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9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1
作者 郭营 李宝田 +1 位作者 李骁腾 潘玉林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59-46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76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侧PKP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76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侧PKP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6个月,两组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OVCF的手术用时短,骨水泥用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逸群 吴昊 向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PVP治疗的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PVP治疗的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骨密度(BMD)、骨折椎体数、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手术入路方式、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有无骨水泥渗漏、术后是否规范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资料,并根据PVP术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效果满意组和效果不佳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PVP治疗效果不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2例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PVP术后1个月治疗效果满意67例(81.71%),设为效果满意组;治疗效果不佳15例(18.29%),设为效果不佳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效果不佳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效果满意组(t=3.745,P<0.001),术前BMD明显小于效果满意组(t=2.914,P=0.005),骨折椎体数≥2个、有骨水泥渗漏以及术后未规范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效果满意组(χ^(2)=9.019、13.988、13.566,P=0.003、P<0.001、P<0.001),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效果满意组(t=6.15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BMD低、骨折椎体数≥2个及有骨水泥渗漏是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PVP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1.517~12.797、2.298~16.314、1.774~19.234、1.328~17.859,P=0.006、0.000、0.004、0.017)。结论PVP治疗老年胸腰椎OVCF的效果可受患者年龄、术前BMD、骨折椎体数及有无骨水泥渗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胸腰骨折 经皮成形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一病一品”信息化互动平台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睿 陈敏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一病一品”信息化互动平台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OVC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一病一品”信息化互动平台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OVC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循证的“一病一品”信息化互动平台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骨质疏松认知水平、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骨质疏松认知水平、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2.73±0.29)、(6.87±0.08)、(95.35±0.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3±0.27)、(5.55±0.10)、(90.98±0.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一病一品”信息化互动平台可有效提高OVCF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更好地体现了护理的专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 “一病一品” 信息化平台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入院检查指标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邵培宁 刘国亭 +2 位作者 孙宏武 段皓 何高峰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入院实验室检查各指标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包头市第三医院经同一手术小组诊断为OVCF并行PKP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患... 目的:探讨入院实验室检查各指标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包头市第三医院经同一手术小组诊断为OVCF并行PKP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基本信息,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两组。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相关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患者死亡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76例OVCF的患者术后一年死亡率为6.81%(12/176),随访观察期间患者总死亡率为18.75%(33/176)。骨密度(BMD)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797(95%CI:0.699-0.895,P<0.05),当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5.3%时诊断指数最大为0.520,诊断截点为-3.430。白蛋白(ALB)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676(95%CI:0.572-0.780,P<0.05),当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70.6%时诊断指数最大为0.342,诊断截点为39.450 g/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786(95%CI:0.693-0.879,P<0.05),当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65.0%时诊断指数最大为0.468,诊断截点为3.120。BMD、ALB、NLR三个指标联合后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871(95%CI:0.798-0.945,P<0.05),当敏感性为75.8%、特异性为86.7%时诊断指数最大为0.625,诊断截点为4.945,高于NLR、BMD及ALB单个指标的曲线下面积。结论:BMD、ALB、NLR三个指标联合后(联合指标Y=0.528×NLR-3.526×BMD-0.227×ALB)可以更好预测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死亡率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腰椎融合术史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周快 丁伟 +2 位作者 俞玮 邓雄伟 王亚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腰椎融合术史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OVCF入院,并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既往有...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腰椎融合术史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OVCF入院,并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既往有腰椎融合术史患者16例(融合组),无腰椎融合术史患者4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骨密度、伤椎分布规律、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融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平均年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d、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椎体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的患者发生OVCF的年龄更早,PKP对于有腰椎融合术史的OVCF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融合术 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单侧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6
