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优势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1
作者 付娇 刘利峰(综述) +1 位作者 蔡志平 姜波(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7-380,共4页
椎动脉优势发生率高,在正常人群、脑血管病人群均可见,为了探讨椎动脉优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我们对椎动脉优势及与其相关疾病进行综述。通过知网、万方、生物科技、PubMed等检索“椎动脉优势”及相关文章,对其特点进行总结。椎动脉优势... 椎动脉优势发生率高,在正常人群、脑血管病人群均可见,为了探讨椎动脉优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我们对椎动脉优势及与其相关疾病进行综述。通过知网、万方、生物科技、PubMed等检索“椎动脉优势”及相关文章,对其特点进行总结。椎动脉优势发生率高,尤其与基底动脉弯曲、动脉硬化狭窄、后循环缺血性疾病以及围椎基底动脉手术等存在一定相关性。椎动脉优势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明确其发生原因及变化规律,对临床疾病预防、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优势 椎动脉发育不良 椎动脉延长扩张症 基底动脉弯曲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林叶发 周颖 +2 位作者 黄君 李青青 梁华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甘露醇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甘露醇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与椎动脉血流指标[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LVA-Vm)、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RVA-Vm)、左侧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LVA-RI)、右侧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VA-RI)]水平,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积分(21.06±2.12)分高于对照组的(13.47±1.95)分(P<0.05)。两组治疗后LVA-Vm、RVA-Vm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LVA-RI、RVA-RI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LVA-Vm(31.20±3.32)cm/s、RVA-Vm(32.06±2.97)cm/s均高于对照组的(27.65±2.87)、(28.11±2.44)cm/s,LVA-RI(0.54±0.06)、RVA-RI(0.46±0.10)均低于对照组的(0.62±0.07)、(0.64±0.09)(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三大常规异常或肝肾功能异常情况,也无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 通窍活血汤 甘露醇 椎动脉血流
下载PDF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贾峻 王志光 +2 位作者 赵国瑞 田少飞 范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浅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患者实施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对其中医症状积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ESCV)... 目的浅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患者实施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对其中医症状积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ESCV)评分、颈椎曲度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CSA患者86例实施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脱落2例,剔除1例,共完成40例;观察组脱落1例,剔除1例,共完成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牵引疗法,观察组予以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ESCV评分、颈椎曲度及脑血流参数的变化,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SCV评分和颈椎曲度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的Vs与V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2%(39/41)vs 80.00%(32/40),P<0.05]。结论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对CSA患者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中医症状积分、ESCV评分以及颈椎曲度,增强脑血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平衡理论 针刺推拿 椎动脉型颈 中医症状积分 脑血流参数
原文传递
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1 位作者 陈柏臻 薛玉满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550-555,共6页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西药与常规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腹摩组施以腹部摩法,扳法组施以颈椎旋转定位扳法,联合组给予腹部摩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3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mean,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elocity systolic,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end of diastolic velocity,V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值]。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腹摩组70.00%(21/30)与扳法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ESCV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NDI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JOA评分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椎-基底动脉Vm、Vs、Vd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RI、PI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Vm、Vs、Vd参数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RI、PI参数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安全性分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颈椎功能,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 痰湿阻络证 腹部摩法 旋转定位扳法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椎动脉开口狭窄诊疗的进展与争议
5
作者 李震 张林枫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近年来,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1]。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从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9年的2.58%,脑卒中发病人数近1704万[2]。其中,后循环缺血导致的脑卒中占患者总数的25%~40%,但相关死亡率达2... 近年来,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1]。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从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9年的2.58%,脑卒中发病人数近1704万[2]。其中,后循环缺血导致的脑卒中占患者总数的25%~40%,但相关死亡率达20%~30%,明显高于前循环缺血[3,4]。椎动脉狭窄是椎动脉管腔狭窄或被压缩导致的疾病,约20%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与之相关[5,6]。引起椎动脉狭窄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外伤、纤维肌发育不良、大动脉炎、神经纤维瘤病、异常骨压迫等[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动脉 椎动脉狭窄 后循环缺血 动脉管腔狭窄 动脉夹层 脑卒中发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灸刺放血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
6
作者 刘兰英 庄垂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4期99-102,共4页
