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等技术指南,为建模与模拟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2022年7月,为了解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在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等技术指南,为建模与模拟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2022年7月,为了解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在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方面的实践情况,药品审评中心对制药工业界在新药研发中应用MIDD的实践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收集到的企业反馈数据,分析MIDD技术在国内制药工业界的实践情况,并对当前仍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简要讨论。展开更多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治疗药物,因其对多种肿瘤卓越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基于定量药理学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能加速新药临床试验的进程,提高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治疗药物,因其对多种肿瘤卓越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基于定量药理学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能加速新药临床试验的进程,提高新药研究过程中决策的正确率,尤其是针对研发难度较大而需求甚广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新药。本文主要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例,阐述MIDD方法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研发早期有效给药方案的拟定,研发晚期评估临床疗效和验证给药方案的可行性,再至上市后给药方案的再评估及变更,为MIDD指导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在儿科用药研发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在儿科新药研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在指导剂量选择时,MIDD的核心内容包括基于生理的药物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在儿科用药研发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在儿科新药研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在指导剂量选择时,MIDD的核心内容包括基于生理的药物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和群体药物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opPK)模型的建立和仿真预测。PBPK模型用于开展临床试验前对儿科剂量进行预测,具有从成人PK外推至儿科PK的能力;PopPK模型用于从儿科临床数据中分析得到药物的PK特征,分析影响药物PK行为的关键协变量,指导个体化儿科用药。这两种模型各有优势与不足,需要在儿科新药研发各个阶段进行联合运用,互相补充,共同为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剂量选择发挥作用。本文以利伐沙班儿科用药研发为例,介绍PBPK模型和PopPK模型在儿科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中设计和验证给药方案的联合应用,为其他儿科用药研发中MIDD的应用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基于定量系统药理学(quantitative systems pharmacology,QSP)模型的药物转化研究是国际上新兴的前沿药物研发范式。通过构建覆盖多个生理尺度中疾病关联机制及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QSP可系统性整合多模态的临床前和临床层面数...基于定量系统药理学(quantitative systems pharmacology,QSP)模型的药物转化研究是国际上新兴的前沿药物研发范式。通过构建覆盖多个生理尺度中疾病关联机制及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QSP可系统性整合多模态的临床前和临床层面数据,并从机制角度动态描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定量预测药物干预后产生的药效和不良反应。因此,QSP模型模拟和其衍生的虚拟临床试验分析已被用于指导新靶点和新治疗策略的发现与评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生物标志物筛选和个体化治疗等,其可在多个层面高效提升药物的临床转化成功率。QSP的理念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新药研发产业已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并已逐渐成为现代模型引导药物研发模式中的重要部分,而其在国内仍处于起步初期。本文将全面介绍QSP这一前沿方向的内涵与进展及其在全球创新药研发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为推动我国QSP领域的发展以及原创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与指导。展开更多
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是目前新药研究及药物临床个体化给药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来说,系统掌握MIDD尤为重要。然而,由于MIDD涉及复杂的医学问题、晦涩的数学公式及难懂的统计学知识...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是目前新药研究及药物临床个体化给药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来说,系统掌握MIDD尤为重要。然而,由于MIDD涉及复杂的医学问题、晦涩的数学公式及难懂的统计学知识,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MIDD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将介绍基于案例分析提升临床药学本科专业MIDD教学的方法,并提出对改进教学方法的思考。展开更多
文摘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等技术指南,为建模与模拟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2022年7月,为了解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在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方面的实践情况,药品审评中心对制药工业界在新药研发中应用MIDD的实践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收集到的企业反馈数据,分析MIDD技术在国内制药工业界的实践情况,并对当前仍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文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治疗药物,因其对多种肿瘤卓越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基于定量药理学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能加速新药临床试验的进程,提高新药研究过程中决策的正确率,尤其是针对研发难度较大而需求甚广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新药。本文主要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例,阐述MIDD方法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研发早期有效给药方案的拟定,研发晚期评估临床疗效和验证给药方案的可行性,再至上市后给药方案的再评估及变更,为MIDD指导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文摘在儿科用药研发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在儿科新药研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在指导剂量选择时,MIDD的核心内容包括基于生理的药物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和群体药物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opPK)模型的建立和仿真预测。PBPK模型用于开展临床试验前对儿科剂量进行预测,具有从成人PK外推至儿科PK的能力;PopPK模型用于从儿科临床数据中分析得到药物的PK特征,分析影响药物PK行为的关键协变量,指导个体化儿科用药。这两种模型各有优势与不足,需要在儿科新药研发各个阶段进行联合运用,互相补充,共同为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剂量选择发挥作用。本文以利伐沙班儿科用药研发为例,介绍PBPK模型和PopPK模型在儿科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中设计和验证给药方案的联合应用,为其他儿科用药研发中MIDD的应用提供参考。
文摘基于定量系统药理学(quantitative systems pharmacology,QSP)模型的药物转化研究是国际上新兴的前沿药物研发范式。通过构建覆盖多个生理尺度中疾病关联机制及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QSP可系统性整合多模态的临床前和临床层面数据,并从机制角度动态描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定量预测药物干预后产生的药效和不良反应。因此,QSP模型模拟和其衍生的虚拟临床试验分析已被用于指导新靶点和新治疗策略的发现与评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生物标志物筛选和个体化治疗等,其可在多个层面高效提升药物的临床转化成功率。QSP的理念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新药研发产业已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并已逐渐成为现代模型引导药物研发模式中的重要部分,而其在国内仍处于起步初期。本文将全面介绍QSP这一前沿方向的内涵与进展及其在全球创新药研发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为推动我国QSP领域的发展以及原创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与指导。
文摘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是目前新药研究及药物临床个体化给药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来说,系统掌握MIDD尤为重要。然而,由于MIDD涉及复杂的医学问题、晦涩的数学公式及难懂的统计学知识,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MIDD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将介绍基于案例分析提升临床药学本科专业MIDD教学的方法,并提出对改进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