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8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隐喻视角下《京华烟云》中隐喻翻译英汉对比研究
1
作者 倪锦诚 张钰 张顺生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隐喻表达方式和翻译方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挑战。研究发现,隐喻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有隐喻式隐喻翻译、移植式隐喻翻译和白描式隐喻翻译三种。译者在进行文本翻译时,需充分考虑隐喻的深层含义,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同时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京华烟云》 翻译理论
下载PDF
形象与态度——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概念隐喻研究
2
作者 姜波 胡豫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6,F0003,共11页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类表述特殊抽象概念的话语之中,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运用概念隐喻表达抽象概念。报告中的语言将理论阐释与通俗表达有机结合,既体现权威性,又不乏大众性。...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类表述特殊抽象概念的话语之中,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运用概念隐喻表达抽象概念。报告中的语言将理论阐释与通俗表达有机结合,既体现权威性,又不乏大众性。论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运用隐喻识别程序MIPVU,考察了语料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分布和表达特点。研究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念隐喻的使用频率较高,类型包括旅程隐喻、建筑隐喻、军事隐喻、自然隐喻、方位隐喻和拟人隐喻,其中旅程隐喻使用频率最高。语篇通过运用不同的概念隐喻类型塑造了国家的正面形象,表达了中国人民必将团结一致、砥砺前行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党的二十大报告 源域 目标域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中的隐喻翻译研究
3
作者 程凯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认知和理解世界。隐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蕴...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认知和理解世界。隐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隐喻,其英译本也同样得到关注。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围城》隐喻修辞的特点,明确“替换”“直译”“非隐喻表述”等隐喻翻译策略的应用形式,可以为我国文学作品翻译带来经验与借鉴,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聆听中国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围城》 隐喻翻译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索
4
作者 傅了艳 陈洁蓉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9期103-106,共4页
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语言技能,提升学术内涵,突出思辨精神,扩充国际视野。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词汇教学成效是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必要的前提条件。本文以... 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语言技能,提升学术内涵,突出思辨精神,扩充国际视野。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词汇教学成效是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必要的前提条件。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为理论指导,结合医学词汇特点,使用具体词汇实例探讨医学英语词汇的教与学,以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从而提升英语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医学词汇 英语教学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晚熟的人》中的概念隐喻
5
作者 成芳霞 刘丹 《潍坊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其中的十二个故事依然以“高密东北乡”的人与事反映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视角解读该小说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有助于理解故...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其中的十二个故事依然以“高密东北乡”的人与事反映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视角解读该小说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有助于理解故事的隐含意义,探索小说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作者对乡民生活与复杂人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的人》 莫言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中的概念隐喻及其功能研究
6
作者 杜永欣 陈汝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生态文明话语是新时代中国国家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主流话语表达。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国家领导人生态文明话语表达的分析发现,借助于隐喻的话语表达机制,中国以“重返自然”的现代性反思,建构了中国... 生态文明话语是新时代中国国家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主流话语表达。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国家领导人生态文明话语表达的分析发现,借助于隐喻的话语表达机制,中国以“重返自然”的现代性反思,建构了中国生态文明话语的科学性内涵;通过激发社会的“共同体”想象,凝聚了环境治理共识;并以全球环境危机语境下的“英雄主义”叙事,进行了环境治理的情感动员。中国生态文明话语的隐喻建构,在诠释中国的生态价值理念、促进绿色发展共识、倡导社会环保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话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概念隐喻 话语建构 国家话语 环境治理
下载PDF
茶诗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分析——以《品令·茶词》为例
7
作者 翁欣悦 白阳明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193-195,共3页
