在保护区内部的斑块加权平均净初级生产力约为保护区外部区域的4倍。研究揭示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森林破碎化和管理措施的敏感度,为深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驱动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森林破碎化 净初级生产力 定量遥感 CASA模型
下载PDF
四川洪雅县森林破碎化分析及生态空间格局优化--基于MSPA与MCR模型分析
2
作者 雷雪 沈一 +2 位作者 王倩娜 邓靖琳 高黄根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3期36-42,共7页
文章运用MSPA与MCR模型,对2005—2018年洪雅县森林破碎化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构建森林生态空间格局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2005—2018年洪雅县森林破碎化程度增强,且中北部地区森林破碎化情况最为显著,森林完整性指标总体下降465%,破... 文章运用MSPA与MCR模型,对2005—2018年洪雅县森林破碎化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构建森林生态空间格局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2005—2018年洪雅县森林破碎化程度增强,且中北部地区森林破碎化情况最为显著,森林完整性指标总体下降465%,破碎度和连通性指标总体上升分别为264%和303%,基于MSPA模型提取出2个森林孤岛修复区、10个森林核心修复区,通过MCR模型生成33条森林潜在廊道,并划定森林核心区、森林管控区、森林过渡区以及可建设区4个森林用地管控区域。最后提出“整体修复-组团管控-优化布局-限制扩张”4类森林生态空间格局优化策略,为洪雅县森林保护与可持续规划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分析法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森林破碎化 生态空间格局优化 四川洪雅县
下载PDF
中国三大林区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变动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沈文娟 徐婷 李明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了评价现存的森林经营方法及国家执行的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有效性,利用两期直接可比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Globcover 2005和2009),采用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三大林区的森林破碎化、干扰模式及森林与其他土... 为了评价现存的森林经营方法及国家执行的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有效性,利用两期直接可比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Globcover 2005和2009),采用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三大林区的森林破碎化、干扰模式及森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交互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北林区破碎化程度明显降低,而南方和西南林区森林破碎化加剧。三大林区的人为干扰程度下降,南方和西南林区的自然干扰明显增强。南方和西南林区森林与农业土地利用具备较高的空间关联度,但与城市类型关联不大。这些可观察到的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变化紧密依赖于我国的林地所有权、地形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转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林区 森林破碎化 破碎化模型 人为干扰 自然干扰
下载PDF
急剧城市化背景下森林破碎化模式分析——以浙江余杭区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戎慧 李明诗 +3 位作者 沈文娟 彭世揆 徐达 翁卫松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3-178,共6页
基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0’s)、1995年、2000年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破碎化模型及空间关联指数分析浙江省余杭区森林破碎化状态、趋势及干扰模式。对于2008年的森林破碎化模式,以乡镇为分析单位,建立了森林破碎度指数与城市化... 基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0’s)、1995年、2000年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破碎化模型及空间关联指数分析浙江省余杭区森林破碎化状态、趋势及干扰模式。对于2008年的森林破碎化模式,以乡镇为分析单位,建立了森林破碎度指数与城市化水平的统计关联,以期对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森林空间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80’s至2008年期间,研究区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内部森林比例降低,穿孔森林、斑块森林、边缘森林、过渡森林均增加,表明森林破碎化程度加剧;(2)研究区森林所受人为干扰大大超过自然干扰,具体表现为农业干扰最强,城市化进程干扰次之,自然干扰贡献最小;(3)在乡镇尺度上,2008年的森林破碎化模式与城市化水平具有指数关联性:y=0.115 5e0.042 9x,R2为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城市化进程 驱动力 土地利用 遥感
下载PDF
森林破碎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以美国阿拉巴马州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明诗 刘图强 潘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59,共3页
以基于植被变化追踪遥感模型所生成的1999年森林干扰产品为基础,采用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在5×5窗口分析尺度下将美国阿拉巴马州森林归并为内部、孔洞、边界、斑块、过渡及未确定6种破碎化成分。同时,以行政县为单位采集森林像元的... 以基于植被变化追踪遥感模型所生成的1999年森林干扰产品为基础,采用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在5×5窗口分析尺度下将美国阿拉巴马州森林归并为内部、孔洞、边界、斑块、过渡及未确定6种破碎化成分。同时,以行政县为单位采集森林像元的平均高程、森林像元的平均坡度、居民受教育程度、人口密度及人均收入等与破碎化成分建立统计关联。结果表明:除平均坡度外,其余4因子均与森林破碎化成分显著相关,人口密度、人均收入及受教育程度是阿拉巴马州森林破碎化重要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所识别的驱动因子对不同的破碎化成分空间变动的解释能力不一,其中对于孔洞森林变异的解释能力最强,达65.8%。统计检验表明所建立的破碎化驱动力模型对于归纳阿拉巴马州森林破碎化成因是有效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破碎化模型 驱动力 空间变异模型 阿拉巴马州
