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入电极记录豚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兰涛 夏峰 +3 位作者 范馨燕 郭群 张磊 张作明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讨用植入电极方式记录豚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方法。方法豚鼠麻醉后,暴露颅骨表面,在前囟(Bregma)前6mm、后10mm及矢状缝正中处钻孔,均植入长5mm、直径为1.2mm的不锈钢螺钉,分别作为参考... 目的探讨用植入电极方式记录豚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方法。方法豚鼠麻醉后,暴露颅骨表面,在前囟(Bregma)前6mm、后10mm及矢状缝正中处钻孔,均植入长5mm、直径为1.2mm的不锈钢螺钉,分别作为参考电极、记录电极和地极。3d后,将清醒状态下的豚鼠固定于自制多功能头身一体化固定台面上,银-氯化银电极连接于豚鼠体表的不锈钢螺钉上,采用RETI-port系统(Roland Consult,德国)分别记录不同空间频率和不同颜色下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植入电极后,在无出血感染条件下,实验豚鼠生存时间与正常豚鼠没有明显区别。在其清醒状态下可以记录到豚鼠的PVEP波形,呈NPN形状。空间频率对PVEP波形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N1、P1波的潜伏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当空间频率大于0.5cpd时,潜伏期延长明显;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振幅降低。在不同对比度(97%、60%、30%)下,P1波的振幅随着对比度的增加而提高,且任意两个对比度之间P波振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颅骨植入电极 豚鼠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电极的影像学检查 被引量:16
2
作者 孔维佳 马辉 +4 位作者 韩萍 乐建新 熊新高 朱立新 戴陈凯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建立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人工耳蜗植入电极方法 ,并比较X线摄片方法与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方法的耳蜗内电极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全部作术后X线摄片检查。其中 9例用经眼眶前... 目的 探讨建立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人工耳蜗植入电极方法 ,并比较X线摄片方法与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方法的耳蜗内电极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全部作术后X线摄片检查。其中 9例用经眼眶前后位摄片 ,9例采用侧斜位 6 0°摄片。 3例患者施行术后螺旋CT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方法。结果  2种投射头位的X线摄片均可显示电极形态及单个电极对 ,可间接判断电极在耳蜗内的植入深度。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图可直观地显示耳蜗形态、电极形态及其在耳蜗内植入的深度 ,可清晰识别单个电极对。结论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方法可直观观察植入电极的形态及位置 ,可准确判断电极在耳蜗内植入的深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术后 电极植入 影像学检查 三维重建
下载PDF
植入电极法记录大鼠视觉诱发电位 被引量:5
3
作者 郭群 谢蓓 +3 位作者 顾永昊 安晶 夏峰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植入式颅骨电极记录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的方法,同时应用于RCD大鼠及CSNB大鼠,看是否可行。方法:大鼠麻醉后,暴露颅骨表面,分别在前囟(bregma)前4mm和后8mm处钻孔,植入长2mm,...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植入式颅骨电极记录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的方法,同时应用于RCD大鼠及CSNB大鼠,看是否可行。方法:大鼠麻醉后,暴露颅骨表面,分别在前囟(bregma)前4mm和后8mm处钻孔,植入长2mm,直径1.2mm的不锈钢螺钉,分别作为参考和记录电极;接地电极接入尾部。记录暗适应和明适应下视觉诱发电位(刺激光强:0.011,0.035,0.11,0.35,1.1和3.5ed·s/m^2,叠加100次,不同光强间隔2~5min,刺激频率1Hz,时程300ms)。1wk后,以同样条件再次记录暗适应和明适应下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植入电极后的大鼠存活时间较长,能达数月。记录时基本无干扰,波形清晰,稳定。植入法记录的波形与传统方法记录(记录电极捕于两耳连线中点,向前刺入1~1.5cm,保持电极与身体长轴平行;参考电极由不锈钢针制成,插入右侧颊部;接地电极也由不锈钢针制成,置于尾部,对侧眼遮盖。)的波形没有差异,但幅值明显增大。在视锥细胞缺失(RCD)及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中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结论:由于电极可以长期留置于大鼠上,有利于观察其视觉诱发电位的动态改变,对长期病程变化的研究也非常有利,同时记录和参考电极的位置同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无变化,可大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及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植入颅骨电极 大鼠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电极输出频率与耳蜗基底膜特征频率失匹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鹿伟理 张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9-651,共3页
人工耳蜗是一种为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此装置通过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从而产生听觉。然而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听力康复情况和言语识别能力存在差异,这除了受患者耳聋发生的年... 人工耳蜗是一种为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一种电子装置。此装置通过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从而产生听觉。然而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听力康复情况和言语识别能力存在差异,这除了受患者耳聋发生的年龄、耳聋时间长短、螺旋神经节存活情况、人工耳蜗植入年龄、电极是否成功插入、可用电极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植入电极 特征频率 基底膜 重度听力损失 匹配 言语识别能力 电子装置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电极的影像学检查
5
