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元法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L_(3/4)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敏 彭婧 +1 位作者 张强 陈德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7-851,共5页
背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同时罹患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行常规后入路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术后腰椎整体力学强度及邻近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尚未明确。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其无创、可重复性高、结果精确等优势在生物力学领域... 背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同时罹患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行常规后入路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术后腰椎整体力学强度及邻近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尚未明确。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其无创、可重复性高、结果精确等优势在生物力学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特定人群,建立L_(3/4)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弯腰动作下骨骼内固定复合体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利用Mimics 21.0提取脊柱CT的DICOM数据建立腰椎(T_(12)-L_(5))三维骨性结构,导入Geomagic wrap 2017,通过重划网格、删除钉状物、剪切模型、填充空洞、探测并编辑轮廓线、构造曲面片及格栅、拟合曲面等操作建立L_(3/4)全椎板减压模型。利用Solidworks 2017构建椎弓根螺钉、连接杆、椎间融合器,将其组装于L_(3/4)全椎板减压模型,通过拉伸、等距曲面、移动与复制实体等操作建立椎间盘、关节突软骨等结构。应用ANSYS Workbench 17.0进行材料赋值、模拟脊柱韧带、网格划分、施加作用力及限定边界条件,建立完整骨质疏松性L_(3/4)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脊柱有限元模型。观察弯腰工况下L_(3/4)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全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应变及位移云图。结果与结论:(1)应力云图方面:T_(12)-L_(1)椎体平均应力值最高,L_(2)下降24%,L_(3)下降55%,L_(4-5)下降约80%;L_(4/5)关节突区域应力集中程度最高,L_(2/3)次之,L_(1/2)及T_(12)/L_(1)程度轻;螺钉与连接杆交界处应力集中明显,螺钉在椎弓根进出口处次之;(2)应变与位移云图方面:L_(4/5)及L_(2/3)关节突的应变程度最高,T_(12)/L_(1)及L_(1/2)的应变程度次之,L_(3/4)节段融合器、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杆无任何可见变形;各节段椎间盘均出现较大变形;(3)提示多软件协同操作可顺利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性L_(3/4)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脊柱有限元模型;老年腰椎术后患者可耐受前屈动作,证实L_(3/4)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能够维持脊柱形态并保证脊柱稳定性,但是需警惕胸腰椎应力性骨折及邻椎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骨质疏松 椎板减压 间融合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1例报告
2
作者 周鑫 张晓宇 崔庆同 《医药前沿》 2024年第6期62-64,共3页
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无明确的单一病因,传统切开翻修手术时间长、暴露风险大、感染概率较高,往往采用保守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经安全三角进入,目标靶点是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腹侧,避免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可以避免过多地分离... 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无明确的单一病因,传统切开翻修手术时间长、暴露风险大、感染概率较高,往往采用保守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经安全三角进入,目标靶点是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腹侧,避免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可以避免过多地分离椎管后侧因前次手术带来的瘢痕组织,从而避免神经根损伤和脑脊液渗漏。本报道1例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间孔镜 椎板减压 术后根性疼痛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全椎板减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兰 国庆 吴昊天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全椎板减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均采用全椎板减压治疗,术后6个月时采用日本骨科...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全椎板减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均采用全椎板减压治疗,术后6个月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预后效果,并设为优良组以及可差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颈椎曲度等病历资料,并以疗效优良、可差为因变量,组间差异显著的病历资料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02例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全椎板减压治疗后疗效优良78例,可差24例。两组年龄、术前椎管狭窄率、MRI脊髓高信号、K线、颈椎曲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椎管狭窄率、MRI脊髓高信号、K线阴性、颈椎曲度均是多节段颈椎OPLL全椎板减压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大、术前椎管狭窄率高、MRI脊髓高信号等,均是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全椎板减压预后的影响因素,在手术前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板减压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JOA评分与远期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杜准 杜春生 +1 位作者 段伟利 邓松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 探讨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JOA评分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椎板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JO... 目的 探讨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JOA评分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椎板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JOA评分、 VAS评分、并发症及远期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P <0.05)。随访1年,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中均可取得理想的远期预后效果,但全椎板减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风险,促进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开窗减压 椎板减压 JOA评分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5
