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配·承认·能力: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的多维审视
1
作者 杨磊 朱德全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7,共11页
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是揭示其作为一项“好制度”的根本所在,旨在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化变革和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时代精神。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指高等职业院校入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正义属性,既包含职业教育高考制度中的正义追求,也包含... 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是揭示其作为一项“好制度”的根本所在,旨在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化变革和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时代精神。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指高等职业院校入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正义属性,既包含职业教育高考制度中的正义追求,也包含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内容的正义以及制度执行手段的正义,还包含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所形成的高考文化、高考风俗、高考习惯以及高考心理、高考舆论等制度亚文化的正义性。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还是多元化、层次化的复合正义,具体包含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正义、教育主体地位的承认正义、个体自由发展的能力正义。是故,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在制定与执行中需要强调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公平、民主的平等,以教育考试制度的正义性变革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高考 制度正义 分配正义 承认正义 能力正义
下载PDF
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研究和实践进展
2
作者 沈静 王玉银 魏成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注热点话题。文章在界定环境正义与城市空间治理概念的前提下,构建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内涵和认知框架,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 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注热点话题。文章在界定环境正义与城市空间治理概念的前提下,构建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内涵和认知框架,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治理研究的主题特征和变化情况。针对既有的城市环境不公正问题,文章构建了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内涵框架,从认知正义、程序正义与分布正义3个层面分析环境正义问题,并从治理目标和路径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城市空间治理如何迈向环境正义,以期为新时期我国开展以公平正义为目标的高水平城市空间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 城市空间治理 分布正义 认知正义 程序正义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正义观念
3
作者 李勇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正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观念。合作、应得、需求和平等是当代正义观念的一些关键元素。而儒家的正义观念强调的仁、义和礼围绕民本的政府构建了独特的正义理论。当代正义观念的研究面临着价值的一元论、多元论和相对主义的争... 正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观念。合作、应得、需求和平等是当代正义观念的一些关键元素。而儒家的正义观念强调的仁、义和礼围绕民本的政府构建了独特的正义理论。当代正义观念的研究面临着价值的一元论、多元论和相对主义的争锋。同时,一种合理的正义观念需要识别出正义感的时代性和经验性。而建立在正义感基础之上的这种正义观念并不是相对主义的,而是多元主义的。与这个时代的正义感相冲突的价值不应该被纳入相应的价值序列中。在多元论的语境中,当代正义感要求承诺平等与权利等核心的价值。因为当代正义感的时代性和经验性,所以儒家正义论中的仁爱、义和优良政府等观念需要兼容这些核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的元素 正义的背景 价值多元论 儒家正义
下载PDF
教学空间正义:概念、特征与表现形式
4
作者 田春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教学空间作为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包含多元的正义诉求。教学空间正义是指学校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空间正义,即以正义为基本视角,按照民主、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师生在教学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分配、尊严与价值获得承认和具身体验等方... 教学空间作为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包含多元的正义诉求。教学空间正义是指学校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空间正义,即以正义为基本视角,按照民主、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师生在教学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分配、尊严与价值获得承认和具身体验等方面的基本权益,使教学空间满足并服务于不同教学主体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自由而充分的全面发展。其呈现出教育性、差异性和体验性等特征。将教学空间正义划分为教学空间分配正义、教学空间承认正义和教学空间体验正义三种表现形式。其中,教学空间分配正义是以合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目标,以集中对教育善的物品的分配为主要内容;教学空间承认正义是以人的尊严的实现为目标,由爱、法权和团结构成其承认内容;教学空间体验正义是以走向积极的正义实践为目标,以情境创设和实践参与、情意内发与价值体认为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空间正义 分配正义 承认正义 体验正义 课堂教学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探赜——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解读
5
