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网/跟网型混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特性与机理分析
1
作者 高本锋 刘培鑫 +5 位作者 孙大卫 王潇 吴林林 邓鹏程 郑展翔 巨孟沁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5-1959,共15页
基于匹配控制策略的构网型直驱风电场部分替代跟网型直驱风电场后,匹配构网型风机对形成的混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SSO)影响机理尚不明确。该文针对混合风电场中跟网型风机引发SSO的场景,建立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基于特征值... 基于匹配控制策略的构网型直驱风电场部分替代跟网型直驱风电场后,匹配构网型风机对形成的混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SSO)影响机理尚不明确。该文针对混合风电场中跟网型风机引发SSO的场景,建立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法分析混合风电场中的主导SSO模态及其参与因子,采用阻尼转矩法揭示匹配构网型风机占比对混合风电场SSO的振荡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匹配构网型风机在主导SSO模式下可以改善混合风电场的阻尼特性,对跟网型风电场引发的SSO起到抑制效果;虽然匹配构网型风机占比增加会降低混合风电场的SSO的发生风险,但是其参数几乎不参与此主导SSO模态,跟网型风电场内部参数是主导的参与因子;典型占比下,通过增大直流母线电容参数、减小锁相环比例系数、增大电流内环的积分系数,可降低SSO的发生风险,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控制 混合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 占比
下载PDF
采用SVC与TCSC抑制风电次同步振荡
2
作者 韩杰 王宝华 黄佳健 《计算机仿真》 2025年第2期62-67,共6页
双馈风电机组(DFIG)经串联电容补偿线路并网可能会引发次同步振荡,为了抑制风电并网次同步振荡,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和可控硅控制串联补偿器(TCSC)进行联合补偿,设计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控制器来抑制次同步振荡。在Matlab/Simulink... 双馈风电机组(DFIG)经串联电容补偿线路并网可能会引发次同步振荡,为了抑制风电并网次同步振荡,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和可控硅控制串联补偿器(TCSC)进行联合补偿,设计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控制器来抑制次同步振荡。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风电并网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SVC与TCSC对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采用SVC与TCSC协调控制的系统在不同风速和串补度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抑制风电并网的次同步振荡,改善系统的电气阻尼,提升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无功补偿器 可控串联补偿器 次同步振荡 粒子群优化
下载PDF
基于电流内环滑模自抗扰控制的直驱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研究
3
作者 郭成 杨宣铭 +1 位作者 王林玲 杨灵睿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5,共11页
针对直驱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电流内环放大次同步振荡分量导致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内环滑模自抗扰控制(sliding mode-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SM-ADRC)策略。首先,鉴于... 针对直驱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电流内环放大次同步振荡分量导致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内环滑模自抗扰控制(sliding mode-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SM-ADRC)策略。首先,鉴于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存在高频切换进而影响控制效果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改进型的指数趋近律,采用边界可变幂函数代替趋近律原有的符号函数。其次,引入自抗扰控制的扩张状态观测器,该观测器能实时估计次同步振荡分量,并以观测量的形式补偿电流内环,弱化了SM-ADRC对网侧控制器参数的依赖程度,并进一步切断次同步振荡分量的传播路径。最后,搭建了基于风机网侧电流内环SM-ADRC的直驱风电场电磁暂态模型,通过与电流内环PI控制和SMC对SSO的抑制效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SM-ADRC策略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场 弱交流电网 次同步振荡 滑模自抗扰控制
下载PDF
基于特征系统实现算法的改进次同步振荡参数辨识
4
作者 曾雪洋 陈刚 +3 位作者 刘一霖 张放 史华勃 王曦 《四川电力技术》 2025年第1期1-9,17,共10页
基于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ERA)求解简便、运算量小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次同步振荡参数辨识方法。改进的算法先通过拼接同步相量的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构造实数域汉克尔矩阵,并对其进行矩阵分解得到... 基于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ERA)求解简便、运算量小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次同步振荡参数辨识方法。改进的算法先通过拼接同步相量的实部矩阵和虚部矩阵构造实数域汉克尔矩阵,并对其进行矩阵分解得到系统矩阵,再求系统矩阵的特征值从而实现次同步振荡角频率的提取,仅利用200 ms的同步相量序列即可实现次同步振荡参数的高效辨识。改进的ERA有效解决了现有ERA在辨识过程中未考虑基波分量和振荡分量的角频率两两共轭约束的局限。再分别利用合成和实际测量的同步相量测量终端数据对改进的ERA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准确提取基波和次同步/超同步振荡参数,并有效实现次同步振荡的动态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相量 次同步振荡 参数辨识 特征系统实现算法
下载PDF
码头次同步振荡电网波动分析及解决方案
5