下载PDF
中国大陆省级尺度森林破碎化特征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飞 陈敏学 +1 位作者 毛丽君 李明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51,共9页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省级尺度森林破碎化模式,分离导致森林破碎化的人为干扰及自然干扰贡献份额并探究破碎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方法】提取2006年中国遥感影像地图中的道路信息并整合进全球最新300m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库Globcover;在...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省级尺度森林破碎化模式,分离导致森林破碎化的人为干扰及自然干扰贡献份额并探究破碎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方法】提取2006年中国遥感影像地图中的道路信息并整合进全球最新300m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库Globcover;在3×3像元分析窗口下,采用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将中国各省(市、区)森林归并为内部、孔洞、边界、斑块、过渡及未确定6种破碎化成分,同时识别人为干扰空间位置及烈度,以此建立省级尺度的具有明确空间意义的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地图。另外,计算景观类型间的空间关联指数,以刻画森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交互效应。【结果】福建、内蒙古、江西、浙江及西藏5省区森林的破碎化程度较低,而河北、北京、山东、江苏、上海及青海森林的破碎化程度较高;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及江苏等省(区)森林的人为干扰广泛存在且干扰烈度较高;江苏、重庆、青海、山东、上海等省(市)的森林与农业土地利用的空间关联度较高,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等地的森林与自然干扰土地利用类型的关联度较高,各省份森林与城市类型连接的可能性均较低。【结论】(1)中国森林破碎化的主要驱动力在于巨大人口压力驱使下农业土地利用的无序扩展;(2)由森林破碎化模型所导出的具有明确空间含义的森林破碎化地图,是科学制定土地利用决策、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林业可持续经营战略发展的基础,具有传统景观指数分析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3)森林破碎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采取涉及政策、经济及教育等领域的综合措施,以实现对现存森林的最小化干扰,降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破碎化模型 移动窗口 人为干扰 景观指数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破碎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索安宁 熊友才 +2 位作者 王天明 寇晓军 葛剑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9,共7页
以子午岭南部的三水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深度、最大月径流量、侵蚀模数和河流平均含沙量等作为水文过程参数,基于流域降水和各水文参量的变化趋势分析降水变化和森林破碎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76年以来的4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 以子午岭南部的三水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深度、最大月径流量、侵蚀模数和河流平均含沙量等作为水文过程参数,基于流域降水和各水文参量的变化趋势分析降水变化和森林破碎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76年以来的4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林地面积与水文过程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降水和林地面积两种因素的水文过程统计模拟模型。结果表明:1976年以来,由于森林破碎化,尤其是上游连片分布的森林景观斑块化,使流域年径流深度增加了62.85%,侵蚀模数增加了90.76%,最大月径流量和河流平均泥沙含量分别增大了58.36%和63.21%,其中林地面积的减少对年径流深度的贡献率为72.35%,对最大月径流量的贡献率为45.18%,对侵蚀模数和河流泥沙平均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6.73%和7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黄土高原 水文过程 三水河流域
下载PDF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破碎化模式及趋势遥感刻画——以浙江余杭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明诗 徐祎凡 +3 位作者 李云梅 徐达 温卫松 刘安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5-139,共5页
利用1984、1994和2005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采用ISODATA算法将浙江余杭区分别划分为105个光谱类别。然后借助1980和1995年的中国土地利用数据、2004—2006年间全球第1个300m分辨率的土地覆盖数据库Globcover以及2005年余杭森林二类调... 利用1984、1994和2005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采用ISODATA算法将浙江余杭区分别划分为105个光谱类别。然后借助1980和1995年的中国土地利用数据、2004—2006年间全球第1个300m分辨率的土地覆盖数据库Globcover以及2005年余杭森林二类调查数据,将105个光谱类重新聚合为森林、非森林及缺失值3类以支持基于森林破碎化模型(非传统森林景观格局指数方式)的森林破碎化分析。结果表明:1984至1994年间该区的森林面积增加,而1994至2005年间森林面积降低。在整个研究期内,森林破碎化程度一直加剧,具体表现为内部森林的份额减少,斑块森林、过渡森林、孔洞森林比重增加。因此应对森林进行科学的调控,减少对该区森林的不合理干扰,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消除或减少森林破碎化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 森林破碎化 破碎化模型 TM 浙江余杭
下载PDF
