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JOA评分与远期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杜准 杜春生 +1 位作者 段伟利 邓松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 探讨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JOA评分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椎板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JO... 目的 探讨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JOA评分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椎板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JOA评分、 VAS评分、并发症及远期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P <0.05)。随访1年,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椎板减压术与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中均可取得理想的远期预后效果,但全椎板减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风险,促进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开窗减压 椎板减压术 JOA评分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董征 未东兴 段大波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分为疗效优组(42例)及疗效差组(26例)。...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分为疗效优组(42例)及疗效差组(2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糖尿病史、术前脊髓压迫程度、术前颈椎曲度、术前MRI脊髓高信号等与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1,95%CI:1.009~1.137)、病程长(OR:4.438,95%CI:1.885~10.029)、糖尿病史(OR:3.750,95%CI:1.163~12.094)、术前脊髓重度压迫(OR:16.800,95%CI:3.860~73.122)、术前MRI脊髓高信号(OR:8.028,95%CI:2.629~24.511)等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颈椎曲度(OR:0.757,95%CI:0.618~0.928)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病程长、糖尿病史、术前脊髓重度压迫、术前MRI脊髓高信号等为多节段OPLL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术后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良好的术前颈椎曲度对提升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板减压术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章献 陈泰祥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813-181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中央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每组50例。微创组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式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记录...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中央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每组50例。微创组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式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腰腿痛及腰椎功能;通过测量硬膜囊横断面积(DSCA)评估手术后的减压效果,通过测量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节段活动度评估腰椎稳定性。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或短于开放组(均P<0.05)。微创组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后各时间点的ODI、DSCA均低于开放组(均P<0.05),而两组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以及节段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良好的减压效果,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破坏,且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以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优于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中央型 经皮内镜 椎板减压术 开放式半椎板减压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及对椎管微炎症因子水平、DSCA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建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6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效果及对椎管微炎症因子水平、硬膜囊横截面积(DSCA)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诊的112例LSS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法分为试验组(56例,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对照...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效果及对椎管微炎症因子水平、硬膜囊横截面积(DSCA)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诊的112例LSS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法分为试验组(56例,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对照组(56例,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的椎管微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简明疼痛(McGill)评分及DSCA。结果手术后3个月,试验组MCP-1、IL-1α、TNF-α水平、ODI及McGil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DSCA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有助于减轻LSS患者的功能障碍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椎管微炎症状态,扩大DS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开放半椎板减压术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彭兵 程招军 +5 位作者 胡炜 王紫括 张仁赞 任志帅 张宏杰 张学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98,共3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成形术组36例和减压术组31例,分别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钛板法)和全椎...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成形术组36例和减压术组31例,分别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钛板法)和全椎板减压术(侧块螺钉法)。两组术前及术后24个月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计算JOA评分改善率及颈椎曲度指数(CCI);记录两组术后轴性症状评分及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CCI均低于术前,但成形术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成形术组术后CCI丢失度、术后轴性症状评分均高于减压术组,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低于减压术组(P均<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术均可改善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前者术后轴性症状轻、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后者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颈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后入路 单开门管成形 椎板减压术
下载PDF
腰椎板减压术后对脊柱稳定影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苏宁 陈长玉 +2 位作者 邹晓波 韩晓光 许竟斌 《中国骨伤》 CAS 1998年第1期6-8,共3页
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作者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48例,对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3年2月。4例原有滑脱范围增加,5例发生滑脱,但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同无滑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别。... 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作者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48例,对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3年2月。4例原有滑脱范围增加,5例发生滑脱,但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同无滑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因此认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做充分后路减压的同时应尽量保留外侧半小关节,常规植骨融合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 管狭窄症 滑脱 椎板减压术
下载PDF
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柳申鹏 段永壮 +2 位作者 刘中何 赵斌 徐海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其中瘫痪6例,不能行走26例,肌力1~4级。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24例,E级2例。均行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采用Margel法植入螺钉,其... 目的观察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其中瘫痪6例,不能行走26例,肌力1~4级。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24例,E级2例。均行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采用Margel法植入螺钉,其中侧块钢板固定12例,侧块钉棒固定20例,根据椎管狭窄和不稳节段切除相应椎板。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X线片示螺钉位置正常,颈椎骨性融合,稳定性恢复,未见颈椎不稳。Frankel分级:C级6例中2例恢复至D级、4例恢复至E级,D级24例均恢复至E级,E级2例无变化。所有患者均下地行走;术后肌力3~5级,无轴性症状、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板减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侧块螺钉固定系统 内固定 椎板减压术
下载PDF
颅骨钉网在腰椎管狭窄椎板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贾金忠 尹建华 +1 位作者 任兰芝 贾利民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退变性腰管狭窄 椎板减压术 骨钉 切除后 后综合征 老龄化社会 管内结构 方式
下载PDF
后路椎板减压术综合治疗胸椎管狭窄症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柳申鹏 刘中何 +1 位作者 徐海斌 段永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管狭窄 黄韧带 后路椎板减压术
下载PDF
