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退行性疾病Bryan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韩骁 田伟 +4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吕艳伟 马驰 王晋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拍射X线光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重建CT图像上测量假体偏移程度及假体的倾斜角度,并采用Mc Afee分型判断末次随访时PO分级。回顾性分析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的影响因素,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PO分级及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2°±4.7°、8.2°±4.8°、8.7±5.1°,各时间段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节段活动度与术后3个月时节段活动度呈正相关(r=0.572,P<0.01)。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的中位数为0.61(0~7.08)mm,假体倾斜角度的中位数为0.84°(0.01°~9.79°);末次随访时假体偏移程度与末次随访置换节段活动度呈负相关(r=-0.379,P=0.001)。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共17个节段(15例)、0~3级PO共73个节段(63例),PO 4级患者手术时年龄大于0~3级患者(P<0.05),术后3个月及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均低于0~3级患者(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3 mm患者比较,>3 mm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倾斜角度≤5°患者比较,>5°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术后患者保持早期置换节段活动度,可有效避免4级PO的发生;假体安放偏离中心或在冠状位发生倾斜均会造成远期随访时PO分级更高,并对远期活动度产生影响,尤其避免偏移程度超过3 mm或倾斜程度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人工间盘置换术 节段活动度 假体位置 异位骨化 椎旁骨化
下载PDF
基于CT检查的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长期进展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成 田伟 +2 位作者 刘波 韩骁 范明星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1-5,共5页
目的借助CT检查,观察并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ADR)术后邻近节段及正常节段椎旁骨化(PO)的长期进展程度。方法CADR术后患者45例,将各颈椎节段分为手术节段组、邻近节段组和非邻近节段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随访57~108个月)... 目的借助CT检查,观察并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ADR)术后邻近节段及正常节段椎旁骨化(PO)的长期进展程度。方法CADR术后患者45例,将各颈椎节段分为手术节段组、邻近节段组和非邻近节段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随访57~108个月)时进行颈椎CT图像采集。以各节段椎体中心为圆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域,即左侧钩椎关节区域(L)、右侧钩椎关节区域(R)、前方区域(A)、后方区域(P),对患者C 2~3至C 7~T 1节段各区域进行PO分级。结果手术节段组、邻近节段组、对照组的L、R、A、P区域术后高级别PO(2级和3级)比例均高于术前(P均<0.05)。手术节段组的L、R区域PO进展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手术节段组的A、P区域PO进展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邻近节段组各区域PO进展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CT检查长期随访发现,CADR术后手术节段PO发生率较术前明显增高;CADR对于手术节段PO进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钩椎关节区域,而对前后区域的PO进展影响较小;CADR对邻近节段PO进展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间盘置换术 椎旁骨化 CT检查 异位骨化 邻近节段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行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发生椎旁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波 王晋超 +2 位作者 姜宇桢 宋卿鹏 安岩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明确单纯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的发生率,并分析CADR术后远期发生中高等级P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 目的明确单纯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的发生率,并分析CADR术后远期发生中高等级P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行Bryan人工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且随访10年以上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4.21±8.7)岁;其中C_(3~4)节段1例,C_(4~5)节段4例,C_(5~6)节段19例,C_(6~7)节段4例。按照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PO等级,将患者分为低等级组和中高等级组。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曲度、人工间盘角、假体覆盖比、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dom’s评分间差异,并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低等级组11例,中高等级组17例,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60.7%。低等级组患者年龄(53.55±8.54)岁,术前手术节段曲度(2.88±0.98)°,手术节段ROM为(10.10±4.60)°,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为(12.84±3.52)°,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曲度(2.56±1.21)°,手术节段ROM为(12.55±3.51)°;中高等级组患者年龄(54.65±9.08)岁,术前手术节段曲度(2.14±1.27)°,手术节段ROM为(9.15±4.82)°,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为(9.98±3.33)°,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曲度为(1.37±1.85)°,手术节段ROM为(9.48±4.47)°。低等级组术后3个月的手术节段ROM显著优于中高等级组(P<0.05)。低等级组JOA改善率(72.34±40.84)%,NDI下降(11.64±7.58)%;中高等级组JOA改善率为(82.75±20.52)%,NDI下降(15.29±9.1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是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5,P=0.047,95%CI:1.006~2.434)。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远期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ROM降低是术后远期中高等级PO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间盘置换术 间盘突出 椎旁骨化
下载PDF
颈椎不同退变程度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3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李祖昌 王晋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21-324,329,共5页
背景: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颈椎不同退变程度对CADR术后PO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颈椎不同退变程度与Bryan人工间盘置... 背景: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颈椎不同退变程度对CADR术后PO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颈椎不同退变程度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PO及手术节段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时间超过10年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1例,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8.1)岁;C3/4节段2例,C4/5节段15例,C5/6节段45例,C6/7节段9例。按术前CT及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8例,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4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于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CT,并采用Mc Afee分型方法评估PO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节段活动度及PO分级的差异,采用连续变量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级变量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PO的发生率为93.0%(66/71),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35.2%(25/71)。