作者 孔维佳 马辉 韩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6-346,共1页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植入电极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心房颤动长间歇病人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植入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胡钦 韩卫卫 +3 位作者 梁洁 周峰 计承 刘金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长间歇病人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植入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构建并发症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长间歇病人200例,统计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植入成功...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长间歇病人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植入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构建并发症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长间歇病人200例,统计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植入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长间歇病人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评价其有效性、拟合效果及预测价值。结果:200例心房颤动长间歇病人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植入成功率为90.00%(180/200)。电极植入成功的180例心房颤动长间歇病人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24/180)。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年龄、术后营养支持、导线植入异常、术后早期下床、术前3 d内阿司匹林使用、右房横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导线植入异常、术后早期下床、术前3 d内阿司匹林使用、右房横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糖尿病史是心房颤动长间歇病人起搏电极植入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营养支持是其保护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97.92%。结论:九分区法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植入术后心房颤动长间歇病人存在多种并发症风险,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其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及早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长间歇 左束支 起搏电极植入 并发症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萍 赵磊 +3 位作者 王天龙 安奕 李丽霞 李中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可引起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障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1]。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最为... 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可引起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障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1]。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最为常用的药物,长期服用药物有效,但近期症状无法控制或出现严重的多巴胺诱发的运动并发症[2],调整药物亦无法改善者,可接受治疗性外科手术。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 stimulator,DBS)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DBS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植入电极,第二阶段埋置脉冲发生器。帕金森病患者术前用药、术中体位摆放及血压管理、术后恢复均较特殊,且接受DBS手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这些因素都对围术期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迟缓 血压管理 运动症状 肌强直 术前用药 阿尔茨海默病 植入电极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专利视角下植入式脑机接口电极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8
作者 周洁 王淳佳 张倩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3年第3期61-67,共7页
植入式脑机接口电极对神经疾病的诊断、预警和治疗以及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专利视角回顾和研判了植入式电极的全球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了生物相容性、信号质量提升的最新技术解决思路;并呼吁我国政府加大在植入式电极领域的研发投... 植入式脑机接口电极对神经疾病的诊断、预警和治疗以及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专利视角回顾和研判了植入式电极的全球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了生物相容性、信号质量提升的最新技术解决思路;并呼吁我国政府加大在植入式电极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以及加强对先进制造工艺和材料技术的关注,加快推动植入式电极成熟落地应用和完善专利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植入电极 专利 生物相容性 信号质量
下载PDF
植入式肿瘤电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9
作者 周昱行 刘炯晖 +2 位作者 韩炜 陈亮 加福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 研究植入式肿瘤电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探索相位差、触点设置、电极数量和电压等参数对电场的分布的影响,逐步优化参数,探索电场覆盖范围的影响因素。结果 合理地设置相位差在相同电压下可以扩... 目的 研究植入式肿瘤电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探索相位差、触点设置、电极数量和电压等参数对电场的分布的影响,逐步优化参数,探索电场覆盖范围的影响因素。结果 合理地设置相位差在相同电压下可以扩大电场覆盖的范围,并提出了一种双层环绕递增相差设置方法。以5根电极5 V电压为例,对比了不同数量的触点激活的电场分布范围,阐明了双层触点激活的优势及触点选择的方式。仿真了使1 V/cm的有效治疗电场覆盖不同大小残腔切除边缘所需的最少电极数量和最小整数电压,3根电极6 V的电压即可覆盖直径2 cm残腔的切除边缘,而直径5 cm的残腔需要5根电极和10 V的电压。针对直径3.5 cm的残腔探究了电极数量与电压的相互替代关系。结论 脑肿瘤切除术后通过植入式电极可以将中频交变电场聚焦在切除边缘附近,优化参数可以覆盖残腔表面,场强超过1 V/cm,表明植入式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潜在可行的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器械小型化和供能则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电场治疗 电场仿真 植入电极 脑肿瘤切除术后
下载PDF
电极脱位,螺丝滑扣,未更换电极成功植入起搏器1例
10
作者 杜大勇 李运田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15期649-649,共1页
