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1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弧氧化对金属植入物抗菌和抗炎能力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德浩 宁凤婷 +2 位作者 杜易朗 王业元 白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3-1619,共7页
背景:微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生物活性元素掺杂到金属表面,提高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因此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重点介绍微弧氧化技术及其与其他表面改性技术联合应用制备植入物表面涂层的... 背景:微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生物活性元素掺杂到金属表面,提高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因此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重点介绍微弧氧化技术及其与其他表面改性技术联合应用制备植入物表面涂层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方法:以“微弧氧化,抗炎性能,抗菌性能,金属植入物”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micro-arc oxidation、antibacterial properties,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metal implant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6年1月至2022年1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初筛后,最后保留89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微弧氧化陶瓷层提高了钛、镁等合金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联合其他表面改性技术有效解决了孔隙对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氧化膜的生物学性能,在骨科和牙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多局限于金属涂层,而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银、铜等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金属元素,仅有少数研究提到氧化石墨烯、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等非金属涂层,未来可以对无机物涂层和高分子涂层进行广泛研究,也可采取更多种不同生物活性元素的组合来提高抗菌性能。目前微弧氧化技术所制备的植入体涂层炎症研究多局限于免疫系统,且集中在巨噬细胞,而其对于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的研究稀缺,未来需联合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探究微弧氧化涂层对其他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具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合金 金属植入物 表面改性技术 抗菌性能 抗炎性能 免疫系统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人工关节植入物涂层力学性能评价
2
作者 苏健 闫师通 +5 位作者 王建军 陈宇 陈艳梅 李阳 郝凤阳 郑诚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对多孔型人工关节植入物的涂层性能(包括涂层形貌和涂层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总结目前主流产品的涂层性能范围,为新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同时为远期植入物取出分析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中所用的涂层表面形貌、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样品... 目的对多孔型人工关节植入物的涂层性能(包括涂层形貌和涂层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总结目前主流产品的涂层性能范围,为新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同时为远期植入物取出分析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中所用的涂层表面形貌、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样品,分别按照ASTM F1854、ASTM F1044和ASTM F1147标准制备,涂层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加工。共对17套件产品(编号1~17号)的涂层表面形貌(涂层厚度、孔隙率和孔隙截距)进行试验;对编号为1~7号和15、16号产品,首先按照ASTM F1044的试验方法,进行涂层与基体之间的剪切强度试验;然后按照ASTM F1147的试验方法,进行涂层与基体之间的拉伸强度试验。对编号为17的产品,按照ASTM F1044和ASTM F1147的试验方法,分别测试复合涂层和单纯钛涂层的剪切和拉伸强度。结果全部产品中,共15套产品(占比88.2%)涂层厚度300~500μm;金属涂层的产品共16套(编号1~16),其中11套(占比68.75%)涂层孔隙率30%~50%,14套(占比87.5%)涂层孔隙截距50~150μm;涂层的力学性能与基体材质无关;添加羟基磷灰石(HA)后的复合涂层的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与纯金属涂层相比,均明显降低。结论针对多孔涂层人工关节的设计制造,其涂层的性能可以参考以下指标:涂层厚度300~500μm,涂层孔隙率30%~50%,涂层孔隙截距50~150μm;可以根据产品的用途选择基体材质;在设计含有HA的复合涂层的植入物时,应考虑结合力较低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该性能指标范围能够为远期临床取出物分析提供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植入物 涂层 表面形貌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室外来器械植入物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3
作者 吴常福 张帅 +1 位作者 孙宇航 司文腾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室外来器械植入物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12月的骨科外来器械植入手术187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纳入我院2022年1—12月的骨科外来器械植入手术198台为观察组,采用智能管理系统管理...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室外来器械植入物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12月的骨科外来器械植入手术187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纳入我院2022年1—12月的骨科外来器械植入手术198台为观察组,采用智能管理系统管理。比较两组手术的器械清洗质量、器械相关问题、器械使用情况、器械准备耗时、医护人员器械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器械包装合格、清洗合格、无菌物品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器械损耗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器械质量、器械种类与手术不符、器械数量与手术不符、术后感染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器械准时送达、去向明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急诊放行、术后器械遗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器械准备术前耗时、术后耗时、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器械取用准确性、取用便捷性、计费准确性、计费便捷性、总体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室外来器械植入物智能管理系统能够改善器械清洗质量,减少器械相关问题发生,缩短器械准备耗时,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手术 器械 植入物 智能管理系统 构建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与多孔烧结钛涂层的髋关节植入物性能对比研究
