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附13例报告)
1
作者 包肖肖 潘强强 +3 位作者 苏锴 张振辉 梅伟 王庆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ASIA)。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神经症状加重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对症处理后痊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情况。13例患者术前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48.9±21.4)mm/h、(40.2±33.9)mg/L、(8.1±1.2)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14.2±2.9)mm/h、(2.8±1.2)mg/L、(2.2±0.7)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13例患者中,有神经损害症状的5例患者的ASIA分级由治疗前的D级恢复至E级,无神经损害症状的8例患者的ASIA分级未发生变化。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椎体感染指标得到控制、疼痛评分下降、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经皮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椎体感染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多重耐药丙型副伤寒致椎体感染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正军 刘淮 付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36期162-162,共1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25岁,因"畏寒发热伴腰痛3天"于2010年10月24日入本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患者自诉3d前因淋雨后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9℃),伴腰部疼痛不适,未见腹痛、腹泻等不适,曾在诊所行抗感染(具体不详),体温未见明... 1病例介绍患者,男,25岁,因"畏寒发热伴腰痛3天"于2010年10月24日入本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患者自诉3d前因淋雨后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9℃),伴腰部疼痛不适,未见腹痛、腹泻等不适,曾在诊所行抗感染(具体不详),体温未见明显下降,自觉腰痛加重伴活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丙型副伤寒 椎体感染
下载PDF
骶1椎体感染1例
3
作者 洪锦 张勇 +2 位作者 孙兵 黄寅黎 杨欢 《巴楚医学》 2022年第2期18-20,共3页
脊柱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较退行性疾病困难,精准诊断是脊柱感染治疗的首要条件[1]。我院2018年11月诊治1例骶1椎体感染患者,鉴于其对临床的借鉴意义,现将病例整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骶1椎体感染 无菌性终板炎 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中间链球菌致椎体感染并椎旁及腹膜后间隙脓肿1例
4
作者 朱丽莹 陶臻 王文静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1-242,共2页
中间链球菌是咽峡炎链球菌群的成员之一,是引起化脓性感染的常见原因。现报道1例椎体感染并椎旁脓肿、腹膜后间隙脓肿女性患者,脓液通过靶向高通量测序鉴定出中间链球菌,并被细菌培养证实,经利奈唑胺联合苹果酸奈诺沙星治疗后好转。提... 中间链球菌是咽峡炎链球菌群的成员之一,是引起化脓性感染的常见原因。现报道1例椎体感染并椎旁脓肿、腹膜后间隙脓肿女性患者,脓液通过靶向高通量测序鉴定出中间链球菌,并被细菌培养证实,经利奈唑胺联合苹果酸奈诺沙星治疗后好转。提示靶向高通量测序可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精准地识别中间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球菌 靶向高通量测序 椎体感染
原文传递
1例胃间质瘤合并椎体白假丝酵母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的药学监护
5
作者 俞俊如 陈晨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9期884-888,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1例胃间质瘤合并椎体白假丝酵母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和伊马替尼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男,64岁)因“腰疼”入院,当前因胃间质瘤而长期使用伊马替尼;门诊胸腰段MR检查... 目的:分析医院1例胃间质瘤合并椎体白假丝酵母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和伊马替尼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男,64岁)因“腰疼”入院,当前因胃间质瘤而长期使用伊马替尼;门诊胸腰段MR检查提示可能存在椎体感染性病变,遂经验性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入院第5天,胸椎穿刺液检查回报白假丝酵母,遂改用卡泊芬净治疗;3 d后,根据药敏结果,将卡泊芬净调整为氟康唑;但又3 d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加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再次升高,医生与药师讨论后,又调整为卡泊芬净;入院第30天,行胸椎病灶刮除术;入院第46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感染指标明显下降,药师会诊后,考虑与伊马替尼的药物相互作用,建议换用氟康唑口服序贯治疗。结论:对于病因不明的感染患者,临床药师应协助医生及早明确病原菌,以开展针对性治疗,并根据抗感染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应关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感染 抗真菌治疗 胃间质瘤 药学监护 氟康唑 伊马替尼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结合椎体成形重建非感染性缺血坏死的椎体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圣 芦建民 +2 位作者 赵德伟 周丹阳 李新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9683-9686,共4页
背景:非感染性椎体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较少见的椎体缺血坏死,表现为椎体压缩骨折,国内的报道较少。可能与该病的发病率低对该病认识不足有关。目的:分析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的特点,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该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5... 背景:非感染性椎体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较少见的椎体缺血坏死,表现为椎体压缩骨折,国内的报道较少。可能与该病的发病率低对该病认识不足有关。目的:分析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的特点,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该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治疗12例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的疗效。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均在透视监测下经椎弓根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治疗前后疼痛状况,通过侧位片测量经皮椎体成形术前后椎体前缘和中央的高度。结果与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2个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骨水泥注入量平均为(6.0±1.5)mL,术后疼痛完全或显著缓解10例(83%),部分缓解2例(17%)。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分从术前的9.08±0.76降为后2.33±1.43和术后6个月1.08±0.95(P<0.01)。经皮椎体成形3d后椎体高度恢复平均为前缘2.2mm,中央3.2mm。结果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是一种治疗非感染性椎体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并能部分恢复椎体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缺血坏死 骨折 成形术 骨水泥
下载PDF
隐匿性脊柱椎体化脓性感染
7
作者 蒋成 蔚芃 +1 位作者 吴青 张志明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5期462-462,共1页
关键词 隐匿性脊柱化脓性感染 诊断 X线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