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酸菌高密度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利利 周勇 +4 位作者 卢宗梅 郭世堂 陈影 邴狄祥 张琳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4期616-619,共4页
主要探索了如何提高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发酵活菌数,研究了培养基成分、pH值等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生长最适碳源是淀粉、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粉;二价锰离子和无机盐对菌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培养基组成:酵母浸粉3%,醋酸钠... 主要探索了如何提高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发酵活菌数,研究了培养基成分、pH值等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生长最适碳源是淀粉、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粉;二价锰离子和无机盐对菌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培养基组成:酵母浸粉3%,醋酸钠0.5%,柠檬酸三铵0.2%,磷酸氢二钾0.3%,氯化钠0.2%,吐温80 0.1%,硫酸锰0.3‰,硫酸镁0.2‰,无水葡萄糖2.2%,碳酸钙0.5%,淀粉4.4%。在5 L半自动发酵罐中,发酵16h左右,活菌数为8.9×1011 CFU/mL,发酵液保存周期较长,在75d跟踪检测中活菌数无数量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培养基组分 活菌数 保存周期
下载PDF
植物乳酸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制试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登峰 曹国文 +3 位作者 戴荣国 周淑兰 陈春林 郑华 《四川畜牧兽医》 2005年第9期36-36,38,共2页
本试验进行了植物乳酸菌、乳酸、醋酸及MRS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自植物的乳酸菌培养物上清液对致病性大肠杆菌K88、987P、F41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其它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明显;并且证明了结果与植物乳酸菌产酸... 本试验进行了植物乳酸菌、乳酸、醋酸及MRS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自植物的乳酸菌培养物上清液对致病性大肠杆菌K88、987P、F41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其它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明显;并且证明了结果与植物乳酸菌产酸无关,可能与其产生抑菌素相关,这为研究与开发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抑制试验
下载PDF
植物乳酸菌M616对发酵酸面团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金水 杨森 +3 位作者 尹艳丽 张艳杰 冯景丽 周晓配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7,共5页
本文研究了在酸面团发酵过程中,植物乳酸菌M61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616)对面团p H、TTA以及糖类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利用F3流变式发酵仪和吹泡仪对面团发酵力及流变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M616不仅对酵母菌的生... 本文研究了在酸面团发酵过程中,植物乳酸菌M61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616)对面团p H、TTA以及糖类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利用F3流变式发酵仪和吹泡仪对面团发酵力及流变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M616不仅对酵母菌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在面团p H和TTA的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外,乳酸菌对淀粉的降解作用大于对还原糖的吸收,从而使面团中还原糖的含量增加,增加面团的甜味。在发酵后期,面团p H降低至3.73,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体系中霉菌和其它杂菌的生长。植物乳酸菌的生长代谢不仅显著提高了面团黏度、筋力,而且减缓了面团在发酵过程中韧性的降低。其中发酵酸面团对面团黏度和筋力影响最大,发酵过程中酸面团的最大黏度和筋力可以达到酵母发酵面团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酸面团 发酵特性
原文传递
植物源乳酸菌对断奶仔猪日粮表观消化率及消化道内容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常明 王修启 +2 位作者 左建军 董泽敏 冯定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9-112,共4页
