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汤立新 宋应超 +4 位作者 李振武 付鹏军 王丽娜 蒋洪涛 顾夙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手术要点,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经棘突椎板截骨将椎管后部结构整块取下,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后部结构原位回植固定,完成椎管成形.随访病例126例,男85例,女41例,年龄16~78岁,平均4...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手术要点,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经棘突椎板截骨将椎管后部结构整块取下,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后部结构原位回植固定,完成椎管成形.随访病例126例,男85例,女41例,年龄16~78岁,平均47岁.其中椎间盘突出症23例,椎管狭窄及合并椎间盘突出42例,椎管内占位性疾患32例,胸、腰椎骨折29例;患病节段位于胸段13例,胸腰段25例,腰段88例;单节段59例,2个节段42例,3个节段25例;未做内固定的105例,附加内固定的21例.结果所有病例的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均未加重,无感染,术后7~10 d摄X线片观察,棘突椎板均恢复原位连续性,截骨区无1例发生移位.随访1~3年,复查截骨回置区情况,摄X线片复查,回植的组织均无移位,全部骨性愈合.本组126例中,优82例,良33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91.3%.结论该术式能够充分显露椎管,保留椎管的解剖结构,术后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瘢痕粘连压迫硬膜及神经根,是一种接近于解剖性重建的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 原位 椎管成形术 节段 手术中 复合 胸腰 X线片
下载PDF
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罗选荣 陆显祯 +2 位作者 苏松 袁川 杨云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肿瘤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共1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卸下椎板,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住回植,予钛条钛钉固定,恢复椎管正常解剖...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肿瘤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共1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卸下椎板,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住回植,予钛条钛钉固定,恢复椎管正常解剖结构。结果所有病例未出现因铣刀卸下椎板,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固定而导致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18个月,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畸形愈合及椎管狭窄症。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钛条钛钉固定的方法简便、实用,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肿瘤 复合 原位 椎管成形
下载PDF
椎管肿瘤切除后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分节段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晓滨 李德康 +4 位作者 吴珂 杨安强 邓世强 张孙富 陈俊臣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77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切除后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分节段固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8月,32例椎管肿瘤中18例行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并以钛网分节段固定。影像学研究通过术后复查X线片、CT等进行。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切除后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分节段固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8月,32例椎管肿瘤中18例行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并以钛网分节段固定。影像学研究通过术后复查X线片、CT等进行。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6个月。16例患者均在术后1周内腰围保护下床活动,1例颈髓腹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1例圆锥畸胎瘤患者术后1个月可扶拐下地行走,其余患者出院时或痊愈或还有轻微局部疼痛或感觉障碍。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影像学均未见脊柱失稳现象,植骨融合良好。结论此术式在切除椎管肿瘤时暴露充分,术后可重建椎管固定可靠,不限制脊柱活动度,减少术后脊柱不稳及加速退变等并发症,为摘除椎管内肿瘤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肿瘤 复合 分节段固定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超声骨科系统在椎管内肿瘤术中椎板棘突复合体切除及回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阎涛 苏亦兵 +5 位作者 史良 乔京元 王汉斌 姚玉强 王科大 刘龙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678-1680,共3页
本研究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我院对207例椎管内肿瘤采用超声骨科系统(OT8SNL,超声加长切骨刀,0.8mm)整块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切除肿瘤后再原位回植、以钛连接片、钛钉固定并重建脊柱后柱结构,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复合 椎管内肿瘤 原位 肿瘤术 超声 系统 骨科
下载PDF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空心螺钉固定在胸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林锋 陆成武 +5 位作者 陈小杰 叶宏 邱必成 吴建斌 赖必华 林伟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5-799,共5页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空心钉重建脊柱后柱结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5年10月,对31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并应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空心钉置入重建脊柱后柱结构。其中26例患...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空心钉重建脊柱后柱结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5年10月,对31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并应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空心钉置入重建脊柱后柱结构。其中26例患者获得随访,男11例,女15例,年龄29~76岁(46.5±8.4岁)。所有随访的患者均行X线、CT检查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椎管成形情况,MRI检查评价肿瘤的切除情况,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定法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成功置入64枚空心螺钉,手术时间为75~148min(96±21min),术中出血量为170~305ml(225±32ml),4例出现脑脊液漏,未出现脊髓损伤、感染等相关并发症。随访6~28个月(13.5±2.1个月),术后动力位X线片提示脊柱活动度基本得以保留,无椎体失稳或滑脱;末次随访CT评估发现2个节段的空心螺钉累及关节突关节,没有观察到螺钉断裂或位移现象,20例(76.9%)患者达到骨性愈合;MRI示肿瘤无复发;腰椎JOA评分从术前11.2±2.1分升至末次随访时的24.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达80.8%。结论: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空心钉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可以有效重建脊柱后柱结构,固定可靠,能有效避免术后医源性椎管狭窄,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复合 空心螺钉 椎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超声骨刀行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在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申雄成 蔡小军 董革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1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在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88例,按照入院日期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在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88例,按照入院日期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超声骨刀辅助下)。比较2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管内肿瘤改良Mccormick评分(MMS),手术前后腰椎功能、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ODI、M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ODI、MM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腰椎功能表(JOA)、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在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ODI、MMS评分,手术时间更短,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良性肿瘤 超声刀 韧带复合 微型重建钛内固定术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何震宇 张功恒 +3 位作者 张亮 甘心荣 汪逃芳 唐本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65-68,72,共5页
