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小燕 胡泊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观察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54... 目的 观察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实施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所有患者均开展8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椎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平衡功能、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治疗分数(JOA),Berg平衡量表(BB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训练方式干预后,观察组1个月后的ODI评分为(30.44±5.12)分,4个月后的ODI评分为(24.11±5.28)分,8个月后的ODI评分为(18.44±5.41)分,均低于对照组[(33.49±5.36)分、(27.15±5.23)分、(22.19±5.39)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JOA评分为(18.25±5.17)分,4个月后的JOA评分为(23.12±5.33)分,8个月后的JOA评分为(25.22±5.17)分,均高于对照组[(15.33±5.16)分、(20.44±5.25)分、(22.16±5.41)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BBS评分为(40.33±5.17)分,4个月后的BBS评分为(46.25±10.27)分,8个月后的BBS评分为(51.66±10.39)分,均高于对照组[(37.25±5.41)分、(40.61±10.19)分、(46.62±10.33)分](P<0.05)。观察组1个月后的VAS评分为(4.77±1.36)分,4个月后的VAS评分为(3.35±0.26)分,8个月后的VAS评分为(2.45±0.61)分,均低于对照组[(5.36±1.28)分、(4.23±1.22)分、(3.31±0.27)分](P<0.05)。结论 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能有效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并缓解椎体疼痛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渐进式脊柱核心训练 功能 平衡能力 椎体疼痛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椎体诊断及手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修志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3期111-113,F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疼痛椎体诊断及手术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安福县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2例行手术治疗OVCF患者,经手术发现伤椎89个,术前和术后使用MRI、CT诊断患者疼痛...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疼痛椎体诊断及手术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安福县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2例行手术治疗OVCF患者,经手术发现伤椎89个,术前和术后使用MRI、CT诊断患者疼痛责任椎体,比较2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再依据MRI检查骨髓水肿程度范围分为骨髓水肿组(31例)和无骨髓水肿组(21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后凸改善情况。结果 经手术病理确诊新鲜骨折患者33例(伤椎56个),陈旧骨折19例(伤椎33个),螺旋CT诊断新鲜OVCF准确率为76.79%,诊断陈旧性骨折准确率为73.21%;而MR I诊断新鲜OVCF准确率为85.71%,诊断陈旧性骨折准确率为84.85%,2种诊断方式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653(P<0.001),0.723(P<0.001)。MRI检查显示伤椎前部高度降低、后部高度无变化,呈楔形变化;伤椎高度下降,表现为扁平形变化;伤椎内部呈“鱼嘴”式特征。T1WI序列显示伤椎终板下低信号,且大部分椎体低信号;T2WI序列为等信号或高信号。术前经MRI检查显示骨髓水肿患者31例,无骨髓水肿者21例。相较于术前,术后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患者ABH、PBH均显著增加,而Cobb角明显减小(P<0.05);术后组间对比显示,无骨髓水肿组患者ABH改善明显优于骨髓水肿组患者(P<0.05)。结论 相较于螺旋CT检查,MRI检查在OVCF患者疼痛责任椎体中的评估更为准确,且能够对手术效果进行预测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疼痛责任 磁共振成像 CT检查
下载PDF
SPECT、MRI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路路 刘晶 杨爱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6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 目的:分析对比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5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SPECT-CT与MRI检查对患者疼痛责任椎体进行定位,随后开展手术治疗,临床手术最终明确的疼痛责任椎体(其中新鲜骨折椎体39个、陈旧骨折椎体11个)为依据,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定位疼痛责任椎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手术最终明确的疼痛责任椎体,其中新鲜骨折椎体39个、陈旧骨折椎体11个。SPECT-CT检查判断疼痛责任椎体灵敏度为84.62%(33/39),低于腰椎MRI检查的97.44%(3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检查的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2.73%(8/11)、82.00%(41/50),与腰椎MRI检查的81.82%(9/11)、94.00%(4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检查方式在诊断临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责任椎体中,可获得与腰椎MRI检查相近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MRI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疼痛责任 准确率
下载PDF
疼痛性椎体血管瘤诊疗进展
4
作者 刘中瑞 刘禄林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033-1036,共4页
椎体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s,VH)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良性肿瘤,通常无症状,多数可保守治疗、定期观察。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局部疼痛或伴有脊髓压迫症状。针对有明显症状的VH患者,临床上可采用无水酒精、放疗、血管栓塞术、椎体成... 椎体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s,VH)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良性肿瘤,通常无症状,多数可保守治疗、定期观察。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局部疼痛或伴有脊髓压迫症状。针对有明显症状的VH患者,临床上可采用无水酒精、放疗、血管栓塞术、椎体成形等治疗。目前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VH疗效显著且应用广泛,术中大多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骨填充材料,但由于其无法被吸收降解、在椎体内与骨组织的结合会随时间逐渐减弱等,限制了其在VH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中的应用。新一代可吸收骨水泥的临床研究以及应用于疼痛性VH的年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血管瘤 成形术 可吸收骨水泥
