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李勇奇 罗瑞 +8 位作者 汪少波 金勇 王健 吴宏梓 王顺 袁峰 赵建新 白宗彪 廖燚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Endo-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60例,根据手...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Endo-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ndo-LIF组30例和MIS-TLIF组30例。收集病人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椎体间融合率,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12个月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病人的临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病人年龄、性别、临床诊断、融合节段、随访时间等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病人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12个月,2组病人VAS评分(腰背部、腿部)、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Endo-LIF组腰背部VAS评分明显低于MIS-TLIF组;术后3个月,Endo-LIF组腿部VAS评分、ODI和JOA评分较MIS-TLIF组更低(P<0.05)。2组病人椎体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良好,且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下腰椎间植骨融合 微创经孔腰融合 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高志祥 王红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n=40)。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疗效、脊柱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前后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结果:植骨组优良率高于减压组,卧床时长、骨折端愈合时长短于减压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植骨组优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脊柱功能,纠正脊柱参数,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广达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6期109-112,共4页
目的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中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35例患... 目的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中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归为参照组,另外3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视为研究组。对两组治疗期间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Cobb角、JOA评分、VAS评分,优势较大的小组为研究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无论是生理功能、躯体疼痛,还是社会功能和健康状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发生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佳,比参照组存在优势(P<0.05)。结论针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临床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疼痛,同时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克正 汪明星 +3 位作者 邹士东 陈山成 孙永杰 池玉磊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1期82-85,90,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总体疗效、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Cobb角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研究组JOA量表总分为(25.85±2.5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9,P<0.05);研究组VAS评分(2.87±0.76)分低于对照组,Cobb角(11.76±1.19)°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5、17.557,P<0.05);研究组SF-36量表中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3、4.481、4.410、3.918、3.37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Cobb角,提高脊柱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COBB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干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价值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玥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75-76,91,共3页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76例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行快速康复护理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76例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行快速康复护理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为观察时间点,记录腰椎影像指标(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多裂肌面积变化,以ODI、VAS评分评估疼痛;观察血液流变直白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改善(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多裂肌面积更大,ODI、VAS分值更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更低,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2.11%)和护理满意率(94.74%)更高,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护理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干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能促进术后短期与长期恢复,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腱和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五点式腰背肌锻炼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疼痛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戴婷 陆虹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改善其负性情绪及腰椎脊髓神经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HIV感染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王杰 张耀申 +1 位作者 赵昌松 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1-638,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减...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25例老年(≥65岁)HIV感染者(HIV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一时期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5例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退行性疾病类型、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减压类型、融合类型与HIV组相匹配的老年非HIV感染者作为非HIV组,比较HIV组与非HIV组术前腰椎骨密度、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白蛋白、血红蛋白、合并感染疾病情况;两组均予以围术期规范化处理及出院后长期健康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植骨融合情况;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HIV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髋部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HIV组手术时间147.16±6.58min,术中出血量319.16±26.84ml;非HIV组手术时间145.31±9.77min,出血量309.69±24.43ml。HIV组患者术前腰椎骨密度、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BMI、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非HIV组(P<0.05),HIV组合并感染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例数显著高于非HIV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VAS、ODI及JOA评分呈持续好转趋势(P<0.05);HIV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VAS、ODI及JOA评分明显高于非HIV组(P<0.05),术后12个月VAS、ODI及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患者髋部骨密度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HIV组随访19.38±3.62个月(12~30个月),非HIV组随访22.89±4.12个月(12~36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腰椎均获骨性融合;均无硬脊膜撕裂、手术部位感染、机会性感染、内固定松动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合并HIV感染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低、免疫力低、营养状态差、合并多种感染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在围手术期规范化处理及出院后长期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此类人群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HIV感染 老年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 疗效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项晗 刘炎 万梅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0期3094-3096,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MIS-TLIF)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P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MIS-TLIF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中PI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设计基...