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中89.3%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PO(25/28),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10.7%(3/28);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中95.4%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出现PO(41/43),其中高等级PO的发生率为51.2%(22/43)。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组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为9.5°±4.7°,术后3个月为11.1°±3.6°,末次随访时为10.5°±4.6°;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为9.8°±4.5°,术后3个月为8.6°±4.9°,末次随访时为7.3°±5.5°。两组患者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PO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会影响人工间盘置换术后PO的形成与手术节段活动度。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CADR术后PO的分级更高,且手术节段活动度低于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间盘置换术 退行性疾病 椎旁骨化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5
作者 张硕 刘正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组,正值设为正常组,分别为32例、58例。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节段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总活动度、JOA评分等功能及影像指标,评价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结果90例颈椎病患者术后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者32例,正值者58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率35.56%;两组颈椎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凸组的节段活动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NDI指数、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PO分级较正常组更为严重(P<0.05)。结论Bryan CADR手术治疗颈椎病后,易发生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且影响节段活动度,容易加重椎旁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颈间盘角 人工颈间盘置换 椎旁骨化 节段活动度
下载PDF
多发性椎间盘钙化并椎旁韧带骨化1例报告
6
作者 许波 刘元伟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年第9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 多发性间盘钙化 韧带骨化
原文传递
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5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张宁 王晋超 李祖昌 冯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假体CADR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26...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假体CADR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5.9岁。根据术后出院前侧位X线片测量的人工颈椎间盘角结果将患者分为后凸组(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和非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下指标:影像学指标[颈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负值表明手术节段存在局部后凸畸形)、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3、4级为高等级)];临床功能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整体疗效评估(Odom评分)]。结果71例患者分为后凸组24例、非后凸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165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前两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及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手术节段Cobb角显著低于非后凸组(t=2.636,P=0.013)。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168),但后凸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和Cobb角均显著低于非后凸组(P<0.05)。根据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Cobb角,后凸组局部后凸畸形9例(37.5%),非后凸组7例(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31)。两组PO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04);其中后凸组低等级PO 10例(41.7%)、高等级PO 14例(58.3%),非后凸组低等级PO 36例(76.6%)、高等级PO 11例(23.4%)。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以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及Odem评分、手术前后NDI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可能会导致CADR术后远期手术节段活动度降低,局部后凸和高等级PO的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间盘角 人工颈间盘置换术 局部后凸 椎旁骨化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Bryan假体安置因素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远期疗效的影响
8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4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张宁 王晋超 李祖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686-1690,共5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覆盖比和端板角等假体安置因素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86例患者共101个节段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覆盖比和端板角等假体安置因素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86例患者共101个节段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54±9)岁,其中男51例,女35例,71例为单节段置换,15例为双节段置换。术后中立位x线片上测量人工间盘覆盖比和人工间盘端板角。依据人工间盘覆盖比是否〉95%和人工间盘端板角是否后凸将患者分为2组:手术理想组43个节段和手术欠佳组58个节段。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指标包括: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椎旁骨化分级和是否出现手术节段活动度丧失、局部后凸和高等级椎旁骨化。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临床功能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Odom’s标准并计算JOA改善率、NDI%下降情况和Odom’s优良率。连续变量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分级变量数据使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s析。结果手术理想组患者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52±8)岁;手术欠佳组患者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55±10)岁。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活动度丧失率、局部后凸及高等级PO的发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5.608、3.812,χ^2=15.097、18.334、27.141,均P〈0.05)。手术理想组和手术欠佳组患者JOA改善率分别为69%±39%和66%±44%,NDI%分别下降14%±8%和11%±8%,Odom’s标准优良率分别为97.3%和83.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07、1.483,Z=0.989,均P〉0.05)。结论假体安置因素会影响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手术节段活动度、局部后凸和高等级PO的发生。术中操作时,应尽量避免出现人工间盘覆盖比〈95%与人工间盘端板角后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间盘置换术 局部后凸 椎旁骨化 Bryan间盘 长期随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