作者 杨辉 韩钟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正义的基础上,确立了劳动正义,实现了正义理论的变革。马克思劳动正义观的“靶心”是劳动异化,劳动异化使得劳动由一种自由自觉的内在活动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和手段,劳动者失去尊严。批判劳动异化是为了实现劳动解放,...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正义的基础上,确立了劳动正义,实现了正义理论的变革。马克思劳动正义观的“靶心”是劳动异化,劳动异化使得劳动由一种自由自觉的内在活动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和手段,劳动者失去尊严。批判劳动异化是为了实现劳动解放,而消除劳动异化的根本途径是共产主义运动。通过共产主义运动进行劳动解放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让人成为“总体的人”。马克思劳动正义观的时代启示是: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勤劳致富的价值导向,积极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须坚持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劳动正义 马克思正义 正义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劳动正义审视
6
作者 李桂花 李旭东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经典生产力概念的时代发展,将其置于劳动正义视域下阐释能够挖掘出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涵。视域本身的内容是对客体的阐释前提,劳动正义在同自然、工具、主体与资本的四重关系下审视表现为生态正义规约之下的...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经典生产力概念的时代发展,将其置于劳动正义视域下阐释能够挖掘出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涵。视域本身的内容是对客体的阐释前提,劳动正义在同自然、工具、主体与资本的四重关系下审视表现为生态正义规约之下的需要正义、技术正义、分配正义与“资本正义”。新质生产力之“新”在劳动正义视域下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生态之新,保护“自然生产力”以需要正义进行生态规约;在于科技之新,它是“死的生产力”对“活的生产力”禁锢的纾解;在于主体之新,“主体的生产力”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中呈现劳动正义的两阶样态;在于运筹之新,“集体力”在扬弃了“资本正义”后获得新的运筹方式。在劳动正义的视角下,要求新质生产力要遵循生态正义、恪守科技伦理,它不仅召唤新质分配标准,并且必须在新发展阶段上继续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驾驭资本,防止其无序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劳动正义 技术正义 资本的生产力
下载PDF
从国家的道德地位到全球治理改革--论沃尔泽国际正义理论的转向
7
作者 高景柱 周杰亮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6,共12页
沃尔泽从国家的道德地位出发,以宽容观为基础,以正义战争观为核心,构建了一种以维护政治共同体的自主为核心的国际正义理论。以贝兹和博格等人为代表的世界主义者从个人出发,建构了各种全球正义理论,这给沃尔泽的国际正义理论带来了不... 沃尔泽从国家的道德地位出发,以宽容观为基础,以正义战争观为核心,构建了一种以维护政治共同体的自主为核心的国际正义理论。以贝兹和博格等人为代表的世界主义者从个人出发,建构了各种全球正义理论,这给沃尔泽的国际正义理论带来了不少挑战。沃尔泽后来调整了自己的立场,主张一种基于慈善的援助义务,并倡导一种渐进的全球治理改革。相较而言,世界主义者将个人作为分配正义关注的主体更具有道德说服力,而沃尔泽将政治共同体作为分配正义的背景更具有现实意义,沃尔泽的理论转向并没有改变其保守主义色彩,其对人权似是而非的辩护难以令人满意,不能真正解决“正义鸿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正义 世界主义 全球正义 迈克尔·沃尔泽
下载PDF
利用话语:“感受公平正义”的二阶塑造机制——基于江歌案的多平台话语分析
8
作者 徐清 董昊哲 《时代法学》 2024年第1期40-52,共13页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让挖掘“感知司法正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机制成为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从自下而上的向度出发,以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平正义感知的内在生成结构为分析主干...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让挖掘“感知司法正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机制成为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从自下而上的向度出发,以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平正义感知的内在生成结构为分析主干,对江歌案的公共话语样本编码并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归纳出以“话语汲取”为中心的感知司法正义的二阶塑造机制,揭示其基础是以“利用话语”为行动模式的主体间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提出通过“有效宣称”构建“交往理性”这一打通感知司法正义最后一公里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正义 感知正义 话语分析 江歌案
下载PDF
中国式空间正义:党的实践、主张与经验
9
作者 朱国平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正义历经道德评判到辩证唯物主义,然后开启了空间向度。中国共产党人在汲取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空间正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空间正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空间正义思想和国外空间正义思想优秀成果基础之上,在四个时期的伟大实... 正义历经道德评判到辩证唯物主义,然后开启了空间向度。中国共产党人在汲取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空间正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空间正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空间正义思想和国外空间正义思想优秀成果基础之上,在四个时期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式空间正义。中国式空间正义主张人民群众是空间正义的创造者、空间正义是历史的、多元的、有指向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必须坚持敢于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空间正义 空间正义实践 空间正义主张
下载PDF
追寻教师美德:论教师正义的四重维度及实践理路
10
作者 王薛平 郑航 《中小学德育》 2023年第6期25-29,共5页
正义是教师道德生活的基本取向,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关系正义、能力正义构成了教师正义的四重维度。完整的教师正义意味着,要关注受教育者群体在资源与权利方面的公平分配;与受教育者在个体与社会层面实现一种非歧视非压迫的交往,民主... 正义是教师道德生活的基本取向,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关系正义、能力正义构成了教师正义的四重维度。完整的教师正义意味着,要关注受教育者群体在资源与权利方面的公平分配;与受教育者在个体与社会层面实现一种非歧视非压迫的交往,民主平等地承认他人尊严;有意识地帮助和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发挥自己的潜能,营造自由的成长环境。教师正义的实践应坚持多元复合的基本原则,在对多重正义维度进行批判、互补的同时,着眼于实际教育生活中的非正义事件,牢记始终不变的育人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正义 分配正义 承认正义 关系正义 能力正义 多元正义
