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运营环境不确定性的斜拉桥模态频率识别 被引量:6
1
作者 宗周红 张坤 +1 位作者 廖聿宸 吴睿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50,共11页
为剔除运营环境因素(温度、车辆荷载、风等)对斜拉桥结构模态频率的影响,凸显因结构损伤引起的频率变化,对运营环境和模态频率之间的量化和传递进行研究。首先,考虑温度对材料弹性模量以及几何特性的影响,对温度影响模态频率的机理进行... 为剔除运营环境因素(温度、车辆荷载、风等)对斜拉桥结构模态频率的影响,凸显因结构损伤引起的频率变化,对运营环境和模态频率之间的量化和传递进行研究。首先,考虑温度对材料弹性模量以及几何特性的影响,对温度影响模态频率的机理进行分析,以灌河大桥为工程背景,在较长时间尺度内对模态频率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然后,根据匀速移动常量力作用模型推导移动荷载和结构振动强度的关系,考虑到车辆荷载及风荷载在较短时间尺度内对桥梁结构作用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NLPCA)对运营环境因素进行主要特征提取和冗余信息的剔除,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实现两者之间的量化和传递;最后,提出基于运营环境变量分析的模态参数修正方法。结果表明:在较长时间尺度内,温度和车辆荷载与斜拉桥模态频率均有明显的负线性相关性,40℃季节温差对灌河大桥模态频率的影响为1.3%;非强风期间,主梁加速度RMS可近似反映桥上车辆荷载的变化;在短时间尺度内,温度与车辆荷载2种因素影响水平相当,一天内对灌河大桥影响一般不超过1%;基于NLPCA的ANN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实现灌河大桥环境因素与模态频率的传递,剔除运营环境因素影响后的斜拉桥模态频率变异性明显降低,主要包含某些随机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桥梁健康监测 模态频率识别 不确定性量化和传递 非线性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与奇异值分解对振动系统模态频率进行识别的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波 李健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1,共4页
针对从受噪声污染的脉冲响应信号和快速正弦扫频响应信号中识别振动系统的单模态和密集多模态的频率问题,将小波变换与奇异值分解(SVD)滤波相结合,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能量分布函数,为了提高对密集模态和含有噪声信号的识别效果,对该能... 针对从受噪声污染的脉冲响应信号和快速正弦扫频响应信号中识别振动系统的单模态和密集多模态的频率问题,将小波变换与奇异值分解(SVD)滤波相结合,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能量分布函数,为了提高对密集模态和含有噪声信号的识别效果,对该能量分布函数求n次方,再进行奇异值分解后,根据奇异值,求出主要分量,然后通过主要分量对应的n次方尺度图或频率计算公式,识别出模态的频率。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尺度图 奇异值分解 振动系统 模态频率识别
下载PDF
利用小波变换与SVD识别振动系统模态频率
3
作者 张波 李健君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227-2229,共3页
针对从受噪声污染的脉冲响应信号和快速正弦扫频响应信号中识别振动系统的单模态和多模态的频率问题,将小波变换与奇异值分解(SVD)相结合,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能量分布函数,进行奇异值分解后,根据最大奇异值,求出主分量,然后通过主分量... 针对从受噪声污染的脉冲响应信号和快速正弦扫频响应信号中识别振动系统的单模态和多模态的频率问题,将小波变换与奇异值分解(SVD)相结合,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能量分布函数,进行奇异值分解后,根据最大奇异值,求出主分量,然后通过主分量对应的尺度图或频率计算公式,识别出模态的频率。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尺度图 奇异值分解(SVD) 振动系统 模态频率识别
下载PDF
珠江黄埔大桥模态频率连续监测中的温度影响Ⅰ:频率识别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嘉健 王立新 +2 位作者 姜慧 赵贤任 李雪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5,共9页
为研究环境温度对珠江黄埔大桥频率监测的影响,首先要对大桥模态频率进行连续识别。珠江黄埔大桥上架设的监测系统为强震动台阵,相较于其他健康监测系统测点较少,因此,应基于强震动台阵系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对大桥频率进行识别。... 为研究环境温度对珠江黄埔大桥频率监测的影响,首先要对大桥模态频率进行连续识别。珠江黄埔大桥上架设的监测系统为强震动台阵,相较于其他健康监测系统测点较少,因此,应基于强震动台阵系统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对大桥频率进行识别。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平均正则化功率谱法(ANPSD)、频域分解法(FDD)和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法(Cov-SSI)的识别结果,择优应用于珠江黄埔大桥的频率自动识别中。采用珠江黄埔大桥强震动台阵记录的2013年4月至11月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频率识别,识别结果可用于观测和研究大桥频率在环境影响下的波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振动 结构健康监测 珠江黄埔大桥 模态频率识别 频率变化
下载PDF
武汉某超高层建筑对台湾花莲6.9级地震的结构响应分析
5
作者 罗渊 杨江 范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2-460,共9页
为研究2022年台湾花莲6.9级地震对武汉市某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建筑结构4个加速度测点记录的各向PGA放大效应、傅立叶谱及反应谱,分别利用互功率谱法和基于协方差的随机子空间法分别识别结构在频域和时域上的一阶模态。... 为研究2022年台湾花莲6.9级地震对武汉市某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建筑结构4个加速度测点记录的各向PGA放大效应、傅立叶谱及反应谱,分别利用互功率谱法和基于协方差的随机子空间法分别识别结构在频域和时域上的一阶模态。结果表明:结构的峰值加速度随楼层的增高而有显著的放大效应,最大放大倍数达7.322倍;各向傅立叶谱峰值均集中在0.275 Hz和1.171 Hz;加速度响应反应谱远小于该地区Ⅵ度设防地震设计谱;两种方法识别的结构一阶模态频率基本一致,均接近数值分析值。台湾花莲6.9级地震没有对该高层建筑结构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花莲地震 模态频率识别 互功率谱法 随机子空间法 结构响应观测台阵
下载PDF
发电机组运行对新丰江大坝频率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宋晓春 姜慧 +1 位作者 朱嘉健 赵贤任 《科技资讯》 2015年第35期100-102,105,共4页