4
作者 李帆 张博 +2 位作者 张露文 刘学冲 高娜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对等离子喷涂钛涂层和多孔烧结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的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分析2种涂层工艺产品的性能差异。方法:选取2种涂层工艺的生物固定型股骨柄作为试验样品,利用全自动金相显微镜、材料试验机、磨耗仪分别观测2种样品基体材料... 目的:对等离子喷涂钛涂层和多孔烧结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的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分析2种涂层工艺产品的性能差异。方法:选取2种涂层工艺的生物固定型股骨柄作为试验样品,利用全自动金相显微镜、材料试验机、磨耗仪分别观测2种样品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及涂层耐磨性能,并通过观测2种样品涂层的体视学结构、测量涂层与基体的粘接性能评价2种涂层工艺的性能优劣。结果:等离子喷涂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更细化、均匀,抗拉强度为(1065±21)MPa,延伸率为(15±2)%,其涂层为疏松多孔的粗糙结构,孔隙分布不均,平均厚度为521μm,平均孔隙体积百分比为37%,平均孔隙截距为135μm,与基体的剪切强度为(39±4)MPa,拉伸强度为(47±5)MPa,经历100次磨损周期的质量损耗为48 mg;多孔烧结钛涂层髋关节植入物基体材料的显微组织晶粒粗大,抗拉强度为(879±23)MPa,延伸率为(7±2)%,其涂层表面平缓,孔隙分布均匀,平均厚度为1167μm,平均孔隙体积百分比为41%,平均孔隙截距为240μm,与基体的剪切强度为(44±5)MPa,拉伸强度为(62±7)MPa,经历100次磨损周期的质量损耗为15 mg。结论:2种涂层工艺髋关节植入物的性能各有优劣,均满足相关行业标准的指标要求,预期能够获得优异的体内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多孔烧结 钛涂层 髋关节植入物 涂层工艺
下载PDF
可降解心血管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思考
5
作者 许耘 程茂波 赵鹏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2期208-211,共4页
近年来,新型可降解材料应用于心血管植入物。针对具有不同理化性质和降解特性的心血管植入物,其生物学评价具有特殊的终点。该研究以血管支架和封堵器系列产品为例,综述了可降解心血管植入物生物学评价要点。
关键词 可降解材料 医疗器械 心血管植入物 学评价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在5例糖尿病患者难愈性植入物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陈旭升 杨永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在糖尿病患者难愈性植入物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为植入物外露创面修复提供另一种选择。方法收集本院骨科2020年8月—2023年1月住院糖尿病行踝关节骨折术后难愈性植入物外露创面患者,通过纳入/排除标准,选...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在糖尿病患者难愈性植入物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为植入物外露创面修复提供另一种选择。方法收集本院骨科2020年8月—2023年1月住院糖尿病行踝关节骨折术后难愈性植入物外露创面患者,通过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其中5例患者,以血液分离机采集自体PRP,并分5次制备成PRP凝胶,每隔7 d用自体PRP凝胶通过纱布包覆创面,及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待PRP凝胶治疗愈合率超过80%后停止使用PRP凝胶覆盖,改为常规换药。结果治疗2周后5名患者创面皆愈合明显,平均愈合率为50.3%,治疗4周后2名患者创面100%愈合、3例患者仅余小窦道,平均愈合率85.2%,再常规换药2周后100%愈合。结论自体PRP凝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难愈性植入物外露创面修复效果明显,减少患者拆除植入钢板二次手术的机率,为此类创面修复提供新思路,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 糖尿病 难愈性创面修复 植入物创面 踝关节骨折术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探讨不同扫描序列在骨关节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伪影抑制价值
7
作者 高丹丹 于亚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49-0052,共4页
观察不同扫描序列在骨关节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伪影抑制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骨关节金属植入术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分别应用短时间反转... 观察不同扫描序列在骨关节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伪影抑制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骨关节金属植入术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分别应用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和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技术序列,进行伪影抑制,观察不同序列对磁共振影像的影响。结果 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序列的伪影面积较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更少,图像质量优良率较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更高,伪影评分较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序列的检查时间较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接受骨关节金属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时,通过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技术进行伪影抑制,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成像结果,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金属植入物对检查结果的干扰,既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不会导致检查时间的增加,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 金属植入物 三点法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序列 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 伪影抑制
下载PDF
标准引领下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逐步完善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亚娟 褚叶远 +4 位作者 顾敏霞 徐笑 范建丽 何春风 杨西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8期1134-1137,共4页
