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3篇文章
< 1 2 2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宋培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9-0162,共4页
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采取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的效果。方法 抽取医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者86例,随机分组进行研究。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月眩晕发生次数、眩晕持续时间分别为(3.36±0.86)次、(4.41±0.70)m... 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采取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的效果。方法 抽取医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者86例,随机分组进行研究。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月眩晕发生次数、眩晕持续时间分别为(3.36±0.86)次、(4.41±0.70)min,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头晕目眩、心悸少寐、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等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26±0.33)、(1.18±0.25)、(0.65±0.15)、(0.78±0.17)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DHI量表中躯体、情绪、功能评分各为(6.03±1.11)、(7.27±1.21)、(5.44±1.18)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GQOLI-74量表内躯体、心理、物质状态与社会等功能评分各为(85.28±8.34)、(80.71±8.03)、(85.58±8.44)、(83.37±8.15)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中运用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 眩晕 耳穴贴压 穴位贴敷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刘俊花 姜晓蕊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及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眩晕、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及平衡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HI评分及HWBV、PV、EA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患者效果显著,可加快症状缓解,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优于单用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 眩晕症 倍他司汀 天麻素注射液 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自拟钩草平肝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邱兵 黄纡寰 胡小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8-171,共4页
目的评估自拟钩草平肝汤联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抚州市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8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目的评估自拟钩草平肝汤联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抚州市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8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自拟钩草平肝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拟钩草平肝汤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草平肝汤 护理干预 基底动脉不足 眩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方显明 黄红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10期602-603,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祛瘀法 益气活 滋补肝肾法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牟新军 赵曼丽 王法德 《吉林中医药》 2003年第9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怀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从中医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影像学与中医眩晕证类相关性研究,动物模型的研究等三个方面,论述近年来中医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实验研究进展,并对现存的问题予以分析。
关键词 中医药 基底动脉不足 眩晕 实验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康立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31-0134,共4页
探讨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7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22.8-2023.11,对患者按抽签均分,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单一西药治疗,以及运用中西医联合用药。结果 经治疗前,患者血液学指标数值... 探讨椎基底动脉硬化致脑供血不足,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7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22.8-2023.11,对患者按抽签均分,分为对照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单一西药治疗,以及运用中西医联合用药。结果 经治疗前,患者血液学指标数值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逐渐降低,同时血液红细胞凝聚指数也减少,数值比较,P<0.05;经治疗前,患者动脉流速对比,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动脉流速明显提高,数值比较,P<0.05;经治疗前,患者MCO量表指标对比,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定向力与记忆力逐渐提高,同时患者语言能力逐渐增强,数值比较P<0.05,但分值中抽象思维虽在治疗后提高,但是组间对比,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硬化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病症,给予治疗期间运用中西医联合用药的方式,有效使患者血液黏度下降,使动脉血流逐渐恢复,令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基底动脉硬化 不足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宝新 冯梅 +4 位作者 马春艳 沈鸿婷 卢明 贾妮 施晓耕 《湖北中医杂志》 2008年第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眩晕 基底动脉不足 临床路径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樊建平 《河北中医》 2010年第6期940-941,共2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疗效,兹将椎一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疗效,兹将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动脉不足 中医疗法 辨证论治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及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明 黄培新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 不足 医药疗法 展望
下载PDF
中医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娟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21期111-113,共3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VBI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献显示常用的基础方包括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中药制剂包括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VBI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献显示常用的基础方包括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中药制剂包括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而且中医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在VBI性眩晕的治疗中亦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针灸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力 顾锡镇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0期512-512,513,共2页
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中医药对VBI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归纳总结几种常用基础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等,及常用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 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中医药对VBI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归纳总结几种常用基础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等,及常用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及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方法治疗VBI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综述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91-292,共2页
从临床治疗总结分析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近况,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无副作用。
关键词 眩晕 基底动脉不足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中医药治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振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病机分类研究,综述不同病机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脑血流灌注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舒阳 贾传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908-1911,共4页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脑血流灌注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脑血流灌注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均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椎-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眩晕症状评分均降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均增加,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脑血流灌注量,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眩晕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 眩晕 丹红注射液 灌注量 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研究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对中医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明燕 赵应兰 +1 位作者 杨爱芝 王靖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4期459-460,共2页
本文主要讲述了对中医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方法。急性期限制头颈部活动,减轻头颈刺激,局部加强保暖;治疗期间向患者介绍治疗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康复期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健康方式,加... 本文主要讲述了对中医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方法。急性期限制头颈部活动,减轻头颈刺激,局部加强保暖;治疗期间向患者介绍治疗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康复期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健康方式,加强颈肩部的锻炼,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中医疗法 颈牵引 推拿整复手法 护理
下载PDF
中医药辨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艳 彭洁 《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第12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 眩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西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及中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19
作者 卓实 江川 +1 位作者 陈文玲 翁淑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1期20-24,共5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中西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疗效,并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中西药联合治疗VBIV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3软... 目的 系统性评价中西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疗效,并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发表的关于中西药联合治疗VBIV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及序贯分析,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研究25项,涉及患者2 284例。试验组总有效率[OR=3.83,95%CI(2.92,5.02),P<0.01]、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4.95,95%CI(4.01,5.89),P<0.001]、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5.39,95%CI(4.26,6.51),P<0.001]、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5.24,95%CI(4.17,6.31),P<0.01]高于对照组血浆黏度[MD=-0.26,95%CI(-0.33,-0.18),P<0.001]低于对照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显示中药治疗VBIV以温、甘、归脾经为主,聚类分析显示核心处方为川芎、茯苓、天麻、制陈皮、甘草、白芍、丹参。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VBIV的临床疗效。VBIV中药治疗以温、甘、归脾经药物为主,以天麻、茯苓、川芎及丹参组成核心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META分析 中西药联合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进 《医学文选》 2003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中医 治疗 -基底动脉不足 诊断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