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1
作者 胡斌 郑畅 +6 位作者 韩晔 李頔 刘春颖 王静 杨倩 张印恩 郑文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弯角椎体成形术(C... 目的 系统性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弯角椎体成形术(CVP)、单侧椎体成形术(UVP)和双侧椎体成形术(BVP)治疗OVCF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次数、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610例患者,其中CVP 201例、UVP 215例、BVP 194例。Meta分析表明,与UVP患者比较,CVP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增加(MD=0.105,95%CI为0.049~0.160,P=0.0001),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骨水泥渗漏率降低(RR=0.094,95%CI为0.040~0.221,P=0.0001;RR=0.372,95%CI为0.222~0.624,P=0.0001),两者VAS、ODI、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66,95%CI为-0.167~0.036,P=0.204;MD=0.324,95%CI为-1.025~1.673,P=0.638;MD=0.319,95%CI为-0.450~1.087,P=0.416;MD=-0.033,95%CI为-1.168~1.102,P=0.954)。与BVP患者比较,CVP患者VAS、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骨水泥渗漏率降低(MD=-0.110,95%CI为-0.210~-0.010,P=0.031;MD=-16.726,95%CI为-17.503~-15.948,P=0.0001;MD=-8.620,95%CI为-9.702~-7.538,P=0.0001;MD=-1.533,95%CI为-1.600~-1.466,P=0.0001;RR=0.324,95%CI为0.126~0.834,P=0.0001;RR=0.366,95%CI为0.216~0.620,P=0.0001),两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94,95%CI为-1.878~1.091,P=0.603)。结论 CVP治疗OVCF可以通过单侧入路优化骨水泥的分布,达到双侧入路的矫形效果,与UVP和BVP相比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弯角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体成形术 双侧椎体成形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压缩Kummell病的效果
2
作者 姜泳 关天民 +5 位作者 慈元 朱晔 赵鹏 郑家法 杨涛 张光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1-94,共4页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压缩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的21例患者,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注入椎...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压缩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的21例患者,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注入椎体内真空裂隙处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9个月,观察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Cobb角。结果 21例患者术中出血量<5 ml,手术时间为(34.5±7.6)min,骨水泥注入量为(2.4±0.3)ml;无骨水泥渗漏情况;无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低于术前(P<0.05)。术后1 d、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重度压缩的Kummell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椎体成形术 间孔穿刺 重度压缩 Kummell病
下载PDF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杨明智 白涛 宗龙泽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探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分别接受两种手术方式,即单纯内固定治疗纳入对照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治疗纳入研究组。通过对术后COBB角及伤椎椎体高... 目的 探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分别接受两种手术方式,即单纯内固定治疗纳入对照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治疗纳入研究组。通过对术后COBB角及伤椎椎体高度、椎管内骨块占位恢复情况评定两组复位效果;通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前术后VAS评分对比评定两组损伤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椎体的前缘高度、椎管侵占率及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体的前缘高度、椎管侵占率及Cobb角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椎体功能的优良比例方面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不增加手术损伤的基础上促进椎体各项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建议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疼痛
下载PDF
地舒单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4
作者 石秀峰 袁伶俐 +4 位作者 陈淑芳 张先棠 施华 欧如梦 张莉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究地舒单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60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抗骨质疏松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地舒单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60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抗骨质疏松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钙剂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钙剂治疗联合地舒单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腰痛功能评定表(M-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骨密度,治疗有效率及治疗期间再骨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M-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骨密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骨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舒单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腰椎功能,提高骨密度,减少二次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椎体成形术 胸腰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5
作者 李健 周涛 +1 位作者 汪红亮 林森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OVC...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OVCF患者为观察对象,均采用单侧PVP术治疗,根据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组:其中40例经椎弓根单侧穿刺,42例采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穿刺,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骨水泥双侧分布情况、渗漏率,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的疼痛VAS评分以及椎体前柱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分布双侧且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1年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椎体前柱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椎弓根单侧穿刺比较,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PVP术治疗OVCF的透视次数降低,且骨水泥可更好地弥散到对侧,是一种有效的单侧PVP术穿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入路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水泥对侧弥散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高选择穿刺技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石岩 魏志凌 +1 位作者 孟令鑫 宋华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高选择穿刺技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PVP,根据辅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高选择穿刺技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PVP,根据辅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机器人辅助,35例)和对照组(C臂透视辅助,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体Cobb角,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隐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椎体Cobb角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椎体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选择机器人辅助下高选择穿刺技术进行PVP,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降低腰痛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7
作者 郭营 李宝田 +1 位作者 李骁腾 潘玉林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59-46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76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侧PKP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76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侧PKP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6个月,两组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KP结合对侧PVP治疗OVCF的手术用时短,骨水泥用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椎应力性骨折中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刘传芳 翁文敏 王仁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脊椎应力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脊椎应力性骨折患者中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84例,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抗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脊椎应力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脊椎应力性骨折患者中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84例,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3个月腰痛程度、腰椎和脊柱功能评分,以及随访1年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97.62%VS 89.29%,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VAS、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增加,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骨关节痛、再骨折、肌肉软组织疼痛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一定的脊椎应力性骨折治疗效果,且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更突出,可以更好降低腰痛程度,改善腰椎和脊柱影像学指标以及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应力性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功能康复
