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23
1
作者 殷国勇 张子韬 +1 位作者 张宁 吴乃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行后椎体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胸腰椎椎弓根解剖特点自行设计了Jack椎体扩张器,并于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应用其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7... 目的:探讨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行后椎体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胸腰椎椎弓根解剖特点自行设计了Jack椎体扩张器,并于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应用其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71例共71个椎体,男19例,女52例;年龄48~82岁。T113例,T1222例,L123例,L216例,L35例,L42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椎体侧方有少量骨水泥渗漏,无其他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腰背痛立即明显减轻。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时的VAS分别为7.9±0.7分、1.9±0.6分、2.0±0.6分;ODI分别为(73.9±11.3)%、(20.8±5.1)%、(21.5±5.2)%;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9.3±3.0mm、25.6±3.1mm、25.5±3.2mm,中部高度分别为19.1±3.3mm、25.4±2.7mm、25.3±2.7mm,Cobb角分别为17.8°±4.9°、8.6°±4.9°、8.7°±5.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恢复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矫正畸形,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椎体扩张器
原文传递
椎体扩张器、Kyphon球囊和Sky骨膨胀器三种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升全 金正帅 +5 位作者 张宁 殷国勇 徐杰 孙强 郑召民 吴乃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目的:比较椎体扩张器、Kyphon球囊和Sky骨膨胀器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分别对71例71椎、55例55椎和22例22椎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ilator-kyphoplasty,D... 目的:比较椎体扩张器、Kyphon球囊和Sky骨膨胀器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分别对71例71椎、55例55椎和22例22椎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ilator-kyphoplasty,DKP)、Kyphon球囊后凸成形术(balloon-kyphoplasty,BKP)和Sky骨膨胀器后凸成形术(Sky-bone expanderkyphoplasty,EKP)。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情况,测量病椎的高度和Cobb角改变。结果: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注入量EKP组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组术后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DKP组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恢复较其他组显著。骨水泥渗漏:DKP组2例少量渗入椎体侧方,BKP组4例,EKP组9例,均无临床症状。结论:DKP、BKP和EKP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DKP、BKP和EKP均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Cobb角,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和生活功能,但是DKP在扩张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上,在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Cobb角上更显著。DKP在病椎体内平行撑开复位,骨水泥团状初期注入,其渗漏率较BKP和EKP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后凸成形术 椎体扩张器 Kyphon球囊 Sky骨膨胀
原文传递
Jack椎体扩张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武林 王静成 +5 位作者 杨建东 冯新民 孙钰 刘荣 宦诚 殷国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8例(18椎)。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测... 目的探讨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8例(18椎)。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测量手术前后病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的改变。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椎体出现少量骨水泥向椎体侧方渗漏,但未引起明显临床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腰背痛立即明显减轻。平均手术时间为(46.8±5.3)min,出血量为(28.0±3.4)mL,骨水泥注射量为(5.8±0.6)mL。术前和术后1周VAS分别为(8.3±1.1)分、(1.9±0.8)分;ODI分别为(69.6±5.3)%(、19.1±1.8)%;椎体高度明显恢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6.9±3.2)mm、(25.4±2.9)mm;Cobb角分别为(18.6±6.4)°、(9.3±6.2)°。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Jack椎体扩张器作为新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器械,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矫正畸形,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扩张器 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堆叠式椎体扩张器“高分子团”形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志刚 《机械》 2014年第4期15-17,26,共4页
堆叠式高分子材料椎体扩张器前端的高分子管在工作状态下受轴向压力堆叠成"高分子团"以扩张塌陷椎体,高分子团的形状和尺寸直接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手术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研究高分子管管壁切缝尺寸及分布与由其堆叠而成的高分... 堆叠式高分子材料椎体扩张器前端的高分子管在工作状态下受轴向压力堆叠成"高分子团"以扩张塌陷椎体,高分子团的形状和尺寸直接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手术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研究高分子管管壁切缝尺寸及分布与由其堆叠而成的高分子团尺寸、形状之间的关系,是椎体扩张器研发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演出手术要求的高分子团的规格与高分子管管壁上切缝的尺寸及分布的规律,得出数学计算公式,并举例验证了切缝尺寸计算公式和分布规律的正确性,从而提高椎体扩张器的工作可靠性和效果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扩张器 高分子管 褶皱
下载PDF
改良Jack椎体扩张器治疗2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炜 凡进 +4 位作者 沈毅敏 陈建 唐鹏宇 万博文 殷国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64-1567,共4页
目的 :探讨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ilator kyphoplasty,D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2013年行DKP治疗218例患者共236个椎体。术前常规行脊柱正侧位片、CT及二维重建和MRI检查。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 目的 :探讨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ilator kyphoplasty,D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2013年行DKP治疗218例患者共236个椎体。术前常规行脊柱正侧位片、CT及二维重建和MRI检查。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T2WI或STIR呈高信号。在全麻下行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拍摄脊柱正侧位片。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分别评定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折椎体的前缘和中部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2个月。骨折椎体两侧共注入骨水泥4~8 ml,平均(5.51±0.74)ml。1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椎体侧方少量渗漏,4例椎间隙少量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无其他术中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分别为(8.25±0.99)、(1.69±0.85)和(1.68±0.86)分;ODI分别为(78±13)%、(18±7)%和(19±7)%;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9.33±3.20)、(25.15±2.59)和(25.13±2.59)mm;中部高度分别为(18.82±2.92)、(24.86±2.91)和(24.85±2.91)mm,Cobb′s角分别为(16.54±6.84)°、(8.41±5.97)°和(8.45±5.94)°。以上指标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Jack椎体扩张器
