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半椎板入路并椎板复位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附16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川 李文胜 +3 位作者 凌聪 罗伦 王辉 郭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手术并椎板复位术在切除胸椎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椎板入路手术并椎板复位术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16例。术前患者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7例,D级5例,E级l例。术后随访12...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手术并椎板复位术在切除胸椎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椎板入路手术并椎板复位术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16例。术前患者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7例,D级5例,E级l例。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9.7±5.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Fankel分级,以及有无脊柱不稳或畸形。结果手术时间72—155min[平均(119.5±23.0)min]。术中铣开1个椎板2例,2个椎板12例,3个锥板2例。术后行CT三维成像检查均显示椎板固定良好,无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病例。随访时Frankel D、E级病人的比例由入院时的37.5%(6,16)上升到随访时的81.2%(13/16),两者相差显著(P〈0.05);随访时均未见脊柱畸形或脊柱不稳者。结论胸椎椎管内肿瘤手术较适合采用半椎板入路,术中同时行胸椎椎板复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 显微技术 入路 椎板复位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并椎板复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方铁 徐金山 解自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并椎板复位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and vertebral reduction,SPR+VR)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意义,并结合临床阐明该术式的优劣。方法选取395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康复组和...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并椎板复位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and vertebral reduction,SPR+VR)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意义,并结合临床阐明该术式的优劣。方法选取395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康复组和手术结合康复组,统计治疗前后的病情量化评分并运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手术方式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并椎板复位术。结果两组经t检验比较,治疗前P>0. 05,治疗后P <0. 05。术后8个月随访,痉挛缓解率和运动功能改善率分别为95. 4%和90. 9%,CT扫描显示骨性融合形成率达24. 0%; 19例伴有斜视的术后患儿中有17例斜视获得改善,14例伴有吐字不清和流涎的术后患儿中有9例语言功能和流涎获得改善;未发现明确的痉挛加重病例和脊柱侧弯等并发症。结论 SPR+VR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它能更好的改善痉挛患儿的痉挛和肢体运动功能,使某些患儿伴随的斜视、吐字不清和流涎等症状获得改善。SPR+VR术式可获得清晰的术中解剖定位、减少手术风险;利用超声骨刀切除并复位椎板,在最大程度上恢复了原有的解剖结构、使复位椎板的骨性愈合几率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 椎板复位 超声骨刀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后椎板复位固定椎管成形术42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璧 陆显祯 +3 位作者 罗选荣 苏松 朱云飞 何绍坤 《云南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前国内外椎管内肿瘤的传统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咬除棘突,椎板等结构的方法,对脊柱的损伤较大,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术后易导致脊柱不稳甚至畸形[1]。硬膜囊失去骨性结构的保护,造成硬膜囊与后方肌肉软组织粘连引起... 目前国内外椎管内肿瘤的传统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咬除棘突,椎板等结构的方法,对脊柱的损伤较大,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术后易导致脊柱不稳甚至畸形[1]。硬膜囊失去骨性结构的保护,造成硬膜囊与后方肌肉软组织粘连引起椎管狭窄。近年来椎板开窗术有着微创的特点,但该方法手术显露有限,技术设备要求高,对肿瘤较大及累及节段较长的患者不适合。2009年11月-2014年3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复位固定 管成形术
下载PDF
棘突椎板复位术应用于椎管肿瘤中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蔡丹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2期2185-2186,共2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位术应用于椎管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给予椎板棘突复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棘突咬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位术应用于椎管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给予椎板棘突复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棘突咬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脊髓横截面积、脊髓成角畸形、脊柱不稳病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棘突椎板复位术应用于椎管肿瘤实现了解剖复位,减少了对脊柱生理结构的破坏,保证了脊柱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活动度,有效地避免了术后脊柱不稳、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肿瘤 椎板复位 切除
下载PDF
椎板复位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艾克拜尔 张振宇 杨小鹏 《新疆医学》 2008年第12期30-32,共3页