试验利用植物源乳酸菌,对断奶仔猪日粮中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消化道内容物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植物源乳酸菌可分别提高干物质、粗蛋白、能量、粗脂肪、钙、磷等的表观消化率;降低消化道pH,增加肠道乳酸菌的数量... 试验利用植物源乳酸菌,对断奶仔猪日粮中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消化道内容物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植物源乳酸菌可分别提高干物质、粗蛋白、能量、粗脂肪、钙、磷等的表观消化率;降低消化道pH,增加肠道乳酸菌的数量,可弥补仔猪胃酸分泌不足。同时,还可减少消化道盲肠和结肠内大肠杆菌的数量,改善动物消化道微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仔猪 表观消化率 消化道 微生物
下载PDF
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储存过程中乳酸菌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倩倩 刘芸 +3 位作者 刘波 刘丹莹 朱育菁 曹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574-577,共4页
以嗜热链球菌FJAT-7928、干酪乳杆菌FJAT-7929为菌株,以黄豆为基质,发酵得到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研究其在4℃保存条件下菌落数以及酸度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保存30d内,两菌种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乳酸菌可高达到3.5×109... 以嗜热链球菌FJAT-7928、干酪乳杆菌FJAT-7929为菌株,以黄豆为基质,发酵得到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研究其在4℃保存条件下菌落数以及酸度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保存30d内,两菌种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乳酸菌可高达到3.5×109 cfu.mL-1,高于单独发酵的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中的活菌数。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最终酸度为109.0°T,pH值为3.58;FJAT-7929单独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最终酸度为114.0°T,pH值为3.65;FJAT-7928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酸度为60.0°T,pH值4.09。4℃保存3种发酵处理的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30d内乳酸菌活菌数和酸奶的理化性质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 4℃储藏 乳酸菌 pH值 酸度
下载PDF
植物性乳酸菌对面包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香俊 孙国娟 +2 位作者 崔泰花 李红伟 崔承弼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1年第3期211-215,共5页
通过面包的焙烤试验和质地分析,研究添加植物性乳酸菌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性乳酸菌可改变面团的流变学特性,适量添加可改善面包的品质和组织结构,对增加成品的蛋白质含量,提高面包营养和感官品质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面包 理化特性
下载PDF
用附生植物乳酸菌发酵剂处理不同刈割期苜蓿青贮料的发酵特征
7
作者 李威 石德军 《青海畜牧业》 2003年第2期45-46,共2页
研究苜蓿在第一、第六生长期刈割,凋萎后用4种添加剂分别处理青贮料。所用添加剂分别为附生植物乳酸菌发酵剂(FJLB)、蔗糖(S)、FJLB+S,对照组青贮料(C)用同样数量的无菌FJLB处理。苜蓿第六(1996年10月17日)和第一生长期(1997年4月14... 研究苜蓿在第一、第六生长期刈割,凋萎后用4种添加剂分别处理青贮料。所用添加剂分别为附生植物乳酸菌发酵剂(FJLB)、蔗糖(S)、FJLB+S,对照组青贮料(C)用同样数量的无菌FJLB处理。苜蓿第六(1996年10月17日)和第一生长期(1997年4月14日)的干物质量分别为20%和17%。凋萎苜蓿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6%、31%、36%和29%、36%、48%。尽管两刈割期的附生植物乳酸菌形成的菌落团(CFU)无差异,但第六生长期苜蓿比第一生长期苜蓿的发酵品质好。与第一生长期苜蓿相比较,第六生长期苜蓿具有较低的PH值和氨—N浓度,较高的乳酸盐和醋酸盐浓度与较高的乳酸盐和醋酸盐比率。这些现象对<29%干物质含量的对照组青贮料效果更为明显。FJLB处理大大提高了两刈割期青贮料的乳酸盐发酵(p<0.05),与第六生长期苜蓿相比,第一生长期苜蓿蒋的梭菌发酵有较大的降低,氨—N和醋酸盐浓度下降。对第六生长期苜蓿来说,用FJLB和S共同处理与用FJLB或S单一处理比较,它的发酵品质反应更大。本研究讨论了不同刈割期苜蓿和不同水分含量条件下,用FJLB处理对它们的影响及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植物乳酸菌发酵剂 刈割期 苜蓿 青贮料 发酵特征
原文传递
植物性乳酸菌饲养肉鸭试验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谭善杰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第2期6-7,共2页
本试验在肉鸭饲料中加入2%的植物性乳酸菌,对4批肉鸭共9500只进行喂养,测定其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植物性乳酸菌能够明显地提高肉鸭生产性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肉鸭 料肉比 成活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活性乳酸菌饮料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志坤 黎国森 +1 位作者 何培基 戴昌芳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9年第2期78-79,共2页