茶诗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基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对茶诗《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有实体隐喻和结构隐... 茶诗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基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理论,对茶诗《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品令·茶词》中的概念隐喻有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概念转喻有生产转喻,减少转喻及因果转喻。另外,此茶诗中的隐喻和转喻的应用通过建立读者与作品间的桥梁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此诗,探析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令·茶词》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茶诗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域下外宣文献中隐喻的韩译研究——以《中国关键词》韩译为例
8
作者 吕春燕 李莎莎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关键词》汉韩双语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宣文献中隐喻的韩译策略。共提炼出同位映射、错位映射、空位映射、混合映射和添位映射五种意象映射类型,其中添位映射完善了以往翻译过程中被忽略的在译文... 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关键词》汉韩双语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宣文献中隐喻的韩译策略。共提炼出同位映射、错位映射、空位映射、混合映射和添位映射五种意象映射类型,其中添位映射完善了以往翻译过程中被忽略的在译文中添加隐喻的情况。并在Newmark的七大翻译策略基础上,结合韩语特点重新阐释、扩充了韩译策略。隐喻韩译过程中,会发生类别的转换,这为译者提供了新思路,即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隐喻类别以适应异质文化受众的文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外宣文献 映射 韩译
下载PDF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关于新冠的概念隐喻研究
9
作者 张小玲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1086-1094,共9页
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报道涉及大量隐喻。一些学者从批评隐喻分析的视角对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报道进行概念隐喻研究,旨在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本文细致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所进行的隐喻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在批评隐... 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报道涉及大量隐喻。一些学者从批评隐喻分析的视角对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报道进行概念隐喻研究,旨在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本文细致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所进行的隐喻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在批评隐喻分析的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的隐喻研究缺乏历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隐喻分析 概念隐喻 新冠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下《雨中的猫》中的概念隐喻
10
作者 杨佳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
本文基于图形背景理论,对小说《雨中的猫》标题中的两个线索“猫”和“雨”进行研究。对应于小说情节中“猫的出现”“猫的消失”和“猫的得到”,小说的解读经历了图形背景、图形背景逆反和新图形背景三个阶段。图形背景的变换导致“猫... 本文基于图形背景理论,对小说《雨中的猫》标题中的两个线索“猫”和“雨”进行研究。对应于小说情节中“猫的出现”“猫的消失”和“猫的得到”,小说的解读经历了图形背景、图形背景逆反和新图形背景三个阶段。图形背景的变换导致“猫”和“雨”这两个概念隐喻含义的突显也发生了改变。作者留下了两种关于“猫”的解读方式供读者选择:妻子可能会妥协于命运,接受现状;妻子坚决不放弃,继续与丈夫争夺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图形背景理论 《雨中的猫》
下载PDF
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研究——以《2023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11
作者 刘亚琳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797-802,共6页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在政治语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受众了解复杂抽象的政治概念,还能向受众传达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家的政治态度。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将《2023政府工作...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在政治语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受众了解复杂抽象的政治概念,还能向受众传达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家的政治态度。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将《2023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研究语料,归纳报告中出现的4类较为典型的概念隐喻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照官方英文译本,总结其中的隐喻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政府工作报告》 概念隐喻 翻译策略
下载PDF
Things Fall Apart概念隐喻汉译比较研究
12
作者 李倩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真实亲诚”理念的提出使得中非人文交流更加繁茂,中非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日益扩大。值此时代背景下,以非洲经典文学作品Things Fall Apart为研究对象,就国内三版汉译本对小说中概念隐喻的翻译案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 “真实亲诚”理念的提出使得中非人文交流更加繁茂,中非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日益扩大。值此时代背景下,以非洲经典文学作品Things Fall Apart为研究对象,就国内三版汉译本对小说中概念隐喻的翻译案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针对该小说概念隐喻主要处理的方向为:保留隐喻,延续始源域语言特色;更换隐喻,兼顾始源域和目标域语言交融以及去除隐喻,跨越源域语言羁绊,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为直译、换喻、意译以及省略,其中,尤以直译应用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比较研究 映射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浅析汉语成语中的概念隐喻现象
13
作者 井红静 《今古文创》 2024年第5期122-124,共3页
成语通常言辞凝练而寓意深远,浩瀚的汉字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璀璨瑰宝,其中不乏概念隐喻现象的存在,也可以说,正是隐喻的应用才使得汉语成语言简意赅,言近旨远,本文以部分成语为例详细分析了汉语成语中的概念隐喻现象。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汉语成语 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 本体隐喻
下载PDF