椎管内疾病行椎板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传统的椎板切开术多采用椎板切除术永久的咬除骨质,尽管椎板切除术可以提供一个椎管内疾病的良好的显露,但是术后此区域的脊髓组织缺少骨质的保护,理论上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由... 椎管内疾病行椎板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传统的椎板切开术多采用椎板切除术永久的咬除骨质,尽管椎板切除术可以提供一个椎管内疾病的良好的显露,但是术后此区域的脊髓组织缺少骨质的保护,理论上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由于解剖结构的不完整,术后存在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椎板复位 切开术 管内疾病 切除术 脊髓组织 解剖结构 手术中
下载PDF
椎板复位椎管重建术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米山 邓贺民 +3 位作者 刘建勇 盛学东 于广久 宋继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44-34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椎板切开复位椎管重建术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术后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23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行椎板复位椎管重建术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全椎板切开,切... 目的探讨改良的椎板切开复位椎管重建术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术后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23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行椎板复位椎管重建术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全椎板切开,切除占位性病变后椎板予以复位固定,重建椎管。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硬脊膜外血肿、脑脊液漏、脊柱不稳等常见并发症,术后半年随访,手术切口愈合良好,脊柱活动无受限,术区椎板与周围椎板融合良好。结论椎板复位椎管重建术实现了解剖复位,相对于传统的椎板切除术,该方法减少了对脊柱生理结构的破坏,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了术后因此存在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复位 管重建术 管内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椎板复位技术在椎管肿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夏东 周军 夏子锐 《安徽医学》 2014年第6期805-807,共3页
目的分析在椎管肿瘤切除术中,椎板复位技术实际应用和术后椎管稳定性的技术优势。方法 7例患者术前均MRI明确诊断为椎管肿瘤,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术中取下病变相应节段的椎板-棘突复合体。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将取下的复合体用连接片-钛... 目的分析在椎管肿瘤切除术中,椎板复位技术实际应用和术后椎管稳定性的技术优势。方法 7例患者术前均MRI明确诊断为椎管肿瘤,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术中取下病变相应节段的椎板-棘突复合体。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将取下的复合体用连接片-钛钉复位固定。分析和评价该技术在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术后恢复优势。结果 7例肿瘤均全切,术后5例患者疼痛症状消失,2例由疼痛转为皮肤感觉麻木,运动功能无障碍。随访6~18个月,脊柱序列正常,无椎板脱落、瘢痕粘连和脊髓受压。讨论椎板切开术能满足椎管肿瘤切除时的暴露,术后解剖复位,患者恢复快,脊柱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肿瘤 显微切除 椎板复位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椎板复位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并发症分析
8
作者 陈帅 解自行 +5 位作者 徐金山 李海天 张曼 丁昌红 吕忠礼 方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椎板复位术(SPR+RL)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SPR+RL的785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术...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椎板复位术(SPR+RL)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SPR+RL的785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常规给予康复治疗。术后6个月至3年进行随访。疗效评估标准为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85例患儿的痉挛状态和肢体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和末次随访的GMFM评分分别为(34.9±5.2)分和(58.9±8.0)分,MAS评分分别为(4.8±0.4)分和(2.9±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近期(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包括低热(3.18%,25/785)、中度至高热(4.08%,32/785)、头痛(1.91%,15/785)、急性尿潴留(0.38%,3/785)、腹胀或排便困难(4.08%,32/785)、表浅切口愈合不良(3.18%,25/785)、切口深部感染(1.02%,8/785)、脑脊液漏(0.25%,2/785)、肢体感觉障碍(7.77%,61/785);术后远期(术后1个月以上)并发症包括腰背部疼痛(2.04%,16/785)、下肢间断性无力(0.64%,5/785)、脊柱畸形(0.38%,3/785)以及排尿、排便障碍(0.13%,1/785)。各项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SPR+RL结合康复治疗可改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的痉挛状态和肢体运动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各类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儿童 治疗效果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椎板复位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手术椎板棘突复位和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文建平 赵铁鹏 +2 位作者 李卫峰 刘建标 倪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2期720-723,共4页
