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高RDW和高N-MID OC/β-CTX比值在老年女性椎体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邹明 池继敏 +4 位作者 唐敏 桑阳 陈永丽 邓顺 岳建彪 《西部医学》 2024年第2期268-273,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 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比值联合检测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PVF)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60岁女性骨质疏松住院患者786... 目的 探讨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 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比值联合检测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PVF)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60岁女性骨质疏松住院患者786例,分为无骨折组(A组,378例)和OPVF组(B组,388例)。N-MID OC、β-CTX、NMID-OC/β-CTX比值、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钙(Ca)、磷(P)及镁(Mg)。结果 与A组相比,B组Ca、P、Hb、HCT、MCV、MCH、MCHC含量降低,RDW-CV、N-MID OC/β-CTX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VF与β-CTX、Ca、P呈负相关,与RDW-CV、N-MID OC/β-CTX呈正相关(均P<0.05)。骨折患者RDW与N-MID OC、β-CTX、Ca、P、Mg呈负相关(均P<0.05)。RDW、N-MID-OC/β-CTX为OPVF的风险因素(均P<0.05),OR分别为1.38、1.005。二者含量越高,椎体骨折风险越高,最高层是最低层的约3倍和2倍,OR为2.818,1.734。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OPVF的诊断性能,其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0.64、42.78%、82.01%、70.9%、58.3%。结论 血液高RDW和高N-MID OC/β-CTX比值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明显相关,是其危险因素,可用于辅助诊断及预测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下载PDF
针刀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2
作者 王泽茂 齐峰 +1 位作者 孙国睿 熊国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33-0036,共4页
讨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在PKP术后腰背疼痛使用针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且进行PKP手术后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登记信息时间进行分组,2018年6月-2020年6月这两年时间分入对照组... 讨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在PKP术后腰背疼痛使用针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且进行PKP手术后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登记信息时间进行分组,2018年6月-2020年6月这两年时间分入对照组,剩下的则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针刀疗法,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使用vas视觉评分来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的腰背疼痛和肋间疼痛程度;使用ODI评分来判断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用Brathel指数来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行为能力的判定;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VAS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明显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而腰椎功能虽然都有所改善,但是差异性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的Brathel指数都有所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比JOA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无差异(p>0.05),但是在治疗4周后,JoA评分提高,两组患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针刀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术后下腰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的胸背疼痛和肋间疼痛,改善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治疗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对椎体骨折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3
作者 陈丽萍 段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69-370,共2页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椎体骨折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椎体骨折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41例,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与对照组(41例,基础护理),比较两组负面情绪及疼痛情况...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椎体骨折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椎体骨折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41例,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与对照组(41例,基础护理),比较两组负面情绪及疼痛情况、心率、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优质护理组HAMD、 HAMA、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优质护理组苏醒期心率、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 <0.05)。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改善椎体骨折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术后疼痛,避免生理、心理应激引起心率及血压波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椎体骨折 麻醉恢复室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磁共振STIR信号改变与CT骨折线类型的关系
4
作者 刘愉勤 刘英 +2 位作者 李兰 张滔 罗晓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磁共振(MRI)-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信号改变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骨折线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以及MRI、CT影像学征象。比较不同MRI-STIR信号改变患...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磁共振(MRI)-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信号改变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骨折线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以及MRI、CT影像学征象。比较不同MRI-STIR信号改变患者的CT骨折线类型及CT值。结果经MRI检查,入组患者骨折椎体数共121节,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45节,无同源高信号36节,同源高信号40节;CT显示,骨折线嵌插型51节,开裂型33节,微骨折型37节。MRI-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的患者椎体CT骨折线为嵌插型阳性率高于无同源高信号和同源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STIR序列呈现同源高信号的患者椎体CT骨折线为微骨折型阳性率高于黑色线信号和无同源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的患者椎体CT值低于无同源高信号和同源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STIR信号改变与CT骨折线类型存在一定相关性。STIR序列呈现黑色线信号的患者出现椎体嵌插型骨折风险更高,且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磁共振 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折线类型
下载PDF
女性椎体骨折患者骨密度与MRI椎旁肌肉参数的相 关性研究
5
作者 田瀚 钟业霖 +4 位作者 张银银 郭海威 李启活 黄宏兴 李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女性椎体骨折患者骨密度与椎旁肌肉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龙溪院区脊柱科收治的86例椎体骨折女性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年龄划分为<75岁组、75~84岁组和≥85岁组... 目的探讨女性椎体骨折患者骨密度与椎旁肌肉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龙溪院区脊柱科收治的86例椎体骨折女性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年龄划分为<75岁组、75~84岁组和≥85岁组,根据骨折节段的不同分为胸椎骨折组和腰椎骨折组。结果不同年龄组之间,L3多裂肌/竖脊肌、L3与L4脂肪浸润程度、L3脂肪厚度/腰椎压痕值呈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骨折患者的骨密度与L3~4腰椎肌肉程度呈正相关,与L3~4椎长/腰椎压痕值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骨折组的骨密度与L3~4椎长/腰椎压痕值、L3脂肪厚度/腰椎压痕值、L4多裂肌/竖脊肌呈负相关。腰椎骨折组骨密度与L3腰椎肌肉程度、L3~4椎长/腰椎压痕值呈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L4椎长/腰椎压痕值对胸腰椎的骨折节段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各参数为自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因变量(骨密度)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为:骨密度指数=-0.09×L3椎长/腰椎压痕值-1.15×L4多裂肌/竖脊肌-3.215。结论L3和L4节段的腰椎肌肉程度、椎长/腰椎压痕值、多裂肌/竖脊肌、脂肪厚度/腰椎压痕值等参数是影响女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旁肌退变 椎体骨折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研讨
