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拮抗细菌筛选鉴定
1
作者 涂艳 韩占府 +3 位作者 丁岐峰 薛寒 姜宁 李永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筛选获得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杨树朗斯代尔氏菌(Lonsdalea populi)的拮抗细菌。【方法】以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L.populi CFCC 13731为靶标菌,采用平板拮抗法筛选拮抗菌株,并通过牛津杯法测定其防效。通过观察菌株形态、... 【目的】筛选获得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杨树朗斯代尔氏菌(Lonsdalea populi)的拮抗细菌。【方法】以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L.populi CFCC 13731为靶标菌,采用平板拮抗法筛选拮抗菌株,并通过牛津杯法测定其防效。通过观察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序列分析,对高效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0株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复筛获得1株菌株(k1)对L.populi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鉴定结果表明菌株k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结论】筛选获得的多粘类芽孢杆菌k1对L.populi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在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防治中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细菌溃疡 杨树朗斯代尔氏菌 多粘类芽孢杆菌 拮抗菌 鉴定
下载PDF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hrcJ基因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宾 李爱宁 +2 位作者 魏强 王海明 贺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78,共8页
【目的】为了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hrc J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解析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各基因的功能,为阐明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携带菌株N-5-1 hrc J基因的自杀载体p EX18Km-hrc J,... 【目的】为了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hrc J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解析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各基因的功能,为阐明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携带菌株N-5-1 hrc J基因的自杀载体p EX18Km-hrc J,运用两亲结合方法把自杀载体导入野生型N-5-1菌株中,在含有相应浓度的卡纳霉素和利福平抗生素的LB平板上筛选得到hrc J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并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验证。为进一步验证p EX18Km-hrc J是否定点整合入hrc J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在室内生化培养箱内,分别以野生型菌株N-5-1、插入突变体菌株Δhrc J和互补载体菌株HBhrc J接种1年生107杨苗干,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扩增出来的PCR片段大小均与预期一致,Southern杂交信号带大小与预期相同,表明自杀载体p EX18Kmhrc J正确地整合入目的基因,即hrc J基因由于发生同源交换而实现了插入突变。生物学特性测试表明:hrc J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在1年生107杨苗干上的致病能力显著下降,野生型菌株N-5-1、插入突变体菌株Δhrc J和互补载体菌株HBhrc J的病情指数分别为84.4,31.1和66.7,并且丧失了在本氏烟草上的HR激发能力,功能互补突变体部分恢复至野生表型;生长能力测定显示,野生型菌株N-5-1、插入突变体Δhrc J和互补载体HBhrc J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在液体LB培养基中均可正常生长;通过结晶紫染色后,在培养Δhrc J、HBhrc J、野生菌株N-5-1的试管壁上均可以观察到紫色环状的生物膜形成,3种菌株的OD_(570)值相近;游动性测试表明,hrc J基因突变体的运动能力比野生菌株下降了21%。【结论】利用自杀载体p EX18Km可成功构建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基因插入突变载体,为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菌的致病基因研究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hrc J基因与其对107杨的致病性有关,能够激发非寄主植物烟草的过敏性反应;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hrc J基因突变并未影响病原菌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但其游动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 hrc J Ⅲ型分泌系统 致病
下载PDF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寄主范围调查及其寄主抗性物质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永 常聚普 +3 位作者 郭利民 孙尚 杨旭琦 朴春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3,共8页