下载PDF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椎体转移瘤疼痛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韩先伟 蒋惠君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 分析^(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肺腺癌椎体转移瘤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例确诊肺腺癌椎体转移患者,根据术前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IPS)在CT引导下于椎体转移瘤病变位置植入^(125)I放射粒子,比较术前术后疼痛的有效性(NRS评分... 目的 分析^(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肺腺癌椎体转移瘤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例确诊肺腺癌椎体转移患者,根据术前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IPS)在CT引导下于椎体转移瘤病变位置植入^(125)I放射粒子,比较术前术后疼痛的有效性(NRS评分)。结果 20名患者3个月内疼痛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125)I放射粒子植入,可以明显减轻椎体转移瘤引起的疼痛,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微创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粒子 转移瘤疼痛 CT引导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6
作者 孙辉 王碧薇 李小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24-628,共5页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椎体转移性疼痛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放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椎...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椎体转移性疼痛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放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单纯椎体成形术组)两组,每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和IL-4、IL-6、IL-10、IL-17、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免疫功能、疼痛程度、健康状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IL-4、IL-6、IL-10、IL-17、TNF-α、CRP、CD8^(+)、IgA、IgE、NRS评分分别为(16.80±2.31)pg/mL、(33.36±4.24)ng/L、(21.42±3.71)pg/mL、(3.14±0.36)pg/mL、(60.28±5.10)pg/mL、(24.96±3.23)mg/L、(27.04±3.62)%、(0.84±0.10)g/L、(182.32±11.53)IU/mL、(2.36±0.30)分,均明显低于单纯椎体成形术组[(48.62±4.32)pg/mL、(38.16±4.10)ng/L、(55.14±10.15)pg/mL、(1.42±0.22)pg/mL、(89.74±5.14)pg/mL、(39.77±3.50)mg/L、(30.15±3.28)%、(1.00±0.10)g/L、(300.44±14.27)IU/mL、(5.18±0.62)分],IL-2、IFN-γ、CD3^(+)、CD4^(+)、CD4^(+)/CD8^(+)、IgG、IgM水平、KPS评分分别为(4.52±1.10)pg/mL、(89.75±14.34)pg/mL、(57.72±2.82)%、(37.27±3.23)%、1.40±0.26、(11.15±1.30)g/L、(1.62±0.24)g/L、(74.48±7.23)分,均高于单纯椎体成形术组[(2.40±0.32)pg/mL、(36.23±6.26)pg/mL、(54.23±2.80)%、(34.73±3.52)%、1.15±0.16、(9.41±1.24)g/L、(1.20±0.20)g/L、(69.86±6.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86.67%,明显高于单纯椎体成形术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与单纯椎体成形术组(3.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单纯椎体成形术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其免疫功能,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其健康状况,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转移性疼痛 放疗 成形术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疼痛程度 并发症 治疗满意度
下载PDF
SPECT-CT、MRI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29
7
作者 顾军 孙小明 +2 位作者 陈海军 李宽新 李国庆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期169-171,共3页
目的观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疼痛责任椎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106个椎体)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SPECT-CT、MR... 目的观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疼痛责任椎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106个椎体)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SPECT-CT、MRI检查确认疼痛责任椎体,进行手术治疗,于术前、术后3d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SPECT-CT、MRI诊断OVCF患者疼痛责任椎体准确性差异。结果患者术后3d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SPECT-CT、MRI诊断急性期与非急性期OVCF患者椎体骨折个数关联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对急性期与非急性期患者诊断Kappa值分别为0.938、0.720。结论SPECT-CT与MRI均可准确确认OVCF疼痛责任椎体,二者具有良好的关联性和较高的一致性,对无法接受MRI检查的患者,SPECT-CT是一种可靠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MRI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疼痛责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渐进式核心肌力训练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功能及康复效果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文亚 张亚培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160-164,共5页
