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氏文通·外动字与止词》研究
1
作者 张俊阁 《泰山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94-99,共6页
 外动字是《马氏文通》根据意义划分出的汉语动字的一个次类,可以带止词是外动字重要的语法功能之一。在《外动字与止词》节,《文通》着重讲述了几类特殊外动字的用法:"教"、"告"、"言"、"示"...  外动字是《马氏文通》根据意义划分出的汉语动字的一个次类,可以带止词是外动字重要的语法功能之一。在《外动字与止词》节,《文通》着重讲述了几类特殊外动字的用法:"教"、"告"、"言"、"示"等动字带双止词;用为"作为"义的动字"为";动字"谓"、"言"等以顿、读为止词;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外动字止词前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动字 《马氏文通》 外动字 止词 语法功能
下载PDF
在审稿工作中重新认识动字与止词、转词的搭配
2
作者 梁萍 《出版参考》 2020年第7期79-81,共3页
《马氏文通》是一部总结汉语语法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中不乏经典的观点和对后来语法学研究不可撼动的论述。但是作者在工作中也有一些发现,试图对书中关于动字的研究做一点归纳和融合,拎拣出词类和搭配对象之间存在的普遍性规律,将各部分... 《马氏文通》是一部总结汉语语法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中不乏经典的观点和对后来语法学研究不可撼动的论述。但是作者在工作中也有一些发现,试图对书中关于动字的研究做一点归纳和融合,拎拣出词类和搭配对象之间存在的普遍性规律,将各部分整合,重新做一点消化和总结,并认为采取这样的做法,可以更加充分地掌握汉语的语法演变,理解马建忠的语法学思想和体系,对顺利完成审稿工作也有较大的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稿 动字 止词 合并
下载PDF
王鹏运拟作《沁园春》与辛弃疾止酒词体式的文学接受
3
作者 杨祖望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5-52,共8页
辛弃疾的止酒词二首为《沁园春》词调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经典体式,他将所写对象拟人化且与之对话问答,加以大量用典,使议论、戏谑中融汇了深沉悲痛之情.从宋到清诸多拟、和之作皆立足于这一模式,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接受,一是以联... 辛弃疾的止酒词二首为《沁园春》词调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经典体式,他将所写对象拟人化且与之对话问答,加以大量用典,使议论、戏谑中融汇了深沉悲痛之情.从宋到清诸多拟、和之作皆立足于这一模式,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接受,一是以联章形式将单向的告陈变为双向的对话,二是所咏写对象从具体的事物变为抽象的存在.清末王鹏运的“祭词”创作则集成诸种特色,又在抒情方面将自我的身世之感投射于词体的命运际遇,在议论方面通过词体的开口言说阐释尊体思想,促使这两方面的功能都得到极大拓展.《沁园春》止酒词的这一体式在不断接受和不断新变的过程中走向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鹏运 辛弃疾 《沁园春》 文学接受
下载PDF
《马氏文通》研究之一:语词中心说 被引量:1
4
作者 羊芙葳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9期113-115,共3页
动词中心说与动词“向”理论是现当代国内外比较活跃的一种句法观与方法论。人们或者以为 ,它萌芽于法国特思尼耶尔 195 9年的著作———《结构句法基础》 ;或者以为萌芽于吕叔湘先生 194 2年编著的《中国文法要略》。本文以为 ,它来源... 动词中心说与动词“向”理论是现当代国内外比较活跃的一种句法观与方法论。人们或者以为 ,它萌芽于法国特思尼耶尔 195 9年的著作———《结构句法基础》 ;或者以为萌芽于吕叔湘先生 194 2年编著的《中国文法要略》。本文以为 ,它来源于中国的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在《马氏文通》里 ,起词、语词、表词、止词是用一套名称代表两套范畴。其中一套属于句法范畴 ,一套属于语义范畴。语义范畴里的起词 2、语词 2、表词 2、止词 2 ,反映了《马氏文通》的语词中心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中心说 止词
下载PDF
古代汉语“相V”句式之研究——兼论“相”字词类之归属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桂林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21-28,共8页
<壹>·“相”字研究现状之分析 “相V”句式(相+动词)之中,“相”字属于什么词类?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之中,相字具体显现什么词义?当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王力著《古代汉语》230页常用词“相”字之(四):互相。引申为... <壹>·“相”字研究现状之分析 “相V”句式(相+动词)之中,“相”字属于什么词类?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之中,相字具体显现什么词义?当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王力著《古代汉语》230页常用词“相”字之(四):互相。引申为共同。又指一方面对另方面。 (2)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相字 常用 王力 动字 汉语语法 互指代字 现代汉语 比较文法 止词