[目的]为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寄主范围、欧美杨抗性品种及其可能的抗性活性物质。[方法]通过田间接种方法开展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寄主范围、杨树品系抗性调查,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杨树抗感品种树皮中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染... [目的]为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寄主范围、欧美杨抗性品种及其可能的抗性活性物质。[方法]通过田间接种方法开展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寄主范围、杨树品系抗性调查,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杨树抗感品种树皮中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染病前后含量变化情况,同时利用抑菌实验验证潜在抗性物质的活性。[结果]研究发现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主要危害黑杨派美洲黑杨、欧美杂交杨的品系以及旱柳,而欧洲黑杨品系具有高度抗菌能力;本研究的30个美洲黑杨和欧美杂交杨品系中,中林46杨、2025杨、2001杨、313杨、中荷1号杨和16-09杨是高感病品系;16-10杨、豫抗1号杨为高抗病品系,而131杨、03-59杨、02-212杨和03-34杨为抗病杨树品种;杂交柳和垂柳抗病,金丝柳轻微感病;栎属和青杨派的种类和品系具有高度抗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抗病和高感病品系树皮中的邻苯二酚、苯甲酸、绿原酸、儿茶素的含量较高,其中邻苯二酚和儿茶素在病菌侵染时含量明显增加。[结论]明确了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的主要危害对象和寄主范围,明确了具有抗性、感病的杨树品系,证明了邻苯二酚和儿茶素与杨树抗病性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欧美杨的栽培和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防治建议,该研究结果对我国欧美速生杨的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 溃疡 物质 细菌
下载PDF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LqHK1基因的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强 李爱宁 贺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12,共8页
【目的】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LqHK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阐明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双组分系统LqHK1,利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该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LqHK1,分析突变体及其互补... 【目的】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LqHK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阐明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双组分系统LqHK1,利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该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LqHK1,分析突变体及其互补菌株的生长速率、游动性、生物膜形成、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qRT-PCR检测与病原菌游动性相关的基因flgB、flgC、flgE的表达水平,并定量分析接种病原菌后在接种点部位杨树组织内病原菌的DNA含量。【结果】鉴定出病原细菌的双组分系统基因LqHK1,通过同源重组获得缺失突变体△LqHK1。表型分析显示:△LqHK1在1年生107杨茎干上的致病力显著下降;突变体在寄主体内定殖的菌量明显少于野生型菌株;突变体菌株的游动能力比野生型显著降低,游动性相关基因flgB、flgC、flgE在突变体中的表达量显著下降;LqHK1突变体生物膜的形成能力显著降低,生长速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结论】LqHK1基因缺失突变体在107杨上的致病能力显著下降,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LqHK1基因与病原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细菌溃疡病病原菌 双组分信号系统 致病
下载PDF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双组分基因缺失突变及其生物学表型分析
5
作者 陈晓萌 王悦辰 +2 位作者 柴栩婴 李爱宁 王永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37,共13页
【目的】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是革兰氏阴性细菌Lonsdalea populi引起的杨树枝干病害,其危害严重,已造成欧美杨人工林的重要经济损失。双组分系统是细菌致病过程的关键调控途径之一。目前,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双组分系统如何调控致病... 【目的】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是革兰氏阴性细菌Lonsdalea populi引起的杨树枝干病害,其危害严重,已造成欧美杨人工林的重要经济损失。双组分系统是细菌致病过程的关键调控途径之一。目前,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双组分系统如何调控致病过程仍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开展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双组分编码基因的缺失突变及突变体表型分析,为深入解析其致病机制提供遗传材料。【方法】本研究以欧美杨溃疡病菌菌株N-5-1为研究对象,利用双亲结合方法获得了28个双组分系统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通过表型测定方法分析了这些基因突变体的致病性、生长、游动性、生物膜形成和抗逆性等表型特征,研究不同双组分系统编码基因对该病菌致病过程的调控。【结果】构建了36个欧美杨溃疡病菌的双组分编码基因的敲除重组载体,获得了28个基因的缺失突变体。致病性测定表明18个双组分基因的敲除降低了病原菌的毒性,其中8个突变体毒性丧失。此外,还获得了调控游动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突变体以及在逆境胁迫反应(金属离子、盐离子、抗生素等胁迫)有缺陷的突变体。【结论】本研究获得了5个显著影响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毒性及其他生物表型的双组分基因,为后续双组分信号调控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溃疡病菌 双组分系统 致病 逆境胁迫 游动
下载PDF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双组份系统反应调节基因LqRR2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爱宁 杨若兰 +1 位作者 魏强 贺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2-500,共9页