美国西部国有森林破碎化模式及其管理含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明诗 明莉 +2 位作者 樊鸣鸣 沈文娟 孙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以美国西部3个著名的国家公园(黄石、洛基山和大峡谷)及其缓冲区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分辨率30m的3期美国国家土地覆盖数据库(National Land Cover Databases,NLCD 1992\2001\2006)为数据源,采用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 以美国西部3个著名的国家公园(黄石、洛基山和大峡谷)及其缓冲区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分辨率30m的3期美国国家土地覆盖数据库(National Land Cover Databases,NLCD 1992\2001\2006)为数据源,采用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刻画国家公园及其缓冲区内森林破碎化及干扰模式的时空差异,并有效分离导致森林破碎化的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贡献份额。结果表明:美国西部国家公园内森林因严格保护而破碎化程度较低且森林状态保持稳定,主要的干扰形式是自然干扰并伴有少量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交互。而在缓冲区,由于存在相对宽松的森林经营活动森林破碎化程度较高,森林受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共同作用,其中农业土地利用扮演主要角色。这些差异主要归因于美国西部陡峻的地形、土地所有权及民众的生活方式。为了有效改善中国森林及国家公园的管理水平,可充分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的经营理念、法律依据、管理机制、资金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并应在森林经营实践中确保森林保护政策有效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西部 国家公园 森林破碎化 干扰模式 破碎化模型
下载PDF
森林破碎化对鼠类—种子互作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清建 顾海峰 +2 位作者 严川 曹科 张知彬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3,共9页
森林碎片化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健康,导致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降低。鼠类和森林种子是一类重要的互作网络,在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森林斑块大小及演替阶段对鼠类—种子互作网络的影响的报道... 森林碎片化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健康,导致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降低。鼠类和森林种子是一类重要的互作网络,在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森林斑块大小及演替阶段对鼠类—种子互作网络的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都江堰地区亚热带森林鼠类—种子互作系统为例,选取15个不同大小和演替阶段的森林斑块,结合红外相机监测和种子标记,通过监测鼠类与种子的互作过程,分析了斑块大小和演替阶段对鼠类—种子互作关系的影响,并绘制了各斑块鼠类—种子互作网络图谱,发现:中斑块(2-4 hm^2)森林中鼠类的物种数最多,大斑块(9-30 hm^2)最少;演替后期(20-40 yrs)次生林的加权嵌套度(Weighted-Interaction Nestedness Estimator,WINE)显著地高于演替早期(10-20 yrs)次生林;原始林网络内相关植物的植株总数和胸径(DBH)总和都要显著大于次生林。我们的结果说明森林破碎化对鼠类—种子互作网络的加权嵌套度有一定影响,对其他网络参数影响不大,可能与其种间关系泛化度较大有关。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种间互作关系及生态网络结构与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斑块大小 演替 鼠类 种子 互作网络
下载PDF
兴国县森林破碎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陈胜兰 毛旭鹏 臧颢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98-105,共8页
于2019年,以江西兴国县为例,首先采用森林破碎化模型划分森林破碎化类型,其次利用森林连续性模型衡量森林破碎化,然后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筛选森林破碎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孔洞森... 于2019年,以江西兴国县为例,首先采用森林破碎化模型划分森林破碎化类型,其次利用森林连续性模型衡量森林破碎化,然后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筛选森林破碎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孔洞森林面积>内部森林面积>边缘森林面积>过渡森林面积>斑块森林面积>未确定森林面积;②整体森林破碎化程度较高,距离县城较远偏远乡镇的森林破碎化程度较低;③森林破碎化主要影响因素为平均海拔、平均坡度和距村庄平均距离,并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道路(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主要水系及森林公园对森林破碎化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兴国县森林资源监测、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森林连续性 普通最小二乘法 地理加权回归 兴国县
下载PDF
浏阳市森林破碎化动态变化分析
12
作者 王植槐 胡运清 《热带林业》 2021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浏阳市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方法和森林破碎化指数,对研究区2011年、2014年、2016年和2020年4个时期的森林破碎化动态变化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区未来森林资源空间布局... 以浏阳市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方法和森林破碎化指数,对研究区2011年、2014年、2016年和2020年4个时期的森林破碎化动态变化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区未来森林资源空间布局以及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动态变化 浏阳市
下载PDF
经济增长对森林破碎化的影响——以中国京津冀地区为例
13
作者 罗奕奕 李凌超 程宝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7-236,共10页
