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检查对儿童不同大小横结肠肠系膜囊肿的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袁理想 赵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儿童不同大小横结肠肠系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4例横结肠肠系膜囊肿患儿的临床、超声及CT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2例左上腹无回声肿块,其中1例考虑为胃肠道重复畸形,1例考虑淋巴管瘤,来自小网...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儿童不同大小横结肠肠系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4例横结肠肠系膜囊肿患儿的临床、超声及CT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2例左上腹无回声肿块,其中1例考虑为胃肠道重复畸形,1例考虑淋巴管瘤,来自小网膜。2例巨大无回声肿块均紧贴前腹壁,考虑为淋巴管瘤,但因超出测量范围而无法测量大小。CT检查显示4例病变囊内均呈低密度,边界清。2例左上腹较小囊性病变考虑为肠系膜囊肿,增强CT显示1例病变局部囊壁与脾静脉关系密切。2例巨大囊性病变从上腹部延伸至盆腔,考虑为大网膜囊肿,胰腺及邻近肠管受压后移,内部及周围无血管穿行或包绕。结论 术前CT检查可直观地全面显示儿童不同大小的横结肠肠系膜囊肿的特征,对可疑横结肠肠系膜囊肿患儿推荐行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肠系膜囊肿 大网膜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末端回肠造瘘术和横结肠造瘘术治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胡坚栋 耿辉 须新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7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末端回肠造瘘术和横结肠造瘘术治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1年12月于常州市中医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横结肠造瘘组与... 目的:分析末端回肠造瘘术和横结肠造瘘术治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1年12月于常州市中医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横结肠造瘘组与末端回肠造瘘组,各15例。横结肠造瘘组接受横结肠造瘘术治疗,末端回肠造瘘组接受末端回肠造瘘术治疗。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处理效果、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吻合口瘘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末端回肠造瘘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横结肠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端回肠造瘘术和横结肠造瘘术治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相当,患者满意度均较高,但末端回肠造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造瘘术 末端回肠造瘘术 吻合口瘘 直肠癌
下载PDF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回肠与横结肠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应新 刘熙 郭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7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回肠与横结肠端侧吻合与侧侧吻合两种不同术中吻合方式对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指标、营养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采取腹腔镜下右... 目的分析应用回肠与横结肠端侧吻合与侧侧吻合两种不同术中吻合方式对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指标、营养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采取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患者术中吻合方式分成端侧吻合组(30例,回肠与横结肠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组(30例,回肠与横结肠侧侧吻合)。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3个月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BM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侧侧吻合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端侧吻合组;术后12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端侧吻合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端侧吻合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BMI值均显著升高,且侧侧吻合组显著高于端侧吻合组;侧侧吻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端侧吻合组(均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在吻合操作上,相对于回肠与横结肠端侧吻合,采取回肠与横结肠侧侧吻合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生发生情况,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作为首选的吻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回肠与横结肠 端侧吻合 侧侧吻合 营养状况
下载PDF
横结肠腺癌术后再发结肠肝样分化卵黄囊瘤并甲胎蛋白高表达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张敏 黄源 +1 位作者 利华 李奉喜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总结横结肠腺癌术后再发结肠肝样分化卵黄囊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横结肠腺癌术后再发结肠肝样分化卵黄囊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报告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加深对肝样分化卵黄囊瘤的... 目的总结横结肠腺癌术后再发结肠肝样分化卵黄囊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横结肠腺癌术后再发结肠肝样分化卵黄囊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报告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加深对肝样分化卵黄囊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结果患者的肿物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胞浆透明及红染的肝样细胞为主,散在灶状腺样结构、网状或微囊状结构,并内胚窦小体、胞浆内特染糖原染色(+)透明小体;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锌指蛋白转录因子4(+)、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甲胎蛋白(+),支持肝样分化卵黄囊瘤。外科手术后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疗效欠佳,预后差。结论多脏器来源的恶性肿瘤可出现肝样分化特征,表达甲胎蛋白的癌细胞为恶性肿瘤干细胞多方向分化的结果,导致肿瘤细胞异质性,造成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复杂性和抗肿瘤药物治疗敏感性差异,增加病理科医生诊断及肿瘤科医生治疗的难度,值得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瘤 肝样分化 甲胎蛋白 横结肠腺癌