目的探究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行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各15例。A组采用传统全椎板... 目的探究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行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各15例。A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钛板内固定术,C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术后脊柱活动度。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性愈合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及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JOA评分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脊柱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腰椎冠状面侧屈、矢状面屈伸,胸椎冠状面侧屈、水平面旋转度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应用中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利于促进患者胸腰椎功能的恢复,且不影响术后脊柱活动度,对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复合 螺钉固定 功能评分
下载PDF
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优势与问题 被引量:7
8
作者 田杰 茹江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8-1234,共7页
背景:棘突韧带复合体对维持脊柱稳定性及保护椎管后方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术需将后方组织完全切除,术后常导致出血多、脑脊液漏、感染、椎体滑脱、顽固性腰腿痛、僵硬等并发症。随着对传统术式的不断改进和改良,越... 背景:棘突韧带复合体对维持脊柱稳定性及保护椎管后方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术需将后方组织完全切除,术后常导致出血多、脑脊液漏、感染、椎体滑脱、顽固性腰腿痛、僵硬等并发症。随着对传统术式的不断改进和改良,越来越多的学者青睐于在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改良术式。目的:总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不同术式的特点及相关手术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知网数据库中从1983年1月至2018年6月关于在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Laminectomy,Spinous process ligament complex,lumbar expandeddecompression",中文检索词"腰椎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排除与研究内容无关和内容重复的文章,保留32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随着对传统腰椎后路术式的不断改进,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术式逐渐受到推崇;(2)目前其术式主要包括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术及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回植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术3大类,每一大类又衍生出几种特殊术式,每种术式均具有其自身特点与相关手术问题;(3)对不同的患者,应严格把握其手术指征,选择最适合的术式进行手术治疗,对改善其疗效及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减压术 外科 椎管狭窄 组织工程 韧带复合 扩大减压术 间劈开成形术
下载PDF
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术治疗胸椎管内良性肿瘤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5 位作者 崔巍 周鹏 李程 效伟 胡冰涛 李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回植术治疗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38例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回植术治疗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38例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21~72岁,平均47.1岁。病程6~57个月,平均32.6个月。病理检查示神经鞘瘤24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4例、脂肪瘤2例、皮样囊肿2例。病变位于单节段18例,双节段15例,3节段5例;肿物长度0.7~6.5 cm,肿瘤与脊髓、马尾及神经根存在界限。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2.2±2.3)分,胸椎Cobb角为(11.7±2.7)°。采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一侧棘上、棘间韧带连续性,将PLC向侧方掀起显露,显微镜下摘除肿瘤后将带蒂PLC原位回植,双侧微型重建钛板固定。术后行X线片、CT及MRI检查,观察脊柱稳定性、椎管成形及肿瘤切除情况,采用JOA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手术时间为56~142 min,平均77.1 min;术中出血量为110~370 mL,平均217.2 mL。所有患者肿瘤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3例出现脑脊液漏,无脊髓损伤、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28个月,平均27.2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未见脊柱侧后凸畸形及失稳征象;CT复查椎板无移位及继发椎管容积减小,椎板均骨性愈合;MRI示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时,胸椎Cobb角为(12.3±4.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3,P=0.456);JOA评分为(23.7±3.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60,P=0.000);其中优14例、良18例、中6例,优良率84.2%。结论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操作安全,患者可早期活动,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韧带复合 椎管成形术 超声骨刀
原文传递
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梅荣成 杨述华 +2 位作者 陈智良 丁援建 许建湘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7期400-402,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 90°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后 ,翻转 90°回植重建椎管后壁的方法...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 90°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后 ,翻转 90°回植重建椎管后壁的方法进行治疗 ,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 5年进行下腰痛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术后 3个月复查CT示 :椎管成形术后 ,椎管扩大显著 ,大部分椎板棘突复合体已与周围骨质完全融合固定 (88% )。术后 1年时下腰痛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5年评分与术后 1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减少硬脊膜疤痕粘连的机会 ,椎管扩大明显 ,长期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成形术 外科治疗 椎管狭窄症 减压术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
下载PDF
联用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毕锐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与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个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 目的:探讨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与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个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与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联用椎板切除减压术与神经根减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侧屈位、后伸位与前屈位的应力及其腰椎的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结果:接受治疗后,在500N的载荷下,观察组患者腰椎侧屈位、后伸位与前屈位的应力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 <0.05。接受治疗后,在500N的载荷下,观察组患者腰椎的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与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腰椎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潜行减压术 复合截骨原位椎管成形术 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