作者 许志强 吴志强 赖展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泉州市正骨医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对照组予以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泉州市正骨医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对照组予以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减压效果、腰椎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硬膜囊横断面积(DSC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植骨融合率(42.86%、64.29%、75.00%)高于对照组(14.81%、37.04%、4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腰椎功能改善,提高植骨融合率,加快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椎板减压 椎板减压 内固定 功能 植骨融合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董征 未东兴 段大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分为疗效优组(42例)及疗效差组(26例)。...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分为疗效优组(42例)及疗效差组(2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糖尿病史、术前脊髓压迫程度、术前颈椎曲度、术前MRI脊髓高信号等与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1,95%CI:1.009~1.137)、病程长(OR:4.438,95%CI:1.885~10.029)、糖尿病史(OR:3.750,95%CI:1.163~12.094)、术前脊髓重度压迫(OR:16.800,95%CI:3.860~73.122)、术前MRI脊髓高信号(OR:8.028,95%CI:2.629~24.511)等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颈椎曲度(OR:0.757,95%CI:0.618~0.928)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病程长、糖尿病史、术前脊髓重度压迫、术前MRI脊髓高信号等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良好的术前颈椎曲度对提升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板减压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快速理念下手术配合护理路径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霞 郭洪兵 周雨晶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理念下手术配合护理路径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行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 目的:探讨快速理念下手术配合护理路径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行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理念下手术配合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周JOA评分高于术前(P<0.01),观察组术后2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行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快速理念下手术配合护理路径,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腰椎功能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减压+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间盘突出症 快速理念 手术配合护理路径 手术时间 并发症 功能
下载PDF
改良VSD引流技术在腰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彭正遵 张旭明 李斌 《甘肃科技》 2023年第5期76-78,81,共4页
评价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应用于腰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20年9月5行腰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后感染的5例患者,全部病例在发现切口感染后进行了清创术,术中给予改良VSD装置进行伤... 评价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应用于腰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20年9月5行腰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后感染的5例患者,全部病例在发现切口感染后进行了清创术,术中给予改良VSD装置进行伤口闭式冲洗引流,根据送检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给予敏感抗生素,术后5~7 d拆除VSD装置,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结合再次细菌培养结果,决定是否继续采取VSD负压冲洗引流,直到细菌培养阴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闭合伤口。5例患者冲洗5~21 d(12.4 d)后关闭伤口,全部获得愈合,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白介素-6降至正常,随访6~36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改良VSD闭式引流技术是治疗腰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 椎板减压内固定 术后感染
下载PDF
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解除腰椎滑脱致神经根受压症状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梅荣成 杨述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对腰椎滑脱合并单侧肢体神经症状患者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自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共收治腰椎滑脱伴有单侧肢体神经症状的患者 6 7例 ,分别行症状侧半椎板减压 (n =33)和广泛全椎板减压 (n =34)。两组均同时经... 目的 探讨对腰椎滑脱合并单侧肢体神经症状患者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自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共收治腰椎滑脱伴有单侧肢体神经症状的患者 6 7例 ,分别行症状侧半椎板减压 (n =33)和广泛全椎板减压 (n =34)。两组均同时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融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行样本t检验或x2 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在临床满意率、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 ,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但是 ,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植骨融合率方面却有显著性差异。行半椎板减压术式组明显优于全椎板减压术式组。结论 对于合并有单侧肢体神经症状的腰椎滑脱患者 ,行症状侧半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及植骨融合术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并能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 ,增加患者的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减压解除腰滑脱 神经根受压症状 疗效比较 椎板减压解除腰滑脱 治疗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章献 陈泰祥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813-181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中央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每组50例。微创组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式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记录...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中央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每组50例。微创组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式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腰腿痛及腰椎功能;通过测量硬膜囊横断面积(DSCA)评估手术后的减压效果,通过测量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节段活动度评估腰椎稳定性。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或短于开放组(均P<0.05)。