下载PDF
末端回肠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术患者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赵世辉 吴晓鹏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9期144-146,150,共4页
目的:比较末端回肠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横结肠造口术... 目的:比较末端回肠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横结肠造口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末端回肠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失禁情况、排便优良率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进食、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便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端回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术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Wexner评分,其效果优于横结肠造口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末端回肠造口术 横结肠造口术 腹腔镜保肛术 肛门失禁 胃肠功能
下载PDF
横结肠病变累及横结肠系膜的CT表现
6
作者 葛艳明 李耀武 +1 位作者 董鹏 王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关键词 横结肠系膜 横结肠 CT
下载PDF
横结肠扭转2例
7
作者 张明山 王淑霞 张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154-154,共1页
例1,62岁男患。上腹阵发性绞痛、腹胀、呕吐4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100次/分,血压18/11kPa。神志清晰,表情痛苦,心肺正常。腹部隆起,全腹轻压痛,上腹部可及一包块,肠鸣音弱,未闻及气过水声。腹透:胃泡扩大,左中下腹部大量积气... 例1,62岁男患。上腹阵发性绞痛、腹胀、呕吐4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100次/分,血压18/11kPa。神志清晰,表情痛苦,心肺正常。腹部隆起,全腹轻压痛,上腹部可及一包块,肠鸣音弱,未闻及气过水声。腹透:胃泡扩大,左中下腹部大量积气,有三个液平面,中腹部见有一块状阴影,诊断为肠梗阻。入院后二小时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横结肠顺时针扭转720°,肠管高度扩张,呈紫褐色。复位后见横结肠系膜过长,予以固定,减压后关腹。术后十二天痊愈出院。例2,34岁女患。病人于入院前一个月有一天数次稀便史,有时伴脓血。入院前二天腹痛并逐渐加重,呈阵发性绞痛,伴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扭转 急诊剖腹探查 肠管高度扩张 气过水声 阵发性绞痛 上腹部 横结肠系膜 下腹部 液平面 中腹部
下载PDF
手辅助腹腔镜在横结肠中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乐志标 揭志刚 +4 位作者 刘逸 李正荣 曹毅 李道江 谭升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5期5722-5727,共6页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在横结肠中部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5-04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确诊为横结肠中部癌并实施根治性横结肠切除术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辅助腹腔镜手术1...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在横结肠中部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5-04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确诊为横结肠中部癌并实施根治性横结肠切除术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辅助腹腔镜手术11例,腹腔镜辅助手术9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手辅助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153.6 min±28.1 min vs 190.6min±35.0 min,P=0.017);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121.8 m L±79.4 m L vs 116.1 m L±78.1 mL)、淋巴结清扫数目(15.4枚±5.4枚vs17.6枚±11.7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vs 11.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1 d±0.7 d vs 2.9 d±0.6 d)及术后住院时间(7.4 d±0.7 d vs 7.8 d±1.1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门诊及电话随访2-38 mo,手辅助组患者均成功随访,术后1 mo发生黏连性肠梗阻1例,术后8 mo发生肝转移1例;腹腔镜组患者成功随访8例,其中1例术后2年因腹腔广泛转移死亡.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横结肠中部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安全可行,可达到肿瘤根治要求和腹腔镜微创效果,但因病例数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 中部 手辅助腹腔镜 横结肠切除术
下载PDF
十二指肠与回横结肠吻合口瘘1例
9
作者 祝晓涛 孙鑫 《吉林医学信息》 1997年第6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横结肠吻合口瘘 横结肠端端吻合术 十二指肠瘘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口与横结肠造口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平 朱剑飞 +2 位作者 朱俊强 石骏 张京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6-57,65,共3页