下载PDF
论《马氏文通》的“词”
6
作者 沈锡伦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43-150,168,共9页
《马氏文通》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汉语研究的一个新时期。本文拟从“词”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文通》里的“词”(sentenceelements)、探讨马建忠的语法思想。一般来说,句子成分是组成句子的构件,确定句子成分则是句法... 《马氏文通》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汉语研究的一个新时期。本文拟从“词”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文通》里的“词”(sentenceelements)、探讨马建忠的语法思想。一般来说,句子成分是组成句子的构件,确定句子成分则是句法分析的重要步骤。《文通》的词相当于今天的句子成分。它共有九种,即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表词、司词、加词、前词和后词。《文通》卷十“句读论”中,只讨论了起词、语词、止词和转词等四种句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字 《马氏文通》 止词
下载PDF
与《马氏文通》词类划分原则有关的两个问题
7
作者 张敏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65-73,共9页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是汉语语法学的奠基石。《文通》词类划分的原则和实践,对后世的研究尤有重大的影响。尽管八十余年来,人们对它作过不少有价值的分析和评价,但至今仍有不少问题还未完全弄清。本文拟就...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是汉语语法学的奠基石。《文通》词类划分的原则和实践,对后世的研究尤有重大的影响。尽管八十余年来,人们对它作过不少有价值的分析和评价,但至今仍有不少问题还未完全弄清。本文拟就以下两个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类划分 汉语语法 动字 字类假借 状字 《文通》 字无定类 代字 止词
下载PDF
《马氏文通》转词探微
8
作者 董晓敏 《九江师专学报》 1992年第1期31-35,共5页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没有专门给转词立界说,只是在讲动字时指出:“外动行之及于外者,不止一端。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转词。”(《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重印本,第145页。以下凡引《文通》语,仅...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没有专门给转词立界说,只是在讲动字时指出:“外动行之及于外者,不止一端。止词之外,更有因以转及别端者,为其所转及者曰转词。”(《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重印本,第145页。以下凡引《文通》语,仅注页码。)又说:“内动者之行不及乎外,故无止词以受其所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止词
下载PDF
周济词集版本考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戴伊璇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通过对周济词作的现有版本进行梳理,可以归纳出两个系统:一是青年、中年时期的《求志堂存稿汇编》系统,以周恭寿所刻光绪十八年版为中心;二是晚年的《止庵遗集》系统,以盛宣怀所刻《常州先哲遗书后编》中所收录的周济晚年作品为中心。此... 通过对周济词作的现有版本进行梳理,可以归纳出两个系统:一是青年、中年时期的《求志堂存稿汇编》系统,以周恭寿所刻光绪十八年版为中心;二是晚年的《止庵遗集》系统,以盛宣怀所刻《常州先哲遗书后编》中所收录的周济晚年作品为中心。此外,将历来多被混淆的《存审轩词》与《味隽斋词》做了版本比对后,得出结论是:《存审轩词》是初稿,《味隽斋词》则经过了周济的修改,是前者的修定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济 版本 《存审轩 《味隽斋
下载PDF
论《马氏文通》中两种相同句式的近宾语归类有别
10
作者 李婵婷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18-120,共3页
马建忠在区分转词和止词时,使用了形式和语义两个标准。同属于双宾语的句式“子哙不得与人燕”和“后稷教民稼穑”在《马氏文通》里,“人”和“民”分别被看作“转词”和“止词”。本文分析了这两种句式的差异,同时解释马氏这种分法的... 马建忠在区分转词和止词时,使用了形式和语义两个标准。同属于双宾语的句式“子哙不得与人燕”和“后稷教民稼穑”在《马氏文通》里,“人”和“民”分别被看作“转词”和“止词”。本文分析了这两种句式的差异,同时解释马氏这种分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归类 止词
下载PDF
论《马氏文通》的句法研究
11