目的评价在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手术中采用椎板棘突复位和传统椎板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椎管内原发肿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椎板棘突复位术;对照组行椎板棘突咬除术。比较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脊髓截面积、脊柱... 目的评价在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手术中采用椎板棘突复位和传统椎板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椎管内原发肿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椎板棘突复位术;对照组行椎板棘突咬除术。比较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脊髓截面积、脊柱不稳和成角畸形发生率。结果术后3、6、12个月脊髓损伤ASIA分级及脊髓横截面积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3、6、12个月治疗组未发现明显脊柱成角畸形和脊柱不稳病例;而对照组脊柱成角畸形率分别为14.71%、29.42%、58.84%,脊柱不稳率分别为23.53%、52.94%、88.24%,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椎板棘突复位术恢复了椎管正常生理解剖和次序,保证了脊柱的稳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完全,有效地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复位 切除 管内原发肿瘤
下载PDF
椎板复位术在椎管内疾病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红云 刘宗惠 段国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7-149,共3页
本文报告31例椎管内病变切除后行椎板复位术,目的是保持脊柱的正常结构完整,避免椎板切除后脊柱变形。31例椎管病变中,椎管内肿瘤18例,脊髓空洞5例,椎管狭窄8例。采用整块切除,术后椎板复位固定,椎板切除数1~5个,平... 本文报告31例椎管内病变切除后行椎板复位术,目的是保持脊柱的正常结构完整,避免椎板切除后脊柱变形。31例椎管病变中,椎管内肿瘤18例,脊髓空洞5例,椎管狭窄8例。采用整块切除,术后椎板复位固定,椎板切除数1~5个,平均2.8个。经手术后6个月~2年随诊,31例患者中,20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9例明显改善,2例好转,无1例加重。31例患者的脊柱序列均正常,无1例脊柱畸形和椎体滑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复位 切除术 脊髓肿瘤 脊髓疾病
原文传递
颈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并椎板复位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铁 徐金山 解自行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颈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并椎板复位术(RL)对上肢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47例上肢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其中21例应用... 目的探讨颈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并椎板复位术(RL)对上肢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47例上肢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其中21例应用超声骨刀行颈段SPR并RL,同时结合康复治疗(手术+康复组),26例行单纯康复治疗(单纯康复组)。通过颈椎三维CT进行影像学评估;临床疗效采用改良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定量表(MMA)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为8个月。所有患儿的痉挛症状和上肢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术后未发现颈椎失稳等严重并发症。单纯康复组治疗前、治疗后8个月的MMA评分分别为(0.54±0.19)分、(0.66±0.19)分(t=2.28,P=0.03),MAS评分分别为(5.48±0.65)分、(4.92±0.56)分(t=-3.33,P<0.01);手术+康复组治疗前、治疗后8个月的MMA评分分别为(0.58±0.17)分、(0.84±0.15)分(t=5.26,P<0.01),MAS评分分别为(5.61±0.73)分、(4.07±0.51)分(t=-7.92,P<0.01)。两组间治疗前的MMA评分、M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8个月的MMA评分、MA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A评分:t=3.54,P<0.01;MAS评分:t=-5.38,P<0.01)。手术+康复组的复位椎板骨性融合率分别为,C5:76.2%(16例)、C6:85.7%(18例)、C7:90.5%(19例)、T1:81.0%(17例);C5~T1复位椎板的总体骨性融合率为83.3%。结论对于痉挛型脑性瘫痪,颈段SPR+RL术中使用超声骨刀切除椎板再复位,复位椎板的骨性融合率高,术后颈椎失稳的风险较低。颈段SPR+RL结合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肌痉挛状态 脊神经根切断术 椎板复位 超声骨刀
原文传递
颈椎板复位术后颈半棘肌萎缩与颈椎前凸丢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斌 张一博 +1 位作者 刘彬 王振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研究颈椎板复位术后颈半棘肌萎缩与颈椎前凸丢失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颈椎椎管肿瘤切除椎板复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0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12个月。根据术前与末次... 目的研究颈椎板复位术后颈半棘肌萎缩与颈椎前凸丢失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颈椎椎管肿瘤切除椎板复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0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12个月。根据术前与末次随访C_(2~7) Cobb角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前凸丢失组(差异>5°)和未丢失组(差异≤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颈半棘肌萎缩对C_(2~7)椎体前凸丢失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5.0±13.2)个月(12~63个月)。其中前凸丢失组13例,未丢失组24例。C_(2~7)颈半棘肌萎缩率为(44.8±10.6)%(15.6%~62.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_(2~7)Cobb角>15°、颈半棘肌萎缩率>50%与颈椎前凸丢失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C_(2~7)Cobb角>15°(OR值=82.797,95%CI:1.904~3601.334,P=0.022)和术后颈半棘肌萎缩率>50%(OR值=30.428,95%CI:2.126~435.463,P=0.012)是颈椎板复位术后颈椎前凸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颈椎板复位术后颈椎前凸丢失与颈半棘肌萎缩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椎板复位 半棘肌 前凸丢失