介绍消毒供应中心三项卫生行业标准颁布和修订前后,在标准引领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进行不断完善的3个发展时期,分享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复用的管理与质量提升经验。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医疗器械 植入物 标准 管理
原文传递
选择适宜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军明 李文成 +1 位作者 蔡宇 丁尔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79-1686,共8页
背景:股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治疗时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植入物是保证生物相容性以及效果的关键。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金属植入物的选择以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章,中... 背景:股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治疗时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植入物是保证生物相容性以及效果的关键。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金属植入物的选择以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股骨近端骨折,动力髋螺钉,微创固定系统,经皮加压钢板,Gamma钉,髓内钉",英文检索词为"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dynamic hip screw,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Gamma nai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2篇,符合纳入标准并用于分析的文献17篇。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几种,包括保守治疗、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支架固定、锁定钢板以及人工假体置换治疗等。目前国内外的治疗观点已摒弃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尽量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②临床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的选择主要分为髓外固定装置和髓内固定装置,髓外固定装置包括动力髋螺钉、经皮加压钢板、股骨远端倒置微创固定系统,髓内固定装置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钉、重建钉等。③每种治疗方法和植入物内固定装置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及局限,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综述 股骨近端骨折 植入物内固定 金属植入物 外固定支架 锁定钢 动力髋螺钉 微创固定系统 经皮加压钢板 GAMMA钉 髓内钉
下载PDF
骨科手术植入物相关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选用
10
作者 吕燕妮 胥甜甜 +2 位作者 付龙生 刘立立 陈瑾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7期851-854,共4页
骨科手术使用植入物的患者人数逐步增加,但植入物容易产生细菌或真菌感染,因此需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尽管使用抗菌药物能改善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但实际使用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取决于感染的持续时间和发病机制、植入物的稳定性... 骨科手术使用植入物的患者人数逐步增加,但植入物容易产生细菌或真菌感染,因此需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尽管使用抗菌药物能改善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但实际使用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取决于感染的持续时间和发病机制、植入物的稳定性、病原体药敏和周围组织感染等情况,常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现就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机制,骨科植入物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治疗用抗菌药物以及新型的抗菌药物进行综述,期望为进一步规范骨科手术植入物相关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围手术期 感染 假体和植入物 骨科 预防和治疗
下载PDF
外科植入物国际标准的最新动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铎 董双鹏 马金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年第8期21-25,共5页
国际标准化组织外科植入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 S O/T C 150)主要负责制修订外科植入物标准。ISO/TC 150包括4个TC工作组,7个分技委会(SC)。7个分技委会分别涉及植入材料、心血管植入物和体外循环、神经外科植入物、骨与关节替代物... 国际标准化组织外科植入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 S O/T C 150)主要负责制修订外科植入物标准。ISO/TC 150包括4个TC工作组,7个分技委会(SC)。7个分技委会分别涉及植入材料、心血管植入物和体外循环、神经外科植入物、骨与关节替代物、骨接合及脊柱植入物、有源植入物和组织工程植入物领域。4个TC工作组分别涉及W G7基础标准、W G8乳房植入物、W G10外科植入物的使用与取出、WG12植入物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标准化组织 外科植入物 心血管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乳房植入物 植入材料 体外循环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新型青光眼引流装置——Paul青光眼植入物在印度尼西亚人群中应用的早期经验
12
作者 Emma Rusmayani Viona Viona +5 位作者 Iwan Soebijantoro Rini Sulastiwaty Arini Safira Nurul Akbar Muhammad Yoserizal Zeiras Eka Djamal Widya Artini Wiyogo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3-1608,共6页
目的:探究Paul青光眼植入物(PGI)在短期随访期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享新型房水引流装置在印度尼西亚人群中应用的首次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4/2022-12期间使用PGI植入物的患者21例22眼,随访至少2mo。主要结局指标为手术失败,定... 目的:探究Paul青光眼植入物(PGI)在短期随访期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享新型房水引流装置在印度尼西亚人群中应用的首次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4/2022-12期间使用PGI植入物的患者21例22眼,随访至少2mo。主要结局指标为手术失败,定义为眼压(IOP)超过21mmHg,或连续2次就诊较基线水平降低小于20%,需行其他青光眼手术或移除植入物。结果:纳入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6mo,平均IOP降低52.27±22.94%(9-90)%,总体成功率为59%,有青光眼手术史和未接受过青光眼手术的患者手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50%和59%。并发症有复视(2例)、早期低眼压(1例)、前房积血(1例)及引流管暴露(2例)。结论:植入PGI的完全成功率为57%。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低眼压术后早期消退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青光眼植入物 青光眼分流管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青光眼手术 印度尼西亚人