作者 白云峰 李明哲 +5 位作者 宋睿嘉 袁若婷 雷智轩 史默涵 曹书畅 吴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研究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单侧PKP治疗的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水泥注入过程中使用的体位将病... 目的研究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单侧PKP治疗的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水泥注入过程中使用的体位将病人分为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比较2组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影像学和症状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0例病人,94例病人接受侧卧位水泥注射(侧卧位组),96例病人接受俯卧位水泥注射(俯卧位组)。2组病人术后症状和影像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俯卧位组相比,术后1周,侧卧位组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俯卧位组相比,侧卧位组骨水泥分布分级更优(P<0.05),水泥渗漏率较低(13.8%比26.0%,P<0.05)。最后一次随访时,侧卧位组对侧椎体高度高于俯卧位组[(18.3±1.08)mm比(17.4±1.03)mm,P<0.05]。结论侧卧位可有效改善单侧PKP病人的骨水泥分布,更好地缓解急性疼痛,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远期对侧椎体高度塌陷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水泥分布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MRI评估多裂肌脂肪浸润独立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风险研究
7
作者 王辉 王栋 +1 位作者 严志强 钱业韬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目的基于MRI评估多裂肌脂肪浸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风险。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OVCFs患者46例(骨折组)和无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对象46例(对照组),并对其腰椎MRI和骨矿物质密度(BMD)检查数据... 目的基于MRI评估多裂肌脂肪浸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风险。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OVCFs患者46例(骨折组)和无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对象46例(对照组),并对其腰椎MRI和骨矿物质密度(BMD)检查数据进行分析。依据BMD T评分将骨折组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骨质减少组。依据腰椎MRI图像计算多裂肌的横截面积(CSA)和肌肉纤维百分比(PMF),以评估多裂肌质量和脂肪浸润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92例,骨折组46例,其中骨质疏松组21例,骨质减少组25例。骨折组和对照组在BMD和腰大肌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_(4)-L_(5)水平和L_(5)-S_(1)水平测量的多裂肌CSA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L_(4)-L_(5)水平和L_(5)-S_(1)水平测量的PMF在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组显著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_(4)-L_(5)水平和L_(5)-S_(1)水平多裂肌PMF,而不是CSA,与OVCFs的风险相关联。结论多裂肌脂肪浸润率高会增加脊柱骨折的风险。因此,保持脊柱肌肉和骨密度的质量对于预防OVCFs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多裂肌 脂肪浸润 骨矿物质密度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流程与方法
8
作者 韩正瀚 刘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28-0131,共4页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脊柱外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是指在骨质疏松的影响下,即便是轻微的损伤或者没有明显的外部原因,也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椎骨的骨折,患者通常主诉为胸...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脊柱外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是指在骨质疏松的影响下,即便是轻微的损伤或者没有明显的外部原因,也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椎骨的骨折,患者通常主诉为胸/腰背部疼痛,但往往不伴随下肢的神经症状。近年来,中国 6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在 36% 以上,而OVCFs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该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存在就诊率低,漏诊率高的特点,预计到 2050 年,我国OVCFs的发病人数将增至600万,总花费将超过253.4亿美元。本文对OVCFs的诊断流程与方法进行综述,希望对该疾病的筛查及诊治提供参考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影像学检查 筛查及诊治
下载PDF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地舒单抗治疗的疗效
9
作者 颜超 杜小涛 +3 位作者 刘衍 丁佳楠 王秋安 朱永良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96-298,共3页
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从而导致骨质量下降以及脆性骨折风险升高[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较为常见的脆性骨折类型之一,也是导致老年人致残及生活质量下降的常见... 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从而导致骨质量下降以及脆性骨折风险升高[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较为常见的脆性骨折类型之一,也是导致老年人致残及生活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2]。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具有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脆性骨折 骨量丢失 骨代谢性疾病 单抗治疗 经皮穿刺 老年女性 骨质量
下载PDF
“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丽丽 张树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究“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 目的:探究“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术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三因制宜”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腰椎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术后便秘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4 d,观察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因制宜”中医护理能够减轻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腰椎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术后便秘的发生,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制宜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疼痛 自理能力 中医护理
下载PDF
温肾通痹方加减联合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11
作者 董晓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 探讨温肾通痹方加减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79例老年OVC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9例和观察组140例。对照组采用PKP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PKP联合温肾... 目的 探讨温肾通痹方加减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79例老年OVC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9例和观察组140例。对照组采用PKP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PKP联合温肾通痹方加减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治疗3个月时锥体前缘高度、Cobb角、骨密度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VAS、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肾通痹方加减联合PKP治疗可恢复老年OVCF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提高骨密度,同时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温肾通痹方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的构建
12