原文传递
椎管内肿瘤切除椎板复位术23例
13
作者 崔建军 尚爱加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6期74-75,共2页
椎管内肿瘤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多发生于胸椎和腰椎水平。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广泛的后部结构切除、肿瘤切除,解除压迫症状。广泛的后部结构切除虽显露充分但易导致腰椎不稳,并易引起医源性椎管狭窄,影响远期手术疗效。我院从2003年... 椎管内肿瘤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多发生于胸椎和腰椎水平。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广泛的后部结构切除、肿瘤切除,解除压迫症状。广泛的后部结构切除虽显露充分但易导致腰椎不稳,并易引起医源性椎管狭窄,影响远期手术疗效。我院从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椎管内肿瘤切除椎板复位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 椎板复位 肿瘤切除 后部结构切除 医源性管狭窄 手术疗效 水平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宝龙 李玉斌 +6 位作者 张海垠 刘阳 王自玲 李宏波 杨大为 于俊华 周益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2年6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肿瘤22例临床资料,采取全椎板切开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分离切除脊髓肿瘤,椎板复位并固定。结果20例肿瘤全切,...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2年6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肿瘤22例临床资料,采取全椎板切开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分离切除脊髓肿瘤,椎板复位并固定。结果20例肿瘤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21例术后肌力及感觉障碍改善,1例术后肌力下降。术后3—6个月复查脊柱CT,显示手术节段局部椎板解剖复位良好,位置无下陷,切除的椎板与邻近椎板融合良好。结论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恢复了椎管解剖结构,保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髓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脊髓肿瘤 显微手术 神经外科
下载PDF
旁正中椎板切开复位技术在腰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兆海 熊鑫鑫 +1 位作者 石鑫 郝玉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旁正中椎板切开复位技术在脊柱稳定性未破坏的腰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4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腰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旁正中椎板切开复位技术。结果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 目的探讨旁正中椎板切开复位技术在脊柱稳定性未破坏的腰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4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腰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旁正中椎板切开复位技术。结果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和顽固性腰痛等。术后病理检查显示,神经鞘瘤24例,室管膜瘤6例。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9.30±17.03)%,显效21例,有效9例。结论对于脊柱稳定性未破坏的腰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旁正中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 腰段 显微手术 旁正中切开复位 疗效
下载PDF
胸腰段椎管硬膜外囊肿显微手术中尾端技术应用(附12例分析)
16
作者 王林 彭楠 +2 位作者 曾明慧 梅翠竹 何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6-1249,1256,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spinal extradural meningeal cysts,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处理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可推广性。方法:回顾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切除囊肿尾端...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spinal extradural meningeal cysts,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处理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可推广性。方法:回顾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切除囊肿尾端囊袋、囊肿尾端与正常硬脊膜交界处微小切口贯通脑脊液后常规缝合)的12例患者资料,结合文献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期间影像学囊肿完全消失9例,大部分消失1例,椎间孔内侧残留囊肿2例,无1例存在硬膜囊受压表现,无复发病例。术前腰背痛和/或下肢痛11例,出院时疼痛缓解或消失,随访3个月后疼痛改变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下肢无力及排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椎板棘突解剖复位良好、无椎管狭窄和畸形病例。结论: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SEMC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活瓣问题,闭合囊肿,无明显并发症,临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硬膜囊肿 囊肿尾端技术 棘突复位 显微手术 疗效
原文传递