关键词 植入起搏器 电极脱位 螺丝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植入 植入位置 电极植入 植入电极
下载PDF
涂覆聚氨酯材料植入神经电极的细胞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文杰 王定芳 +2 位作者 鲁艺 曹余良 段晏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78-2282,共5页
背景:由于植入式电极在长期使用后会形成组织包囊,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极的性能。课题组提出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离子导通能力强的聚合物涂层来包裹整个电极。这样,就能在不影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电极的生物相容性,使得电极在长... 背景:由于植入式电极在长期使用后会形成组织包囊,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极的性能。课题组提出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离子导通能力强的聚合物涂层来包裹整个电极。这样,就能在不影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电极的生物相容性,使得电极在长期植入后的稳定性增强。目的:观察合成聚氨酯材料的离子导通性能以及与PC12细胞和小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细胞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0/2008-04分别在武汉大学化学院神经电极研究室和华中科技大学生科院完成。材料:首先用2,4-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合成预聚体,然后直接用水为交联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进行交联形成聚氨酯。方法:将硅橡胶片在空气中等离子处理1min后,将一定量合成的聚氨酯溶液铺展在处理后的硅橡胶片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以未经涂层处理的硅橡胶片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红外测试仪对合成的聚氨酯进行官能团的分析;测试电极上涂敷聚氨酯涂层前后的循环伏安性能;观察不同材料上PC12细胞和小鼠颗粒神经元的贴附状况;计算不同材料上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结果:红外测试说明聚乙二醇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完全;循环伏安测试证明离子在聚氨酯膜内的导通能力较强,而且不影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PC12细胞和小脑颗粒神经元在涂覆有聚氨酯材料的硅橡胶上的贴附状况均好于未经涂层处理的硅橡胶;MTT法实验结果表明,涂覆有聚氨酯材料的硅橡胶上细胞的存活率高于未经涂层处理的硅橡胶(P<0.001)。结论:在聚氨酯合成的过程中引入聚乙二醇,使得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离子导通性能,而且与PC12细胞和小脑颗粒神经元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电极修饰 电极-神经界面 神经假体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ROSA机器人辅助下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毛之奇 余新光 +4 位作者 凌至培 潘隆盛 崔志强 徐欣 孙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ROSA)辅助下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共6例未能准确定位致灶的癫患者均行ROSA机器人辅助下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术后复查CT和MRI,记录电极偏差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计算平均值... 目的探讨机器人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ROSA)辅助下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共6例未能准确定位致灶的癫患者均行ROSA机器人辅助下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术后复查CT和MRI,记录电极偏差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计算平均值,以评价手术准确性;术中记录电极相关出血事件,术后随访时复查CT或MRI记录电极相关出血或缺血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手术安全性。结果 6例患者术前计划植入电极37根,术中实际植入37根,成功率达100%。植入电极主要分布于颞叶内侧、海马和岛叶(5例)、顶枕叶(1例)。电极尖端最大偏差距离为8.79 mm、最小偏差距离为1.14 mm,平均(3.65±1.82)mm。术中无一例发生电极相关出血事件,术后复查头部CT和MRI均未见电极相关出血或缺血事件。术后随访3~5个月(平均3.67个月),均未发生颅内感染、电极折断、头皮愈合不良、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ROSA机器人辅助下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简便、快捷,电极植入准确性高、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 电极 植入 立体定位技术
下载PDF
植入式双面柔性神经微电极制作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洪波 李刚 +2 位作者 金庆辉 赵建龙 任秋实 《微细加工技术》 EI 2007年第3期54-59,共6页
为了减小植入损伤,提高神经微电极刺激或记录的空间密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合物基质材料的植入式双面柔性神经微电极的制作工艺和方法。该方法采用光敏型聚酰亚胺(Durimide7510)作为微电极的基质材料,通过粘结剂局部键合和电化学腐蚀牺... 为了减小植入损伤,提高神经微电极刺激或记录的空间密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合物基质材料的植入式双面柔性神经微电极的制作工艺和方法。该方法采用光敏型聚酰亚胺(Durimide7510)作为微电极的基质材料,通过粘结剂局部键合和电化学腐蚀牺牲层的方法实现电极翻转以制作反面电极。同时采用了一种基于应力集中的凹槽结构,以保证所得微电极形状的规整性。微电极的SEM和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电极的结构形貌和电学性能满足植入式电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工程 植入式微电极 柔性微电极 双面微电极
下载PDF
植入式神经电极对周围神经的力学和电学损害及其预防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世民 俞光荣 刁颖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1期678-679,共2页
关键词 植入式神经电极 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 力学损害 电学损害 综述
下载PDF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建龙 金骁琦 +3 位作者 盛晓东 范韬 吴刚 祁平东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4-926,共3页