下载PDF
数字智能技术的正义挑战与伦理应对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志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02,共9页
数字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面应用,产生了人工智能体、生命增强技术等新兴正义要素,对现存的正义秩序及其背后的伦理观念提出了严峻挑战。在种际正义方面,新兴的人工智能体挑战了传统的物种正义秩序,要求我们从“生物物种”观走向“非... 数字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面应用,产生了人工智能体、生命增强技术等新兴正义要素,对现存的正义秩序及其背后的伦理观念提出了严峻挑战。在种际正义方面,新兴的人工智能体挑战了传统的物种正义秩序,要求我们从“生物物种”观走向“非生物物种”观。在人际正义方面,数字智能技术的生产生活应用加剧了现存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偏见现象,要求我们从以“共建共享”为中心的正义观走向以“共生共享”为中心的正义观。在代际正义方面,生命增强技术破坏了后代人的发展机会、选择权利以及公平竞争,要求我们从基于自然进化的代际观走向基于智能进化的代际观。只有调整内在的物种观念,完善相应的社会制度,构建合理的规范框架,才能应对数字智能技术提出的正义挑战,创建更加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美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体 数字智能技术 数字正义 种际正义 人际正义 代际正义
下载PDF
从哲学变革视角考察马克思对西方传统正义观的超越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文保 高香香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共9页
马克思在其哲学变革基础上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实现了对西方传统正义观的超越。从形式看,西方传统正义观都从某种原则(不证自明的前提)出发思辨地阐释正义问题——只是观念正义、形式正义、原则正义;马克思正义观把正义问题置于实践中考... 马克思在其哲学变革基础上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实现了对西方传统正义观的超越。从形式看,西方传统正义观都从某种原则(不证自明的前提)出发思辨地阐释正义问题——只是观念正义、形式正义、原则正义;马克思正义观把正义问题置于实践中考察,是实践正义,揭示的是事实正义、现实正义、实质正义。从内容看,西方传统正义观由于其纯粹思辨形而上学的形式,正义在它那里成了抽掉正义的具体实践内容的空洞普遍性,只能存在于先验理性之中,无法在经验世界获得意义,无法对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世界有实质改变;马克思正义观则是通过实践批判资本主义种种非正义现象来揭示正义的核心问题——物质利益问题、物质利益问题的关键——分配问题、马克思正义观的核心内容——分配正义,揭示资本主义一切非正义现象的根源——私有制,因此,消灭私有制及由私有制引发的一切不合理、不正当现象就成了马克思毕生的正义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变革 正义 原则正义 实践正义 分配正义 私有制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观的三重位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宇宁 雷蕾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1,共7页
马克思正义观是复调的,这种复调性是一种分层和位阶关系。由于分配正义只具有相对独立性,故其在马克思正义观中处于初级位阶。马克思在分配正义上不但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正义观和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正义观,而且建构了按劳分配和... 马克思正义观是复调的,这种复调性是一种分层和位阶关系。由于分配正义只具有相对独立性,故其在马克思正义观中处于初级位阶。马克思在分配正义上不但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正义观和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正义观,而且建构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正义观。分配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环节,这决定着它会被更高的位阶——关系正义所统摄。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支配性,同时以“自由人联合体”为载体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互依性社会关系。按劳分配、按需分配、自由人联合体,都是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要素而存在的,因此它们都从属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目标,即从属于处于高级位阶的发展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正义 分配正义 关系正义 发展正义
下载PDF
伦理正义与人的本质——论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的职业精英伦理叙事
14
作者 胡贝克 张玫玫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以伦理正义为核心内容的维多利亚惊悚小说在职业精英的职业伦理叙事层面,既摒弃了传统的职业伦理叙事模式,又与英国当时的主流伦理意识相悖,体现的是以马基雅维里为代表的“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质论观点和以边沁等人“以结果论善恶”的... 以伦理正义为核心内容的维多利亚惊悚小说在职业精英的职业伦理叙事层面,既摒弃了传统的职业伦理叙事模式,又与英国当时的主流伦理意识相悖,体现的是以马基雅维里为代表的“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质论观点和以边沁等人“以结果论善恶”的功利主义伦理学道德行为评价准则,通过法律精英和医学精英的职业道德操行描写,抨击了资产阶级崇尚法制和崇尚科学的虚伪性,揭示出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伦理正义的非公正性以及人的内在本质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利亚惊悚小说 职业伦理叙事 伦理正义 人性
下载PDF
从罗尔斯到赫费:正义论证的范式转换
15
作者 庞学铨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6,共9页
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标志着正义理论在当代政治正义性讨论中的回归,也引起了西方政治哲学界的持续争论。德国政治哲学家赫费对罗尔斯正义理论及其论证方法的讨论与批评值得关注与重视。他通过正义论证范式的转换,发展了当代正义理论... 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标志着正义理论在当代政治正义性讨论中的回归,也引起了西方政治哲学界的持续争论。德国政治哲学家赫费对罗尔斯正义理论及其论证方法的讨论与批评值得关注与重视。他通过正义论证范式的转换,发展了当代正义理论。这主要表现在,他从罗尔斯对经验的规范的正义讨论转换到对导致法和国家伦理学消失原因的批判,从语义学上讨论了政治正义性的根据,论证了政治正义性的界限与内涵;从罗尔斯的分配性正义转换到交换性正义,论证了从基础哲学层次讨论政治正义性问题,就是要用交换性正义来取代分配性正义。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较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赫费 正义 范式转换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视域下的中国话语及其实践路径