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MIS-TLIF)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P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MIS-TLIF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中PI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IS-TLIF患者术中发生PI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年龄、空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低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饮酒史、体质量指数、术中出血量、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手术时间长、空腹时间长及术中低体温是MIS-TLIF患者术中发生P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IS-TLIF患者术中发生PI的风险较高,年龄大、手术时间长、空腹时间长及术中低体温是MIS-TLIF患者术中发生P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下腰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 压力性损伤 年龄因素 手术时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效果
9
作者 周海波 唐旺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3期0069-0071,共3页
了解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治疗中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病例选自就诊于我院的9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2020.7~2022.7),随机方法分组评价,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45例病人和椎管减压术的45例病人分别归纳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了解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治疗中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病例选自就诊于我院的9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2020.7~2022.7),随机方法分组评价,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45例病人和椎管减压术的45例病人分别归纳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对比对照组病人,治疗效果试验组更佳(P<0.05);治疗前2组JOA评分、Cobb角相对比(P>0.05);对比对照组病人,以上指标治疗后试验组更佳(P<0.05);对比对照组病人,疼痛程度试验组术后更佳(P<0.05);治疗前2组TNF-α、IL-6、IL-1β三项炎症因子水平对比(P>0.05);对比对照组病人,以上指标治疗后试验组更佳(P<0.05)。结论 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治疗中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价值较高,在疗效、功能恢复、疼痛程度、炎症因子方面表现更佳,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管减压术 疗效
原文传递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李林桦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广西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椎管减压术)与试验组(给予椎间植骨融合内...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广西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椎管减压术)与试验组(给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7 d后,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术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7 d后,两组椎管侵占率、Cobb角低于术前,伤椎前高压缩比高于术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术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椎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
11
作者 张士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059-0062,共4页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9月于我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9月于我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改善其负性情绪及腰椎脊髓神经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12
作者 朱志安 黄齐雄 沈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28-0031,共4页
探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纳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 于2019.1-2022.1期间抽取我院24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利用随机排列将其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试验组(6... 探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纳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 于2019.1-2022.1期间抽取我院24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利用随机排列将其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试验组(60例),给予对照组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给予试验组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的指标情况、疼痛度、功能障碍。结果 试验组疗效更佳,P<0.05。试验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较低,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具有明显好转,P<0.05。试验组JOA评分更高,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更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次数少,P<0.05。结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给予其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相比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更高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尽快恢复病情,该手术方式可在临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 经皮孔镜髓核摘除术 孔入路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脊柱微创通道镜下改良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分析
13
作者 徐博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095-0097,共3页
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下改良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采取脊柱微创通道镜下改良TLIF术,分析患者的手术期指标、应激指标、疼痛评分和功能障... 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下改良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采取脊柱微创通道镜下改良TLIF术,分析患者的手术期指标、应激指标、疼痛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较好;术后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等优于术前(P<0.05)。结论 改良微创TLIF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效果良好,可以减少应激反应,提升患者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 退行性疾病 功能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缪锦浩 匡勇 +4 位作者 陈德玉 杨立利 王新伟 陈宇 刘晓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4例,2个间隙18例,3个间隙7例。共置入Zero-P 71枚,C3/4、C4/5、C5/6、C6/7椎间隙置入Zero-P分别为8、19、30、14枚。术前、术后2个月及12个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VAS评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JOA评分,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obb角(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的夹角),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根据术后伸屈侧位X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结果:手术时间48~130min,平均86min;术中出血量40~310ml,平均110ml。14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不适,其中13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2.6%)症状持续至术后4个月消失。随访12~16个月,平均14.6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5±0.8分、1.3±0.9分,均低于术前的7.3±1.3分(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14.6±1.1分、15.0±1.2分,均高于术前的9.7±1.7分(P〈0.05)。术后2个月及12个月颈椎Cobb角分别为18.4°±9.6°、17.8°±9.2°,大于术前的9.0°±10.0°(P〈0.05)。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颈椎Cobb角与术后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手术间隙无异常活动,内置物无移位。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满意,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术后慢性吞咽不适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盘切除融合 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 疗效 吞咽不适
