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橘颂》看南国橘和橘文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自兵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其《橘颂》对橘树的热情礼赞反映了先秦时期橘生南国的情况。从《橘颂》及有关的记载中可窥测到南国橘的种植分为楚国、吴越和巴渝等几大区。
关键词 颂》 屈原 橘文化 战国时期 楚国 爱国思想
下载PDF
黄岩橘文化的发展与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龚洁强 《浙江柑橘》 2005年第1期12-14,共3页
黄岩是我国著名的橘乡,在漫长的栽培过程中,黄岩蜜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挥毫泼墨,梦回萦绕,也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索古思今.从而为黄岩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科技、文学、史志等遗产,使黄岩橘文化与天台宗佛教交相辉... 黄岩是我国著名的橘乡,在漫长的栽培过程中,黄岩蜜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挥毫泼墨,梦回萦绕,也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索古思今.从而为黄岩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科技、文学、史志等遗产,使黄岩橘文化与天台宗佛教交相辉映,成为台州知名国际,并屹立世界人文之林的两大史事.当今,我们如何进一步发掘橘文化的内涵,把桶文化发扬光大,对黄岩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将能产生良好的效应,是值得大做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州市 黄岩区 橘文化 起源 文化内涵 文化延伸
下载PDF
浑身是宝的橘子 被引量:1
3
作者 贡树铭 《中医药文化》 2011年第4期46-47,共2页
橘子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水果之一,有关橘树、橘子和橘井流芳的记载,可说是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楚辞》和《吕氏春秋》中就有关联到橘树和橘子的诗文。《楚辞.九章.橘颂》中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 橘子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水果之一,有关橘树、橘子和橘井流芳的记载,可说是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楚辞》和《吕氏春秋》中就有关联到橘树和橘子的诗文。《楚辞.九章.橘颂》中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搏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后皇",天和地的代名词;"徕",同"来";"服",习惯;"受命不迁",享受自然的生命,不可移植;"素荣",白色的花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文化
下载PDF
从历史经典特色产业传承角度看衢州柑橘可持续发展
4
作者 祝慧喆 蒋静 +1 位作者 董瑶涵 蒋琴儿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561-1564,共4页
本文基于对衢州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调研,对其进行种植效益、劳动用工、营销模式、科技创新、贸易壁垒等方面的多维度分析认为,衢州柑橘的振兴发展应充分利用千年橘文化,推动农旅联动发展;以提升柑橘品质为目的,加大生产示范区建设... 本文基于对衢州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调研,对其进行种植效益、劳动用工、营销模式、科技创新、贸易壁垒等方面的多维度分析认为,衢州柑橘的振兴发展应充分利用千年橘文化,推动农旅联动发展;以提升柑橘品质为目的,加大生产示范区建设;以技术革新为理念,建立新型种质资源库,传承和保护这一"种植千年、历经沧桑"的历史经典特色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经典特色 橘文化 农旅联动 种质资源库 生产示范区
下载PDF
橘树君子形象的流变
5
作者 张一迪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3-77,共5页
橘树君子形象源自先秦时期,其意象表征主要源自于橘树本身的自然特性,如:树形优美、色彩清雅、果味甘甜、不宜北迁等,这些自然特性符合先秦文人对于君子品格的要求,因此,橘树形象成了君子形象的写照。随着时代发展,诗文中的橘树君子形象... 橘树君子形象源自先秦时期,其意象表征主要源自于橘树本身的自然特性,如:树形优美、色彩清雅、果味甘甜、不宜北迁等,这些自然特性符合先秦文人对于君子品格的要求,因此,橘树形象成了君子形象的写照。随着时代发展,诗文中的橘树君子形象,在政治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双重外在影响与文人自身审美、价值取向的内在影响下,衍生出诸如“幽谷橘树”和“隐逸君子”等其他以“君子橘树”为内核的君子形象,并在唐宋时臻至鼎盛。宋后,渐趋寒冷的自然环境使橘树的种植大受影响,这是橘树君子形象衰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文化 君子形象 诗歌
下载PDF
The Forgotten Tangerine: IBN Battuta
6
作者 Ken Newma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5年第6期294-297,共4页
Ibn Batuta's book The Rihla gives us a unique insight into life of a 14th C travelling scholar in the golden age of Dar AI Islam (the world of Islam). This paper is a reflection on Ibn Battuta focusing on three cur... Ibn Batuta's book The Rihla gives us a unique insight into life of a 14th C travelling scholar in the golden age of Dar AI Islam (the world of Islam). This paper is a reflection on Ibn Battuta focusing on three curious things we don't know about him. First, we don't know what he looks like--what does this tell us about visual culture, ethnicity and the idea of self-image in 14th Century. Second, we don't know if he really went to China--if not why would this section be included? Third, we don't know how his story became lost to history, which it certainly was for close to 400 years--what does this tell us about the man, the book, it's intended audience and the changes happening within Dar AI Islam at tha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n Battuta Rihla ISLAM HISTORY CUL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