目的:分析渐进式核心肌力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0例和试验组51例。常规组仅在术后实施常规康复疗法,试验组在术后实施渐进式核心肌力训练,比较... 目的:分析渐进式核心肌力训练对改善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0例和试验组51例。常规组仅在术后实施常规康复疗法,试验组在术后实施渐进式核心肌力训练,比较两组的椎体结构、椎体疼痛缓解情况和平衡能力改善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案干预后,观察组的伤椎后凸角、Cobb角度数均低于常规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2个月后、3个月后,观察组的ODI、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JOA、BB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渐进式核心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疗法能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结构,对缓解术后椎体疼痛并改善机体平衡能力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渐进式核心肌力训练 功能 椎体疼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羟考酮缓释片与椎体成形术及放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晓琳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5期798-800,803,共4页
目的分析羟考酮缓释片与椎体成形术(PVP)及放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椎体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M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羟考酮缓释片及PVP治疗,观察组采用羟考酮缓释片与PVP及放疗治疗。比较2组疼... 目的分析羟考酮缓释片与椎体成形术(PVP)及放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椎体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M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羟考酮缓释片及PVP治疗,观察组采用羟考酮缓释片与PVP及放疗治疗。比较2组疼痛程度、疼痛缓解状况、健康状况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85.37%)高于对照组(63.4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2.37±0.80)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14.09±16.57)pg/mL]、C反应蛋白(CRP)[(24.97±3.24)g/L]低于对照组[(5.19±0.63)分、(143.18±22.76)pg/mL、(39.78±3.51)g/L],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74.49±7.24)分]高于对照组[(69.87±6.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椎体转移性疼痛患者采用羟考酮缓释片与PVP及放疗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其有利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健康状态,止痛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转移性疼痛 羟考酮缓释片 成形术 放疗 疼痛程度 炎性因子
下载PDF
SPECT-CT与MRI对评估OVCFs患者疼痛责任椎体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芦斌 李国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期173-175,共3页
目的分析SPECT-CT与MRI对评估OVCFs患者疼痛责任椎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RI检查和SPECT-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测出椎体个数情况及急性期和非急性期... 目的分析SPECT-CT与MRI对评估OVCFs患者疼痛责任椎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RI检查和SPECT-CT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测出椎体个数情况及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椎体个数;根据VA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周、2个月的疼痛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优于术前(P<0.05)。OVCFs共85个责任椎体节段,经MRI检查共检出72个(84.71%),SPECT-CT共检出76个(89.41%);OVCFs非急性期共49个责任椎体节段,MRI共检出44个(89.80%),SPECT-CT共检出47个(95.92%);OVCFs急性期共36个责任椎体节段,MRI共检出30个(83.00%),SPECT-CT共检出30个(83.00%)。两种检查对责任椎体节段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ECT-CT检查和MRI检查均可有效诊断OVCFs,在定位、定性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无法进行MRI检查的OVCFs患者,可进一步行SPECT-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MRI OVCFs 疼痛责任
下载PDF
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责任椎体诊断及术后疼痛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惠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9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责任椎体诊断及术后疼痛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责任椎体诊断及术后疼痛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56例(伤椎89个)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的准确性。分析MRI、螺旋CT与手术结果诊断一致性。比较不同骨髓水肿程度疼痛情况。结果:MRI在新鲜OVCF骨折中诊断准确率为89.29%,高于螺旋CT诊断准确率(P<0.05)。MRI与手术结果诊断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伤椎的Kappa=0.737;螺旋CT与手术结果诊断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伤椎的Kappa=0.495。术前三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2周、2个月无水肿组及部分水肿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完全水肿组(P<0.05)。结论:相较于螺旋CT,MRI在OVCF责任椎体中诊断效果更好,与手术诊断的一致性更好,可以准确判断患者骨折责任椎体,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疼痛责任 磁共振成像 CT检查
