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正中切口入路和迷你切口入路行内侧单髁关节置换的疗效对比研究
1
作者 张宁 鞠晓聪 +1 位作者 王冰 孙海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05-508,共4页
目的比较短正中切口入路和迷你切口入路行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纳入解放军九六〇医院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应用Oxford第三代人工单髁关节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其中采用迷你切口入路患者31例,采用短正中切... 目的比较短正中切口入路和迷你切口入路行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纳入解放军九六〇医院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应用Oxford第三代人工单髁关节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5例,其中采用迷你切口入路患者31例,采用短正中切口入路患者34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随访情况;统计两种切口入路的手术操作时间,运用Gross方程计算术中及术后的失血总量。统计术后下地时间,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术后3例既往糖尿病患者切口延迟愈合;迷你切口组术后6个月1例患者衬垫脱位,术后3年内3例患者因其他内科疾病死亡,假体5年生存率为93.85%。迷你切口组术前股四头肌肌力平均为(3.10±0.60)级,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为(1.32±0.35)d;短正中切口组术前股四头肌肌力平均为(3.18±0.63)级,术后下地时间平均为(1.37±0.41)d。2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失血总量、VAS评分及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正中切口入路和迷你切口入路行内侧单髁关节置换手术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相当;短正中切口入路术中暴露更清晰,可以更好地处理髌股关节,为更改手术提供了条件;迷你切口入路患者接受度高,尽可能避免了软组织的损伤,两者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切口 正中切口入路 单髁关节置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后正中切口入路治疗腰椎结核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分析
2
作者 罗清龙 蓝勇波 +2 位作者 邱荣志 林祥静 蔡建东 《大医生》 2022年第1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后正中切口入路治疗腰椎结核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对比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德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肌间隙入路(20例)组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20例)...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后正中切口入路治疗腰椎结核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对比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德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肌间隙入路(20例)组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丢失量、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Cobb角丢失量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丢失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入路组出血量低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较手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第1周、第1月随访、第3月随访肌间隙入路组VAS评分均优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段ODI评分较手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第1月随访、第3月随访肌间隙入路组ODI评分优于后正中切口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切口入路手术疗效肯定,且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可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及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肌间隙 正中切口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心脏结构近期改变的比较
3
作者 郑楠 管涛 曲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心脏结构的近期改变。方法选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104例,根据入路方式分为左房微小切口组、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比较各组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心脏结构的近期改变。方法选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104例,根据入路方式分为左房微小切口组、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比较各组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重症监护时间、心脏结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左房微小切口组和右外侧切口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切口长度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组右房左右径和上下径、右室前后径缩小,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增大(P<0.05),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3天比较差异更显著(P<0.05),术后3天左房微小切口组和右外侧切口组与正中切口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5);术后3个月各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左房微小切口、右外侧切口较正中切口入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近期矫正效果较好,但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微小切口 右外侧切口 正中切口入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心脏结构
下载PDF
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诊疗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宝强 刘文斌 +4 位作者 赵森 张仁杰 刘颖 任洋 陆鹏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6期883-884,共2页
目的探讨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以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和后正中切口传统入... 目的探讨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以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和后正中切口传统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3±8.1)min,短于对照组的(70.2±11.5)min,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88.7±16.7)mL、(38.6±4.8)mL,均少于对照组的(355.7±28.9)mL、(148.0±33.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胸椎 损伤 腰椎 损伤 手术后期间 正中切口肌间隙
下载PDF
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杰 历芝 +2 位作者 魏万 封紫玉 任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0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 观察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行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术式将其分为三组:颈侧组24例,采用颈... 目的 观察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行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术式将其分为三组:颈侧组24例,采用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正中组50例,采用传统正中切口入路术式;腔镜组23例,采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术式。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美容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与淋巴结转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腔镜组(P<0.05)。与颈侧组和正中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d,腔镜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高于正中组和颈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腔镜组与颈侧组的非外科研讨会(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正中组(P<0.05)。颈侧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正中组(8.33%vs 36.00%,P<0.05),与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vs 21.74%,P>0.05)。结论 与传统正中切口、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术式相比,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单侧甲状腺癌治疗,同时兼顾了切口的美容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 正中切口入路 无充气腋窝腔镜 甲状腺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双侧切口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章中良 胡海军 +1 位作者 范天宏 何丹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4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切口入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手术治疗的6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双侧切口入路组及前正中切口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 目的:探讨双侧切口入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手术治疗的6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双侧切口入路组及前正中切口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别,双侧切口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前正中切口入路组,双侧切口组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前正中切口组,两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双侧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依据个人的技术能力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切口 正中切口入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双侧切口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东伟 《当代医学》 2015年第7期69-70,共2页
目的探究采用双侧切口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4)。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后内侧双侧切口联合入路,对胫骨平台损伤给予修复,并采用双钢板... 目的探究采用双侧切口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4)。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后内侧双侧切口联合入路,对胫骨平台损伤给予修复,并采用双钢板内固定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膝正中单切口手术入路,给予患者锁定钢板内固定处理,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等指标,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双侧切口手术入路的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相比其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侧切口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其暴露空间大,操作简单,有利于对半月板和韧带的修复,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双侧切口 正中切口
下载PDF
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外侧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希望 张建光 罗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5期534-536,共3页
目的 探讨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外侧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20-03采用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外侧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的28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中采用... 目的 探讨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外侧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20-03采用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外侧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的28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中采用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进行显露、复位、内外侧双钢板垂直内固定。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9~19个月,平均15.6个月。手术时间80~14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150~240 mL,平均18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骨折获得骨性愈合,2例出现异位骨化,3例出现不同程度创伤性关节炎。术后1 d疼痛VAS评分1~2分,平均1.8分。末次随访时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评价疗效:优19例,良6例,差3例。结论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外侧双钢板垂直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 内外侧垂直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68例的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耀联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方法缩窄性心包炎患者68例,均行胸前正中切口劈骨入路心包剥离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68例,存活67例,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1.5%,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并发...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方法缩窄性心包炎患者68例,均行胸前正中切口劈骨入路心包剥离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68例,存活67例,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1.5%,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11例和心力衰竭9例;术后中心静脉压下降(10.7±2.8)cmH2O。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2例,Ⅱ级15例。随访期间无缩窄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胸前正中切口劈骨入路心包剥离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临床效果好,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窄性心包炎 手术治疗 胸前正中切口劈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