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铬铁矿四面体中亚铁的次近邻效应
1
作者 程寄皋 何先池 +1 位作者 陈彰瑞 徐斌富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用穆斯堡尔谱学研究了河南西峡铬铁矿3个矿物样品。两个铬铁矿的谱被拟合成3套双峰,一个谱被拟合成4套双峰。然后用次近邻效应和B位上阳离子二项式分布计算结果解释了出现3套或4套双峰的原因。
关键词 铬铁矿 穆斯堡尔谱 次近邻效应
下载PDF
铁尖晶橄榄石中的次近邻效应和占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哲 傅平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2-75,共4页
橄榄石是地壳和上地幔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在地球过渡带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它可以转变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尖晶橄榄石.以往曾对尖晶橄榄石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早期的研究表明,尖晶橄榄石γ-Fe_2SiO_4和Ni_2SiO_4以及Co_2SiO_... 橄榄石是地壳和上地幔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在地球过渡带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它可以转变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尖晶橄榄石.以往曾对尖晶橄榄石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早期的研究表明,尖晶橄榄石γ-Fe_2SiO_4和Ni_2SiO_4以及Co_2SiO_4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有少量Si原子(2%~8%)占据左八面体位置上.后来,傅平秋等使用X射线衍射和M(?)ssbauer效应方法发现,27.5%的Si原子占据在所测高温高压下合成的铁尖晶橄榄石的八面体位置上.我们使用M(?)ssbauer效应方法,对5个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的铁尖品橄榄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铁尖晶橄榄石中次近邻效应的存在,并给出了Fe和Si离子在铁尖晶橄榄石中的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尖晶橄榄石 次近邻效应 占位 橄榄石
原文传递
新疆铬铁矿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3
作者 陈义龙 徐斌富 程寄皋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4期29-34,共6页
在20~70K 的温度范围内对新疆铬铁矿进行了穆斯堡尔谱研究。根据低温谱形,将全谱分解成三套双峰,其中第Ⅰ、Ⅱ套是四面体中的 Fe^(2+)产生的。第Ⅲ套是八面体中的Fe^(3+)产生的,这几套谱的同贡异能移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证实了这种分解的... 在20~70K 的温度范围内对新疆铬铁矿进行了穆斯堡尔谱研究。根据低温谱形,将全谱分解成三套双峰,其中第Ⅰ、Ⅱ套是四面体中的 Fe^(2+)产生的。第Ⅲ套是八面体中的Fe^(3+)产生的,这几套谱的同贡异能移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证实了这种分解的正确性,从电四极分裂与温度的关系确定四面体中 Fe^(2+)离子能级因 Jahn-Teller 效应而分裂的宽度相应为212和179cm^(-1)。对于此种铬铁矿三价铁与二价铁的含量比为 Fe^(3+)/Fe^(2+)=0.35±0.03。本工作有力地支持了 Fe^(2+)处于四面体和 Fe^(3+)处八面体的有序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矿 穆斯堡尔谱 次近邻效应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包体矿物橄榄石和辉石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
4
作者 王奎仁 杨海洋 杨晓勇 《安徽地质》 1993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包体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穆斯堡尔谱测定,发现Fe<sup>2+</sup>在橄榄石中两种不同结构位置M<sub>1</sub>和M<sub>2</sub>上的分布与橄榄石平衡结晶温度...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包体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穆斯堡尔谱测定,发现Fe<sup>2+</sup>在橄榄石中两种不同结构位置M<sub>1</sub>和M<sub>2</sub>上的分布与橄榄石平衡结晶温度密切相关,对此本文作了合理的解释。本文还用次近邻效应解释了斜方辉石M<sub>2</sub>位置Fe<sup>2+</sup>穆斯堡尔谱的分裂,认为这应该是斜方辉石M<sub>1</sub>位置上Fe<sup>3+</sup>和四面体位置上Al<sup>3+</sup>所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堡尔谱 橄榄石 辉石 次近邻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