作者 向熹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4年第Z1期99-108,114,共11页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下称《文通》)系统划分了汉语词类,研究了汉语句法规律,在我国传统语言学(小学)的基础上开创了语法研究的新天地,使汉语语法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许多分析和结论至今仍为我们所继承。《文通》仍然是...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下称《文通》)系统划分了汉语词类,研究了汉语句法规律,在我国传统语言学(小学)的基础上开创了语法研究的新天地,使汉语语法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许多分析和结论至今仍为我们所继承。《文通》仍然是一部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典籍。本文想就《文通》在句法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以便向方家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句法研究 汉语语法研究 止词 动字 《文通》 汉语句法 代字
下载PDF
倒句探源 被引量:5
12
作者 俞敏 《语言研究》 1981年第1期78-82,共5页
这儿说的倒句,指的是古汉语里把动词放到'宾语'后头的句子,着重讲用'是'和'之'两个字帮忙的句子。'宾语'这个词儿意义含混,底下不再用,用《马氏文通》的术语。《文通》卷四说:'止词后乎外动字者,... 这儿说的倒句,指的是古汉语里把动词放到'宾语'后头的句子,着重讲用'是'和'之'两个字帮忙的句子。'宾语'这个词儿意义含混,底下不再用,用《马氏文通》的术语。《文通》卷四说:'止词后乎外动字者,常也。惟外动字加弗词,或起词为‘莫’、‘无’诸泛指代字,其止词为代字者,皆先动字.'这里给了两个条件:a) 否定句。'莫'字本来是'无'+'或'压缩成的,正跟英语的none是not和one的前身压缩成的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动字 止词 代字 《马氏文通》 《文通》 宾次 向心结构 古书虚字集释 意义含混
下载PDF
关于古汉语“何如”“若何”“奈何”“如……何”“若……何”“奈……何”等句式的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虞生 杨香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55-63,84,共10页
《马氏文通》云:“曰‘何如’,曰‘何若’,曰‘如何’,曰‘奈何’,曰‘若何’,曰‘如之何’,曰‘若之何’,曰‘谓之何’共八语微有异同”。实则尚有“奈之何”,“如……何”等式,用法颇多,并不一致。兹分别举例汇释如下: 一、“何如”... 《马氏文通》云:“曰‘何如’,曰‘何若’,曰‘如何’,曰‘奈何’,曰‘若何’,曰‘如之何’,曰‘若之何’,曰‘谓之何’共八语微有异同”。实则尚有“奈之何”,“如……何”等式,用法颇多,并不一致。兹分别举例汇释如下: 一、“何如”、“如何”、“若何”、“何若”、“谓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疑问代 同动字 动宾结构 止词 宾位 询问代字 浑言 析言 询问代
下载PDF
马建忠对修辞学的贡献——读《马氏文通·句读卷》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文野 《当代修辞学》 1985年第4期50-52,共3页
马建忠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人。其实,马建忠及其《马氏文通》在修辞方面,同样较前人有许多新的贡献,有许多新的认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作者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语法... 马建忠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人。其实,马建忠及其《马氏文通》在修辞方面,同样较前人有许多新的贡献,有许多新的认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作者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语法和修辞是邻近的学科。把语法和修辞分开,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把语法和修辞打通,有利于作文的教学。后者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晚近许多学者所倡导的。在这件事情上,《文通》可算是有承先启后之功。"(《重印【马氏文通】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修辞学 止词 语法现象 外动字 排比 排句 马建忠
下载PDF
使动兼语句的一种鉴别格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扬因 《兰州学刊》 1982年第3期44-47,共4页
区别兼语句和主谓作宾句的问题,是现代汉语语法中颇为麻烦的问题之一。前人从语音停顿、添加成份、改变语序以及意义关系、动词性质等方面总结归纳出几条区分办法,是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可是这些办法未能“干净、利落而又全面”地解决问... 区别兼语句和主谓作宾句的问题,是现代汉语语法中颇为麻烦的问题之一。前人从语音停顿、添加成份、改变语序以及意义关系、动词性质等方面总结归纳出几条区分办法,是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可是这些办法未能“干净、利落而又全面”地解决问题,又使人很不满意。我们设想,如果能找到一种格式,象数学中代公式那样,把需要辨认的句子“代入”这个格式,便可解决问题或基本解决问题,那将会给语法分析和语法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为了这个目的,本文想就兼语句中由含有“使令”“促成”意义的动词构成的使动兼语句的鉴别作一个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作宾句 现代汉语语法 语法分析 意义关系 格式转换 止词 连动句 谓语部分 语法特点 主谓结构