原文传递
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懿 陈晟 +2 位作者 李作灵 申军 马培耕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5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DKP组25例和BKP组27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5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DKP组25例和BKP组27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后凸角(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P<0.05~P<0.01);末次随访时DKP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BKP组,Cobb角低于BKP组(P<0.05)。2组病人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P<0.01),而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BKP组(P<0.05)。结论:DKP和BKP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疗效相近,DKP在矫正后凸Cobb角和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方面优于BK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质疏松 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 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冯玉旭 张崛 +3 位作者 沈毅敏 任永信 殷国勇 张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5月,应用自行设计的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 目的探讨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5月,应用自行设计的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32个椎体)。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57~85岁,平均76.9岁。骨折累及节段:T112个,T1211个,L17个,L25个,L33个,L44个。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骨水泥渗漏及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30例患者于术后1周和6个月获随访。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2±1.3)、(1.5±0.9)和(1.9±0.5)分,ODI分别为82.4%±15.0%、17.8%±9.5%和23.0%±8.6%,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9.5±3.2)、(24.8±3.0)和(24.0±2.6)mm,中部高度分别为(18.5±3.4)、(23.7±3.7)和(22.8±3.5)mm,Cobb角分别为(14.9±7.5)、(7.6±6.0)和(8.3±6.0)°。术后1周及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内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爆裂性骨折 后凸成形术 Jack椎体扩张器
原文传递
Ni-Ti形状记忆合金椎体扩张器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2
8
作者 韩琪 高岩 +2 位作者 邓潮玉 张硕凌 李春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4-329,共6页
设计了由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编织的网格型椎体扩张器,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编织出不同规格的椎体扩张器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观察径向支撑力与弹性模量,得出较优的网格编织参数。从实用性出发改进了扩张器两端的结构... 设计了由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编织的网格型椎体扩张器,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编织出不同规格的椎体扩张器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观察径向支撑力与弹性模量,得出较优的网格编织参数。从实用性出发改进了扩张器两端的结构,获得了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的新型椎体扩张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形状记忆合金 压缩性骨折 椎体扩张器 编织网格
原文传递
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未东兴 张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22期152-153,共2页
目的:观察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球囊扩张后... 目的:观察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与实验组(32例: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度均更优,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 压缩骨折
下载PDF
Jack椎体扩张器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与邻近椎间盘退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旋 陈建 +1 位作者 余利鹏 殷国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与Kyphon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伤椎高度丢失与邻近椎间盘退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5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94例OVC...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与Kyphon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伤椎高度丢失与邻近椎间盘退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5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94例OVCF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DKP组(采用DKP治疗)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72.4±9.2)岁,骨密度值(-3.99±0.88)SD,病程(0.7±0.4)个月。BKP组(采用DKP治疗)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71.6±14.3)岁,骨密度值(-4.08±0.63)SD,病程(0.6±0.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d及术后36个月伤椎高度变化、邻近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比(DHIP)和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伤椎前缘、中间高度及DHIP均低于术后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BKP组术后36个月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比(79.86%±4.48%、80.24%±6.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P=0.782)。DKP组、BKP组分别有36、84例患者Pfirmman分级发生退变,两组椎间盘退变发生率(60.0%vs.6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454)。结论DKP和BKP治疗OVCF远期均可能出现伤椎高度丢失和相邻椎间盘退变,但两组椎间盘退变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成形术 Jack椎体扩张器 高度丢失 间盘退变
原文传递
椎体扩张器植骨结合微创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凡进 余利鹏 +1 位作者 丁其瑞 殷国勇 《中华创伤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7-1093,共7页