下载PDF
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阻滞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泽松 徐宏 +5 位作者 邹美英 邱天明 李志平 李翠文 孙志宏 廖云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阻滞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效果。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钙盐抗骨质疏松治疗...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阻滞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效果。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钙盐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其中,治疗组:给予患者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后支射频+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以及功能障碍状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①治疗后2h内两组患者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而治疗1d后至6个月,组间疼痛差异明显(P<0.05)。②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P<0.05)。结论:与传统的保守治疗方式相比,采用CT引导下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支射频+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措施,可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状况,加减关节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选择性脊神经后支射频 阻滞治疗 压缩骨折疼痛
下载PDF
腰神经后支阻滞术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成才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4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用腰神经后支阻滞术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楚雄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32)和比较组(n=... 目的:探讨用腰神经后支阻滞术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楚雄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32)和比较组(n=28)。为比较组患者采用腰神经后支阻滞术进行治疗,为联合组患者采用腰神经后支阻滞术联合脉冲射频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DOI评分均低于比较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高于比较组患者,P<0.05。结论:用腰神经后支阻滞术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后疼痛 腰神经后支阻滞术 脉冲射频术
下载PDF
神经根封闭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临床效果观察
14
作者 马庆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5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根封闭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采用神经根封闭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VAS评分(5.6±2.6)分,治疗后(2.1±0.3)分,治疗前后... 目的:分析神经根封闭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采用神经根封闭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VAS评分(5.6±2.6)分,治疗后(2.1±0.3)分,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治疗的优良率95.56%,治疗有效率较高,且本组患者中未见并发症。结论:神经根封闭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封闭 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 疼痛评分
下载PDF
应用脉冲射频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性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姜学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0041-0042,共2页
观察分析脉冲射频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椎体压缩骨折性疼痛患者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行脉冲射频术,参照组行腰神经后支阻滞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 观察分析脉冲射频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椎体压缩骨折性疼痛患者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行脉冲射频术,参照组行腰神经后支阻滞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脉冲射频术应用于椎体压缩骨折性疼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压缩骨折性疼痛 临床效果
下载PDF
DynaCT引导下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爱强 贺光辉 于其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7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三维软组织成像技术(Dyna CT)引导下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椎体疼痛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在Dyna CT引导下行PKP治疗的伴有椎体疼痛的患者,治疗前均行Dyna CT,术后再次行Dyna CT检查了解骨水泥充...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三维软组织成像技术(Dyna CT)引导下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椎体疼痛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在Dyna CT引导下行PKP治疗的伴有椎体疼痛的患者,治疗前均行Dyna CT,术后再次行Dyna CT检查了解骨水泥充填情况;术后3 d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病椎最大凹陷处的高度评估PKP疗效。结果 1共对39个病变椎体进行治疗,8个椎体行单侧椎弓根穿刺,31个行双侧椎弓根穿刺,进针70次,成功率100%。2在39个病变椎体中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有6例,渗漏至椎旁软组织的有1例,渗漏至椎旁静脉丛的有2例,至椎间隙的有1例,同时渗漏至椎旁静脉丛和椎间隙的有2例,渗漏率达15.4%,但无其他症状出现。