6
作者 王冰 王全明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148-151,共4页
目的 分析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将其分为开放组(n=35)和微创组(n=45),开放组行传统开放手术,微创... 目的 分析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将其分为开放组(n=35)和微创组(n=45),开放组行传统开放手术,微创组行脊柱微创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椎体状态、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微创组的手术、出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均高于开放组,Cobb角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高于开放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开放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5)。结论 脊柱微创手术的并发症少,能快速恢复伤椎高度,下调Cobb角,减轻椎体疼痛感,恢复脊柱功能,推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 并发症 围术期指标 骨质疏松 愈合情况 椎体骨折
下载PDF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血清ODF、Pref-1与骨密度的关系
7
作者 康健 陈文明 尚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 探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患者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前脂肪细胞因子(Pref-1)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86例OVCF患者为OVCF组,同期在医院行体检的47例健康成年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ODF、Pref-1水平与骨密... 目的 探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患者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前脂肪细胞因子(Pref-1)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86例OVCF患者为OVCF组,同期在医院行体检的47例健康成年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ODF、Pref-1水平与骨密度;按骨密度将OVCF患者分为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比较3组血清ODF、Pref-1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ODF、Pref-1水平预测OVCF患者降低程度的价值;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ODF、Pref-1水平与OVCF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OVCF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OVCF组血清ODF、Pre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腰椎正位及股骨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血清ODF、Pref-1水平较低骨量组明显增加(P<0.05);且严重骨质疏松组血清ODF、Pref-1水平较骨质疏松组明显增加(P<0.05)。血清ODF、Pref-1水平均与OVCF患者骨密度呈负相关(r=-0.347、-0.301,P=0.001、0.007)。血清ODF、Pref-1水平预测OVCF患者降低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729,敏感度分别为74.30%、75.70%,特异度分别为75.00%、68.70%。ODF、Pref-1均可作为影响OVCF患者骨密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女性OVCF血清ODF、Pref-1水平均明显上调,其表达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在评估及预测OVCF患者骨量减少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 前脂肪细胞因子(Pref-1) 骨密度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再发椎体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王恩杰 李庆辉 陈允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594-1604,共11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2020年至2022年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进一步将其分为训练队列和...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将2020年至2022年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进一步将其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基于Akaike信息准则(AIC)的逐步logistic回归法分析分析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的形式将其可视化。我们通过Brier评分、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验证。结果:经排除后,共有780名患者入选。年龄、性别、吸烟史、用药情况、佩戴支具情况、日照情况、β胶原降解产物、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9个因素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指数分别为训练队列0.851,验证队列为0.820,Brier评分为0.090,证明模型的判别能力及准确度较高。临床决策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结论:吸烟、不规范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术后佩戴支具时间不足、每日平均日照时间不足等可增加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再发椎体骨折 成形术 列线图 预测
下载PDF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9
作者 程绍伟 解丽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9-0052,共4页
评价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研究终止时间为2023年6月,研究对象为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医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患者,例数为100例,以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 评价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研究终止时间为2023年6月,研究对象为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医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患者,例数为100例,以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并分别为其采取常规手术及脊柱微创手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脊柱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椎体前后缘高度和脊柱侧弯角度等指标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和脊柱侧弯角度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通过予以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疗效,患者不仅脊柱功能、脊柱形态得到显著改善,疼痛程度得到减轻,同时其并发症发生风险也相对更低,生活质量更是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脊柱微创手术 治疗效果 疼痛程度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洛索洛芬钠凝胶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后残余疼痛的效果
10