下载PDF
正确评价《马氏文通》的模仿与创新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海棻 《语文建设》 1988年第3期4-14,共11页
《马氏文通》出版已经90年了。在这90年间,始终贯穿着对《文通》的批评,以及对这些批评的批评。正如陈望道先生所说:“‘忆了千千万,恨了千千万’,对于《马氏文通》体系的千万忆恨也就从这一部书的出版时候开始。”(《<一提议>和&... 《马氏文通》出版已经90年了。在这90年间,始终贯穿着对《文通》的批评,以及对这些批评的批评。正如陈望道先生所说:“‘忆了千千万,恨了千千万’,对于《马氏文通》体系的千万忆恨也就从这一部书的出版时候开始。”(《<一提议>和<炒冷饭>读后感》,下称《读后感》)对《文通》体系批评最甚者是它模仿西方语法。今天重新审视这些批评,我们发现有的批评者还举出一两条“模仿”的实证来,有的则仅根据《文通》“例言”中的一句话:“此书系仿葛郎玛而作”,也有的是人云亦云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文通》 语法现象 宾次 象静司 动字 止词 偏次 接读代字
下载PDF
从《诗经》中的“是”和“此”看上古句法的两大公案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光烈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3-85,共13页
这里所谓的“两大公案”是指上古宾语前置的性质和判断词“是”形成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指示代 王力先生 询问代字 止词 动字 判断 马氏文通 近指 洪心衡
下载PDF
含有“给予”义句式的变换分析
18
作者 宋尉 《哲理(论坛版)》 2010年第5期116-116,共1页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第四章叙事句(2)介绍有关“受词”时这样说:含有“给予”或“告诉”等意义的动词,通常都需要有“受词”。一句之中又有止词又有受词的时候,可以有三种表现方式:或是受词用关系词来连系,或是止词用关系词...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第四章叙事句(2)介绍有关“受词”时这样说:含有“给予”或“告诉”等意义的动词,通常都需要有“受词”。一句之中又有止词又有受词的时候,可以有三种表现方式:或是受词用关系词来连系,或是止词用关系词来联系,或是两个都不用关系词。联系受词的关系词,白话用“给”。这种句式我们称为间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分析 句式 《中国文法要略》 关系 “告诉” 吕叔湘 “给” 止词
下载PDF
论《马氏文通》的“顿”和“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胜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6-52,共7页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中的“顿”和“读”是马建忠句读理论中两个重要概念。对此,前辈和时贤已有论述。其中有些分析精辟中肯,有些意见我们则不敢苟同。本文不揣浅陋,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讨论:(一)“顿”在《文通》中是不...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中的“顿”和“读”是马建忠句读理论中两个重要概念。对此,前辈和时贤已有论述。其中有些分析精辟中肯,有些意见我们则不敢苟同。本文不揣浅陋,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讨论:(一)“顿”在《文通》中是不是含义单一的概念;(二)“顿”和“读”是不是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概念;(三)对“顿”“读”理论该如何评价。 《文通》的“顿”和“读”不是含义单一的概念 1.○“顿”实际含义的双重性 《文通》“顿”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说法不一。林玉山同志认为是《文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通》 《马氏文通》 不揣浅陋 止词 结构单位 伯夷列传 外动字 语法著作 佛骨 语法单位
下载PDF
关于动宾倒置,中介“之”“是”等字的句式之分析
20
作者 吴力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5年第2期65-73,共9页
古汉语在一般情况下,宾语放在动词的后面;但是,为了强调宾语,有时把它提到外动词的前面,并在宾语后面用指示代词“之”“是”“斯”“实”等字重指倒宾,以间后动,仍代实体。先师黎锦熙先生以为此等代词介乎倒宾与后动之间,用间倒文,从... 古汉语在一般情况下,宾语放在动词的后面;但是,为了强调宾语,有时把它提到外动词的前面,并在宾语后面用指示代词“之”“是”“斯”“实”等字重指倒宾,以间后动,仍代实体。先师黎锦熙先生以为此等代词介乎倒宾与后动之间,用间倒文,从实入虚,定名“间宾介词”,作为特别介词(简称“特介”)的一个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 特别介 黎锦熙先生 宾位 时间副 比较文法 介字 动字 公叔禺人 止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