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密装片头运动平台摩擦力测试与模型辨识研究
1
作者 梁伟明 钱承山 +3 位作者 朱友为 花国祥 陈怀荣 张翔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1,共5页
在芯片贴装过程中,对装片头运动平台非线性摩擦力进行补偿是提高装片精度的有效途径,目前运动平台的摩擦特性难以准确描述,为此设计并搭建了运动平台等效摩擦力测试系统,并进行了摩擦力测试实验。根据测试的摩擦力数据,通过牛顿-拉夫逊... 在芯片贴装过程中,对装片头运动平台非线性摩擦力进行补偿是提高装片精度的有效途径,目前运动平台的摩擦特性难以准确描述,为此设计并搭建了运动平台等效摩擦力测试系统,并进行了摩擦力测试实验。根据测试的摩擦力数据,通过牛顿-拉夫逊优化算法(Newton-raphson-based optimizer,NRBO)对摩擦力模型进行参数辨识,仿真结果表明辨识出的摩擦力理论模型与实际测试结果相吻合,有效地提高了摩擦力模型的辨识精度,为后续设计高性能控制器时实现运动平台摩擦力的精确补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贴装 非线性摩擦力 牛顿-拉夫逊优化算法 模型辨识
下载PDF
模型辨识在氢氟化系统先进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琛 李雪 +2 位作者 郑芳 张瑜 李雷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针对铀纯化转化生产中非线性、大迟延、多变量耦合程度高的氢氟化系统生产流程,采用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建立氢氟化系统中相关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进而优化控制系统相关参数。通过对比采用了模型辨识的先进控制系统与原控制系统的仿... 针对铀纯化转化生产中非线性、大迟延、多变量耦合程度高的氢氟化系统生产流程,采用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建立氢氟化系统中相关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进而优化控制系统相关参数。通过对比采用了模型辨识的先进控制系统与原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辨识在先进控制中的重要性、优越性、可行性,对改善复杂系统的控制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辨识 参数优化 先进控制 氢氟化系统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成像退化模型辨识及超分辨率成像方法
3
作者 曹军峰 丁庆海 +2 位作者 邹德鹏 秦恒加 罗海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8-228,共11页
红外成像系统由于制造工艺和成本制约,分辨率仍然较低。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是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有效方法,获得了广泛研究,并在仿真图像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应用于实际图像时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实际成像退化更加复杂,包括红外光... 红外成像系统由于制造工艺和成本制约,分辨率仍然较低。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是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有效方法,获得了广泛研究,并在仿真图像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应用于实际图像时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实际成像退化更加复杂,包括红外光学系统像差和装配误差引起的空间非一致模糊,以及受工作温度影响导致的模糊核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成像退化模型辨识方法和基于退化模型约束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通过在不同工作温度下采集标定靶标图像,标定不同工作温度、不同空间位置的模糊核;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建立成像退化模型,并利用定标数据进行模型参数求解,为超分辨率重建提供更多先验信息;设计迭代超分辨率重建网络,交替进行退化参数估计和超分辨率重建,经过多次迭代逐步提高重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求解的成像退化模型可准确描述模糊核变化规律,基于退化模型约束和退化参数在线学习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可显著提高红外超分辨率成像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 退化模型辨识 空间非一致模糊 模糊核估计 迭代优化 红外图像
原文传递
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模型辨识及其参数自整定
4
作者 潘海鸿 张青 +2 位作者 丁可帅 凌善 潘章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2-36,共5页