作者 吴丛铭 吴祖锋 +2 位作者 陆廷琦 吴裕骆 李贤晶 《港口装卸》 2025年第2期68-70,共3页
码头电网出现次同步振荡引发电压波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运营中断。新能源储能抑制装置能够检测系统所需的无功功率,并迅速提供相应大小、相反性质的无功功率,实现系统的动态无功补偿,有效解决码头电网电压震荡问题,保障设备的运行安全... 码头电网出现次同步振荡引发电压波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运营中断。新能源储能抑制装置能够检测系统所需的无功功率,并迅速提供相应大小、相反性质的无功功率,实现系统的动态无功补偿,有效解决码头电网电压震荡问题,保障设备的运行安全和码头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次同步振荡 电压波动 新能源储能抑制装置
下载PDF
双馈风机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研究
6
作者 姜健萍 施建强 徐梦溪 《电工技术》 2025年第4期53-57,共5页
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次同步控制交互事故会引发系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严重威胁到风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对双馈风机建模,其次分析发生次同步振荡的原... 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次同步控制交互事故会引发系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严重威胁到风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对双馈风机建模,其次分析发生次同步振荡的原因,提出一种阻尼控制和并联电容器组联合作用的控制策略,抵消负阻尼部分,降低输电线路上的串补度。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对所提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次同步振荡 阻尼控制 并联电容器组
下载PDF
暂态能量流法的直驱风电联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
7
作者 范煜星 王玉鹏 《电气应用》 2025年第2期55-63,共9页
风电高比例接入影响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容易诱发次同步振荡现象,准确定位振荡源位置是实施有效应对措施的基础。研究了基于暂态能量流法的直驱风电联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源的定位方法,针对同步相量量测无法准确测量次同步振荡信... 风电高比例接入影响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容易诱发次同步振荡现象,准确定位振荡源位置是实施有效应对措施的基础。研究了基于暂态能量流法的直驱风电联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源的定位方法,针对同步相量量测无法准确测量次同步振荡信息的不足,提出了适用于直驱风机次同步振荡的暂态能量流计算方法,揭示了直驱风机暂态能量中的耗散能量与系统振荡模态和阻尼特性间的关联机理,论证了暂态能量流法对于直驱风电联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的适用性。基于EMTDC/PSCAD平台搭建了直驱风机多机并网仿真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暂态能量的直驱风电联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联网系统 次同步振荡 暂态能量流 振荡源定位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自适应陷波的双馈风电场时变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熙 徐珊珊 +2 位作者 冯双 范立新 顾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6-1847,I0014,共13页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电容并网时,可能引发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严重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在风机控制器中引入陷波器可有效阻断SSCI,然而固定参数陷波器难以适应实际系统中次同步振荡表现出...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电容并网时,可能引发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严重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在风机控制器中引入陷波器可有效阻断SSCI,然而固定参数陷波器难以适应实际系统中次同步振荡表现出的频率大范围时变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陷波(adaptive notch filter,ANF)的双馈风电场时变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分析ANF安装于风机转子侧变流器(rotor-side converter,RSC)不同位置时对次同步振荡分量的阻断效果,确定ANF的最佳安装位置;其次,基于紧缩技术近似投影子空间跟踪算法(projection approximation subspace tracking based on the deflation technique,PASTd)在线获取次同步振荡信息,提出总体控制架构,设计基于量测数据辨识的ANF中心频率更新策略;最终,在考虑风速、风机台数、无功出力、电网拓扑变化等多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验证控制策略对频率时变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效果。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控制策略不依赖于系统的准确数学模型,且具备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次同步振荡 转子侧变流器 安装位置 自适应陷波器
原文传递
匹配控制构网型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本锋 董涵枭 +3 位作者 孙大卫 吴林林 王潇 邓晓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296-9309,I0016,共15页