下载PDF
PDCA联合FMEA在植入物与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牛畅 詹淼 +1 位作者 李亚楠 李晓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联合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在植入物与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月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入消毒供应中心的植入物与外来器械671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采取PDCA循环联合FMEA管理的72... 目的:探讨PDCA循环联合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在植入物与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月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入消毒供应中心的植入物与外来器械671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采取PDCA循环联合FMEA管理的722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植入物及外来器械接收情况和清洗、消毒、灭菌指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清单与实物不符率(0.14%vs 3.87%)、信息不全或缺失率(3.88%vs 7.75%)、未核验率(0.42%vs 4.47%)、质量差率(2.63%vs 8.35%)、清洗消毒不合格率(1.94%vs 6.86%)、包装不合格率(0.28%vs 1.34%)、湿包发生率(0.28%vs 1.34%)降低(P<0.05)。结论:PDCA循环联合FMEA可有效提高植入物与外来器械的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外来器械 植入物 质量管理
下载PDF
内固定植入物与外固定支架修复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策略及辅助治疗 被引量:32
14
作者 洪帆 谢加兵 丁国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946-3952,共7页
背景:骨不连是胫骨骨折预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修复方法广泛,发展迅速。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胫骨骨折骨不连,应该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案。目的:总结胫骨骨折骨不连内固定植入物与外固定支架的修复策略及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背景:骨不连是胫骨骨折预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修复方法广泛,发展迅速。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胫骨骨折骨不连,应该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案。目的:总结胫骨骨折骨不连内固定植入物与外固定支架的修复策略及辅助治疗效果。方法:由作者运用计算机检索有关骨不连原因及修复方法的文献,以"tibial fracture nonunion,reason,treatment,implant,external fixation"或"胫骨骨折骨不连,治疗方法,原因,植入物,外固定支架"为检索词检索Pub 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排除重复研究及时间跨度较大的研究。结果与结论:1共选择了35篇文章纳入分析;2胫骨骨不连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针对胫骨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同时针对骨不连有无感染,应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以获得最佳疗效。治疗时需要兼顾到引起骨延迟愈合的生物性和结构性方面的多种因素;3结构上的固定治疗分为外固定及内固定。髓内钉及加压钢板等内固定治疗可以给予无感染的胫骨骨折骨不连稳定性,很好地解决结构问题;而外固定可用于感染性的胫骨骨折骨不连;4对于解决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问题(如骨缺损等),可以应用各种不同的植骨材料与植骨技术来解决。一般需要固定结合植骨来治疗有缺损的胫骨骨折骨不连。近年来生物材料也逐渐被应用到解决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生物问题中。电刺激及超声波等辅助治疗虽然被证明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但是还未被临床证实可以应用于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治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骨折愈合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植入物 胫骨骨折 骨不连 内固定 植入物 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老年下肢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中应用罗哌卡因腰椎及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优势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李友安 吴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7-1233,共7页
背景:老年患者由于自身伴有多种疾病,再加上体质及代偿能力差,导致在进行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时对于麻醉要求较高。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麻醉镇痛方法,但是该麻醉方法在老年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 背景:老年患者由于自身伴有多种疾病,再加上体质及代偿能力差,导致在进行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时对于麻醉要求较高。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麻醉镇痛方法,但是该麻醉方法在老年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中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中应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5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50例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和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1)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局部麻醉诱导量、使用咪芬合剂次数、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后心率、并发症发生率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显著少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5)。(2)最高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和麻醉满意率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显著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5)。(3)对入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入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年龄、学历、并发症以及髋关节置换关系密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证实,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及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中效果理想,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关节置换 植入物内固定 麻醉平面 代偿能力 全身麻醉 麻醉镇痛 呼吸抑制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罗哌卡因 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 老年髋关节置换 植入物 内固定 麻醉效果 连续硬膜外麻醉 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抑制