目的比较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及横结肠造口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回肠造口与传统横结肠造口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恢复经口进食所需的时间、造口首次排便的时间及术后排泄量等指标。结果回肠造口手术的... 目的比较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及横结肠造口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回肠造口与传统横结肠造口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恢复经口进食所需的时间、造口首次排便的时间及术后排泄量等指标。结果回肠造口手术的切口长度为(4.2±1.5)cm,手术时间为(21.4±11.3)min;横结肠造口切口长度为(7.1±2.4)cm,手术时间为(45.5±24.8)min。回肠造口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是(1.14±0.56)d,首次经造口排便时间是(0.95±1.1)d;横结肠造口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是(3.45±1.87)d,首次排气时间是(3.87±1.5)d。结论在无大量粪便潴留的前提下,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效果优于传统横结肠造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 回肠末端造口 横结肠造口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横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子龙 胡时栋 +5 位作者 邢晓伟 张凯 何长征 李宇轩 王玉锋 杜晓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06-408,43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1月本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09例横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切除,其中行腹腔镜辅助横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45例,开腹横结肠...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1月本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09例横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切除,其中行腹腔镜辅助横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45例,开腹横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64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170.5 min vs 145 min,P<0.001);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开腹组(80 ml vs 110 ml,P<0.001);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开腹组(P均<0.05);两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 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术 生存率
下载PDF
预防性横结肠造口与末端回肠造口对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宋瑞 郭兰栓 +1 位作者 王前 陈学谦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6期449-450,共2页
探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下保肛手术后预防性横结肠造口与末端回肠造口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行横结肠预防性造口术患者33例(H组),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患者35例(M组),分析两种造口术式患者造口周围并发症、更换造口袋间... 探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下保肛手术后预防性横结肠造口与末端回肠造口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行横结肠预防性造口术患者33例(H组),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患者35例(M组),分析两种造口术式患者造口周围并发症、更换造口袋间隔时间、更换造口袋用时、术后各时间点体质量变化等指标,比较两种造口术式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横结肠造口组的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低于末端回肠造口组,且术后体质量增加较快,造口维护更加方便。预防性横结肠造口较末端回肠造口更方便患者日常维护造口袋,减少更换造口袋频率,营养状况恢复较快,生活质量较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横结肠造口 末端回肠造口 预后
下载PDF
横结肠代食管治疗食管化学性烧伤后狭窄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明德 周振宇 +4 位作者 常亮 唐石磊 周伟杰 闫冰 柴大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研究横结肠代食管治疗食管化学性烧伤后瘢痕狭窄的可行性,探讨影响此疗法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保留横结肠左动脉升支和经胸骨后隧道顺横结肠蠕动方向重建食管,结肠食管颈部吻合、结肠咽腔吻合治疗食管化学性烧伤后... 目的:研究横结肠代食管治疗食管化学性烧伤后瘢痕狭窄的可行性,探讨影响此疗法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保留横结肠左动脉升支和经胸骨后隧道顺横结肠蠕动方向重建食管,结肠食管颈部吻合、结肠咽腔吻合治疗食管化学性烧伤后瘢痕狭窄患者11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伤后3 wk^10 a,其中41例手术在伤后3~4 wk内进行.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颈部吻合口瘘13例、吻合口狭窄8例,术后气管切开4例.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进普食均顺利.随访时间1~26 a,所有随访患者进食后无返流,平时口腔无粪臭味.结论:食管化学性烧伤后瘢痕狭窄患者应尽早采取食管重建手术治疗,以加强对患者术后常见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化学烧伤 瘢痕 横结肠代食管
下载PDF
同时性胃恶性间质瘤和横结肠癌1例报道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梦涛 王晨龙 +3 位作者 徐良 张小桥 郑金锋 范西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72-272,共1页
关键词 胃恶性间质瘤 横结肠 同时性 上腹部疼痛 浅表性胃炎 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亢进 上腹疼痛
下载PDF
胎儿横结肠的微血管构筑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国忠 初国良 +2 位作者 王庆林 钟震亚 赵来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74,共4页