浅析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运用——以庄子《逍遥游》为例
14
作者 王瑞 《中学语文》 2024年第3期95-97,共3页
论文探讨了庄子《逍遥游》中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运用。概念隐喻抽象表达了逍遥自在、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寓言投射生动展现了庄子对于社会伦理和个体价值的独特见解。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结合运用,形成了庄子独特的表达风格。文章通过... 论文探讨了庄子《逍遥游》中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运用。概念隐喻抽象表达了逍遥自在、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寓言投射生动展现了庄子对于社会伦理和个体价值的独特见解。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结合运用,形成了庄子独特的表达风格。文章通过探析这些修辞手法,旨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其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理解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游》 概念隐喻 寓言投射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中美水污染环境新闻中的概念隐喻
15
作者 王安琦 王淑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175-180,共6页
该研究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中美水污染环境新闻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判断双方展现出的生态理念,比对背后折射出的生态哲学观及其成因,并剖析水污染环境新闻语篇中的生态取向,契合的为有益性话语,中立的为模糊性话语,违背的则为... 该研究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中美水污染环境新闻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判断双方展现出的生态理念,比对背后折射出的生态哲学观及其成因,并剖析水污染环境新闻语篇中的生态取向,契合的为有益性话语,中立的为模糊性话语,违背的则为破坏性话语,从而推进有关生态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研究。经过对比研究发现:(1)中美水污染环境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类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2)中国水污染环境新闻中的概念隐喻多呈现有益性生态取向,美国则多为破坏性生态取向,双方的模糊性生态取向均较少;(3)中国水污染环境新闻中的概念隐喻凸显“生态命运共同体”观念,而美国呈现“经济优先”的生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话语分析 中美新闻 环境新闻 水污染 概念隐喻
下载PDF
政治话语概念隐喻的体认语言学研究
16
作者 张瑞霞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体认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概念隐喻植根于体认,广泛存在于语言中。近年来,概念隐喻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篇中,来解释抽象的政治概念,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政治思想。本文... 体认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概念隐喻植根于体认,广泛存在于语言中。近年来,概念隐喻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篇中,来解释抽象的政治概念,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政治思想。本文从体认语言学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为基础,通过分析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归纳其中包含的概念隐喻类型及特点,探究国家领导人是怎样对政治思想进行解读和建构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政治话语 概念隐喻 体认语言学
原文传递
概念隐喻视角下《文心雕龙》隐喻翻译研究
17
作者 陈倩 阮宏芳 《海外英语》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文心雕龙》中蕴含丰富的隐喻表达,作者把深邃的文学创作理念化为生动的隐喻,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自然现象、器物和日常用品都成为隐喻投射的目标。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本质上是喻体的跨域映射,译者杨国斌在源域和目标域相重叠或... 《文心雕龙》中蕴含丰富的隐喻表达,作者把深邃的文学创作理念化为生动的隐喻,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自然现象、器物和日常用品都成为隐喻投射的目标。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本质上是喻体的跨域映射,译者杨国斌在源域和目标域相重叠或相异时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再现原文的隐喻表达。杨译本以其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隐喻再现有效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隐喻翻译 《文心雕龙》 典籍英译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18
作者 赵菲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5期55-57,共3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英语教学的发展,词汇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探索更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概念隐喻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英语教学的发展,词汇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探索更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概念隐喻的实践探索,探讨了概念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下载PDF
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研究--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例
19
作者 高霏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使人们通过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和体验陌生的概念。隐喻在政治演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抽象复杂的政治概念,还能传达政治理念和思想形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使人们通过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和体验陌生的概念。隐喻在政治演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抽象复杂的政治概念,还能传达政治理念和思想形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语料,归纳出文中高频出现的三种概念隐喻方式,并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中的隐喻异同,分析概念隐喻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政治演讲 翻译方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