在“沙戈荒”地区风电经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外送系统中,采用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机(matching contro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MC-PM... 在“沙戈荒”地区风电经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外送系统中,采用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机(matching contro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MC-PMSG)可以提升送端电网的稳定性。然而,当MC-PMSG位于LCC-HVDC整流站近区时,系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尚未明确。针对上述问题,该文采用模块化建模法建立MC-PMSG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法研究MC-PMSG与LCC-HVDC对系统各SSO模态的参与情况与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对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的影响,通过阻尼重构法分析LCC-HVDC并网对系统振荡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存在匹配控制型风机主导、LCC-HVDC参与的SSO模态,MC-PMSG与LCC-HVDC间的次同步交互作用为SSO提供负阻尼;当混合型风电场中的MC-PMSG占比增大、MC-PMSG风电场容量增大或短路比减小、LCC-HVDC定电流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增大、风机网侧换流控制器外环积分系数减小、直流电容增大时,SSO阻尼增大。通过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证明理论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 构网型直驱风机 匹配控制 次同步振荡 特征值分析 阻尼重构
原文传递
次同步振荡在交直流电网中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衍会 刘慧 成蕴丹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随着“双高”电力系统的发展,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凸出,亟需研究交直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系统响应量测时序数据着手,提出了一种次同步振荡传播关键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 随着“双高”电力系统的发展,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凸出,亟需研究交直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系统响应量测时序数据着手,提出了一种次同步振荡传播关键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CEEMDAN)的改进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量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减少噪声对Prony分析的影响;其次,基于次同步振荡传播各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和互信息量建立相关性评价组合模型;最后,计算交直流不同参数在综合模型中的评价指标,得出次同步振荡在交直流线路中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在PSCAD搭建2区域4机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交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极强相关参数为交流线路潮流,影响直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极强相关参数为次同步振荡频率下交流线路阻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PRONY算法 CEEMDAN分解 小波阈值去噪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电网次同步振荡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分析及抑制策略研究
11
作者 孙东阳 申文强 +3 位作者 周凯 金宁治 吴晓刚 祖光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262-9274,I0012,共14页
在电网发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时,光伏(photovoltaic,PV)并网逆变器的工作性能会受到干扰,影响PV发电系统的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首先分析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输出相位扰动对于坐标变换过程的... 在电网发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时,光伏(photovoltaic,PV)并网逆变器的工作性能会受到干扰,影响PV发电系统的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首先分析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输出相位扰动对于坐标变换过程的影响,建立计及相位扰动的PV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梳理电网SSO对PV并网逆变器产生扰动的机理,并将扰动分为物理扰动量以及误差扰动量;其次,设计改进型PLL以消除相位引起的误差扰动量对PV发电系统的影响;再次,针对不同目标下的抑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确定振荡电压特性对控制器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依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准谐振控制器的PV发电系统功率振荡抑制策略。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次同步振荡 锁相环 振荡特性 准谐振控制器 频率自适应
原文传递
基于VMD的风机次同步振荡模态辨识方法研究
12
作者 张彬彬 李聪 +2 位作者 陈超波 王坤 李继超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86-194,共9页
针对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在对风电并网过程中产生的次同步振荡信号进行分解时受噪声干扰、关键参数难以确定,导致的辨识精度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阈值去噪(WTD)和遗传算法(GA)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的信号分解算法,结合自回归滑... 针对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在对风电并网过程中产生的次同步振荡信号进行分解时受噪声干扰、关键参数难以确定,导致的辨识精度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阈值去噪(WTD)和遗传算法(GA)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的信号分解算法,结合自回归滑动模型(ARMA)的次同步振荡模态辨识方法。首先,采用小波阈值对风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进行去噪处理;其次,使用VMD对去噪后的信号进行分解,得到K个本征模态分量,为得到最优VMD分解效果,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惩罚因子α及模态分解层数K进行优化;最后,将信号重构并建立ARMA模型,直接辨识出次同步振荡信号的频率和阻尼比。通过仿真实验平台搭建直驱风电机组并网模型,采集次同步振荡信号进行模态辨识。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辨识算法相对比,所提出的基于VMD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 变分模态分解 参数辨识