作者 肖平森 谭昊 王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洛索洛芬钠凝胶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残余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后残余疼痛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洛索洛芬钠凝胶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残余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后残余疼痛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为西药组(n=34)与中西药组(n=34)。西药组予以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中西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予以仙灵骨葆胶囊。2组患者均持续用药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血清学指标[β-内啡肽(β-EP)、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药组用药30 d后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97.06%vs.73.53%,χ^(2)=7.503,P=0.006)。用药30 d后,2组血清β-EP水平高于用药前,血清IL-10、IL-6水平低于用药前,且中西药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或P<0.01)。中西药组用药1、2、3周后及西药组用药2、3周后的VAS评分低于用药前,且中西药组用药1、2、3周后VAS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用药30 d后,2组MPQ中的疼痛评估指数、现时疼痛强度评分低于用药前,且中西药组低于西药组(P<0.01)。中西药组与西药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6%vs.5.88%,χ^(2)=0.183,P=0.669)。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洛索洛芬钠凝胶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后残余疼痛可有效减轻疼痛,减轻炎性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残余疼痛 经皮穿刺成形术 仙灵骨葆胶囊 洛索洛芬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蛋壳”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PKP治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俊 王强 +3 位作者 缪逸鸣 蒋晓伟 沈影超 江文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蛋壳”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椎体功能、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 目的探讨“蛋壳”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椎体功能、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常熟市中医院OVCF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56~79岁,平均为(67.86±5.04)岁。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57~78岁,平均为(67.03±5.17)岁。对照组采用常规PKP治疗,研究组采用“蛋壳”技术的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百分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35±1.25)个月。术后14 d研究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伤椎Cobb角、ODI指数较对照组低,伤椎前缘百分比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35%)较对照组(23.53%)低(P<0.05)。结论“蛋壳”技术的PKP治疗方案可改善OVCF患者椎体功能,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蛋壳”技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功能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亚临床甲亢与老年男性椎体骨折风险增加的关系
12
作者 张雅琴 宋敏 陈秀霞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亢(subclinical hyperthyroidism,SH)与老年男性椎体骨折风险增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6月于该院健康体检时确诊为SH的老年男性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按1:2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4...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亢(subclinical hyperthyroidism,SH)与老年男性椎体骨折风险增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6月于该院健康体检时确诊为SH的老年男性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按1:2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40例老年男性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电话随访受试者椎体骨折发生率,去除混杂因素后,观察SH与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关系。结果360例受试者经电话随访,发生椎体骨折73例,其中研究组发生椎体骨折34例,发生率28.33%;对照组发生椎体骨折39例,发生率16.25%。研究组椎体骨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骨折和非椎体骨折受试者在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年龄、吸烟、骨折家族史、脆性骨折史、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骨密度、日照时间、体育锻炼、补充维生素D、补钙、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抗亚临床甲亢(subclinical hyperthyroidism,SH)药物等方面的资料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去除混杂因素后,SH是老年男性椎体骨折的风险因素(P<0.05),但TSH、FT4未显示出对椎体骨折的独立影响(P>0.05)。结论SH与老年人群椎体骨折风险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亢 椎体骨折 老年人群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13
作者 吴超 田松瑶 +1 位作者 袁小龙 董宜斌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因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患者183例,随访1年后,发生继发临近椎体骨折...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因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患者183例,随访1年后,发生继发临近椎体骨折者纳入骨折组(n=78),其余纳入标准组(n=105),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骨密度T值、伤椎部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注入方式),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指标[伤椎前缘高度、骨水泥是否渗漏、椎体压缩程度、腰背功能评分(ODI)、Cobb角等]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影响PKP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单因素,将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PKP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伤椎部位、骨水泥注入方式、椎体节段、ODI均不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单因素,骨折组与标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ODI和Cobb角均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单因素,骨折组与标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DI、Cobb角不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与骨水泥渗漏均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均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后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产生独立影响,建议患者在围术期及康复期间增补钙剂与维生素D,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合理选择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加强随访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以达到减少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后凸成形术 继发临近椎体骨折
下载PDF
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指标、疼痛程度的影响
14
作者 薛龙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SPI)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TV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TV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28,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B组(n=28,跨伤椎S... 目的探究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SPI)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TV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TV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28,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B组(n=28,跨伤椎SSPI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耗时长于B组,卧床时长短于B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多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VHR)大于B组,Cobb角小于B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P<0.05)。术后1、3 d,两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肌酸激酶(CK)、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跨伤椎SSPI相比,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TVF患者可进一步减轻疼痛、提高腰椎功能、缩短卧床时长,但会略微增加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创伤,延长手术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伤 短节段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段椎体骨折 应激指标
