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金耀 卢慧 +3 位作者 姜为民 王根林 邹俊 陈洁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岁(19~67岁)。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病人纳入经肌间隙入路组,35例采用经皮入路的病人纳入经皮入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住院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以及螺钉置入精确度。结果病人获得(16.1±4.2)月(12~28个月)随访。经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经皮入路组[(114.00±48.56)min vs.(153.29±52.46)min],住院总时间显著多于经皮入路组[(12.92±4.97)d vs.(10.40±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肌间隙入路组的螺钉置入精确度:Ⅰ级128钉,Ⅱ级13钉,Ⅲ级3钉;经皮入路组为:Ⅰ级177钉,Ⅱ级22钉,Ⅲ级1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在手术时间更有优势,后者在住院总时间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内固定 微创治疗 椎旁肌间隙入路 经皮
下载PDF
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临床评价
2
作者 邱春华 周晓祥 夏志华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4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骨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拟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骨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拟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和营止痛汤。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出院后随访6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协会主观症状、日常活动、临床体征等项的胸腰椎功能评分,以及骨钙素、碱性磷酸酶、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促进骨代谢和骨生长因子表达,加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营止痛汤 胸腰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康复治疗 疼痛程度 胸腰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江山 储旭东 +3 位作者 罗岳 钱华钧 沈斌 李存宽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5期78-81,86,共5页
目的探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6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单阶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患者63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n=33)... 目的探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6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单阶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患者63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n=33)和传统后正中入路B组(n=3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2 h、3 d血清肌酸激酶,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结果A组手术时间(94.6±6.95)min短于B组(144.8±5.49)min;术后引流量(81.2±14.58)mL少于B组(161.9±29.70)mL,术中出血量(169.4±20.45)mL少于B组(246.3±26.7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95、18.884、12.886,P<0.05)。术后12 h、术后3 d,A组血清肌酸激酶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JOA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后路手术当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操作相对简便,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避免对椎旁周围肌肉及关节囊的损伤,有效缓解术后腰背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
下载PDF
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影响
4
作者 万波 郭振华 仇彩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 目的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研究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融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腰痛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的ODI评分、Harris评分以及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相当,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脊柱、髋关节、膝关节功能,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更能减少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椎旁肌间隙入路 弓根钉棒技术 骨折 疗效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5
作者 戴思雨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1期73-77,共5页
目的 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医学研究观察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接收的5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5例)和试验组(n=25... 目的 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医学研究观察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接收的5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5例)和试验组(n=25例)。分别给予试验组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治疗,给予对照组传统入路+伤椎置钉治疗,就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生活事件量表LES评分指标(如<20分、<32分、>32分)上比之对照组的结果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腰椎功能JOA指标(如主观症状和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总评分)上比之对照组的结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的效果突出,对比传统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前者有着更高的疗效,并在改善患者术后指标、生活事件量表LES评分和腰椎功能上效果更佳,值得在后续患者的治疗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 置钉 疗效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颜广铸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3期61-63,共3页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后正中入...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结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obb角小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手术指标,还可提高患者腰椎功能水平,手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弓根钉内固定手术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学与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48
7
作者 王世栋 邓雪飞 +5 位作者 尹宗生 王伟 胡勇 朱友志 张禹 韩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解剖构成及其显露腰椎相关结构的特点;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腰部MRI与CT图像,观察肌间隙的影像学显示特点。结果:Wiltse间隙位于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由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填充,无血管、神经穿行;通过该间隙可清晰显露腰椎关节突关节、椎间孔及横突;75.0%的CT片和93.3%的MRI片可显示Wiltse间隙。LIMP间隙位于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由一层薄而透明的筋膜分隔两肌,69.4%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肌支穿行间隙内;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区及椎弓根;41.6%的CT片和56.6%的MRI片可显示LIMP间隙。Watkins间隙位于髂肋肌与腰方肌之间,由腰背筋膜中层及少量脂肪分隔肌肉形成,75.0%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皮支及伴行血管走行;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及椎体两侧;63.3%的CT片和86.6%的MRI片可显示Watkins间隙。结论:熟悉腰椎不同肌间隙的形态特点及穿行结构,术前影像学准确观测有助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解剖学 MRI CT
原文传递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52例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海 贺小兵 +3 位作者 王明贵 李克俭 赵刚 刘登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5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7例;传统后正中入路25例。结果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的矫正...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5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7例;传统后正中入路25例。结果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的矫正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4个月,所有患者的伤椎全部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中国人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观察与测量 被引量:15
9
作者 桂柯科 俞永林 +2 位作者 赵明东 谭德炎 尹望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504-3509,共6页
背景:应用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减少手术对椎旁肌的损伤,但目前对于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解剖位置的确定仍无精确的标准。目的:通过对国人尸体解剖和腰椎MRI影像的观察测量,熟悉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局部结构特点,确定腰椎不同节段椎旁肌间... 背景:应用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减少手术对椎旁肌的损伤,但目前对于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解剖位置的确定仍无精确的标准。目的:通过对国人尸体解剖和腰椎MRI影像的观察测量,熟悉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局部结构特点,确定腰椎不同节段椎旁肌间隙的具体位置,为此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采用10具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寻找并钝性分离双侧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测量L2和L4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采用400例患者腰椎MRI的影像资料进行观察,测量L2/L3-L5/S1各椎间盘水平双侧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0具尸体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表面均未见重要血管、神经分布,间隙底部可见上关节突及横突根部,L2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为(2.3±0.3)cm,L4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为(3.4±0.6)cm。400例患者腰椎MRI影像资料中,L2/L3-L5/S1椎间盘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依次为(19.71±1.93)mm、(23.49±2.49)mm、(27.49±2.84)mm和(31.36±3.15)mm,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实验为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在进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之前常规进行MRI测量,减少医源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植 脊柱损伤 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 最长 多裂 应用解剖 磁共振成像 微创脊柱外科 骨与关节图像与影像 数字化骨科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海栋 赵建宁 +1 位作者 刘刚 许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伤椎置钉复位脊柱骨折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的外科技术。胸腰段骨折微创手术的目的是减少创伤、融合固定节段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文中探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该手术方式治... 目的伤椎置钉复位脊柱骨折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的外科技术。胸腰段骨折微创手术的目的是减少创伤、融合固定节段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文中探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24例,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伤椎及邻近节段,通过术中操作矫形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form health sutvey,SF-36)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通过影像学测量评估伤椎的高度丢失及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均>1年,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65±0.13)、(1.54±0.07)分,SF-36量表评分分别为(90.21±2.02)、(117.21±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可有效改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影像学评估提示患者的脊柱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得到较好的矫正。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可有效矫正伤椎高度丢失和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损伤小,融合固定节段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置钉 胸腰段骨折 微创手术