乳酸菌饮料系指以牛乳为主要原料、加入乳酸菌,经发酵等工序而制成的饮料。〔1〕人们很早就发现酸牛乳对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法国巴斯德关于发酵作用的研究持续了20年(1857~1876),使人们认识了乳酸菌及其发酵过程的作... 乳酸菌饮料系指以牛乳为主要原料、加入乳酸菌,经发酵等工序而制成的饮料。〔1〕人们很早就发现酸牛乳对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法国巴斯德关于发酵作用的研究持续了20年(1857~1876),使人们认识了乳酸菌及其发酵过程的作用。〔2〕现在,乳酸菌大量地用在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乳酸菌饮料 双歧杆菌 植物乳酸菌 乳酸杆菌 肠道菌群失调 食品与发酵工业 保健作用 细菌素 乳酸菌发酵 乳酸菌
下载PDF
植物源乳酸菌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健 《中国饲料添加剂》 2012年第2期25-26,共2页
本试验研究了饲喂植物源乳酸菌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40%植物源乳酸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3.7%;平均日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了5.2%;料肉比比... 本试验研究了饲喂植物源乳酸菌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40%植物源乳酸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3.7%;平均日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了5.2%;料肉比比对照组下降了7.6%;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了75%;试验组比对照组多盈利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生长猪 生产性能 健康状况
下载PDF
植物源乳酸菌种植水稻增产增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显峰 丁丽娜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本文研究了水稻叶面在喷施不同的植物源乳酸菌的情况下,植物源乳酸菌水对稻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源乳酸菌能够提高18.7%的水稻产量,并能够使水稻的有益微量元素和消除除草剂残留功能倍增。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水稻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南丰蜜桔汁乳酸菌发酵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冲 彭珍 熊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1,共6页
以南丰蜜桔汁为对象,采用乳酸菌发酵,检测发酵过程中菌落数、p H、总酸度、有机酸与糖的含量,测定发酵前后维生素C、总黄酮和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乳酸菌能够较好地适应桔汁发酵环境,蜜桔发酵液总酸度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p H... 以南丰蜜桔汁为对象,采用乳酸菌发酵,检测发酵过程中菌落数、p H、总酸度、有机酸与糖的含量,测定发酵前后维生素C、总黄酮和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乳酸菌能够较好地适应桔汁发酵环境,蜜桔发酵液总酸度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p H下降至3.2;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乳酸菌对柠檬酸、苹果酸、乙酸有一定的利用能力,使其呈下降趋势,而乳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由发酵前的0.44 mg/g升至13.05 mg/g;短链脂肪酸从5.23 mg/g增至13.05 mg/g;维生素C含量仍保持在80%以上;总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显著上升,分别提高了12.9%和8%(p<0.05);发酵后氨基酸总量减少了13.9%,呈味氨基酸组成发生变化。乳酸菌可以作为发酵型南丰蜜桔汁的发酵剂,南丰蜜桔汁乳酸菌发酵可以改善风味,提高其营养保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发酵 南丰蜜桔 有机酸
下载PDF
冷冻和冻干处理对酸面团中乳酸菌活力的影响
13
作者 卢帮贵 陈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5期96-98,104,共4页
[目的]研究冷冻及冻干处理对酸面团中乳酸菌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植物乳酸菌M616为发酵菌株制作酸面团,分别进行冷冻(-80℃)和冻干预处理,-20℃冻藏30 d,考察冻藏期内乳酸菌的存活率、产酸能力及酸面团的pH、总酸度(TTA)的变化。[结果... [目的]研究冷冻及冻干处理对酸面团中乳酸菌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植物乳酸菌M616为发酵菌株制作酸面团,分别进行冷冻(-80℃)和冻干预处理,-20℃冻藏30 d,考察冻藏期内乳酸菌的存活率、产酸能力及酸面团的pH、总酸度(TTA)的变化。[结果]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冷冻和冻干酸面团中乳酸菌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但相同冻藏时间下,冷冻酸面团中的乳酸菌存活率显著高于冻干酸面团中的乳酸菌存活率;冻藏第0、7天时,冷冻和冻干酸面团中乳酸菌的产酸能力无显著差异,冻藏第14、21和28天时,冷冻处理条件下乳酸菌的产酸能力高于冻干处理条件。[结论]冷冻处理更有利于保持酸面团中乳酸菌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面团 植物乳酸菌 冷冻
下载PDF