下载PDF
开放性骨折修复:创面感染、植入物选择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翔宇 王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4258-4264,共7页
背景:开放性骨折多伴随软组织损伤严重甚至缺损、高风险感染、骨折骨缺损等特点,往往导致修复术后并发症多、肢体功能受限,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修复此类骨折的方方面面也因此存在着一些争议,相对应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成为近年... 背景:开放性骨折多伴随软组织损伤严重甚至缺损、高风险感染、骨折骨缺损等特点,往往导致修复术后并发症多、肢体功能受限,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修复此类骨折的方方面面也因此存在着一些争议,相对应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的:综述近年来关于开放性骨折修复方面存在的一些争议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Pub Med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内容文章,英文检索词"Open fracture,Evaluation and prognosis of injury,Antibiotics,Debirdement,Treatment of fracture,Wound repair";中文检索词"开放性骨折,损伤及预后评估,抗生素,清创,骨折治疗,创面修复"。共检索到100余篇相关文献,4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经过大量动物试验以及临床应用,开放性骨折的清创、预防感染、植入物选择及预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尤其是治疗骨缺损的植入物研究方面,金属3D打印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植入物的观念,纳米二氧化钛/PEEK生物活性复合材料等骨代替材料也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植入物 开放性骨折 植入物选择 预后评价 清创 预防感染
下载PDF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修复60例:金属植入物不同置入途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杰 庄颜峰 王兵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0-1415,共6页
背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具有病情复杂和并发症多等特点,临床治疗可以采用保守或者手术方式。但保守治疗大多无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不同金属植入物的固定治疗成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主要修复方式。目的:探讨... 背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具有病情复杂和并发症多等特点,临床治疗可以采用保守或者手术方式。但保守治疗大多无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不同金属植入物的固定治疗成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主要修复方式。目的:探讨不同金属植入物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6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Tile分型:B1型8例,B2型20例,B3型9例,C1型15例,C2型8例。分型之后分别给予不同的金属植入物固定治疗,依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决定前路或者后路途径。一般B型采用前路途径,C型采用前路+后路途径。治疗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引流管于48-72 h内拔除,治疗后3 d逐渐进行康复训练。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修复效果优良率为95%。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均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痊愈,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提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不同金属植入物固定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植入物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金属植入物 置入途径 前路 后路 并发症 疗效优良率 随访研究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钛合金植入物对椎体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影响
18
作者 陈晓慧 许安杰 +2 位作者 陈佳艳 胡伟刚 彭佳元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1期110-114,共5页
该研究的目的是在含有钛合金植入物的椎体放射治疗计划中应用一种校正方法,修正CT密度表以包含钛金属的CT密度信息。通过比较调强计划在应用校正方法前后的剂量分布改变,以及在含有椎体固定装置的自制仿真模体上验证计算剂量来研究相应... 该研究的目的是在含有钛合金植入物的椎体放射治疗计划中应用一种校正方法,修正CT密度表以包含钛金属的CT密度信息。通过比较调强计划在应用校正方法前后的剂量分布改变,以及在含有椎体固定装置的自制仿真模体上验证计算剂量来研究相应剂量学影响。结果显示在IMRT计划中应用校正方法后脊髓最大剂量有明显改变,且校正方法降低了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的偏差。研究证明该校正方法可以减小剂量计算时的剂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转移 钛合金植入物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医疗植入物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升温效应研究
19
作者 常继辉 李凯 +4 位作者 张云 郭德洪 唐冬梅 代宁 张双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研究在MRI检查过程中金属医疗植入物引起的机体吸收比(SAR)变化导致的局部升温效应。方法:以数字人影像数据集为基础,通过数据分割和后处理构建了身体上半身半精细化几何模型。最后将几何模型导入到COMSOL中,并搭建3T磁共振线圈,... 目的:研究在MRI检查过程中金属医疗植入物引起的机体吸收比(SAR)变化导致的局部升温效应。方法:以数字人影像数据集为基础,通过数据分割和后处理构建了身体上半身半精细化几何模型。最后将几何模型导入到COMSOL中,并搭建3T磁共振线圈,设定工作频率(128 MHz),分析金属医疗植入物对人体组织和植入介质的SAR与温度变化。结果:通过对比不同组织情况下金属医疗植入物植入前后的变化情况发现,金属植入物植入固定后的SAR与温度都是未植入前的3倍,且主要集中在金属医疗植入物区域。结论:在MRI检查中,金属植入物会造成机体中植入物附近SAR局部升高,从而在植入物周围出现升温效应,长时间扫描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医疗植入物 磁共振成像 升温效应 吸收比 数字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