下载PDF
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李逸群 吴昊 向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PVP治疗的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PVP治疗的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骨密度(BMD)、骨折椎体数、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手术入路方式、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有无骨水泥渗漏、术后是否规范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资料,并根据PVP术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效果满意组和效果不佳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PVP治疗效果不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2例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PVP术后1个月治疗效果满意67例(81.71%),设为效果满意组;治疗效果不佳15例(18.29%),设为效果不佳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效果不佳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效果满意组(t=3.745,P<0.001),术前BMD明显小于效果满意组(t=2.914,P=0.005),骨折椎体数≥2个、有骨水泥渗漏以及术后未规范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效果满意组(χ^(2)=9.019、13.988、13.566,P=0.003、P<0.001、P<0.001),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效果满意组(t=6.15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术前BMD低、骨折椎体数≥2个及有骨水泥渗漏是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PVP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1.517~12.797、2.298~16.314、1.774~19.234、1.328~17.859,P=0.006、0.000、0.004、0.017)。结论PVP治疗老年胸腰椎OVCF的效果可受患者年龄、术前BMD、骨折椎体数及有无骨水泥渗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胸腰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维利 刘涛 +7 位作者 张青波 陈辉 白建中 王帅 程嘉伟 郭亚龙 周功 牛国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探讨结合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7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为外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根据... 目的:探讨结合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7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为外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采用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男5例,女27例,年龄63~91(77.59±8.75)岁;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双边经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男7例,女38例,年龄60~88(74.89±7.37)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麻醉药用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的弥散优良率,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6个月椎体高度,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证实为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率、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VAS、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患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VAS、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3D打印技术改良单边穿刺PVP治疗,穿刺方便简单,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较少,骨水泥分布满意、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度矫正较好,功能改善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3D打印技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生物力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1
作者 曹小冬 《大医生》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对其生物力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金湖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对其生物力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金湖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切开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观察组(35例,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状况、腰椎功能。结果 术后3 d,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患者后凸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可改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后凸Cobb'角、椎骨高度,降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老年胸腰骨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量和分布对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阿里木江·玉素甫 +6 位作者 麦麦提敏·阿卜力米提 买合木提·亚库甫 艾奔·卡依尔汗 依木然·阿布都克力木 阿力木江·阿西木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6-1591,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和有效剂量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时如何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和剂量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背景: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和有效剂量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时如何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和剂量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高危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111例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骨折组(n=17)和未骨折组(n=94)。回顾两组患者以下变量: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绝经年龄、骨水泥分布指数、骨密度T值、骨水泥剂量、骨水泥分布位置、手术节段、既往病史、不良反应及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替换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皮椎骨成形术后椎体再发生骨折与椎间盘骨水泥渗漏(P=0.000)、骨水泥剂量(P=0.049)和骨水泥分布位置(P=0.017)等因素相关;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水泥渗漏(P=0.000)、骨水泥剂量(P=0.031)和骨水泥分布位置(P=0.015)为经皮椎骨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与骨水泥分布Ⅰ型、Ⅱ型和Ⅲ型相比,骨水泥分布Ⅳ型和Ⅴ型的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风险较高(OR=36.340,P=0.016;OR=27.755,P=0.017);③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生骨折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骨水泥分布和骨水泥漏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当骨水泥分布Ⅳ型和Ⅴ型时,容易发生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外科医生术前应充分评估上述危险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有助于减少未来再发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压缩 危险因素 骨水泥量 骨水泥分布
下载PDF
经单侧横突-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袁宇飞 张凯 +5 位作者 张存 樊凯彬 颜珍珍 何娟 李健斐 苗洁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横突-椎弓根(unilateral transverse process-pedicular,UTPP)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特点。方... 目的探讨经单侧横突-椎弓根(unilateral transverse process-pedicular,UTPP)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经单侧椎弓根(unilateral transpedicular,UTP)及UTPP入路PVP治疗老年腰椎OVCF患者共133例。记录两组的研究术后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DI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特点、骨水泥分布优秀率、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等指标。结果完整随访患者124例至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1 d、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TPP组骨水泥注入量大于UTP组,骨水泥分布优秀率高于UTP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U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横突-椎弓根入路较经椎弓根入路PVP骨水泥弥散充分,骨水泥渗漏率低,止疼效果好,可实现患者早期下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突-弓根入路 根入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下载PDF