【目的】研究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制,为该地区进一步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2000—2018年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测度京津冀地区38个样本县的森林破碎化程... 【目的】研究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制,为该地区进一步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2000—2018年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测度京津冀地区38个样本县的森林破碎化程度,采用森林转型理论、土地利用变化理论以及生长轴理论等构建经济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森林破碎化三者间的中介效应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经济增长水平与京津冀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关系,同一时期内,经济增长水平每提高1%,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加深超过3%;经济增长水平与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系表明,经济增长水平每提高1%,京津冀地区的公路密度的增长量超过0.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京津冀地区的森林破碎化关系表明,每提高1个单位的公路密度将使得该地区增加超过4个森林斑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在经济增长对森林破碎化产生影响的路径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介程度为23.255%。【结论】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对京津冀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的分布密度。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加深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将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中介要素对森林破碎化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森林破碎化 交通基础设施 中介效应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森林破碎化多尺度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瑶 肖向明 +5 位作者 李香萍 马俊 陈帮乾 秦元伟 董金玮 赵斌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2-381,共10页
基于2010年50 m空间分辨率森林分布图,我们利用森林破碎化模型制作了中国森林6个不同破碎化类型(内部森林、孔洞森林、边缘森林、斑块森林、过渡森林和未确定森林)的空间分布图。然后结合2010年中国行政区划图,对比分析了不同尺度行政... 基于2010年50 m空间分辨率森林分布图,我们利用森林破碎化模型制作了中国森林6个不同破碎化类型(内部森林、孔洞森林、边缘森林、斑块森林、过渡森林和未确定森林)的空间分布图。然后结合2010年中国行政区划图,对比分析了不同尺度行政区域的森林破碎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国家尺度上,斑块森林的比例最大(49.05%),内部森林的比例最小(3.40%);在区域尺度上,东北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最低,西南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次之,华北平原、华中地区、山东半岛、黄淮海平原的森林破碎化程度最高;在省级尺度上,上海市森林破碎化程度最高,天津市次之,云南省及黑龙江省森林破碎化程度较低;在县级尺度上,陕西省所属的县森林破碎化程度最低。由此可知,总体上我国森林破碎化情况较为严重,但不同森林破碎化类型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为各级林业部门管理森林资源以及优化林业生产和森林空间格局中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森林破碎化 破碎化模型 多尺度 比例分布
原文传递
中国森林破碎化及其化解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4
15
作者 龙贺兴 时卫平 刘金龙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4,共6页
中国森林面积增长举世瞩目,但森林破碎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化解森林破碎化问题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研究储备难以支撑中国森林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管理政策实践。文中在综述中国森林破碎化驱动力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森林... 中国森林面积增长举世瞩目,但森林破碎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化解森林破碎化问题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研究储备难以支撑中国森林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管理政策实践。文中在综述中国森林破碎化驱动力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景观恢复、森林治理3个视角综述化解森林破碎化的相关措施,并基于奥斯特罗姆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提出森林破碎化化解框架,指出中国森林破碎化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未来展望。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景观恢复、森林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如何解决森林破碎化问题上渐趋融合,认识到单纯从生态系统或者社会系统出发的解决方案收效有限,需要将森林破碎化问题置于社会生态系统中进行考虑,探索化解森林破碎化的综合方法。森林破碎化化解框架为揭示森林破碎化的化解因素、作用机制和效果评估提供了分析工具,需要挖掘和整理中国在化解森林破碎化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识别影响森林破碎化的关键因素,理清它们与森林破碎化之间的作用机制,明晰它们的综合作用如何影响了中国森林破碎化和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驱动力 森林治理 社会生态系统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MSPA普者黑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破碎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晓园 叶远辉 +2 位作者 张卓亚 王红崧 陈雅琳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1,共8页