微创组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后各时间点的ODI、DSCA均低于开放组(均P<0.05),而两组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以及节段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良好的减压效果,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破坏,且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以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优于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中央型 经皮内镜 椎板减压 开放式半椎板减压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及对椎管微炎症因子水平、DSCA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建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6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效果及对椎管微炎症因子水平、硬膜囊横截面积(DSCA)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诊的112例LSS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法分为试验组(56例,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对照...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效果及对椎管微炎症因子水平、硬膜囊横截面积(DSCA)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诊的112例LSS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法分为试验组(56例,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对照组(56例,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的椎管微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简明疼痛(McGill)评分及DSCA。结果手术后3个月,试验组MCP-1、IL-1α、TNF-α水平、ODI及McGil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DSCA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有助于减轻LSS患者的功能障碍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椎管微炎症状态,扩大DS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开放半椎板减压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
下载PDF
全椎板减压椎体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体会
12
作者 姚珍松 梁德 杨志东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前滑脱症 椎板减压 内固定 间植骨 滑脱症 椎板减压 弓根内固定治疗 体间植骨 间盘摘除 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与开放半椎板两种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亚拉吐 包海金 +1 位作者 浩仁塔本 呼格吉勒图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5期668-671,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9年12月在该本院住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79例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对照组58例采用...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9年12月在该本院住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79例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对照组58例采用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两组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节段活动度、硬膜囊横断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以及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和术前及术后相关功能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的ODI和DSC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比较,以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较好的减压效果;经皮内镜减压术具有局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 椎板减压 开放半椎板减压 疗效
下载PDF
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超 王国文 +4 位作者 韩秀鑫 滕胜 马育林 多健 杨吉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患者进行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患者23例(肺癌13例,肝癌5例,胃癌3例,结肠癌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 目的:探讨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患者进行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患者23例(肺癌13例,肝癌5例,胃癌3例,结肠癌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40~65岁,平均为51.5岁。术中先行后路椎板减压,在开放手术下对病变椎体射频消融后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统计骨水泥渗漏率。于术前、术后1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伤、卡氏(Karnofsky,KPS)评分系统评估功能状态、统计“二便”恢复情况,应用EORTC QLQ-C30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63±87.36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30.00±130.35 mL,骨水泥渗漏率为21.7%。术后一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缓解,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1);术后1个月,患者Frankel分级D、E级比例由术前的43.5%提高到术后的78.3%;KPS评分(80~100)百分比由术前的34.8%提高到术后的69.6%;术前“二便”障碍的患者术后有55.6%(10/18)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前EORTC QLQ-C30评分为85.39±8.99分,术后为52.78±15.17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t=11.6,P〈0.01)。结论: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水泥渗漏率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脊髓损伤和功能状态,部分患者“二便”功能得以恢复,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椎板减压 体成形术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选择性椎板减压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钟远鸣 韦明 +5 位作者 许建文 张家立 李智斐 韦家鼎 杨光 史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腰椎负荷试验检查配合MRM等影像检查结合临床对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定位选择。[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6月收治的46~68岁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运用腰椎负荷试验检查配合MRM等影像检查,以便确... [目的]探讨运用腰椎负荷试验检查配合MRM等影像检查结合临床对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定位选择。[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6月收治的46~68岁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运用腰椎负荷试验检查配合MRM等影像检查,以便确定临床症状产生的责任区域,并采用选择性椎板减压术治疗,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1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6.67±0.62)分,术后评分平均(12.68±0.56)分,半年随访时评分平均(13.08±0.68)分,最终随访时平均评分(13.3±0.84)分;经过对手术前后、术后半年、术后最终随访JOA评分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与术前评分比较P〈0.01,术后半年与术前评分比较P〈0.01,术后最后随访与术前评分比较P〈0.01;而术后与术后半年评分比较P〈0.05;术后与术后最终随访时评分比较P〈0.01;术后半年与术后最终随访时评分比较P〉0.05分。其中术后半年时优22例(73.3%),良7例(23.3%),可1例(3.3%),优良率96.6%。[结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负荷试验配合MRM等影像检查可在术前明确“责任节段”,据此进行选择性椎板减压手术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 负荷试验 选择性椎板减压