由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引起的欧美杨溃疡病于2006年在国内首次发现,不同于其它病原菌造成的杨树溃疡病,该病害对欧美杨速生林的生长造成毁灭性破坏,已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原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双组分系统是... 由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引起的欧美杨溃疡病于2006年在国内首次发现,不同于其它病原菌造成的杨树溃疡病,该病害对欧美杨速生林的生长造成毁灭性破坏,已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原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双组分系统是细菌重要的信号传递通路,在细菌的生长繁殖、逆境胁迫应答、环境适应以及病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双组份系统研究将有助于解析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鉴定了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L.quercina双组份孤儿反应调节基因LqRR2,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同源重组获得了LqRR2基因的缺失突变体△LqRR2。表型测定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体△LqRR2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游动能力显著减弱,对欧美杨‘107杨’枝干的毒性也显著降低。但是,突变体的生长速率、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野生型无显著差别。此外,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游动性相关基因flg B、flg C和flg E的表达量在突变体中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双组份调节蛋白编码基因LqRR2是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L.quercina维持病原菌游动性和全毒性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 双组份系统 LqRR2基因
原文传递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7
作者 张立春 肖丹丹 +1 位作者 付田田 王延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1-343,共13页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Lonsdalea populi)是引起杨树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它可引起树干形成层的破坏和树皮的局部坏死。为挖掘其致病基因,本研究利用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对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N-5-1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病菌...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Lonsdalea populi)是引起杨树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它可引起树干形成层的破坏和树皮的局部坏死。为挖掘其致病基因,本研究利用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对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N-5-1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病菌菌株染色体和质粒大小分别为3832567 bp和11289 bp,GC含量分别为55.42%和56.32%。通过对基因组的分析,共预测到3556个基因,在GO、KEGG和C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348个、2785个和2374个基因。进一步利用Ⅲ型分泌系统数据库注释到501个编码分泌蛋白的基因,在病原互作数据库中注释到了427个病原与宿主互作的基因,其中13个为效应子基因。通过与Lonsdalea属的其他病原菌的基因组进一步比较发现,菌株Lonsdalea populi N-5-1的基因组与Lonsdalea iberica LMG 26264和Lonsdalea populi L2-3的基因组存在良好的共线性关系,且与Lonsdalea populi L2-3的亲缘关系更近。本研究为解析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及亲缘关系提供了科学基础,并为后续深入研究其致病基因及开展树木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基因组信息和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学 杨树 溃疡
原文传递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双组分系统lqp0812-lqp0813基因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泽洋 李爱宁 +1 位作者 常聚普 贺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引起的欧美杨溃疡病是严重威胁欧美杨人工林生产的细菌性病害。双组分系统是细菌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在细菌的生长繁殖、环境适应、胁迫耐受性以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L.quercina中双... 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引起的欧美杨溃疡病是严重威胁欧美杨人工林生产的细菌性病害。双组分系统是细菌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在细菌的生长繁殖、环境适应、胁迫耐受性以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L.quercina中双组分系统编码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对双组分系统编码基因lqp0812和lqp0813进行缺失突变,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表型分析显示,与野生型菌株N-5-1相比,Δlqp0812和Δlqp0813突变体在生长速率、金属离子胁迫、盐胁迫、渗透胁迫及致病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Δlqp0812突变体在游动性上与野生型N-5-1相比显著减弱;Δlqp0812和Δlqp0813突变体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对过氧化氢、抗生素的耐受性都显著增强。qRT-PCR结果显示,在Δlqp0812和Δlqp0813突变体中,外排泵基因acrA、mdtB、aaeB的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lqp0812参与病原菌的游动性,lqp0812与lqp0813共同负调控菌株生物膜的形成和对氧化胁迫、抗生素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细菌溃疡 双组分系统 生物被膜 过氧化氢及抗生素抗
原文传递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发生与危害林间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海明 牛迎福 +3 位作者 王永立 李峰 刘志勇 刘会香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2,共4页