16
作者 谢欣然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5,56,共7页
源于一种建构本土化空间正义理论的现实诉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阐释和想象应当在廓清经典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原初视域的基础上,从价值规范角度自觉助力中国城市空间的规划发展。中国社会性质与国情决定了其空间话语和实... 源于一种建构本土化空间正义理论的现实诉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阐释和想象应当在廓清经典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原初视域的基础上,从价值规范角度自觉助力中国城市空间的规划发展。中国社会性质与国情决定了其空间话语和实践有自身的特殊性。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发展方式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展现为不断向更高层次空间结构合理性迈进的历史进程,而这实际上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出场的现实依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为社会主义空间正义建设的理论出发点,以坚持唯物史观、贯彻以人为核心以及推动共同富裕来有条不紊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事业,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空间正义话语体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空间生产 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话语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康熙朝太常祭祀乐制建设中乐律的制度化——以《律吕正义》的生成为中心
17
作者 温显贵 邱婧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5,共16页
清王朝建立以后,乐制建设在艰难中缓慢转型。康熙前期,太常祭祀乐制有所创制,如定太常寺乐舞生、定乐器,以及在理学阴阳思想观照下提出对乐律的再讨论。康熙后期,重考乐律,将理学阴阳思想作为康熙十四律的理论支撑,依据精密计算,用字谱... 清王朝建立以后,乐制建设在艰难中缓慢转型。康熙前期,太常祭祀乐制有所创制,如定太常寺乐舞生、定乐器,以及在理学阴阳思想观照下提出对乐律的再讨论。康熙后期,重考乐律,将理学阴阳思想作为康熙十四律的理论支撑,依据精密计算,用字谱、旋宫体现其实践性。《律吕正义》成书以后,康熙迅速将新律用于太常祭祀,并亲定全部雅乐。因此《律吕正义》的诞生标志着帝王意志对乐律的重塑,体现出帝王治世与文化思想的相互呼应,也是“乐律”这一科学性概念的制度化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常祭祀 乐制 《律吕正义 康熙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能源正义与公正能源转型的新思考
18
作者 张万洪 宋毅仁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共8页
在“后巴黎时代”,能源正义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应有之义。能源正义以个人权利为价值归宿,公平分配人际间、区域间、国家间的能源利益与能源责任,为能源转型提供道德标准、价值理性与理论框架。能源正义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吻合,能... 在“后巴黎时代”,能源正义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应有之义。能源正义以个人权利为价值归宿,公平分配人际间、区域间、国家间的能源利益与能源责任,为能源转型提供道德标准、价值理性与理论框架。能源正义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吻合,能为我国能源转型之路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其中,人口规模与能源消耗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能源转型面临的基本国情,这既反映了能源转型之路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也意味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潜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能源共同富裕应当坚持能源转型中的共建共享原则。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要求重视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思想建设与文化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全体人民共享能源正义,走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和平与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积极推进国际能源合作,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能源正义 能源转型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走向生态正义的中国式现代化--《资本论》对生态非正义的批判与方法论启示
19
作者 董慧 汪筠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生态正义的价值追求一直内蕴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资本论》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生活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破坏,批判了资本逻辑下的代内与代际不能公正平等地享有生态...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生态正义的价值追求一直内蕴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资本论》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生活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破坏,批判了资本逻辑下的代内与代际不能公正平等地享有生态权益与承担生态治理义务的现实。挖掘《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和思想智慧,可以为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正义的生态治理秩序构建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启迪。《资本论》对走向生态正义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论启示在于,以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为底层逻辑深化对生态正义的理论认识,明确生态正义的价值目标在于使人在享有生态权责一致的正义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通过扬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拓展生态正义的实践建构,推进走向生态正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接续发展,助力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正义 中国式现代化 《资本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