乳酸菌对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宗科 李琳 +4 位作者 李亚鹏 张莹 冯海霞 车团结 高恺 《中国食品工业》 2018年第3期60-64,共5页
利用直接点种法,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来观察检测植物乳酸菌和副干酪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外生长有无抑制作用,从而得知这两种乳酸菌是否对其有拮抗作用。直接点种法实验中,幽门螺旋杆菌1×10^8 CFU.mL-1菌悬液... 利用直接点种法,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来观察检测植物乳酸菌和副干酪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外生长有无抑制作用,从而得知这两种乳酸菌是否对其有拮抗作用。直接点种法实验中,幽门螺旋杆菌1×10^8 CFU.mL-1菌悬液和乳酸菌菌悬液混合液中没有抑菌圈出现,而幽门螺旋杆菌菌悬液1×10^7 CFU.mL-1和乳酸菌菌悬液混合液中有抑菌圈出现,直径大约0.7mm左右,幽门螺旋杆菌在乳酸菌软琼脂上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在细菌培养基上清液与幽门螺旋杆菌共培养中,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菌落计数的差异在24h,48h,72h,96h时间点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数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结果来看,两种乳酸菌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有明显抑制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抑制作用会逐渐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植物乳酸菌 副干酪乳酸菌 拮抗作用
下载PDF
不同发酵剂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5
作者 佘龙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56-58,64,共4页
以玉米秸秆发酵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对比的方式,在玉米秸秆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发酵剂,并重点探究复合发酵剂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空白试验组对比,分析发酵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 以玉米秸秆发酵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对比的方式,在玉米秸秆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发酵剂,并重点探究复合发酵剂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空白试验组对比,分析发酵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空白试验组比较,掺入发酵剂后玉米秸秆发酵品质均有所提高,且添加的发酵剂种类越多,发酵后的玉米秸秆中微生物多样性越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发酵剂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复合发酵 植物乳酸菌
下载PDF
二步法联合发酵植物蛋白原料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谢炎福 戚守登 +1 位作者 杜苗苗 张优仪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3-47,共5页
以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和植物乳酸菌为出发菌种,对豆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组成的复合植物蛋白饲料进行发酵处理,通过对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获得复合菌种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豆粕32%、菜籽粕31%... 以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和植物乳酸菌为出发菌种,对豆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组成的复合植物蛋白饲料进行发酵处理,通过对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获得复合菌种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豆粕32%、菜籽粕31%、棉籽粕16%、麸皮10%、玉米粉10%和硫酸铵1%为发酵基质,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酸菌接种比例为1︰2︰1︰1,接种量12%,发酵基质初始含水率60%,发酵温度32℃,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各48h,发酵后粗蛋白质含量达到45.47%,提高了32.1%。酸溶蛋白达到159.2mg/g,硫甙和棉酚脱毒率分别达到83.77%和8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粕 菜籽粕 棉籽粕 固态发酵 粗蛋白质 脱毒率 黑曲霉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酸菌 热带假丝酵母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FJAT-7926)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倩倩 刘芸 +3 位作者 刘波 刘丹莹 朱育菁 曹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678-681,共4页