由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引起的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是2006年菏泽市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杨树枝干部的毁灭性病害。林间调查发现,该病害在菏泽地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病害症状表现溃疡腐烂和肿胀溃疡两种类型,每年4—10月发生,7—... 由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引起的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是2006年菏泽市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杨树枝干部的毁灭性病害。林间调查发现,该病害在菏泽地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病害症状表现溃疡腐烂和肿胀溃疡两种类型,每年4—10月发生,7—8月高温高湿季节是发病盛期。病害发生与林间的生态环境,传媒昆虫的种类、数量,杨树品种等因素关系密切。建议在发病初期采取刮皮涂抹多抗霉素、农用链霉素及杀虫剂,加强抚育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细菌溃疡 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 溃疡腐烂 肿胀溃疡 发病条件
下载PDF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夏明星 赵文军 +1 位作者 马青 朱水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由C lavibacter m ichiganensissubsp.m ichiganensis(Cmm)引起的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番茄生产的种传细菌性病害。根据ITS序列多态性设计引物及TaqM an探针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的结果表明,这组引物-探针能检测出所有供试的Cm... 由C lavibacter m ichiganensissubsp.m ichiganensis(Cmm)引起的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番茄生产的种传细菌性病害。根据ITS序列多态性设计引物及TaqM an探针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的结果表明,这组引物-探针能检测出所有供试的Cmm菌,对照菌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用接种但未显示症状的番茄苗叶片及人工处理的带菌种子提取的核酸作为模板,均能检测到病菌,其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约100倍。实验中不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PCR的后续处理。该方法快速、简便、安全、准确,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及种子、种苗健康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番茄细菌溃疡病菌 ITS TAQMAN探针
下载PDF
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Rep-PC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小宁 郑州 +2 位作者 赵志博 秦虎强 黄丽丽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0-349,共10页
【目的】由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明确病菌的群体遗传特性将对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采用ERIC-PCR(ent... 【目的】由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明确病菌的群体遗传特性将对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采用ERIC-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和BOX-PCR指纹技术分析了陕西省猕猴桃主要栽培区Psa的遗传特性。【结果】ERIC-PCR聚类结果显示,相似系数为0.626时,72个Psa菌株被分为6个类群,其中供试菌株中的75.7%属于第Ⅱ类群,且菌株无明显的采集地和寄主品种的聚类。BOX-PCR指纹聚类分析可将86个Psa菌株分为8个类群(相似系数为0.668),其中第Ⅰ类群菌株数量最多,占供试菌株数量的69.8%,其地理来源为眉县、周至、杨凌及其全部的意大利供试菌株,其中来源眉县的81.6%的菌株都聚集在该类群;菌株未表现出明显的寄主品种类群。【结论】陕西省猕猴桃溃疡病菌基因组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ERIC-PCR和BOX-PCR多态性分析技术可为我国Psa基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细菌溃疡病菌 ERIC-PCR BOX-PCR 遗传多样
下载PDF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菌越冬场所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万能 肖崇刚 王忠肃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1-432,共2页
通过对病园的越冬病株枝、叶、芽、叶痕、根、野生猕猴桃病枝、土壤等进行采样、分离 ,再接种、鉴定 ,证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在田间的越冬场所有 :田间病株枝、叶、芽、叶痕、野生猕猴桃病株、田间病残体、土壤表土层。病株根系经多... 通过对病园的越冬病株枝、叶、芽、叶痕、根、野生猕猴桃病枝、土壤等进行采样、分离 ,再接种、鉴定 ,证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在田间的越冬场所有 :田间病株枝、叶、芽、叶痕、野生猕猴桃病株、田间病残体、土壤表土层。病株根系经多次分离未获得稳定的致病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溃疡病菌 越冬场所 猕猴桃 溃疡 防治
下载PDF
中国4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生物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代玉立 兰成忠 +3 位作者 甘林 刘晓菲 龚国淑 杨秀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68,共11页
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侵染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是全球猕猴桃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细菌病害。为探明福建、安徽、四川和陕西4省Psa菌株的生物型和遗传... 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侵染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是全球猕猴桃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细菌病害。为探明福建、安徽、四川和陕西4省Psa菌株的生物型和遗传多样性,用5对PCR特异性引物PsaJ-F/-R、PsaK-F/-R、Tac-F/-R、Con002-F/-R和avrRps4-F1/-R2检测Psa菌株的生物型;用4对PCR引物27F/1492R、PsaF1/R2、gapA-Fps/Rps和rpoD+364s/-1222ps分别扩增16S rRNA、ITS、gapA和rpoD基因,进行多基因联合分析Psa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Tac-F/-R从47株Psa菌株中均能扩增出一条545 bp的特异条带,其他4对引物未扩增出任何条带,说明供试Psa菌株的生物型均为biovar 3。