目的 观察灸刺放血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灸刺放血结合组)和对照组(灸刺结合组),各35例。观察组予电子灸、普通针刺及刺络放血拔罐疗法,对照组给予电子... 目的 观察灸刺放血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灸刺放血结合组)和对照组(灸刺结合组),各35例。观察组予电子灸、普通针刺及刺络放血拔罐疗法,对照组给予电子灸及普通针刺法联合治疗;于首次治疗前后行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脑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测定及对眩晕程度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治疗后,TCD显示2组患者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降低(P<0.01),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无改善(P>0.05)。治疗后,2组眩晕程度均好转(P<0.01),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灸刺放血结合疗法能够有效减慢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椎-基底动脉高血流速度、缓解眩晕程度,即时效果明显优于针刺艾灸结合组,可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动脉型颈 针灸疗法 放血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不同治疗策略安全性及疗效对照研究
7
作者 徐昆明 雷佳雨 +2 位作者 李水彬 成钢卫 曹裕民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不同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及疗效对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23例及对照组(... 目的研究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不同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及疗效对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23例及对照组(内科药物治疗)24例。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1个月以上,比较两组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狭窄加重的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血管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管狭窄加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随访期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血管内支架置入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优化血管的狭窄程度,预防血管狭窄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 药物治疗 血管内治疗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的诊疗现状及对策
8
作者 陈忠 胡忠洲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近30年来,全球脑卒中新发病例数增加了70%,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指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卒中人数约1704万例,卒中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2]。研究表明,20... 近30年来,全球脑卒中新发病例数增加了70%,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指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卒中人数约1704万例,卒中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2]。研究表明,20%脑卒中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相关[3]。同时,约20%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相关[4]。目前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理念及手段受到广泛关注且基本成熟,但对椎动脉狭窄的关注相对较少。因此,及时科学规范地治疗颈动脉狭窄及椎动脉狭窄对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十分重要。本文将结合最新的相关研究及指南,对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的诊疗现状及对策做出介绍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椎动脉狭窄 新发病例数 预防脑卒中 治疗理念 基底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防治
下载PDF
椎动脉开口部位专用支架发生再狭窄的原因初探
9
作者 魏东升 陈莹 +2 位作者 李冬婷 唐锋 李雷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索椎动脉开口部位专用支架(Maurora支架)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为临床规范化标准化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收集2021年使用Maurora支架后的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对符合纳入标准经过1年随访的644例病例(661处病变)进... 目的探索椎动脉开口部位专用支架(Maurora支架)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为临床规范化标准化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收集2021年使用Maurora支架后的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对符合纳入标准经过1年随访的644例病例(661处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使用665枚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9.7%(663/665)。支架植入术后症状复发率为7.6%(49/644),再狭窄率为5.6%(37/661),其中症状性再狭窄率为2.0%(13/661);支架断裂率为6.3%(42/665),其中2例支架断裂导致再狭窄。慢性病风险因素、支架选择及残余狭窄、病变情况如狭窄情况、呼吸打折、扭曲成角及病变钙化在再狭窄原因中的权重较大。术后残余狭窄>10%患者在支架再狭窄组中显著增加(P=0.020)。再狭窄与支架直径(95%CI=0.54~5.22,P=0.372)和长度(95%CI=0.89~1.16,P=0.872)均无相关性。支架长度与支架断裂呈正线性相关(P=0.002)。分组分析显示,病变情况结合选型操作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相比,更可能导致症状性再狭窄(P=0.020)。结论Maurora支架上市后临床效果不劣于上市前研究,症状复发及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既往非专用支架时期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推拿结合其他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10
作者 武良群 闫欢欢 于志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6-0039,共4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的受压所致,包括横突孔及周围钩突骨赘的压迫,或由于颈椎退化,造成椎基底动脉狭窄,致颅内供血不足,出现颈肩部疼痛麻木、眩晕、恶心、甚至晕厥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研究发现,颈椎病的发病与职业密切相关。最常...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的受压所致,包括横突孔及周围钩突骨赘的压迫,或由于颈椎退化,造成椎基底动脉狭窄,致颅内供血不足,出现颈肩部疼痛麻木、眩晕、恶心、甚至晕厥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研究发现,颈椎病的发病与职业密切相关。最常应用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如推拿、针刺、针刀、牵引、中药口服及熏蒸、八段锦等多种治疗方法。现收集并整理近年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对相关文献作出以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 推拿 针刺 临床进展
下载PDF
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刘兰英 庄垂加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同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程度、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颈肩痛程度、头痛程度、工作与生活、心理与社会适应力评分及ESCV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上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CSA能有效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高流速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社会功能,疗效与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 痹证 电子灸 针刺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下载PDF