作者 赵娟 张红霞 +1 位作者 张璐 项红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4-990,共7页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方法: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基于循证结果制定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初稿,采用专家函询法构建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终稿。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方法: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基于循证结果制定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初稿,采用专家函询法构建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终稿。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和0.82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0和0.337(均P<0.001)。第2轮专家函询后指标变异系数均<0.200,最终构建的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药物干预、术后疼痛及饮食管理、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并发症预防)、11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系统、具体,方法科学,结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 快速康复 德尔菲法 护理
下载PDF
不同入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13
作者 王必胜 马海军 刘学森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69-675,共7页
目的 比较症状较重侧与较轻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PVP治疗的91例老年OVC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轻... 目的 比较症状较重侧与较轻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PVP治疗的91例老年OVC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轻侧组(n=45)和重侧组(n=46)。轻侧组患者经症状较轻侧入路实施PVP,重侧组患者经症状较重侧入路实施PVP。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的血清炎症-应激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前列腺素E2 (PGE2)、皮质醇(Cor)]、瘦素(LP)、脂联素(APN)水平、腰椎稳定性指标、疼痛程度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重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9.14±2.26) d、(2.81±0.33)个月,明显短于轻侧组的(20.45±2.51) d、(3.02±0.3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TNF-α、PGE2、Cor水平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重侧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血清CRP、TNF-α、PGE2、Cor水平明显低于轻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血清CRP、TNF-α、PGE2、Cor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侧组患者的LP明显低于轻侧组,APN明显高于轻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17±0.71)分、(1.54±0.42)分,明显低于轻侧组的(2.96±0.80)分、(1.81±0.45)分,ODI评分分别为(24.18±3.27)分、(21.67±2.70)分,明显低于轻侧组的(26.95±3.34)分、(23.15±2.81)分,RDQ评分分别为(3.12±0.86)分、(2.19±0.65)分,明显低于轻侧组的(4.27±0.94)分、(3.04±0.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7%,略低于轻侧组的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症状较重侧与较轻侧入路行PVP治疗老年OVCF均能恢复腰椎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前者能减轻炎症应激,加快术后骨折愈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和降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症状较重侧 症状较轻侧 炎症-应激因子 稳定性 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后凸Cobb's角、BMD、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
14
作者 张弛 吴海龙 +2 位作者 张帅 田振峰 张斌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后凸Cobb's角、骨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KP... 目的探讨后凸Cobb's角、骨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KP术的OVCF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年随访,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新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28例和未再发骨折组8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指标,Cox分析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后凸Cobb's角、BMD、P1NP对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骨折再发生率为25.45%(28/110)。再发骨折组后凸Cobb's角、P1NP高于未再发骨折组,BMD低于未再发骨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4.678/<0.001,4.591/<0.001,4.784/<0.001);Cox分析结果显示,后凸Cobb's角增大、BMD降低、P1NP升高均是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OR(95%CI)=1.394(1.135~1.712)、1.910(1.127~3.236)、2.140(1.084~4.22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后凸Cobb's角≥5.87°、BMD≤-3.38 SD、P1NP≤50.67μg/L为截断值,后凸Cobb's角、BMD、P1NP预测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AUC分别为0.725、0.846、0.836,3项联合AUC为0.899,高于单项检测(Z/P=8.129/<0.001,7.195/<0.001,7.695/<0.001)。结论定期监测后凸Cobb's角、BMD、P1NP水平可在早期预测OVCF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风险以便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 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再发骨折风险 后凸Cobb's角 骨密度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建Nomogram预测模型
15
作者 朱玉平 陆冬玲 王大寿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382-386,392,共6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WVCF)的危险因素以建立该人群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绝经后女性(PW)患者123例,根据患者椎体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n=75)和非骨折组(n...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WVCF)的危险因素以建立该人群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绝经后女性(PW)患者123例,根据患者椎体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n=75)和非骨折组(n=48),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WVCF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用R4.2.1软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校正曲线,ROC曲线确定Nomogram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首诊年龄、绝经年龄、外伤史、体重、腰椎骨密度(LSBMD)等可能是PWVCF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诊年龄(OR=1.107;95%CI:1.043~1.174)、外伤史(OR=0.185;95%CI:0.05~0.681)、LSBMD(OR=0.515;95%CI:0.342~0.774)是影响PWVC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omogram预测模型校正曲线斜率≈1,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该模型拟合优度好(χ^(2)=9.682,P=0.2881)(P>0.05),C-指和ROC曲线AUC值为0.847,ROC曲线AUC值的95%置信区间为0.7734~0.9203,暗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首诊年龄、外伤史、LSBMD是PWVCF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建立的Nomogram预测模型提高判断高危人群的效率,为该人群VCF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Nomogram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宽筋散热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疗效
16
