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性胸腔镜下修补术及正中开胸手术行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
1
作者 曹旭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3期19-20,共2页
目的:对比全性胸腔镜下修补术与正中开胸手术行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于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心房间隔缺损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选择全性胸腔镜下修补术的42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 目的:对比全性胸腔镜下修补术与正中开胸手术行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于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心房间隔缺损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选择全性胸腔镜下修补术的42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其他38例选择正中开胸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在两组患者接受各自手术治疗1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42例接受全性胸腔镜下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治疗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住院时间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手术指征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2)观察组42例接受全性胸腔镜下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1个月后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痊愈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心房间隔缺损患者时,可以采用全性胸腔镜下修补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性腔镜下修补术 正中开胸手术 心房间隔缺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创直视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文鴶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4期5607-5608,共2页
抽选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二尖瓣狭窄患者117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传统正中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微创直视二尖瓣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观... 抽选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二尖瓣狭窄患者117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传统正中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微创直视二尖瓣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者气管插管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持续时间、ICU入住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诸多手术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率以及整体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微创直视二尖瓣置换术相较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具有更加优秀的手术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直视二尖瓣置换术 传统正中开胸手术
下载PDF
记忆合金胸骨接骨器在成人正中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青元 魏松洋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经胸骨正中开胸因其进胸快、手术视野良好、术后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已成为心脏直视手术及大血管、纵隔等手术的标准术式。术后胸骨的固定效果将影响患者预后。笔者通过对204例经正中开胸手术成人患者分别应用传统单纯钢丝固定胸骨... 经胸骨正中开胸因其进胸快、手术视野良好、术后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已成为心脏直视手术及大血管、纵隔等手术的标准术式。术后胸骨的固定效果将影响患者预后。笔者通过对204例经正中开胸手术成人患者分别应用传统单纯钢丝固定胸骨和记忆合金环抱胸骨接骨器固定胸骨,评估这两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的差异,评估记忆合金环抱胸骨接骨器在成人正中开胸手术中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正中开胸手术 记忆合金 骨接骨器
下载PDF
全胸腔镜微创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许发珍 陈凯明 +1 位作者 朱铭 苏少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39-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微创手术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B组(30例)。A组行全胸...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微创手术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B组(30例)。A组行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B组行传统正中开胸心脏手术。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三日伤口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身体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h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但A组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正中开胸心脏手术,全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低、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微创心脏手术 正中开胸手术 并发症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剑突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秀科 李东涛 张福维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8期178-181,共4页
前纵隔肿瘤传统手术多以胸部正中切口为主,能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可完整地切除病灶组织,且手术过程中能保护膈神经、无名静脉,尤其是对于肿瘤体积较大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但是,该手术创伤较大、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近年来,胸... 前纵隔肿瘤传统手术多以胸部正中切口为主,能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可完整地切除病灶组织,且手术过程中能保护膈神经、无名静脉,尤其是对于肿瘤体积较大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但是,该手术创伤较大、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近年来,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手术存在明显的适应证、手术入路亦相对较多。侧胸单孔胸腔镜手术、正中开胸手术及剑突入路胸腔镜手术均为前纵隔肿瘤患者常见手术入路,不同手术各有优缺点。本综述以前纵隔肿瘤患者为起点,分析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中的优点,探讨剑突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腔镜手术 剑突入路 单孔腔镜手术 正中开胸手术
下载PDF
室缺全腔镜修补术与开胸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顾剑民 程云阁 郑家豪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对全腔镜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方式进行总结,探讨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20例全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各例均通过胸壁3孔使用胸腔镜及特殊器械完成室缺修补术,并与同期行传统正中... 目的:对全腔镜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方式进行总结,探讨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20例全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各例均通过胸壁3孔使用胸腔镜及特殊器械完成室缺修补术,并与同期行传统正中开胸室缺修补术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腔镜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室缺修补术,无中转开胸,无住院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残余漏发生。与开胸手术患者相比较,腔镜手术具有失血少、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创伤小及切口美观的优势。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全腔镜室缺修补术是安全的,疗效确切。但此手术方式需进一步完善,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镜室缺修补术 周围体外循环 正中开胸手术