多基因联合分析表明,4省Psa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个群体共检测出2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55。安徽、福建、四川和陕西群体的单倍型数差异较大,分别为1、8、12个和12个。4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数、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福建群体的多态性最丰富,而安徽群体的多态性最低。AMOVA分析表明,3.6%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而96.4%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说明种群内变异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遗传分化分析表明,安徽省Psa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高(F_(st)>0.175),福建、四川和陕西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_(st)<0.017)。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福建省Psa的来源,为阻断Psa的传播和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长期可持续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细菌溃疡病菌 生物型 遗传多样 多基因联合分析 猕猴桃
下载PDF
ELISA及实时荧光PCR检测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俊鹏 张祥林 +2 位作者 罗明 王翀 马春春 《植物检疫》 2008年第5期275-278,共4页
本文以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菌悬液和田间采集的病组织为材料,比较ELISA试剂盒、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灵敏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ELISA试剂盒检测灵... 本文以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菌悬液和田间采集的病组织为材料,比较ELISA试剂盒、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灵敏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ELISA试剂盒检测灵敏度为10^5 cfu/mL,具有简便、快速、易操作特点,适用于田间病害诊断;常规PCR检测灵敏度为10^5cfu/mL;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灵敏度为10^3-4cfu/mL,比常规PCR和ELISA检测灵敏度提高10—100倍,且不需要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和Southern杂交,但需要昂贵的仪器和试剂,适用于室内检测及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细菌溃疡病菌 ELISA检测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PCR检测
下载PDF
黄鳍鲷细菌性溃疡病致病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丽敏 吴泽阳 +1 位作者 张俊 廖智浩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5-9,共5页
研究了黄鳍鲷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从患病濒死的黄鳍鲷体内分离到两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为致病菌,通过测定其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得出: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 研究了黄鳍鲷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从患病濒死的黄鳍鲷体内分离到两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为致病菌,通过测定其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得出: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发酵乳糖,甘露醇发酵阳性,明胶酶阳性,在70g/L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对O/129不敏感;由于两株菌对山梨醇、水扬苷、七叶苷及麦芽糖等氧化发酵的结果不一致,分别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不产气亚种(Aeromonashydropilaanaerogenes)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变异亚种。药敏试验显示,两个菌株对氯霉素高度敏感而对氟哌酸中度敏感。两株菌对黄鳍鲷的半致死剂量(按每g鱼计算)分别为2.3×106个菌体和2.6×105个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鲷 细菌溃疡 病菌 研究
下载PDF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风险分析
16
作者 杨萍 任本权 +2 位作者 吴平辉 刘琼 曾明霞 《重庆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23-24,31,共3页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Takikawa et al. ,异名 P. syringac pv.morsprunorum (Wormald) Young et al.,隶属薄壁菌门Gracilicates革兰氏阴性好氧杆菌假单孢菌科Pseudomonadaceae。又称猕猴桃溃疡...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Takikawa et al. ,异名 P. syringac pv.morsprunorum (Wormald) Young et al.,隶属薄壁菌门Gracilicates革兰氏阴性好氧杆菌假单孢菌科Pseudomonadaceae。又称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 溃疡病菌 细菌 风险分析 PSEUDOMONAS 革兰氏阴 假单孢菌 细菌病害
下载PDF
意大利探讨检测和鉴定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菌新方法
17
作者 樱桃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第1期57-57,共1页