为研究发电机组运行对新丰江大坝频率的影响,需对大坝的频率进行连续识别。新丰江大坝上架设的监测系统为强震动台阵,相较于其他健康监测系统测点较少,因此该文选取新丰江大坝强震动台阵信号质量较优、受干扰小的测点,采用2014年7月5日... 为研究发电机组运行对新丰江大坝频率的影响,需对大坝的频率进行连续识别。新丰江大坝上架设的监测系统为强震动台阵,相较于其他健康监测系统测点较少,因此该文选取新丰江大坝强震动台阵信号质量较优、受干扰小的测点,采用2014年7月5日的加速度数据,利用平均正规化功率谱法(ANPSD)、频域分解法(FFD)和协方差驱动的随机子空间(SSI-cov)3种频率识别方法对大坝的频率进行连续识别,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识别结果可用于观测和研究新丰江大坝水电机组运行与停机情况下,新丰江大坝模态频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丰江大坝 水电机组 模态频率识别 强震动台阵系统
下载PDF
EXPERIMENTAL MODELING OF MIDDLE-RISE BUILDING VIA AMBIENT MODAL IDENTIFICATION
7
作者 ZHANGLing-mi YukioTamura AkihikoYoshida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4年第2期81-87,共7页
Experimental modeling of a middle-rise office building via ambient modal identification is presented. A 200-DOF (Dimension of freedom) test model is designed to correlate with finite element mode. A newly developed fr... Experimental modeling of a middle-rise office building via ambient modal identification is presented. A 200-DOF (Dimension of freedom) test model is designed to correlate with finite element mode. A newly developed frequency-spatial domain decomposition ( FSDD ) technique is used to identify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ll-size building by using ambient response measurements. In the interested frequency ranges of 0~4.5 Hz and 0~ 6.5 Hz altogether 9 bending and torsion modes are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major focuses of the project, the accurate damping estimation is conducted based on FSDD. The identified modal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are utilized for finite element model tuning. Excellent agreement has been achieved with respect to the final tuned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up to 9 m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modeling modal identification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Improved polyre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for modal identification using local or global noise removal techniques 被引量:5
8
作者 HU Sau-Lon James BAO XingXian LI HuaJu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1464-1474,共11页
Modal identification involves estimating the modal parameters, such as modal frequencies, damping ratios, and mode shapes, of a structural system from measured data.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noisy impulse response sig... Modal identification involves estimating the modal parameters, such as modal frequencies, damping ratios, and mode shapes, of a structural system from measured data.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noisy impulse response signal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input and output locations have been measured,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the local or global noise removal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the mod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polyreference time domain (PTD) method. While the traditional PTD method improves modal parameter estimation by over-specifying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order to absorb nois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pproach using the actual system order as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order and rejecting much noise prior to performing modal parameter estimation algorithms. Two noise removal approaches are investigated: a "local" approach which removes noise from one signal at a time, and a "global" approach which removes the noise of multiple measured signals simultaneously. Th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n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from two test setups: a cantilever beam with 3 inputs and 10 outputs, and a hanged plate with 4 inputs and 32 output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posed noise-rejection method outperforms the traditional noise-absorption PTD method in several crucial a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al identification model order determination noise removal structured low rank approxi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