作者 刘华 陈晓芳 +2 位作者 徐晔 蔡志刚 魏爱淳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宽筋散热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PVP术后仍然残留有腰背痛的OVCF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并分析宽筋散热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PVP术后仍然残留有腰背痛的OVCF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与阿法骨化醇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宽筋散热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骨密度(左侧股骨颈、左侧桡骨远端)、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水平变化,同时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的VAS评分、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β-CTX及TRAP-5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腰椎JOA评分、骨密度(BMD)、BGP及PIN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腰椎JO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BMD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观察组总优良率分别为85.00%、5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胃肠道反应、过敏、头晕及皮肤烫伤等不良反应。结论:宽筋散热熨治疗OVCF患者PVP术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BMD及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筋散 热熨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残留腰背痛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周世怀 欧阳汉斌 +4 位作者 梁振 黄成硕 王振虎 詹泽宇 魏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椎体成形术作为其有效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临床医生对椎体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术式的改进和优化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椎体成...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椎体成形术作为其有效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临床医生对椎体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术式的改进和优化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椎体成形术的新近技术进行综述,分析手术要点,以期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信号与PVP治疗效果的关系分析
18
作者 白海宾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磁共振成像(MRI)信号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行PVP术治疗的OVCF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根据MRI信号骨髓水肿程度分为...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磁共振成像(MRI)信号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行PVP术治疗的OVCF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根据MRI信号骨髓水肿程度分为无骨髓水肿组、部分骨髓水肿组和完全骨髓水肿组,共3组。比较3组围手术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伤椎高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以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3个月,完全骨髓水肿组VAS评分、ODI评分及Cobb角均低于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椎体前缘高度、中间高度、后缘高度均高于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P<0.05)。完全骨髓水肿组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0,低于部分骨髓水肿组的(5.26%)和无骨髓水肿组(20.00%)(P<0.05)。结论:MRI信号特征与OVCF患者PVP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相关性,MRI骨髓水肿范围越大,PVP治疗效果越好,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也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成形术 MRI信号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椎体支架系统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伤椎畸形的矫正效果分析
19
作者 徐响阳 沈晓涛 周祖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支架(VBS)系统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对伤椎畸形的矫正效果。方法10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接受传统PKP治疗,实验组PKP术中应用VBS系统... 目的探讨椎体支架(VBS)系统应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对伤椎畸形的矫正效果。方法10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接受传统PKP治疗,实验组PKP术中应用VBS系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球囊压力、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ECK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局部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BECK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均优于术前,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的伤椎Cobb角优于术前(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63.17±3.85)min、透视时间(45.46±2.92)min长于常规组的(47.43±2.54)、(36.19±1.81)min,球囊压力(219.47±10.83)psi高于常规组的(193.81±4.55)psi,骨水泥注入量(9.54±1.31)ml多于常规组的(7.57±0.95)ml,骨水泥渗漏率2.0%低于常规组的20.0%,住院费用(53456.46±1357.22)元高于常规组的(39067.59±3566.61)元,且术后1个月伤椎Cobb角(7.44±0.81)°、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8.34±0.76)°均小于常规组的(11.47±0.45)、(12.49±0.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使OVCF患者疼痛得到明显改善,但PKP术中应用VBS系统可使伤椎畸形得到更好的矫正,并能够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率,但PKP术中应用VBS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支架系统 畸形
下载PDF
脊柱后凸成形术结合周期性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腰椎功能及恢复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王海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后凸成形术结合周期性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腰椎功能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 目的分析脊柱后凸成形术结合周期性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腰椎功能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术后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周期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椎体康复指标以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66±0.54)分、ODI评分(19.74±1.51)分低于对照组的(4.15±1.09)、(27.87±2.35)分,ADL评分(85.39±9.72)分高于对照组的(75.36±8.46)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伤椎后缘高度、前缘高度、前后缘高度比均升高,且观察组伤椎后缘高度(2.89±0.09)cm、前缘高度(2.37±0.32)cm、前后缘高度比(80.35±7.38)%均高于对照组的(2.79±0.08)cm、(2.13±0.26)cm、(72.44±5.17)%(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8.39%高于对照组的83.87%(P<0.05)。结论脊柱后凸成形术与周期性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能够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恢复效果,是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成形术 周期性康复训练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视觉模拟评分法 功能 恢复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