另外还有在穿刺部位出现感染的有5例患者,均进行相关的治疗;3患者术前VAS评分和病变椎体最大凹陷处高度分别为(8.12±0.49)分和(14.96±1.75)mm优于术后3 d的(2.86±0.31)分和(22.07±2.1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na CT在PKP前可指导制订椎体穿刺计划,术中可引导准确穿刺,术后可及时、可靠地评估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三维软组织成像技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椎体疼痛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填充剂骨水泥渗漏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韦西江 苏汝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7期8853-8863,共11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目的:综述经皮椎体成形中有关骨水泥渗漏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0至2012年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中有关经皮椎体成形中骨水泥渗漏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ercu...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目的:综述经皮椎体成形中有关骨水泥渗漏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0至2012年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中有关经皮椎体成形中骨水泥渗漏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cementleakage",中文检索词为"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渗漏"。结果与结论:通过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可增强椎体强度,稳定椎体,达到止痛目的,避免了开放手术的并发症;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止痛确切、迅速,并发症少,安全性相对高。但经皮椎体成形需要通过经皮穿刺向病椎注入骨水泥,因而可能会伴发因骨水泥注入导致的并发症,尤其是骨水泥渗漏。虽然大部分无临床症状,但灾难性的并发症也可能会发生。了解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原因、部位、症状,对制定骨水泥渗漏预防策略、减少其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 骨水泥渗漏 并发症 源性疼痛 脊柱微创手术 新进展
下载PDF
SPECT-CT与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责任椎体诊断中应用对比
18
作者 聂欢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6期142-144,共3页
目的:比较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疼痛责任椎体检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74例(145个椎体)OVCF患者病案... 目的:比较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疼痛责任椎体检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74例(145个椎体)OVCF患者病案相关资料,其中53例为急性期骨折(病程≤3周),21例为亚急性期骨折(病程4~12周)。对所有患者施行SPECT-CT与MRI检查,记录疼痛责任椎体检出情况,并对其施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于术前、术后3d以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疼痛度。结果:53例急性期OVCF患者共86个椎体施行PKP术,其中两种检查方式共同确诊82个疼痛责任椎体,Kappa值为0.553,一致性较为理想;而21例亚急性期OVCE患者共38个椎体行PKP术治疗,其中两种检查方式共同确诊33个疼痛责任椎体,Kappa值为0.414,一致性较为理想。术后3d,所有OVCF患者VAS评分较术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PECT-CT、MRI两者可有效诊断OVCF疼痛责任椎体,一致性较为理想,且对难以行MRI检查者,可选用SPECT-CT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疼痛责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腰神经后支阻滞术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罗章才 易致慧 易利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24期20-21,共2页
目的研讨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患者予以腰神经后支阻滞术、脉冲射频术协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7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象入组时间:2019年8月-2021年3月.按照患者骨折发生曰期的前后分为两组,... 目的研讨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患者予以腰神经后支阻滞术、脉冲射频术协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7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象入组时间:2019年8月-2021年3月.按照患者骨折发生曰期的前后分为两组,前36例划入A组,后36例划入B组。A组患者采用腰神经后支阻滞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腰神经后支阻滞术联合脉冲射频术联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诊治前后的疼痛评分与治疗后的0DI评分、SF-12评分。结果A组诊治前疼痛评分为(4.28±0.60)分,相比于B组诊治前的疼痛评分(4.20±0.63)分,数据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诊治后,B组疼痛评分为(2.36±0.54)分,明显低于A组的疼痛评分(3.49±0.72)分(P<0.05)。B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数据值为(17.01±1.89)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数据值(24.35±2.76)分(P<0.05);且B组患者治疗后SF-12评分数据值为(76.98±6.24)分,明显优于A组患者治疗后的SF-12评分数据值(67.44±5.31)分(P<0.05)。结论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疼痛患者来说,临床上给予腰神经后支阻滞术、脉冲射频术协同治疗时,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术后功能。由此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术 腰神经后支阻滞术 压缩性骨折后疼痛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
作者 王璐 周朝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0072-0073,共2页
分析骨质疏松性疼痛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 分析骨质疏松性疼痛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疼痛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缓解疼痛,治疗指标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疼痛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