超前镇痛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孙逊 孙家财 +1 位作者 葛迅 陈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个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1.3岁;胸椎骨折38例,腰椎骨折42例。使用随...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个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1.3岁;胸椎骨折38例,腰椎骨折4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超前镇痛组)40例和对照组(安慰剂组)40例,分别予注射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和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注射液)。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并记录患者在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前、穿刺过程中、骨水泥推注过程中和术后6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动脉压、心率,以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和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中及骨水泥推注过程中试验组VAS评分、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过程中:(3.56±0.87)分vs(4.75±0.94)分、(96.25±7.42)mmHg vs(99.75±7.64)mmHg、(88.45±7.84)次/分vs(90.42±7.94)次/分;骨水泥推注过程中:(4.25±0.35)分vs(5.16±0.45)分、(98.45±7.52)mmHg vs(102.66±8.65)mmHg、(94.78±7.58)次/分vs(98.44±7.45)次/分。P<0.05]。术后6 h两组患者VAS评分、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7±5.80)min vs(39.18±6.30)min。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 60.0%(24/40)。P<0.05]。结论超前镇痛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中疼痛,降低患者对手术疼痛恐惧,减少手术时间,保证患者安全,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腰骨折 临床研究 骨质疏松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继发椎管狭窄效果比较
15
作者 吴林清 陈运崇 +3 位作者 陈宏帅 王婧婧 王继宏 张国如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胸腰椎骨折继发椎管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继发椎管狭窄患者76例,分为椎体成形术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n=31)和椎体后凸成...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胸腰椎骨折继发椎管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继发椎管狭窄患者76例,分为椎体成形术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n=31)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n=4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术后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和椎体Cobb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椎体成形术组患者相比,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患者透视时间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增加,手术后ODI评分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和椎体后缘高度显著增加,椎体Cobb角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降低患者透视时间,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椎体情况和促进锥体高度恢复方面存在优势,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提高椎体Cobb角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继发管狭窄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洪中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胡梁深 范少勇 +5 位作者 邓欢 周明 谈容珍 龚礼 言建宾 罗晖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究洪中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洪中正骨手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单侧PVP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单侧PVP之前,先予以洪中正骨手法复位,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后凸角(Cobb)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洪中正骨手法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有明确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恢复受伤椎体高度,提高腰椎功能,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洪中正骨手法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对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
17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阿里木江·玉素甫 +1 位作者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57-4662,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良好的骨水泥分布可减少术后椎体二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如何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良好的骨水泥分布可减少术后椎体二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如何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骨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93例,骨折椎体≤2个,均接受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术后进行随访。术后随访期间(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根据手术及邻近椎体是否再次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n=30)和未骨折组(n=163),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基本资料替换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女性患者绝经年龄、骨水泥剂量、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手术节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骨密度T值、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5%CI:1.016-1.167,P=0.016)、骨水泥渗漏(95%CI:0.080-0.582,P=0.002)、骨密度T值(95%CI:1.214-22.602,P=0.026)和骨水泥分布(P=0.007)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并且骨水泥分布Ⅰ型(骨水泥分布不接触椎体上下终板)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风险较高;③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源于多项危险因素的综合影响,年龄、骨水泥渗漏、骨密度T值及骨水泥分布皆为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设为独立高危因素,若骨水泥分布Ⅰ型则易引发手术或邻近椎体再次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相邻骨折 手术再次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
18
作者 孙宏琪 赵健军 +3 位作者 姜铁斌 熊敏剑 梁日东 黎庆初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水泥弥散程度等级和分布分区方法,将患者分为弥散充分组(n=56)和弥散不良组(n=86)。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并计算手术前后变化值。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进一步改善,且Ⅰ、Ⅱ、Ⅲ型患者改善情况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Ⅰ、Ⅲ型患者VAS评分和ODI较弥散不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改善值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Ⅳ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值明显高于弥散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疼痛与腰椎功能,且骨水泥灌注越充分、弥散范围越广,治疗效果越好,要尽量避免骨水泥偏心分布且灌注不良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骨代用品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19
作者 郑鑫泽 林晓晓 +4 位作者 廖文庆 张瀚麟 赵泽铤 李干 王东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63-69,146,共8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6月1日的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6月1日的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关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研究,并根据指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在严格遵守Cochrane系统评价原则的条件下,对文献质量进行合理分析评估以及再筛选,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各研究中的术后ODI、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Cobb′s角和骨水泥渗漏等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符合筛选标准的文献9篇,其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5篇,共收录经皮椎体成形术组243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222例,共计465例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术后ODI评分、骨水泥渗漏和术后Cobb′s角等方面存在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术后VAS评分改善效果较差。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Ku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中,与传统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改善术后ODI评分、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缩小术后Cobb′s角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在提高临床疗效与降低术后风险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