推拿结合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风寒湿型)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肖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探究推拿结合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风寒湿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在赣州市中医院治疗的10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风寒湿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以上患者分为A组、B组、C组,A组采取推拿治疗,B组... 目的:探究推拿结合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风寒湿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在赣州市中医院治疗的10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风寒湿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以上患者分为A组、B组、C组,A组采取推拿治疗,B组采取热奄包治疗,C组采取推拿结合热奄包治疗,三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三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评分、眩晕残障程度、双侧椎动脉的血流情况。结果:相比A组(65.71%)及B组(80.00%),C组总有效率(91.43%)显著升高(χ^(2)=7.021,P=0.030)。治疗后,三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C组患者的眩晕、心悸、耳鸣、头痛、畏寒肢冷及肢体麻木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三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C组躯体亚表、情绪亚表、功能亚表评分与总分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三组双侧椎动脉的血流情况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C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风寒湿型)患者,其椎动脉血流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热奄包 椎动脉型颈 椎动脉
下载PDF
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邓尹睿 杨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对其椎体血流动力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针灸治疗...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对其椎体血流动力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针灸治疗)和研究组(46例,针灸联合推拿治疗),1个疗程为1周,共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椎动脉血流情况、颈椎功能、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较对照组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颈肩痛、恶心呕吐、眩晕、总分中医证候评分及颈椎活动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研究组均更低于对照组;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颈椎弯曲度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研究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改善中医症状与椎动脉血流情况,缓解患者疼痛,促使颈椎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 针灸 推拿 椎动脉血流 生活质量 功能
下载PDF
超声评估椎动脉走行变异
14
作者 张峰 刘一铭 +2 位作者 陈瑶 丁舒健 文艳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评估椎动脉走行变异(VA-CV)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纳入VA-CV患者(VA-CV)及非VA-CV患者(对照组)各41例,以超声检测椎动脉(VA)变异侧别、V1段起源位置、锁骨下动脉近段(PSCA)长度、VA进入横突孔位置、V2段管径、收缩... 目的观察超声评估椎动脉走行变异(VA-CV)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纳入VA-CV患者(VA-CV)及非VA-CV患者(对照组)各41例,以超声检测椎动脉(VA)变异侧别、V1段起源位置、锁骨下动脉近段(PSCA)长度、VA进入横突孔位置、V2段管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分析超声评估VA-CV及相关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结果于VA-CV组共检出49支变异VA,19支位于左侧、30支位于右侧,右侧多于左侧;其中17支(左侧16支、右侧1支)VA起源异常,左侧VA起源异常多于右侧(P<0.001),右侧VA多为低位起源(P<0.001)。VA-CV组右侧PSCA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其变异VA多自C 5-6(33/49,67.35%)横突孔进入椎间隙,且入孔位置越高,PSCA越短(P<0.05)。VA-CV组内左侧VA-CV患者V2段管径小于、EDV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可客观评价VA-CV及相关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超声检查 走行变异
下载PDF
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15
作者 杨根欢 廖鹏志 +3 位作者 刘新农 汪岩 沈晨阳 贾玉龙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单中心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4例应用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椎动脉V3段重建的手术指征、重建策略、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单中心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4例应用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椎动脉V3段重建的手术指征、重建策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210~270 min,中位手术时间255 min;术中出血80~150 ml,中位出血量90 ml;椎动脉阻断时间15~20 min,中位阻断时间15 min。围手术期均无脑梗死、脑出血及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桥血管及吻合口均通畅,无新发脑梗死、脑出血及颅内缺血表现。结论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安全有效,需根据患者弓上动脉病变情况采取个体化重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 开放手术 血管重建
下载PDF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6
作者 万宏哲 陈希 马建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行支架植入术的时间划分为建模组(2016年6月-2021年12月,220例)和验证组(2022年1月-2023年6月,52例)。在建模组中,随访期间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者DSA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狭窄(ISR)组(50例)和非支架内狭窄组(170例)。基于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所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临床决策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建模组中220例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有50例发生了ISR,ISR的发生率为22.72%。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分值高、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合并颈内动脉和/或对侧椎动脉中度以上狭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8 mmol/L、术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偏低及较小的支架直径是ISR发生的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6个变量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ISR发生建模组的AUC为0.857(95%CI:0.799~0.915),验证组的AUC为0.847(95%CI:0.732~0.961),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发生ISR的危险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发现ISR发生的高危患者,及时做出干预,使患者得到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合并左椎动脉移植1例
17