为解决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控制器参数整定中的系统稳定性和整定耗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伺服系统模型辨识的最大相位裕度参数整定方法。建立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控制器速度环的理论模型;利用谱分析法对伺服系统速度环模型进行辨识,建... 为解决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控制器参数整定中的系统稳定性和整定耗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伺服系统模型辨识的最大相位裕度参数整定方法。建立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控制器速度环的理论模型;利用谱分析法对伺服系统速度环模型进行辨识,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最后基于给定的相位裕度系数对关节伺服控制参数进行整定。通过搭建工业机器人实验平台,将基于伺服系统模型辨识的频域整定方法与基于理论模型的频域整定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机器人末端在X方向的位置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1.8%,在Y方向降低了26.2%,在Z方向降低了23.4%。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提高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定位精度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速度环 模型辨识 参数整定
下载PDF
基于主观反馈的角运动感知模型辨识方法研究
5
作者 刘婷婷 罗鹏 +1 位作者 白俊林 舒杨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8期256-261,共6页
分析角运动感知模型的发展历程,用于研究适用于飞行模拟研究的角运动感知模型。针对不同模型参数不一致,模拟器运动学仿真研究上应用受限的情况,开展了针对性的实验设计。尤其是针对运动感知难以量化的特殊性,以时间信号采集的途径来达... 分析角运动感知模型的发展历程,用于研究适用于飞行模拟研究的角运动感知模型。针对不同模型参数不一致,模拟器运动学仿真研究上应用受限的情况,开展了针对性的实验设计。尤其是针对运动感知难以量化的特殊性,以时间信号采集的途径来达到辨识感知模型的目的,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处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大时间常数τ_(L)的测量结果整体规律满足理论分析,但是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而小时间常数τ_(L)的测量结果差异较明显,主要是由于该参数要求的精度非常高,且同样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感知 飞行模拟器 模型辨识
下载PDF
基于整车动力学响应及BP神经网络的纯纵滑轮胎模型辨识
6
作者 江会华 祝栎严 +3 位作者 王爱春 刘卫东 时乐泉 吴晓建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4期513-523,530,共12页
目前轮胎模型的辨识主要基于滑移率-纵向力或侧偏角-侧向力等已知数据的非线性拟合,这些数据需用专用台架或轮胎六分力仪测量获得,高昂成本限制了此类方法的应用,故提出基于车载传感器和整车动力学响应的纯纵滑轮胎模型离线辨识方法,以... 目前轮胎模型的辨识主要基于滑移率-纵向力或侧偏角-侧向力等已知数据的非线性拟合,这些数据需用专用台架或轮胎六分力仪测量获得,高昂成本限制了此类方法的应用,故提出基于车载传感器和整车动力学响应的纯纵滑轮胎模型离线辨识方法,以低成本获取准确轮胎模型。在Carsim中构建与待辨识轮胎所在车辆相匹配的虚拟车辆动力学模型(对轮胎模型无匹配要求),仿真计算虚拟车辆在配备不同轮胎模型参数时的整车动力学响应,为BP神经网络提供训练样本,形成“不同轮胎模型参数-整车动力学响应”映射关系;采集装配了待辨识轮胎的车辆在制动工况下的状态响应,通过已训练的BP神经网络模型离线辨识轮胎模型参数;在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环境下,Gim和UniTire轮胎模型的辨识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可准确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模型辨识 BP神经网络 整车制动实验 Gim轮胎模型 UniTire轮胎模型
下载PDF
基于迭代优化和神经网络补偿的超冗余机械臂半参数动力学模型辨识
7
作者 周宇飞 李中灿 +4 位作者 李毅 崔靖凯 贺顺锋 盛展翊 朱明超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7,共15页
为了实现超冗余机械臂动力学模型的精确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优化和神经网络补偿的半参数动力学模型辨识方法。首先,介绍了超冗余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和最小参数集,建立了关节非线性摩擦模型,使用遗传算法优化回归矩阵条件数生成激励... 为了实现超冗余机械臂动力学模型的精确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优化和神经网络补偿的半参数动力学模型辨识方法。首先,介绍了超冗余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和最小参数集,建立了关节非线性摩擦模型,使用遗传算法优化回归矩阵条件数生成激励轨迹。然后建立了机械臂动力学模型物理可行性约束,基于迭代优化方法设计了两层循环网络对超冗余机械臂的惯性参数和关节摩擦模型进行辨识。最后,利用数据集训练BP神经网络,得到超冗余机械臂半参数动力学模型,并与多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最小二乘算法和加权最小二乘算法,通过使用本文提出的辨识算法,关节辨识力矩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之和分别提高了32.81%和23.76%,半参数动力学模型相比于全参数动力学模型力矩残差均方根之和提高了23.56%,辨识结果验证了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冗余机械臂 动力学模型辨识 迭代优化 半参数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一种基于ISBO算法的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凯 田海建 丁恒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3,共11页