椎板复位植骨术治疗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王晓东 张恒柱 +3 位作者 严正村 佘磊 王杏东 孙枢文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680-683,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椎板复位植骨术应用于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5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椎板复位植骨术治疗的35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 目的探讨椎板复位植骨术应用于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5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椎板复位植骨术治疗的35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肿瘤切除情况、椎板复位数量、肿瘤病理结果、临床疗效评价、并发症等;(2)随访情况,包括脊柱稳定性评价、植骨融合率、肿瘤复发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结果(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35例患者中,31例达到肿瘤全切除,3例为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中切开椎板时无硬脊膜损伤,共84块椎板进行复位并植骨。术后基于McCormick评分系统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改善32例,控制3例。2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治疗后均痊愈。(2)随访情况:35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36个月,平均14.2个月。手术6个月以后影像学检查:站立位脊柱X线检查未见脊柱失稳现象;CT断层扫描结果显示,84块椎板(168侧)中共有142侧椎板达到骨性融合,椎板融合率为84.5%,未见钛钉脱出及连接片移位;MRI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结论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手术中采用椎板复位并植骨,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复位损伤 椎板复位 植骨 管内肿瘤
原文传递
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在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应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学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8期14-18,共5页
目的:探究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椎板减压治疗)和观察组(采取非椎板减压椎... 目的:探究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机体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椎板减压治疗)和观察组(采取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的椎体参数、神经损伤相关指标及创伤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椎体参数、神经损伤相关指标及创伤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周,两组的椎体参数及神经损伤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的创伤应激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在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机体创伤应激的影响相对更小,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弓根螺钉撑开复位 爆裂性骨折 机体创伤应激
下载PDF
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技术在椎管肿瘤术中应用的对比性分析(附62例分析)
19
作者 王林 曾明慧 +2 位作者 何芳 徐昊 杨涛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04-308,320,共6页
目的分析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技术在椎管肿瘤术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探讨影响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愈合的可能原因和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治疗组主刀医师根据手术指征和患者意愿等因素采用不同术式的三组病例的住院时间、费用、... 目的分析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技术在椎管肿瘤术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探讨影响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愈合的可能原因和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治疗组主刀医师根据手术指征和患者意愿等因素采用不同术式的三组病例的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患者心理感受对比以及术后医从性差别对于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愈合和预后的影响。结果三组共计62例患者,在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间在椎管肿瘤切除后分别给予去椎板减压23例,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固定39例、其中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固定加自体骨屑植骨19例。随访12月以上椎板复位加自体骨屑回植19例中骨性愈合5例、死骨吸收3例、未愈合14例,后凸畸形1例,局部软组织疼痛2例;单纯椎板复位20例中骨性愈合5例、死骨吸收3例、未愈合15例,后凸畸形1例,局部软组织疼痛3例;去椎板减压患者2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疤痕黏连、其中椎管狭窄7例,局部疤痕骨化4例,轻度后凸畸形5例,局部软组织疼痛13例。结论椎板棘突复合体复位对于椎管肿瘤术后患者明显消除局部疤痕粘连形成,疼痛反应减少,对于脊柱畸形短时间内存在帮助。但是复位骨质愈合率低,断骨残端植骨有一定帮助,总体效果欠佳。患者从该术式明显获益,临床仍然需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复位 管肿瘤 骨性愈合 脊柱稳定性 预后
原文传递
脊髓肿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宝龙 李玉斌 +7 位作者 张海垠 马智慧 刘阳 王自玲 李宏波 刘瑶 杨大为 于俊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肿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肿瘤患者29例,切除肿瘤后,严密缝合硬脊膜,外敷明胶海绵及人工硬脊膜,最后将完整切除的椎板复位固定,分层关闭切口。结果 29例患者术后脊柱CT复... 目的探讨脊髓肿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肿瘤患者29例,切除肿瘤后,严密缝合硬脊膜,外敷明胶海绵及人工硬脊膜,最后将完整切除的椎板复位固定,分层关闭切口。结果 29例患者术后脊柱CT复查,显示手术节段局部肌肉软组织愈合良好,椎板复位融合,硬脊膜外未形成明显瘢痕粘连,全部恢复良好。结论瘢痕粘连与血肿、症状反应及术中椎板切除过多有关;椎板切开复位技术与硬脊膜外敷明胶海绵及人工硬脊膜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脊髓肿瘤术后的硬脊膜外瘢痕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板复位 瘢痕粘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