下载PDF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罗春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0-0053,共4页
研究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期间钦州宝顺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病床编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守治疗,... 研究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期间钦州宝顺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病床编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 评分、椎体前后缘高度和脊柱侧弯角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及ODI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体前、后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椎体高度明显提高,脊柱侧弯角度明显减少,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微创手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能显著缓解疼痛并改善脊椎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椎体骨折护理应用舒适护理的观察
16
作者 朱亚 易莉艳 +2 位作者 蔡婷婷 赵倩 谭泽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9-0072,共4页
椎体骨折护理应用舒适护理的观察。方法 对收入的椎体骨折患者予以临床护理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舒适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综合护理依从率、满意率更高且患者护理后的Fugl-Meyer指标改善情况。结论 椎体骨折患... 椎体骨折护理应用舒适护理的观察。方法 对收入的椎体骨折患者予以临床护理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舒适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综合护理依从率、满意率更高且患者护理后的Fugl-Meyer指标改善情况。结论 椎体骨折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后临床的护理效果较好,患者经过护理后Fugl-Meyer指标改善结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护理 舒适护理 运用效果
下载PDF
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椎体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7
作者 陈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56-0159,共4页
探究无缝隙护理在椎体骨折手术患者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 84例椎体骨折手术患者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42例实验组经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比治疗数据、活动能力、腰背功能、疼痛感以及并发症情况。结... 探究无缝隙护理在椎体骨折手术患者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 84例椎体骨折手术患者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42例实验组经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比治疗数据、活动能力、腰背功能、疼痛感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组前各项评估数据无比较差异,P>0.05;活动情况、治疗数据、疼痛感、腰背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干预在椎体骨折患者临床上应用后可预防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康复质量,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以及腰背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以及不适感,保证护理的延续性以及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手术 全程无缝隙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腰背功能
下载PDF
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在椎体骨折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ADL评分影响分析
18
作者 尤红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50-0153,共4页
为椎体骨折手术病人,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观察其效果,分析对ADL评分的影响情况。方法 筛选出100例不慎发生椎体骨折的病人,并以随机法分为两组,都接受手术,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全程无缝隙护理。比较手术后的并发症,还有ADL评... 为椎体骨折手术病人,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观察其效果,分析对ADL评分的影响情况。方法 筛选出100例不慎发生椎体骨折的病人,并以随机法分为两组,都接受手术,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全程无缝隙护理。比较手术后的并发症,还有ADL评分,以及椎体功能指标。结果 关于并发症问题,观察组的发生率,要更低(P<0.05);入院时两组的ADL评分,和椎体功能两个指标,差异都不大(P>0.05),出院后的三个月再次比对,发现观察组的ADL评分、椎体前缘高度,要更高,Cobb角,要更小(P<0.05)。结论 通过全程无缝隙护理,可以让椎体骨折手术病人手术后的并发症减少,积极改善椎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全程无缝隙护理 ADL评分
下载PDF
中药热敷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瘀血阻络型残余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周宏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76-0079,共4页
观察中药热敷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瘀血阻络型残余腰背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06例OVCF行PVP术后瘀血阻络型残余腰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及膏贴治疗,研究组加用中药热敷治... 观察中药热敷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瘀血阻络型残余腰背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06例OVCF行PVP术后瘀血阻络型残余腰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及膏贴治疗,研究组加用中药热敷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热敷治疗PVP术后残余腰背痛具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瘀血阻络 残余腰背痛 经皮成形术 中药热敷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椎体成形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童奕博 李明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1246,共6页
背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率较高,但其发生原因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究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就... 背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率较高,但其发生原因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究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江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由X射线片、MRI检查确诊为新发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行经皮椎体成形的患者210例,随访时间大于18个月。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节段位置、骨折天数、骨折造成原因、是否伴有糖尿病、是否伴有肾脏甲状腺功能障碍、入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术后指标(椎体前缘恢复率、骨水泥弥散程度、骨水泥有无渗漏、是否使用骨材料、骨水泥单双侧注入方式、伤椎中柱术后恢复率、伤椎术后局部Cobb角)。根据术后邻近椎体是否再发骨折将其分为2组,A组(术后邻近椎体未再发骨折组)190例,B组(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组)20例。将术后伤椎邻近椎体有无再发骨折作为因变量,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后指标等分类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患者邻近椎体再发骨折与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后椎体前缘恢复率、骨水泥弥散程度、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性别、骨折时间、骨折造成方式、是否伴糖尿病或肾脏疾病或甲状腺疾病、初次椎体骨折节段位置、骨水泥注入方式、伤椎局部Cobb角度、伤椎中柱恢复率、骨组织的使用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椎体前缘恢复率、渗漏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提示年龄、术后椎体前缘恢复率、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而骨水泥弥散程度、伤椎局部Cobb角度等因素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之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邻近 再发骨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