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对模型精度有较大的影响。针对缎蓝园丁鸟优化SBO(satin bowerbird optimization)算法收敛精度低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缎蓝园丁鸟优化ISBO(improved satin bowerbird optimization)... 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对模型精度有较大的影响。针对缎蓝园丁鸟优化SBO(satin bowerbird optimization)算法收敛精度低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缎蓝园丁鸟优化ISBO(improved satin bowerbird optimization)算法。采用惯性权重、柯西变异、高斯变异和贪婪选择策略来提高ISBO算法的收敛精度,并利用标准测试函数对其收敛性能进行验证。结合电池充放电数据,将提出的ISBO算法用于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辨识。实验结果表明,与SBO和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ISBO算法参数辨识精度较高且辨识精度不受电池工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等效电路模型 模型参数辨识 改进的缎蓝园丁鸟优化算法
下载PDF
柔索驱动单元的模型辨识与控制器设计
9
作者 邹宇鹏 张宗源 +3 位作者 王梦菲 张际平 来小靖 王新庆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2,45,共6页
针对并联柔索驱动机器人力场模拟应用场景下驱动单元的力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基于Links半物理仿真环境,运用Matlab System Identification工具箱,对柔索驱动单元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模型辨识,并对系统的不确定性进行辨识。结果表明,考虑柔索... 针对并联柔索驱动机器人力场模拟应用场景下驱动单元的力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基于Links半物理仿真环境,运用Matlab System Identification工具箱,对柔索驱动单元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模型辨识,并对系统的不确定性进行辨识。结果表明,考虑柔索驱动单元的不确定性因素后实际系统模型与理论模型相吻合,且系统理论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可靠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对柔索驱动单元进行控制器设计,并验证了模型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模型辨识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类型系统的模型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辨识 力伺服系统 半物理仿真 柔索驱动单元
下载PDF
RFS-RF的局部非线性模型辨识新方法
10
作者 姜洋 马砚秋 +2 位作者 陈榕 刘景良 张羲岭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3-69,共7页
鉴于恢复力曲面法(Restoring Force Surface,RFS)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在参数辨识领域的优越性,结合上述两种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RFS-RF的局部非线性模型辨识方法。首先,针对局部非线性模型求解其动力响应。其次,根据获得... 鉴于恢复力曲面法(Restoring Force Surface,RFS)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在参数辨识领域的优越性,结合上述两种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RFS-RF的局部非线性模型辨识方法。首先,针对局部非线性模型求解其动力响应。其次,根据获得的动力响应计算恢复力曲面与边际谱,然后再通过边际谱求解非线性指标。再次,通过多次改变结构的刚度和阻尼参数生成若干组非线性指标并建立随机森林模型。然后,将新的非线性指标作为预测集输入已经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并判断系统的非线性类型和非线性函数形式。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局部非线性系统的待求参数进行精确识别。通过一个四层剪切型框架结构模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RFS-RF的多自由度局部非线性模型辨识方法能够准确识别结构系统的非线性类型、函数形式以及未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力曲面 随机森林 边际谱 模型辨识 局部非线性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火电厂热工过程模型辨识 被引量:68
11
作者 刘长良 于希宁 +1 位作者 姚万业 刘吉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0-174,共5页
针对热工对象的特点及基本遗传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热工对象模型辨识的改进遗传算法,有效抑制了算法早熟,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了专用的模型辨识软件,对典型热工过程进行了辨识,给出... 针对热工对象的特点及基本遗传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热工对象模型辨识的改进遗传算法,有效抑制了算法早熟,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采用MATLAB语言编制了专用的模型辨识软件,对典型热工过程进行了辨识,给出了各种输入下的辨识结果。仿真研究表明,不管对象输入是阶跃信号、还是模拟现场操作的任意信号,都能得到准确的辨识结果。即使输入中含有较大的噪声信号,也可得到准确的传递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火电厂 热工过程 模型辨识