意大利图西亚大学就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PSA)相关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猕猴桃产业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PSA在很多猕猴桃产区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了猕猴桃产业。通过意大利农业部的一个项目MIPAAF,意大利维特堡大... 意大利图西亚大学就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PSA)相关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猕猴桃产业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PSA在很多猕猴桃产区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了猕猴桃产业。通过意大利农业部的一个项目MIPAAF,意大利维特堡大学一个植病细菌学研究小组DAFNE在继详细研究了PSA主要病菌的基因组,阐明该细菌侵染猕猴桃植株的路径及引起的反应后,该小组又提出了新的PSA病菌的鉴定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溃疡 猕猴桃产业 意大利 病菌 鉴定 检测 PSA 研究成果
下载PDF
欧美杨溃疡病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方媛 贺伟 +3 位作者 常聚普 郭利民 谢守江 杨玉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6期12-17,共6页
为探索防治欧美杨溃疡病的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欧美杨溃疡病病株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6株细菌菌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得到5株对欧美杨溃疡病原菌(Lonsdalea quercin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室内离体枝条试验和田间杨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为探索防治欧美杨溃疡病的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欧美杨溃疡病病株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6株细菌菌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得到5株对欧美杨溃疡病原菌(Lonsdalea quercin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室内离体枝条试验和田间杨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菌株P2和P4的防效较好,通过浇根处理,室外防效分别达到51.8%和48.6%。经鉴定菌株P2和P4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用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多抗霉素等4种抗生素类药剂和45%代森铵水剂、80%乙蒜素乳油杀菌剂在室内做抑菌试验,中生菌素、新植霉素对病原菌无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他4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农用链霉素100倍稀释液的防效较好,经浇根处理,室外防效达38.2%。试验为欧美杨溃疡病的防治提出了初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细菌溃疡 拮抗细菌 药剂 防治
下载PDF
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与溃疡病复合侵染鉴定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6
19
作者 康华军 温智浩 +4 位作者 袁军海 柴阿丽 许建军 何伟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6,共4页
近几年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和溃疡病发生严重,且两种病害复合发生,均可在番茄叶片、茎秆、果实上显症,在进行防治时应综合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做到预防为主,发病严重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新疆地处北纬37~47°之间,常... 近几年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和溃疡病发生严重,且两种病害复合发生,均可在番茄叶片、茎秆、果实上显症,在进行防治时应综合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做到预防为主,发病严重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新疆地处北纬37~47°之间,常年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加工番茄种植基地,与美国加州、地中海并列为世界三大番茄酱产区。据新疆统计年鉴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细菌斑点病 番茄溃疡 溃疡病菌 细菌斑点病菌 复合侵染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菌对CuSO 4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宁 高小宁 +3 位作者 陈子璨 王娜娜 秦虎强 黄丽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为明确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对CuSO 4的抗性水平及与copA和copB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使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地区的84株Psa菌株对于CuSO 4的抗性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 为明确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对CuSO 4的抗性水平及与copA和copB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使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地区的84株Psa菌株对于CuSO 4的抗性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株不同抗性水平Psa菌株的基因copA和copB与抗铜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4株Psa菌株MIC分布在3.75~6.25 mmol·L-1范围内;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CuSO 4的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分离自周至的Psa菌株的抗铜水平明显高于眉县。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SO 4条件诱导下,3株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抗铜基因copA和copB表达水平与CuSO 4浓度成正相关,且菌株的抗性水平越高,基因copA和copB相对表达水平亦越高。陕西省关中地区的Psa菌株对CuSO 4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且不同地区的Psa菌株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copA和copB基因参与了Psa菌株对铜离子的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细菌溃疡病菌 CuSO 4 水平 抗铜基因 陕西关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