下载PDF
开胸手术和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于鹏 李悟 +2 位作者 木拉提·米吉提 王忠华 袁源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48-50,5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开胸手术和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9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术式分为全胸腔镜微创手术(TTS)组52例和开胸手术(MS)组44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 目的对比分析开胸手术和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9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术式分为全胸腔镜微创手术(TTS)组52例和开胸手术(MS)组44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心肺分流(CPB)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情况(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4 h胸腔引流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即刻动态肺顺应性(Cdyn)、静止呼吸顺应性(Cs)指标的差异。观察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S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4 h胸腔引流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MS组(P<0.05),术后即刻Cdyn、Cs大于MS组(P<0.05)。结论相较于MS,TTS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情况,降低对患者术后胸肺顺应性的影响,并发症少,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微创手术 正中开胸手术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 肺顺应性
下载PDF
右胸小切口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疗效分析
8
作者 梁保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2期47-48,共2页
目的通过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运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从而探讨右胸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本院心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8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目的通过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运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从而探讨右胸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本院心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8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一例死亡及严重手术综合症,且预后情况均较良好,其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术中综合情况对比,其两组各项指标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右胸小切口的手术形式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在手术综合情况及术后恢复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胸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小切口手术 传统正中开胸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应用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9年第8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数字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2例,观察组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早期应用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数字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2例,观察组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早期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输血率、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胸部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更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正中开胸手术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与正中开胸治疗心脏粘液瘤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贺清 俞世强 +2 位作者 徐学增 赵荣 金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331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完全胸腔镜组,完全胸腔镜下行心脏粘液瘤摘除术196...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331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完全胸腔镜组,完全胸腔镜下行心脏粘液瘤摘除术196例,男71例、女125例,年龄50(42.00-57.50)岁;正中开胸组,传统正中胸骨切口心脏粘液瘤摘除术135例,男53例、女82例,年龄52(38.00-61.00)岁。比较两组间手术创伤程度指标、术后恢复速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331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在输血量(P〈0.001)、引流量(P〈0.001)、疼痛评分(P〈0.001)、呼吸机辅助时间(P〈0.001)及ICU恢复时间(P=0.001)及并发症发生率(P〈0.001)方面完全胸腔镜组少于或短于开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但在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上胸腔镜组更长(P〈0.001)。结论 完全胸腔镜治疗心脏粘液瘤安全有效,与正中开胸手术比较,在创伤、引流量、输血量、术后疼痛、并发症及恢复时间方面更有优势,对患者美容、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腔镜手术 正中开胸手术 心脏粘液瘤
原文传递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万丽丽 曾祥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行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北大医疗株洲凯德心血管病医院所收治行二尖瓣膜置换手术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行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北大医疗株洲凯德心血管病医院所收治行二尖瓣膜置换手术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和对照组(传统正中开胸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0、1.610,P> 0.05);但观察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40.5±6.8)min]、体外循环时间[(73.6±12.7)min]均明显长于对照组[(34.7±7.1)、(58.9±1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0、6.340,P<0.05);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CU)时间[(36.8±4.7)h]、呼吸机辅助时间[(17.1±41.9) h]、住院时间[(9.5±1.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5.5±6.2)h、(23.5±2.1)h、(14.8±2.9)d],且观察组胸管引流量[(2.9±0.3)ml/kg]明显少于对照组[(7.9±1.6) ml/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0、-16.760、-12.670、-4.410,P<0.05);两组患者术前心律失常比例、术后心率改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6、0.017,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比例10例(18.18%)明显低于对照组29例(5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41,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同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均是有效的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方法,两者安全性相当,其中在合理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引流,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膜置换手术 腔镜手术 正中开胸手术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