下载PDF
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洪宇 欧云生 +4 位作者 权正学 唐可 罗小辑 蒋电明 安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421-3424,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分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0例和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分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0例和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术后腰背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胸腰椎骨折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手术入路组比较,伤椎Cobb角纠正率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术后腰背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减少椎旁肌的骨性剥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轻术后慢性腰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开放 内固定 胸腰骨折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啟维 路奎元 +1 位作者 王强 孙常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11年5月,65例患者在我院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其中行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5例。分别统计...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11年5月,65例患者在我院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其中行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5例。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行组间比较。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5±10min,手术出血量64±25ml,术后出现皮下血肿3例,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传统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25min,手术出血量220±100ml;术后发生皮下血肿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传统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弓根螺钉 取出
原文传递
多段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白亮 马东亚 +2 位作者 陈勇 李扬 尹宗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讨多段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中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 目的探讨多段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中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行多段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记录所有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Cobb角和Cobb角矫正率,同时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两组患者血清CK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 d比较,术后3 d两组血清CK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K水平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的Cobb角及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d的VAS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后正中入路和多段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改善其腰椎功能、缓解疼痛,但后者具有创伤小、手术快及疼痛缓解迅速等优点,临床上需要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压缩性骨折 后正中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慧敏 王哲 +6 位作者 郭云杉 刘志恒 杜俊杰 陶惠人 李新奎 杨柳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4-809,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经椎旁肌间隙人路(A组)、14例经后正中入路(B组),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节段分布、VAS评分和ODI均无显著性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腰部疼痛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采用ODI评估腰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采用i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0~140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80~150m1.平均124ml,术后引流35~85m1,平均54ml;B组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3min,术中出血120—210ml,平均197ml,术后引流53~122ml,平均80m1。A组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P〈0.05)。术后3d时A组患者VAS评分(6.31±0.9分)明显高于B组(4.79±1.1分)(P〈0.05).但3个月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及ODI(VAS:1.13±1.2分、1.07±1.4分;ODI:0.135±0.099、0.137±0.041)低于B组(VAS:2.93±1.7分、2.36±1.3分;ODI:0.187±0.1120.179±0.029)(P〈0.05),12个月及2年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三维CT重建两组各有13例峡部裂处形成连续骨桥,植骨融合率均为92.8%,均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人路植骨融合钉钩内同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较经后正中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症 椎旁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 有效性
原文传递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被引量:21
15
作者 余贵华 陈军 +1 位作者 向福胜 石卫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60例,均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经椎旁肌间...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60例,均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30例经后正中入路,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改变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9.16±11.63)min、(39.75±8.69)h、(3.96±1.04)d,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为(89.64±13.62)m L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明显上升,Cobb角明显减少,与术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旁肌最大冠状径值和最大矢状径分别为(48.96±5.34)mm、(18.16±6.74)mm,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疼痛的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23.3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术后腰背疼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脱位 胸腰段 一期减压重建 椎旁肌间隙入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健 周涛 +2 位作者 林昊 林森 王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VAS、ODI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方法安全简单、创伤小、疗效好、费用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单侧弓根螺钉固定 极外侧间盘突出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鹏翼 于沈敏 +3 位作者 李敏 蔡兵 林文 傅隼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评估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A组,20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20例),比较两组... 目的评估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A组,20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VAS评分、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等项指标。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即刻椎体高度矫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术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弓根螺钉 固定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9
18
作者 彭茂秀 汤呈宣 +4 位作者 林利兴 戴鸣海 唐小君 何少奇 杨国敬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后路椎弓根螺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3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32例行传统手术入路(B组)。结果 66...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后路椎弓根螺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3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32例行传统手术入路(B组)。结果 66例随访时间均>1年。手术时间:A组为72 min±12min,B组为76 min±15 min(P>0.05)。术中出血量:A组为80 ml±24ml,B组为120 ml±30 ml(P<0.01)。术后引流量:A组为70 ml±35 ml,B组为150 ml±55 ml(P<0.01)。外周血肌酸激酶: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48 h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两组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恢复(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 脊柱骨折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林加阳 李钿 +1 位作者 徐耿填 林可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入路,试验组选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胸腰椎...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入路,试验组选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胸腰椎骨折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