开放半椎板减压术与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骁腾 郭小伟 潘玉林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开放半椎板减压术与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LSS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A组行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B组行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功能障碍程度... 目的观察开放半椎板减压术与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LSS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A组行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B组行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功能障碍程度、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A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B组(P<0.05);A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与术后卧床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术后1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低于B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高于B组;两组术后12个月ODI评分、JOA评分、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相比,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LSS能缩短切口长度,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同时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破坏,保留腰椎功能,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 开放半椎板减压术 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卡络磺钠在椎板减压术中止血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满 魏瑞锁 +1 位作者 燕颖军 吴军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卡络磺钠 椎板减压术 止血
下载PDF
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术中配合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182-183,共2页
胸椎黄韧带骨化是胸椎常见的的退行性疾病,一旦发病,胸椎压迫脊髓可引起慢性进展性的脊髓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双下肢或单侧肢体麻痹、无力和步态异常,少数患者可出现感觉障碍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锥体束征,给患者后期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 胸椎黄韧带骨化是胸椎常见的的退行性疾病,一旦发病,胸椎压迫脊髓可引起慢性进展性的脊髓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双下肢或单侧肢体麻痹、无力和步态异常,少数患者可出现感觉障碍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锥体束征,给患者后期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2]。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效果显著,但有术中出血多、脊髓及神经损害、术后感染、疼痛等并发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症 后路椎板减压术 护理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椎板减压术后脊柱失稳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德宏 毕华焱 +4 位作者 王兴盛 赵宁 温剑涛 邓昶 刘宗玮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809-813,共5页
对于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pinalstenosis,LSS),无论是单纯椎板减压术还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一贯坚持彻底减压的原则,以减轻对神经根和椎管的压迫。但减压的同时也间接破坏了脊柱生理性稳定系统,可能造成的脊柱滑脱等术后并发症。论文分... 对于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pinalstenosis,LSS),无论是单纯椎板减压术还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一贯坚持彻底减压的原则,以减轻对神经根和椎管的压迫。但减压的同时也间接破坏了脊柱生理性稳定系统,可能造成的脊柱滑脱等术后并发症。论文分析了术后可能影响脊柱稳定性的因素。认为LSS术前应该结合病史,根据"症状+体征"原则,采纳Hansraj分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在充分减压的同时充分兼顾脊柱的稳定性,以降低术后脊柱失稳的发生率,提高术后康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 脊柱失稳 椎板减压术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脱位AF钉复位内固定加选择性有限椎板减压术后随访52例
14
作者 陈伟民 张小明 +3 位作者 千时哲 卞传华 陈阳 孟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5-765,共1页
关键词 胸腰骨折脱位 复位内固定 椎板减压术 后随访 AF钉 临床资料 随访时间 门诊复查
下载PDF
椎间隙扩大减压治疗全椎板减压术后颈髓再次受压的疗效
15
作者 刘法敬 丁晓坤 +5 位作者 胡成栋 李彦飞 胡洋 田金辉 周玉军 张恩录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隙扩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全椎板减压术后颈髓再次前方受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6年05月有27例全椎板减压术后前方致压物再次压迫颈髓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均采用颈前路椎间隙扩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 目的观察椎间隙扩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全椎板减压术后颈髓再次前方受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6年05月有27例全椎板减压术后前方致压物再次压迫颈髓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均采用颈前路椎间隙扩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55~76岁,平均65.1岁。术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改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9.6±13.3)min,术中出血量(73.8±16.1)mL。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7.6±2.1)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时的(12.1±3.2)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2.7±3.4分,不同时间点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7.9±11.3)%。术前颈椎曲度指数为(12.2±3.7)%,术后3天为(14.4±3.9)%及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4.3±4.0)%,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有2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行腰大池置管引流及加压包扎后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颈前路椎间隙扩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翻修术式,可充分除脊髓前方压迫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能够较好的维持颈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植骨融合 椎板减压术 翻修 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后不稳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春礼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3年第3期209-210,共2页
最早进行椎板切除者是希腊医生Paul(公元625~690)。本世纪椎板减压术发展迅速。虽然1954年Smith—Robinson首创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相继出现了颈椎前路环形减压植骨融合术;前路次全椎体切除术;颈椎后路“双开门”式椎管成形术等手... 最早进行椎板切除者是希腊医生Paul(公元625~690)。本世纪椎板减压术发展迅速。虽然1954年Smith—Robinson首创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相继出现了颈椎前路环形减压植骨融合术;前路次全椎体切除术;颈椎后路“双开门”式椎管成形术等手术方法,使颈椎外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至今椎板切除减压术仍然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减压方法。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和适应证扩大,发现某些患者在颈椎全椎板切除后不稳,自1930年Eiselsberg首次报导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减压术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椎板减压术病人的护理
17
作者 林贵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15期342-343,共2页
对椎板减压术治疗6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讲解练习床上卧位、卧位排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指导患者饮食、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管狭窄 椎板减压术 护理
下载PDF
改良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18
作者 包光辉 张智达 姜文明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8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脊柱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观察组... 目的观察改良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脊柱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全椎板减压术,保留棘突、棘上及棘间韧带复合体。出院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JOA腰背痛评分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并发症发生率及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优于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全椎板减压术 脊柱后韧带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下载PDF
腰椎板减压术后疗效欠佳的原因探讨
19
作者 郭礼跃 李路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减压 疗效欠佳 椎板减压术 临床表现 式选择 原因探讨 中医学院 特殊检查
下载PDF
后路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腰椎失稳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钢 李爽 +2 位作者 邓树才 郝永宏 荆峰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患者腰椎失稳对其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获得4年以上随访的全椎板减压患者76例。通过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失稳组27例以及无失稳组49例。比较2组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VAS)评分、... 目的探讨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患者腰椎失稳对其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获得4年以上随访的全椎板减压患者76例。通过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失稳组27例以及无失稳组49例。比较2组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改善率(改善率≥50%为改善)的差异。结果 2组性别、年龄及平均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随访时间延长,各组术后VAS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增加(P<0.05)。失稳组、无失稳组改善率[(80.0±8.8)%vs(83.6±11.7)%]和改善比例[81.48%(22/27)vs 61.22%(3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部分患者存在影像学上失稳甚至滑脱表现,但其与患者症状改善无关。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后路全椎板减压术操作简单,同时保护了患者脊柱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减压 外科 疼痛测定 评价研究 预后 管狭窄症 椎板减压术 失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