原文传递
新型电力系统下高渗透新能源接入的次同步振荡问题研究
13
作者 文继锋 刘子俊 +3 位作者 周专 曾维民 周袁琼 吕建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60,共11页
为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受参数影响的敏感性问题,针对LCL型滤波器的光伏并网系统,考虑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影响,基于阻抗分析法,建立弱电网下含SVG的光伏并网系统的阻抗模型,分析在弱电网下SVG装置对系统次同步振荡影... 为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受参数影响的敏感性问题,针对LCL型滤波器的光伏并网系统,考虑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影响,基于阻抗分析法,建立弱电网下含SVG的光伏并网系统的阻抗模型,分析在弱电网下SVG装置对系统次同步振荡影响,研究系统稳定性受参数影响的敏感性问题。由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范围内,SVG对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具有抑制作用,且SVG电抗器参数的数值减小时会增强抑制效果;减小SVG电流环比例系数会导致SVG抑制振荡的效果变差,甚至可能引起更严重的振荡;而增大积分系数可增强SVG的抑制效果,但调整范围不宜过大;随着电网强度增大,SVG仍能产生良好的抑制次同步振荡效果,电网强度减弱时,SVG抑制振荡的效果也会减弱,但仍具有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弱电网 次同步振荡 LCL型滤波器 静止无功发生器 阻抗分析法
原文传递
基于STFT图像和迁移学习的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
14
作者 刘志坚 黄建 骆军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7期119-131,共13页
直驱风机与电网交互引发次同步振荡,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快速定位诱发机组,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图像和迁移学习的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首先,采用压缩感知技术将出口数据转化为观测信号,再对观测信号进行STF... 直驱风机与电网交互引发次同步振荡,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快速定位诱发机组,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图像和迁移学习的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首先,采用压缩感知技术将出口数据转化为观测信号,再对观测信号进行STFT得到具备振荡特征的映射图,构建映射图与振荡源机组之间的联系;然后,采用对抗式迁移学习架构,结合电力系统,实现对目标域无标签振荡数据的快速泛化;最后,与传统迁移学习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定位准确率和效率方面表现更优,且具备较强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短时傅里叶变换 压缩感知 映射图 迁移学习
下载PDF
基于MPC的虚拟同步双馈风机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15
作者 刘志坚 王伟铭 +1 位作者 骆军 李明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11期75-84,共10页
【目的】虚拟同步控制的引入使得双馈风机(DFIG)与线路补偿装置间的次同步振荡更为复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虚拟同步双馈风机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方法】首先,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阻抗模型中得... 【目的】虚拟同步控制的引入使得双馈风机(DFIG)与线路补偿装置间的次同步振荡更为复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虚拟同步双馈风机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方法】首先,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阻抗模型中得到虚拟惯量和阻尼二阶表达式,从阻抗特性的角度探究参数变化对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其次,利用三相两电平含开关函数的电压方程推导换流器输出有功和无功功率的预测函数,建立基于MPC的直接功率预测内环控制,实现功率波动最小的最优控制;最后,利用扫频法对MPC_VSG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基于RT-LAB的硬件在环测试对所提MPC_VSG控制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串补度、不同风速下,MPC_VSG控制策略均能够在0.5 s内抑制次同步振荡,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结论】本文设计的MPC_VSG控制策略,通过以最小功率波动为目标选取最优开关状态,实现了对次同步振荡的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虚拟同步发电机 模型预测控制 次同步振荡 最优控制
下载PDF
基于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的风电外送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16
作者 王子建 谷瑞峰 +2 位作者 马燕峰 张鑫宇 赵书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152,共12页