基于2006年和2016年10 m空间分辨率森林分布图,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将云南省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分为7种不同破碎化类型;建立森林破碎化指标,探索保护区森林破碎化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保护区森林... 基于2006年和2016年10 m空间分辨率森林分布图,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将云南省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分为7种不同破碎化类型;建立森林破碎化指标,探索保护区森林破碎化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保护区森林景观发生较大改变,各类斑块占森林面积比均有所增加;核心和边缘斑块为森林主要构成,岛屿、穿孔、连接桥、环、分枝斑块占比则相对较小;保护区森林完整性增强,边缘效应降低,连通性和蔓延性改善;各功能区森林破碎化特征存在差异性,核心区森林破碎化低,而实验区刚好相反;缓冲区森林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和蔓延性。常绿阔叶林是破碎化最大的植被景观类型,孤岛较多,边缘效应大,应重点保护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形态空间格局 森林破碎化 植被景观 普者黑
下载PDF
基于MSPA普者黑生态旅游区的森林景观破碎化梯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旭 黄晓园 +2 位作者 李君 陈雅琳 叶远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143,共7页
基于2006、2016年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遥感影像制作森林分布图,采用MSPA方法,将森林景观分为7种破碎化类型(核心、穿孔、岛屿、连接桥、边缘、分枝和环);采用核密度法将旅游区划分4个经济梯度,以探索普者黑生态旅游区不同梯度区的... 基于2006、2016年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遥感影像制作森林分布图,采用MSPA方法,将森林景观分为7种破碎化类型(核心、穿孔、岛屿、连接桥、边缘、分枝和环);采用核密度法将旅游区划分4个经济梯度,以探索普者黑生态旅游区不同梯度区的森林景观破碎化特征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6年旅游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70%,比2006年提升5.24%,在梯度经济区呈“U”型分布,优等区植被增长最快;森林景观构成发生较大变化,核心斑块占比最大但明显降低,其余6类斑块均有所增加;尽管各经济区森林面积增加,但各梯度经济区斑块趋于复杂,核心面积占比减少,边缘效应扩大,景观破碎化更为明显。因此,在开展生态旅游区森林生态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森林的质量提升和景观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空间格局分析 经济梯度 森林破碎化 普者黑生态旅游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森林破碎化的基本特征与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智奇 董金玮 +3 位作者 徐新良 赵国松 陈炜 周岩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6-1255,共10页
为了评价黄土高原森林破碎化程度和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效,本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7期(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森林破碎化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35年的森林面积和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基本... 为了评价黄土高原森林破碎化程度和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效,本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7期(1980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森林破碎化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35年的森林面积和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基本特征和时空格局,并在区域尺度及县级尺度分析了森林破碎化的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的森林面积比例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特点;森林破碎化程度总体随时间呈现"先加剧后减缓"的演化特征;在空间格局上,森林破碎化呈现"斑块森林为主导,内部森林分布集中"的特点;在区域尺度上,水土流失较轻、自然条件较好的土石山区和河谷平原区的森林破碎化程度和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更加明显;在县级尺度上,陕西和内蒙古的破碎化程度相对较大,山西的森林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总体来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后,黄土高原森林面积显著提高,森林破碎化程度有效缓解,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黄土高原 破碎化模型 退耕还林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镶嵌度指数的森林破碎化模式动态——以美国俄勒冈州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任芯雨 吕莹莹 李明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17-2326,共10页
有效的景观模式特征评价及其变动预测是合理调控和管理森林景观、维持景观安全格局的基本前提.利用3期美国国家土地覆盖数据库(1992、2001和2006年),采用景观镶嵌度指数与马尔科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美国俄勒冈州的森林破碎化模式... 有效的景观模式特征评价及其变动预测是合理调控和管理森林景观、维持景观安全格局的基本前提.利用3期美国国家土地覆盖数据库(1992、2001和2006年),采用景观镶嵌度指数与马尔科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美国俄勒冈州的森林破碎化模式及森林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交互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景观镶嵌度模型中,开发主导的景观镶嵌类型(D)转变为单一的开发类型(DD)的概率最大,为0.319,说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力;森林安全度模型中,主要为农业和开发景观镶嵌类型(ad)的森林损失率最高,表明在城市与农业占主导的景观上森林被吞噬的可能性最大;稳态分布表明,森林破碎化趋势日益加剧,到稳定状态时森林占总区域的面积比例不到50%,空间分布趋向于混合型的景观格局.景观镶嵌度模型2006年模拟值与实际值Kappa系数达到0.82,模型精度较高;森林安全度模型Kappa系数为0.21,模型精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景观镶嵌度指数 马尔科夫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