目的总结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中应用的体会。方法256例心脏病患者中,233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23例穿刺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结果穿刺锁骨下静脉233例... 目的总结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中应用的体会。方法256例心脏病患者中,233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23例穿刺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结果穿刺锁骨下静脉233例中,231例穿刺1~4次成功,2例误穿入锁骨下动脉,继续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2例发生气胸,改用腋静脉穿刺获成功。穿刺腋静脉23例中,19例穿刺1~4次成功,4例穿刺5次以上失败后改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均无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困难时改用腋静脉途径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
下载PDF
经皮心电图引导植入临时起搏电极的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祖敏 马懿 +1 位作者 杨光 凌丽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230-1231,共2页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起搏器 人工 电极 植入
下载PDF
漂浮电极导管在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应用及技巧 被引量:4
17
作者 郝杰 刘凡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6期462-465,共4页
临床上常遇到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此时临时心脏起搏是常用的有效抢救手段,安全迅速在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对救治重症患者至关重要。在无X线的情况下,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需要应用漂浮电极导管。可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途... 临床上常遇到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此时临时心脏起搏是常用的有效抢救手段,安全迅速在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对救治重症患者至关重要。在无X线的情况下,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需要应用漂浮电极导管。可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途径完成漂浮电极导管的植入,送入导管过程中监测起搏心电图的变化,以心电图的图形变化代替X线,指导漂浮电极导管的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电极 植入 导管
下载PDF
176例癫痫患者颅内电极植入术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芸 韩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5期79-80,共2页
目的:通过对颅内电极植入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致痫灶起源。方法:结合癫痫外科的护理常规与颅内电极植入术的目的对176例行颅内电极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专业的护理。结果:除1... 目的:通过对颅内电极植入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致痫灶起源。方法:结合癫痫外科的护理常规与颅内电极植入术的目的对176例行颅内电极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专业的护理。结果:除1例患者因未出现癫痫发作而停止手术外,175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了致痫灶切除手术。结论:做好相关护理可避免感染发生,促进手术成功及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颅内电极植入 护理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主动电极植入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艳 马艳 林丽霞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926-928,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主动电极植入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于2014年1月~2017年7月期间诊治的100例接受单根主动固定电极及100例接受双根主动固定电极植入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主动电极植入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于2014年1月~2017年7月期间诊治的100例接受单根主动固定电极及100例接受双根主动固定电极植入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主动固定电极(螺旋电极)植入前、植入后24 h、48 h及72 h心肌损伤标记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cTnⅠ)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单根组和双根组患者术后MYO、CK、CK-MB、LDH及cTnⅠ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上述蛋白水平降低,至术后72 h,上述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根组和双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电极植入数目可能与心肌损伤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电极植入 心肌损伤 心肌酶 相关性
下载PDF
皮下注射肝素抗凝预防临时心脏起搏电极植入患者深静脉血栓22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力 袁义强 +3 位作者 刘怀霖 杨兴明 王瑞敏 孙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1-342,共2页
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对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及某些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是挽救生命的一项治疗.股静脉穿刺路径是简易常用的技术方法,其可察觉的下肢并发症较低[1].虽然临时起搏患者的下肢无症状性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为25%~34%[2],但对经股... 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对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及某些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是挽救生命的一项治疗.股静脉穿刺路径是简易常用的技术方法,其可察觉的下肢并发症较低[1].虽然临时起搏患者的下肢无症状性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为25%~34%[2],但对经股静脉植入临时心脏起搏电极潜在DVT的抗凝治疗意见不一,既往对这些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危险性和有效性也未曾评价.作者通过超声检查确定股静脉径路植入临时起搏电极与DVT发生的相关性,并评价肝素不同给药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注射 肝素 抗凝治疗 预防措施 心脏起搏 电极植入 深静脉血栓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