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
作者 万宏哲 陈希 马建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行支架植入术的时间划分为建模组(2016年6月-2021年12月,220例)和验证组(2022年1月-2023年6月,52例)。在建模组中,随访期间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者DSA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狭窄(ISR)组(50例)和非支架内狭窄组(170例)。基于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所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临床决策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建模组中220例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有50例发生了ISR,ISR的发生率为22.72%。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分值高、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合并颈内动脉和/或对侧椎动脉中度以上狭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8 mmol/L、术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偏低及较小的支架直径是ISR发生的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6个变量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后ISR发生建模组的AUC为0.857(95%CI:0.799~0.915),验证组的AUC为0.847(95%CI:0.732~0.961),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发生ISR的危险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发现ISR发生的高危患者,及时做出干预,使患者得到更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探究同期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疗效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智勇 李莹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究同期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疗效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兴安盟人民医院颈动脉狭窄45例患者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期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随后采用统计学SPSS 17.0软... 目的探究同期椎动脉支架植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疗效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兴安盟人民医院颈动脉狭窄45例患者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期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随后采用统计学SPSS 17.0软件处理计算脑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再狭窄率、并发症发生率、CO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分、NIHS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45例患者无死亡,其中1例出现再狭窄,占2.22%,1例出现过渡灌注综合征,占2.22%,经相应治疗后,均已好转;经治疗后COS评分(13.45±1.68)分、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6.32±1.42)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住院时间为(12.56±2.45)d,住院费用为(6.85±1.45)万元。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患者同期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 动脉内膜剥脱术 疗效 价值
下载PDF
孤立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钦辉 凌维汉 魏统国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了解孤立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近10年来确诊为孤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术前、术后MTT,CBF,CBV、MRS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MTT(5.43±1.31)s显著低于术前(6.79&#... 目的了解孤立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近10年来确诊为孤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术前、术后MTT,CBF,CBV、MRS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MTT(5.43±1.31)s显著低于术前(6.79±1.56)s,CBF(23.54±3.97)ml/100g·min显著高于术前(19.21±3.37)ml/100g·min,CBV(2.37±0.57)ml/100g显著高于(2.16±0.72)ml/100g,MRS评分(3.94±0.87)显著低于术前(4.73±0.7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有效降低MTT、并升高CBF、CBV,说明其对椎动脉供血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 动脉血流动力学 MTT CBF CBV MRS评分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腔内血栓治疗1例
4
作者 陈艺婕 陈毅刚 +2 位作者 叶姗 郑续 张锦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椎动脉起始部腔内血栓(intraluminal thrombus,ILT)较为少见,主要通过动脉-动脉栓塞机制引发后循环缺血,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方法包括抗血小板、抗凝、机械取栓、支架成形术和动脉内膜剥脱等。尚无高等级证据支持何种... 椎动脉起始部腔内血栓(intraluminal thrombus,ILT)较为少见,主要通过动脉-动脉栓塞机制引发后循环缺血,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方法包括抗血小板、抗凝、机械取栓、支架成形术和动脉内膜剥脱等。尚无高等级证据支持何种方法更优[1]。药物治疗方面,药物种类、剂量、疗程等亦无统一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腔内血栓 抗凝 动脉开口狭窄 动脉开口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椎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凌芳 雷勇前 +3 位作者 谢菊生 蒋恒 梁展荣 杨期明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3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椎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56例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分为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检测患者口...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椎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56例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分为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检测患者口腔黏膜细胞CYP2C19基因分型,将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LoFA)携带者定义LoFA携带者,为中代谢、慢代谢型;LoFA非携带者为超快代谢、快代谢型;分析椎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56例患者CYP2C19基因分型为LoFA非携带者30例(超快代谢型0例、快代谢型30例),LoFA携带者26例(中代谢型18例、慢代谢型8例),LoFA携带率46.4%;术后6个月随访发生ISR患者17例,再狭窄率为30.4%;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患者ISR发生率为16.7%(5/30)、中代谢型患者ISR发生率为38.9%(7/18)、慢代谢型患者ISR发生率为62.5%(5/8);狭窄组中舒张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残余狭窄率、CYP2C19 LoFA携带率显著高于未狭窄组,支架直径<未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残余狭窄率高、支架直径小及携带CYP2C19 LoFA是支架植入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携带CYP2C19 LoFA是椎动脉支架植入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中、慢代谢型患者ISR发生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多态性 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 椎动脉支架植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原文传递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病因及防治
6
作者 孙丹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0221-0222,共2页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难度比较大,而且治疗风险也比较大,不适合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来治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血管内成形术开始应用在其中,手术成功率在增加,但是其术后再狭窄的问题是必须要关注到的问题。
关键词 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 术后再狭窄 病因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