目的探讨椎体扩张器植骨结合微创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34例因胸腰椎骨折行微创经椎弓根置钉并使用椎体扩张器行伤椎内植骨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5... 目的探讨椎体扩张器植骨结合微创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34例因胸腰椎骨折行微创经椎弓根置钉并使用椎体扩张器行伤椎内植骨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5~57岁,平均46.7岁。骨折AO分型:A1型16例,A3型18例。伤椎分布:T11 1例,T12 6例,L1 15例,L2 9例,L3 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比、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91.2±9.8)min,术中出血量(42.4±4.3)ml,手术切口长度(7.2±0.4)cm,术中透视5次,术后住院时间(3.9±0.5)d,随访时间(13.8±1.7)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内植骨均取得骨性愈合。术前、术后7d、3个月、12个月VAS分别为(6.4±0.9)分、(4.1±0.8)分、(1.2±0.4)分、(1.2±0.5)分。术前、术后7d、3个月、12个月ODl分别为(39.2±2.3)分,(24.5±1.9)分,(13.0±3.0)分,(12.3±2.0)分。术后7dVAS、OD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在术后3个月后进一步降低(P〈0.05),术后3个月与12个月间则无明显变化(P〉0.05)。术前、术后3d、3个月、12个月椎体高度比分别为47.8±12.2、83.6±4.9、82.5±4.8、81.7±4.7。术前、术后3d、3个月、12个月Cobb角分别为(22.4±4.7)。、(3.6±2.4)。、(4.6±2.6)。、(5.0±2.8)。。椎体高度比在术后3d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Cobb角则明显下降(P〈0.05),而术后3d、3个月、12个月两影像学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末次随访时伤椎内植骨均出现骨性愈合。结论椎体扩张器植骨结合微创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并有效维持椎体高度、恢复胸腰椎的矢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椎体扩张器植骨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扩张方式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卞元健 黄永辉 +3 位作者 谭玉辉 吴燕 周志强 李大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BKP)与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JACK vertebral dilator kyphoplasty,D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生物...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BKP)与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JACK vertebral dilator kyphoplasty,D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T11-L2老年骨质疏松椎体标本24个,分为BKP组(12椎)和DKP组(12椎)。DSFW-50型万能试验机将椎体前屈压缩25%制成OVCFs,并记录制成骨折时的最大载荷、抗压强度及刚度。BKP组将骨折标本行BKP手术,而DKP组将骨折标本行DKP手术,将术后椎体标本再次进行前屈压缩,记录椎体的最大载荷、抗压强度及刚度,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KP组及DKP组初次骨折前最大载荷分别为(1 609.2±160.6)N、(1 630.0±168.4)N;抗压强度分别为(9.9±1.6)MPa、(10.2±1.7)MPa;刚度分别为(1 034.8±147.3)N/mm、(1 014.2±219.7)N/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KP组及DKP组后凸成形术后最大载荷分别为(3 139.2±300.9)N、(3 171.2±366.2)N;抗压强度分别为(14.1±2.2)MPa、(14.4±1.7)MPa;刚度分别为(1 316.7±229.1)N/mm、(1 348.3±214.0)N/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KP组及DKP组后凸成形术后最大载荷、抗压强度及刚度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KP及DKP均可以有效改善OVCFs椎体的抗压破坏能力,达到强化骨折椎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后凸成形术 椎体扩张器 球囊
下载PDF
新型扩张器辅助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0
13
作者 殷国勇 张宁 +3 位作者 金正帅 吴乃庆 任永信 蔡卫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椎体扩张器经椎弓根椎体内自体骨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胸腰段爆裂性骨折16例,根据AO分型:A2型10例,A3型6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椎体扩张器经椎弓根椎体内自体骨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胸腰段爆裂性骨折16例,根据AO分型:A2型10例,A3型6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2例,B级2例,c级2例,D级3例,E级7例。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椎体扩张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自体骨植骨,椎管减压(或不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3±2.5)mm恢复到术后(25.1±2.8)mm,Cobb角由术前36.33°±2.14°恢复到术后2.77°±0.41°(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椎经扩张器扩张后平均椎体内植骨量(10.53±3.62)cm^3。椎体扩张器下伤椎椎体内植骨未引起神经、血管损伤等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伤椎前缘高度丢失和Cobb角与术后1周相比无明显变化,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结论采用新型椎体扩张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由于椎体高度丢失所导致的并发症;椎体扩张器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移植 椎体扩张器
原文传递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不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丁其瑞 凡进 +1 位作者 任永信 殷国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11-1317,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不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不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的94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伤椎椎体...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不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不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的94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伤椎椎体内植骨方式不同,分为A组(Jack椎体扩张器植骨,40例)和B组(植骨漏斗植骨,5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累及节段、Wolter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比及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植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腰背痛VAS评分评估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及12个月测量伤椎高度比及伤椎Cobb角。结果 A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植骨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伤椎内植骨均达骨性愈合。术后各时间点腰背痛VAS评分、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与术后3 d比较,术后3个月后VAS评分进一步改善,但伤椎高度比有所下降、Cobb角有所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腰背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伤椎高度比显著高于B组,Cobb角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植骨漏斗植骨相比,采用Jack椎体扩张器进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可以明显恢复伤椎高度并减小Cobb角,但透视次数较多、手术时间较长。对于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优先选择使用Jack椎体扩张器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内植骨 Jack椎体扩张器 植骨漏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