下载PDF
《地基光电望远镜技术》专题文章导读: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与模型辨识 被引量:42
12
作者 王建立 王帅 +1 位作者 陈涛 李洪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4,共7页
关键词 光电跟踪 伺服控制 频率响应测试 模型辨识 机械谐振
下载PDF
微位移控制液压系统建模与模型辨识 被引量:23
13
作者 彭雄斌 龚国芳 +3 位作者 廖湘平 吴伟强 汪慧 娄海洋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06-211,共6页
为实现微米级别位移控制,采用伺服驱动器、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和位移放大液压缸代替传统伺服阀和泵源,利用位移放大液压缸与执行液压缸的有效面积比,对执行液压缸进行精确定位。针对其液压系统进行数学建模,讨论液压油弹性模量、油液黏... 为实现微米级别位移控制,采用伺服驱动器、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和位移放大液压缸代替传统伺服阀和泵源,利用位移放大液压缸与执行液压缸的有效面积比,对执行液压缸进行精确定位。针对其液压系统进行数学建模,讨论液压油弹性模量、油液黏度、蓄能器压力与体积等变量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建立微位移控制系统AMEsim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液压油弹性模量越大,系统响应越快;油液黏度越大,系统响应越慢;蓄能器压力与体积对系统响应影响微小,仿真结果与数学模型预测相符。设计试验台并在试验台进行液压系统开环扫频特性试验,使用Matlab辨识工具箱对系统试验数据进行模型辨识,辨识结果表明:二阶系统与试验数据的吻合度较高,与数学模型预测相符。基于辨识模型设计的PD控制器在微位移控制综合平台上得到了应用,位置控制偏差范围为-2~1.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位移控制 液压系统 建模 模型辨识 位置控制
下载PDF
岩石非定常蠕变模型辨识 被引量:37
14
作者 吕爱钟 丁志坤 +1 位作者 焦春茂 李金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1,共6页
在页岩蠕变试验数据基础上,分析岩石黏弹性变形随应力水平不同和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通过反分析方法建立一维情况下非定常黏弹性模型的蠕变方程,通过应变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不考虑参数的时间相关性将引起较大的误差,... 在页岩蠕变试验数据基础上,分析岩石黏弹性变形随应力水平不同和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通过反分析方法建立一维情况下非定常黏弹性模型的蠕变方程,通过应变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不考虑参数的时间相关性将引起较大的误差,而考虑参数的时间相关性的非定常黏弹性模型比定常黏弹性模型可更为准确地反映岩石的黏弹性变形性能。在软岩巷道二维非定常蠕变模型辨识的工程实例中,事先假定围岩为黏弹性和黏弹塑性两种不同力学模型,并分别考虑参数为定常和非定常两种情形,在已知现场量测位移条件下,利用位移反分析并根据一定的准则函数求其不同模型中的参数及相应的准则函数值,由各个模型相应的准则函数值大小,判定最佳模型。在假定的一组模型里,发现非定常黏弹塑性模型为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黏弹塑性 蠕变 非定常参数 位移反分析 模型辨识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Wiener模型辨识与实例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艳 李少远 +1 位作者 王笑波 周坚刚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1-995,共5页
针对一类工业过程中可描述成Wiener模型的非线性系统,其辨识问题可等价成以估计参数为优化变量的非线性极小值优化问题.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在整个参数空间内并行搜索获得极小值优化问题的最优解(Wiener模型的最优估计),通过对粒... 针对一类工业过程中可描述成Wiener模型的非线性系统,其辨识问题可等价成以估计参数为优化变量的非线性极小值优化问题.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在整个参数空间内并行搜索获得极小值优化问题的最优解(Wiener模型的最优估计),通过对粒子的迭代轨迹进行分析,改进了PSO算法中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的选择.通过一个Wiener模型的数值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将该方法应用在连续退火机组加热炉产品质量模型的辨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辨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ENER模型 粒子群优化 模型辨识 参数估计 收敛特性
下载PDF
基于子空间技术的电动汽车电池模型辨识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勇 王丽芳 +2 位作者 廖承林 王立业 徐冬平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0,共7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型的观测和辨识是电动汽车高效、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基于电池的电路模型,从利于辨识的角度,建立了状态空间形式的电池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子空间技术的模型辨识算法。在不同阶次、脉宽和幅值下,采用逆M序列对电池...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型的观测和辨识是电动汽车高效、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基于电池的电路模型,从利于辨识的角度,建立了状态空间形式的电池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子空间技术的模型辨识算法。在不同阶次、脉宽和幅值下,采用逆M序列对电池模型辨识效果进行了验证和比较,最终提出了最优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参数辨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普遍的适用性,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模型 子空间 模型辨识 电池测试方法