下载PDF
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1
16
作者 翟文亮 练克俭 +3 位作者 丁真奇 郭延杰 康两期 洪加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行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 ,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并脊柱后路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管成形、后路脊柱融合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行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 ,应用钛网行椎管成形并脊柱后路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 2年进行下腰痛Greenough和Fraser评分。 结果 :33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 3个月复查 ,钛网位置无变化 ,已经被再生的自体骨固定。术后 1年时下腰痛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2年时 ,评分与术后 1年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椎板减压术后应用钛网椎管成形植骨融合有利于保持治疗效果 ,避免下腰痛复发。钛网应用操作简单 ,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切除 植骨融合 椎板减压 钛网管成形
原文传递
椎板减压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其与胸椎后凸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夏英鹏 徐天同 +4 位作者 张黎龙 朱如森 田融 江汉 张学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评价单纯椎板减压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其与胸椎后凸角度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3~1997年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的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获得长期随访的患者,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单纯椎板减压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其与胸椎后凸角度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3~1997年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的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获得长期随访的患者,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测量并统计手术前后各时期胸椎后凸Cobb角,分析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随访5年以上者27例,JOA评分由术前的4.26±0.9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6.33±0.88分,胸椎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9.60°±2.50°逐渐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41.70±2.81°,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ANOVA)显示术后2年开始胸椎后凸显著增大,而JOA评分逐步下降,4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因胸椎后凸明显加大,症状恶化行二次手术。结论:单纯椎板切除减压对于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胸椎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伴随胸椎后凸的增大远期手术效果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病 管狭窄症 椎板减压 后凸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彭兵 程招军 +5 位作者 胡炜 王紫括 张仁赞 任志帅 张宏杰 张学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98,共3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成形术组36例和减压术组31例,分别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钛板法)和全椎...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成形术组36例和减压术组31例,分别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钛板法)和全椎板减压术(侧块螺钉法)。两组术前及术后24个月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计算JOA评分改善率及颈椎曲度指数(CCI);记录两组术后轴性症状评分及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CCI均低于术前,但成形术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成形术组术后CCI丢失度、术后轴性症状评分均高于减压术组,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低于减压术组(P均<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术均可改善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前者术后轴性症状轻、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后者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颈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后入路 单开门管成形术 椎板减压
下载PDF
单纯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侧凸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夏英鹏 徐天同 +5 位作者 贾宇涛 张寅龙 申庆丰 田融 江汉 张学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侧凸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6年~2000年我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患者57例,均采用单纯腰椎椎板减压术治疗。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根据JOA评分... 目的:探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侧凸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6年~2000年我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患者57例,均采用单纯腰椎椎板减压术治疗。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根据JOA评分恢复率(recover rate,RR)将患者分为效果满意组(RR≥50%)和效果不满意组(RR<50%),对腰椎前凸角、侧凸角、腰椎活动度以及L4椎体倾斜率和侧向位移等影像学参数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随访3~7年,平均5.1年,效果满意者42例,不满意者15例,统计分析显示腰椎前凸、活动度、L4椎体的倾斜率和手术减压节段对手术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与效果不满意组相比,疗效满意组患者术前腰椎前凸小,活动度低,L4椎体倾斜率不明显,需要手术减压的节段少。结论:对腰椎前凸较小、活动度低和L4椎体倾斜率较小的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的患者使用短节段全椎板减压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退变性腰侧凸 椎板减压 影像学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