作者 罗翰林 陈浩 +2 位作者 周隆书 刘伟 梁波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BAD)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的大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多数TBAD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自1996年首例TBAD腔内修复术成功实施以来,TBAD的治疗由巨创转为微创,围术期病死率和并发...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TBAD)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的大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多数TBAD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自1996年首例TBAD腔内修复术成功实施以来,TBAD的治疗由巨创转为微创,围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1]。椎动脉属于后循环脑血管重要的部分,通常起自于锁骨下动脉,若起源于锁骨下动脉以外的其他动脉,即为椎动脉起源异常,亦称为迷走左椎动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 腔内修复术 椎动脉移植
下载PDF
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应用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效能及影像学特点
18
作者 王晓春 周佛养 +4 位作者 张玉 朱晨霞 李俊杰 张娜 金仲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CAU)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后循环缺血(PCI)的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 目的:探讨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CAU)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后循环缺血(PCI)的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0例,将确诊PCI的42例患者纳入PCI组,将无PCI的38例患者纳入非PCI组。两组均行TCD与CAU检查。比较两组TCD检查指标[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CAU检查指标[斑块情况、内-中膜厚度(IMT)、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同时以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CD检查、CAU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PCI的效能。结果:PCI组PCA、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非PCI组,软斑块占比高于非PCI组,IMT、PI、RI均大于非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硬斑块占比明显低于非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PCI的敏感度为76.19%(32/42),特异度为92.11%(35/38),Kappa值为0.677;CAU检查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PCI的敏感度为73.81%(31/42),特异度为89.47%(34/38),准确度为81.25%(65/80),Kappa值为0.627;TCD联合CAU检查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PCI的敏感度为97.62%(41/42),特异度为89.47%(34/38),准确度为93.75%(75/80),Kappa值为0.874;TCD联合CAU检查诊断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PCI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各单项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CI患者与非PCI患者相比,其血流动力学、斑块情况、血管循环阻力均存在显著差异,TCD联合CAU检查运用于颈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能有效观察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在诊断患者是否出现PCI中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动脉超声 动脉/椎动脉粥样硬化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谢林教授从“痰瘀滞络”学说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张翔 谢林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葛泽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及葛泽定眩汤治疗,并通过观察颈性眩晕症状与采集功能评估量表(ESCV)头晕问卷调查表(DHI)疼痛视... 目的:观察葛泽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及葛泽定眩汤治疗,并通过观察颈性眩晕症状与采集功能评估量表(ESCV)头晕问卷调查表(DH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加以评判。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3月,两组ESVC、DHI、VAS数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两组对比发现,在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3月,葛泽定眩汤组疗效均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葛泽定眩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7.83%(45/46),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3.67%(41/49)。结论:从“痰瘀滞络”学说拟定的葛泽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特色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 葛泽定眩汤 中医药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术中对椎动脉观察的价值
20
作者 高坤 刘瑶 +3 位作者 邵佳 毛克政 张修儒 高延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目的:探讨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前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观察并辅助螺钉置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在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 目的:探讨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前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观察并辅助螺钉置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在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47例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21~68岁(42.2±18.9岁);单侧枢椎椎弓根狭窄40例,双侧狭窄7例。观察组23例在显露完成后、钉道制备后、置入螺钉后3个时间点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椎动脉的形态并测量其直径,根据直径变化,决定最终置入螺钉长度;对照组24例基于钉道出血情况依据经验判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均获得6~24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5d行X线、CTA和MRI检查,观察内固定及椎动脉情况;术后3、6、12个月行X线和CT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5d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观察组1例钉道制备后出现一侧椎动脉直径较显露完成时明显减小,使用短螺钉固定,余椎动脉直径在3个时间点分别为3.15±0.61mm、3.09±0.72mm、3.21±0.5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9.1±52.4(138~257)min、182.2±41.5(129~231)min;出血量分别为401.2±185.3(210~650)mL、415.3±201.7(230~66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A发现对照组1例出现一侧椎动脉被椎弓根螺钉压闭,无临床症状,无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CT检查示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术后5d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JOA评分分别为13.1±2.1分、14.2±1.9分,与术前(7.8±1.9分)比较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术后JOA评分分别为12.9±1.7分、13.8±2.2分,与术前(8.1±2.5分)比较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JOA评分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枕颈后路手术中置入外侧“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观察,可观察到椎动脉形态及直径,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弓根 螺钉 椎动脉 寰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