原文传递
髓核组织对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常太 黄公怡 +2 位作者 胡建华 徐红兵 李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盘髓核组织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11头体重约35kg的丹麦猪接受L3/4和L5/6两个节段的前路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其中一个节段在植骨的同时把本节段的全部髓核混合于植骨材料内(A组),另一节段则去除髓核组织... 目的:观察椎间盘髓核组织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11头体重约35kg的丹麦猪接受L3/4和L5/6两个节段的前路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其中一个节段在植骨的同时把本节段的全部髓核混合于植骨材料内(A组),另一节段则去除髓核组织行单纯植骨(B组)。手术后6周处死猪,分别进行椎间融合器内骨量DEXA骨密度的检查和骨组织计量学检查。结果:A组和B组骨密度分别为0.109和0.150mg/cm2,两组之间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新生骨和未吸收骨骨量分别为9.2%和9.3%、11.1%和12.3%,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6周的观察时间内,猪的髓核组织并不影响椎体间植骨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组织 椎间植骨融合 影响 脊柱融合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9
16
作者 海涌 谭荣 +4 位作者 邵水霖 陈晓明 马华松 邹德威 高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固定组 77%的病人获得优良疗效 ,非固定组为 81%。固定组的融合率为 76.9% ,非固定组 80 .9%。两组中均未发现有植骨块的塌陷。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5 .3 %。非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8.4%。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结论 :正确的手术 ,同时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髂骨骨块 ,可以承受正常生理载负荷 ,也可以达到很高的融合率。椎弓根系统螺丝钉内固定不必作为PLIF手术的常规以减少植骨块的下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 手术 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PLIF 生物力学 影像学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郑杰 张冬生 +3 位作者 杨永宏 楼肃亮 邹庆 钱金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5-707,共3页
目的:探讨矫形、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7年1月,对55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侧弯矫形、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评估及随访。结果:侧弯冠状位... 目的:探讨矫形、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7年1月,对55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侧弯矫形、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评估及随访。结果:侧弯冠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35.11°±10.32°矫正到术后23.06°±9.13°,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腿痛情况JOA评分术前平均11分,术后3个月平均23分,术后1年平均25分,术后2年以上平均26分。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X线片检查,均未出现内植物松动、断裂,随访时Cobb角丢失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形、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改善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解除神经根的牵拉,从而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 椎间植骨融合 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6
18
作者 翟生 王武 吕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4-857,共4页
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其中脊柱结核所占的比例最高,约为47.287%。目前,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手术已成为共识。彻底病灶清除是外科治疗的前提和基本要求.但病灶清除后脊柱... 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其中脊柱结核所占的比例最高,约为47.287%。目前,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手术已成为共识。彻底病灶清除是外科治疗的前提和基本要求.但病灶清除后脊柱的稳定性将进一步被破坏,重建及维持脊柱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胸腰椎结核的手术入路一直存在争议.因脊柱结核往往仅累及椎体、椎间盘等前方结构,经前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同期前路或后路行内固定手术。一直被视为治疗脊柱结核的标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病灶清除 椎间植骨融合 胸腰结核 固定治疗 内固定手术 脊柱结核 脊柱稳定性 关节结核
原文传递
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雅辉 刘正蓬 +6 位作者 褚立 明颖 张义龙 孙志杰 王建华 李哲 孙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19-2623,共5页
目的对比后路椎体间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科行单节段LSS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其中接受后路... 目的对比后路椎体间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科行单节段LSS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其中接受后路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患者66例(对照组),接受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患者58例(观察组)。术后随访15~27个月,平均20.6月,比较两种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和治疗费用。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并计算记录丢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术后7 d,术后1、3、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30 316.6±826.8)元,对照组医疗费用(35 356.5±916.2)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1 d、末次随访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丢失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单节段LSS方面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方式在降低治疗费用,节约医疗成本方面更具优势,但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方式能有效减少远期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骨融合 管狭窄症 隙高度 孔高度 前凸角
下载PDF
Quadrant微创系统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勇 丘德赞 +4 位作者 李荣祝 尹东 梁斌 黄孝英 覃俊君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系统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Quadrant微创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运用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 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系统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Quadrant微创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运用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疼痛评估伤口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评价疗效,并观察术后各项指标。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按时门诊复查,平均随访26个月。随访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曲位X线片、腰椎CT及腰椎MRI检查示内固定器稳定,未出现腰椎失稳,20例病例植骨完全融合。临床疗效为优16例,良3例,可1例,无效0例。末次随访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腰痛、腿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系统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维持术后的脊柱稳定性,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满意且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盘突出症 MAST QUADRANT系统 微创手术 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间植骨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