提出一种基于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MANF)的风电外送系统SSO抑制策略。首先,在分析SSO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确定MANF在双馈风电机组(DFIG)转子侧变流器(RSC)中的安装位置。其次,利用递归群谐波功率最小化(RGPM)算法优化的DFT辨识法设计次同步... 提出一种基于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MANF)的风电外送系统SSO抑制策略。首先,在分析SSO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确定MANF在双馈风电机组(DFIG)转子侧变流器(RSC)中的安装位置。其次,利用递归群谐波功率最小化(RGPM)算法优化的DFT辨识法设计次同步振荡检测器,有效解决模态混叠等问题;然后利用加窗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SAMP)算法,设计可根据输入频率实时更新陷波频率的MANF。最后,通过与多陷波点陷波器(MNF)和单陷波点自适应陷波器(ANF)对比,验证了抑制策略的有效性;在考虑不同串补度、风电部分切机同时火电补发功率的工况下,验证了抑制策略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 电力系统稳定性 次同步振荡检测器 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
原文传递
应用逻辑回归法辨识风电外送系统是否产生次同步振荡的研究
17
作者 党存禄 刘姗姗 李旭鹏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9期2614-2619,2625,共7页
风电外送系统运行环境复杂,电力电子设备、风速大小、串补度大小都可能诱发风电外送系统产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因此提出一种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辨识风电外送系统是否产生次同步振荡。首先在pscad仿真... 风电外送系统运行环境复杂,电力电子设备、风速大小、串补度大小都可能诱发风电外送系统产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因此提出一种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辨识风电外送系统是否产生次同步振荡。首先在pscad仿真系统中创建风电外送系统模型,再通过所创建的风电外送系统模型创建数据集,使用python语言编写预测系统,将所创建的数据集代入预测系统进行训练。论文创建一组新的测试数据代入已经训练好的系统得到测试结果。将结果与pscad中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预测系统的可行性。该预测系统运行环境简单,运行速度较快,并且可以同时预测多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次同步振荡 预测系统 逻辑回归
下载PDF
新能源经柔直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浩志 谢小荣 +1 位作者 刘芮彤 姜齐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45-2954,I0001,共11页
2020年9—10月份,我国华北地区某新能源经柔直送出系统出现了2~6 Hz的持续振荡,导致风电机组频繁脱网和设备损坏。该文利用现场录波数据建立系统等效阻抗网络模型,解释次同步振荡的发生原因。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在风电机组变流器控制中... 2020年9—10月份,我国华北地区某新能源经柔直送出系统出现了2~6 Hz的持续振荡,导致风电机组频繁脱网和设备损坏。该文利用现场录波数据建立系统等效阻抗网络模型,解释次同步振荡的发生原因。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在风电机组变流器控制中嵌入次同步陷波环节的振荡抑制方法,依据实测数据进行参数设计,并进行现场实施与测试。多种工况下的实测结果表明,次同步陷波环节可有效抑制振荡且不影响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该方法易于设计和实现,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实用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柔性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原文传递
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机理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本锋 邓鹏程 +3 位作者 孙大卫 吴林林 王潇 邓晓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55-2770,共16页
近年来,具有低时延和惯量同步等优势的匹配控制成为主流构网型控制方案之一,但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机理及特性尚不明确。因此,该文建立构网型直驱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法分析了系统的振荡模态... 近年来,具有低时延和惯量同步等优势的匹配控制成为主流构网型控制方案之一,但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机理及特性尚不明确。因此,该文建立构网型直驱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法分析了系统的振荡模态及参与因子,并借鉴同步机中阻尼转矩法分析构网型直驱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机理。结果表明,构网型直驱风电场中匹配控制主导的振荡模态在强电网下呈现负阻尼特性,系统存在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但匹配控制振荡模态相较于跟网型控制的锁相环振荡模态具有更好的弱电网适应能力;匹配控制振荡模态存在类似于同步机转子运动方程的动态特性,使得构网型直驱风电场可能发生弱阻尼振荡;减小交流电网强度或无功控制器积分系数,增大构网型直驱风机台数或无功控制器比例系数,能够增大匹配控制振荡模态的阻尼,降低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控制 构网型直驱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 特征值法
下载PDF
大规模风电外送中的次同步振荡问题 被引量:119
20
作者 毕天姝 孔永乐 +3 位作者 肖仕武 张鹏 张涛 刘全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前,中国正在建设7个千万kW级风电基地,大规模风电外送成为必然.串补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作为风电外送的2种重要方式可能会诱发次同步振荡问题.分析鼠笼异步型、双馈感应型和永磁同步型风电机组的结构特点,论述次同步谐振、装置引... 目前,中国正在建设7个千万kW级风电基地,大规模风电外送成为必然.串补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作为风电外送的2种重要方式可能会诱发次同步振荡问题.分析鼠笼异步型、双馈感应型和永磁同步型风电机组的结构特点,论述次同步谐振、装置引起的次同步振荡以及风电机组控制器引起的次同步振荡,并分析总结不同类型风电机组可能发生的次同步振荡类型.最后,指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同步谐振 装置引起的次同步振荡 控制器引起的次同步振荡 风力发电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