分离到1株植物乳杆菌FJAT-7926,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6。接种量为3%,培养36h后,pH达到3.98,产乳酸量为25.4g·L-1。应用该菌株发酵大豆豆浆,研究发酵后的植物性乳酸菌饮品特性... 分离到1株植物乳杆菌FJAT-7926,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6。接种量为3%,培养36h后,pH达到3.98,产乳酸量为25.4g·L-1。应用该菌株发酵大豆豆浆,研究发酵后的植物性乳酸菌饮品特性,结果显示:饮品乳酸菌含量高达1×109cfu·mL-1,感官评价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生物学特性 植物乳酸菌饮品
下载PDF
一株用于青贮万寿菊的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丹丹 陶正国 吴秀丽 《广东饲料》 2013年第7期18-21,共4页
本研究分离鉴定了一种来源于青贮万寿菊的乳酸菌,并探索其发酵工艺。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NA的序列分析,确定分离得到的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ldr-1。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 本研究分离鉴定了一种来源于青贮万寿菊的乳酸菌,并探索其发酵工艺。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NA的序列分析,确定分离得到的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ldr-1。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以碳源、氮源和起始pH值三者为响应因子,以活菌数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模型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实验设计。分析表明,该模型不显著,所以,单因素试验条件即为此三因素的最佳添加量。在发酵工艺为玉米蛋白粉15%,蛋白胨25%,起始pH6.0,30℃发酵16 h后,活菌数可达到4.0×109cfu/mL。经过海藻酸钠、氯化钙包被并冻干后,冻干存活率为84.95%,大大增加了对外界温度的稳定性。上述试验为ldr-1作为万寿菊青贮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发酵 青贮 万寿菊
下载PDF
重组猪源IFN-λ1植物乳杆菌的构建与表达验证
19
作者 付婷婷 马彬尧 +6 位作者 王茂鹏 韩继成 许汪 陈竞 姜宇航 金宁一 李昌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39,43,共6页
为构建猪源3型干扰素(pIFN-λ1)的重组植物乳杆菌并进行验证。通过PCR方法扩增含有植物乳杆菌锚定信号肽的猪源IFN-λ1基因(pIFN-λ1),插入到pSIP411表达载体电转入到中间克隆宿主菌NZ3900中,获得重组质粒pSIP-pIFN-λ1;再次电转入到表... 为构建猪源3型干扰素(pIFN-λ1)的重组植物乳杆菌并进行验证。通过PCR方法扩增含有植物乳杆菌锚定信号肽的猪源IFN-λ1基因(pIFN-λ1),插入到pSIP411表达载体电转入到中间克隆宿主菌NZ3900中,获得重组质粒pSIP-pIFN-λ1;再次电转入到表达宿主植物乳杆菌Lp18获得重组植物乳杆菌;制备重组植物乳杆菌并验证其表达。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出650bp目的条带,电转入植物乳杆菌Lp18中成功构建重组Lp18:pSIP-pIFN-λ1。WesternBlot、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验证重组蛋白pIFN-λ1的表达,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为22.96%,且进一步证明其展示并锚定在植物乳杆菌表面。本试验成功构建了1株能稳定表达猪源IFN-λ1蛋白的重组植物乳杆菌,为猪源IFN-λ1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干扰素 植物乳酸菌 构建与表达
下载PDF
多菌种固态发酵菜籽粕的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孙林 李吕木 +3 位作者 张邦辉 许平辉 付弘 徐同宝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9,共5页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择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进行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研究其对菜籽粕硫甙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对硫甙降解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种,发酵24 h硫苷降解率可达53.1...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择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进行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研究其对菜籽粕硫甙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对硫甙降解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种,发酵24 h硫苷降解率可达53.11%;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当接种量比例为植物乳酸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6%∶6%∶2%,水料比为1.5∶1,pH值6.0,34℃发酵48 h,菜籽粕硫苷含量从107.758μmol/g(干基)降至15.959μmol/g(干基),降解率达85.19%,粗蛋白含量提高4.37个百分点(干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蜡样芽孢杆菌 固态发酵 菜籽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