用组织透明揭层铺片、组织切片及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三种方法 ,观测了足月新鲜胎儿横结肠肠壁的微血管构筑。血管配布可分为四个层次 :浆肌层血管丛主要由缘动脉的长支、短支及粘膜下丛一级血管网发出的返支构成 ;环行肌层血管丛有... 用组织透明揭层铺片、组织切片及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三种方法 ,观测了足月新鲜胎儿横结肠肠壁的微血管构筑。血管配布可分为四个层次 :浆肌层血管丛主要由缘动脉的长支、短支及粘膜下丛一级血管网发出的返支构成 ;环行肌层血管丛有特定的构筑形式 ,依次形成肌束间、肌束内及肌纤维血管 ,肌纤维血管呈细小的波浪状称为蚓状血管 ;粘膜下层血管丛呈“层状”分布 ,形成三级血管 ,其一级血管网为结肠器官内血管三维空间联系的交通枢纽 ;粘膜层血管丛呈近似圆柱体三维构筑形式 ,体现了均匀分布的粘膜腺及孤立淋巴滤泡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 微血管构筑 血管网 形态学 结肠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横结肠切除治疗结肠息肉致肠套叠1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东海 王秋生 +2 位作者 刘隆 冀涛 申占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97-597,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 横结肠 手术切除 结肠息肉 肠套叠 肠道损伤
下载PDF
末端回肠造口术和横结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承宇 桑海泉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830-1835,共6页
目的:对比末端回肠造口术和横结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151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造口方式分为观察... 目的:对比末端回肠造口术和横结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151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造口方式分为观察组(n=78,末端回肠造口术)、对照组(n=73,横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1、6、12个月时的肛门情况(Wexner肛门功能评分量表)、术后6个月排便情况(徐忠法五项十分制评分)、术后1、6、12个月时的预后情况[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ETC QLQ-C30)],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情况评分组间、时间点差异及分组与时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排便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OETC QLQ-C30评分组间、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点的交互作用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横结肠造口术相比,末端回肠造口术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中能够促进术后恢复及肛门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回肠造口术 横结肠造口术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结肠肛管)吻合术后袢式回肠造口与袢式横结肠造口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谢江波 王姿欢 王一任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53-459,共7页
目的比较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术后暂时性袢式回肠造口与暂时性袢式横结肠造口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检索Elsevier、MEDLINE、EMBAS、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按所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目的比较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术后暂时性袢式回肠造口与暂时性袢式横结肠造口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检索Elsevier、MEDLINE、EMBAS、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按所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国内外截止2012年3月12日公开发表的有关对暂时性袢式回肠造口与袢式横结肠造口(作为结直肠吻合口和/或结肠肛管吻合口的暂时性减压造口)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与观察性研究文献。统计软件采用stata11.0及RevMan5.0。结果共纳入12篇英文文献,共累计袢式回肠造口病例604例,袢式横结肠造口病例605例。本分析提示袢式回肠造口较袢式横结肠造口可减少造口脱垂[OR=0.15(95%CI:0.06,0.36),P<0.05],伤口感染[OR=0.31(95%CI:0.17,0.57),P<0.05]及切口疝[OR=0.21(95%CI:0.07,0.62),P<0.05]的发生。结论袢式回肠造口(作为结直肠吻合口和/或结肠肛管吻合口的暂时性减压造口)较袢式横结肠造口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袢式回肠造口 袢式横结肠造口 META分析
下载PDF
一例横结肠造口患者合并多种造口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晓玲 夏晶晶 +2 位作者 薛莲 姜晓露 杭玲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8期740-741,共2页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明显增高,并发肠梗阻者十分多见。随着结直肠发病率的逐年增高,由于各种原因接受结直肠造瘘的患者数量亦随之增加。
关键词 横结肠造口 并发症 糖尿病 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根治术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贤文 王胜忠 +1 位作者 彭勃 袁静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第2期206-207,共2页
近20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迅速,占世界第3位,病死率占第4位[1]。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腹腔手术以其微创优势在外科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2]。但腹腔镜在横结肠切除... 近20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迅速,占世界第3位,病死率占第4位[1]。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腹腔手术以其微创优势在外科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2]。但腹腔镜在横结肠切除方面,由于横结肠与肝、胰、脾、胃等重要器官连接紧密,手术操作复杂,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外报道不多。我们从2005年至2011年5月,对36例横结肠癌患者开展了腹腔镜下横结肠癌根治术,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横结肠 根治术 可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