下载PDF
Matlab在水轮机模型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宪林 杜晓勇 +1 位作者 田云峰 赵海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5-87,92,共4页
介绍M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的功能,对Matlab在水轮机模型辨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合抽水蓄能电站现场试验,基于并网发电运行、负荷随机波动激励下的200MW机组实测数据,运用M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实现了数据预处理和模型辨识计算,得出了... 介绍M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的功能,对Matlab在水轮机模型辨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合抽水蓄能电站现场试验,基于并网发电运行、负荷随机波动激励下的200MW机组实测数据,运用M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实现了数据预处理和模型辨识计算,得出了复杂输水系统下水轮机输出力矩与导叶开度间的传递函数模型,并采用先验知识检验、阶跃响应检验和残差白噪声检验3种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辨识模型具有非最小相位系统特征,连续阶跃响应的现场实测结果与采用辨识模型的仿真结果在响应的各个阶段均相当一致,模型残差为具有99%置信度的白噪声,所得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模型辨识 水轮机 模型检验
下载PDF
基于遗传BP神经网络的磁流变悬置模型辨识 被引量:14
18
作者 邓召学 郑玲 +1 位作者 郭敏敏 张自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5-960,共6页
为克服误差逆向传播算法的多层前馈型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局部极小化问题,提出用遗传算法(GA)的全局搜索能力寻求最优的BP神经网络权值和阀值,以提高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克服局部最优。以磁流变液压悬置动态特性试验结果为数据样本... 为克服误差逆向传播算法的多层前馈型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局部极小化问题,提出用遗传算法(GA)的全局搜索能力寻求最优的BP神经网络权值和阀值,以提高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克服局部最优。以磁流变液压悬置动态特性试验结果为数据样本,分别用未优化的BP神经网络和优化后的GA-BP神经网络对磁流变液压悬置正、逆模型进行辨识。结果表明,相对于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辨识精度、更快的收敛速度,在磁流变液压悬置数学模型辨识方面具备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磁流变悬置 模型辨识
下载PDF
软弱岩体蠕变模型辨识与参数反演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强勇 张建国 +1 位作者 杨文东 贺如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72,共7页
压缩蠕变试验是了解岩体蠕变力学特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软弱岩体现场压缩蠕变试验资料的分析,揭示坝区软弱岩体具有瞬时弹性变形、减速蠕变和弹性后效特性。通过对各种流变组合模型的辨识,确定采用广义开尔文模型来反... 压缩蠕变试验是了解岩体蠕变力学特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软弱岩体现场压缩蠕变试验资料的分析,揭示坝区软弱岩体具有瞬时弹性变形、减速蠕变和弹性后效特性。通过对各种流变组合模型的辨识,确定采用广义开尔文模型来反映坝区软弱岩体的压缩蠕变特性。根据辨识的蠕变模型推导出了刚性承压板边缘岩体表面的压缩蠕变变形计算公式,据此采用优化反演法获得了坝区软弱岩体的瞬时弹性模量、黏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等蠕变参数,从而为坝区边坡加固设计和稳定性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岩体流变参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承压板 压缩蠕变试验 蠕变模型辨识 蠕变参数反演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模型辨识方法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映 白本督 焦李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5-360,共6页
该文提出一种非线性系统的模型辨识方法。通过结构的辨识(学习)和参数的辨识(学习),构造了一个模糊神经网络,经调整网络的权值,获得一个精确的模糊模型。对两个非线性系统辨识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模糊神经网络 结构辨识 参数辨识 系统辨识 模型辨识 非线性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