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天然白桦林的最优密度模型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维芳
苏含英
于凤华
李国春
李长胜
秦家鼎
-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10,共5页
-
文摘
林分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一个最佳密度,使得最终主间伐合计的总收获量最大。为了找到这一密度系列,根据1994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收集的200块标准地及391株解析木的资料,以立木密度(N)作为控制变量,以林分蓄积为状态变量,以各阶段间伐的总收获量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利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进行推导,得出了天然白桦林的最优密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得到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论最优密度。对天然白桦林的营养面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树高承担值确定保留木株数的方法,只要根据年龄和立地条件确定树高承担值,就可通过优势木平均高获得营养面积,进而求得保留木株数。这种方法简便而实用,便于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
关键词
天然白桦林
动态规划
最优密度模型
-
Keywords
Natural forest
White birch
Betula platyphylla
Dynamic program
Optimal density model
-
分类号
S758.5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S792.15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准格尔褐煤分子结构模型构建及其分子模拟
- 2
-
-
作者
张志军
商秀琳
魏中奇
汤迪
李贞庆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选煤技术》
2024年第6期7-14,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7428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24JCCXHH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B4100900)。
-
文摘
构建和解析煤炭分子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微观结构与反应规律。首先,运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结合分子模拟,全面且系统地对准格尔地区的褐煤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然后,构建了准格尔褐煤的二维结构模型;利用MaterialStudio2020软件对平面模型实施了几何优化处理,在加氢饱和、结构优化和退火动力学模拟后,化学键扭曲,能量显著降低,生成三维结构模型。最后,进一步进行密度模拟,通过势能与密度的关系,确定最优密度并构建聚集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准格尔褐煤的桥碳和周碳比值(X_(BP))为0.12,芳香结构以苯环为主,氧原子主要以酚羟基形式存在,而氮元素则主要分布在吡咯结构中,由于硫含量较低,模型中忽略了硫的影响;煤结构的稳定性主要由扭转能和范德华能主导;确定模型最优密度为1.1g/cm^(3),与实测值吻合,将40个大分子模型组装为聚集态结构,并通过分子力学和动力学优化,显示分子间与分子内作用力导致芳香层片扭曲变形,形成较为杂乱的结构。该研究通过密度模拟提升了模型的可靠性,为从分子尺度深入探讨褐煤特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关键词
煤分子结构表征
褐煤分子结构模型
聚集态模型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碳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模型最优密度
-
Keyword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oal
lignite molecular structure model
aggregation model
FTIR
^(13)C-NMR
XPS
optimum density of model
-
分类号
TD94
[矿业工程—选矿]
TQ127.1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
-
题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最优密度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Ⅱ)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梦
匡莹
刘刚
陈洪莉
邓宝忠
-
机构
黑龙江省林业研究所
大兴安岭林业技工学校
五营林业局
-
出处
《林业勘查设计》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
文摘
5 抚育间伐技术 抚育间伐是调节林分密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森林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间伐措施可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提高木材质量,缩短成材周期,改善林内卫生状况,增强林木的抗灾能力。 5.1
-
关键词
间伐方式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最优密度模型
地位指数
抚育间伐
间伐强度
林分生长
连年生长量
控制技术
主伐
-
分类号
S753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