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棉正反交F_(2:3)家系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
1
作者 赵康 任丹 +4 位作者 梁维维 庞博 马尚洁 张梦媛 高文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研究棉花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丰富棉花育种的基础材料和培育优良杂交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陆地棉徐州142和系9的正反交组配合衍生的90和78份F_(2:3)家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 【目的】研究棉花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丰富棉花育种的基础材料和培育优良杂交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陆地棉徐州142和系9的正反交组配合衍生的90和78份F_(2:3)家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组合的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等指标和棉花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结果】F_(2:3)家系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性状表现出典型数量遗传特点,普遍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各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单株籽棉产量和单株皮棉产量与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和单铃重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取了两类主成分,PC_(1)代表棉铃生长因子;PC_(2)代表衣分和铃重综合选择因子。有效铃数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对棉花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结论】有效铃数对棉花产量贡献最大,选择有效铃数多的棉花品种是高产品种选育重要途径,但也要考虑单铃重、衣分和有效果枝数,有利于培育棉花新杂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正反交 F_(2:3)家系 变异
下载PDF
蝴蝶兰Phal.‘B’和Phalaenopsis.SogoYukidian‘V3’正反交后代花部性状分离表现
2
作者 张果 杨书才 +6 位作者 王世尧 王俊 蒋拴丽 冯建 赵玉安 王瑞华 杨录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43-46,共4页
以蝴蝶兰Phal.‘B’和Phalaenopsis SogoYukidian‘V3’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杂交F_(1)代花部性状的分离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_(1)代的花色花斑、唇部肉突颜色、唇部中裂片颜色分离类别基本一致;蝴蝶兰Phal.B的紫红色花斑... 以蝴蝶兰Phal.‘B’和Phalaenopsis SogoYukidian‘V3’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杂交F_(1)代花部性状的分离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_(1)代的花色花斑、唇部肉突颜色、唇部中裂片颜色分离类别基本一致;蝴蝶兰Phal.B的紫红色花斑可以遗传给后代,且作为父本更容易遗传;同时紫红色肉突与紫红色花斑的分布有一定的正向相关性,当花瓣上有紫红色花斑的,肉突颜色会显现紫红色,而花瓣上没有紫红色花斑的,肉突颜色则不会呈现紫红色,且会随着紫红色花斑面积的增加,紫红色肉突所占比例随之增加;而且紫红色花斑分布对中裂片的颜色有一定的影响,当花瓣上有紫红色花斑时,中裂片更易呈现红色,且Phal.B为父本时杂交后代中这种遗传影响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正反交 花部性状 分离表现
下载PDF
正反交亲本配置方式对燕麦F_(1)代杂种优势和表型的影响
3
作者 苏玮娟 赵桂琴 +3 位作者 柴继宽 冉婵宇 蔺豆豆 章海龙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3期69-76,共8页
【目的】明确燕麦正交和反交对杂交后代杂种优势的影响及其表型差异。【方法】以陇燕4号和陇燕5号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获得的杂种后代与其亲本进行对比,分析其杂种优势,比较其表型差异。【结果】在测定的12项指标中,具有正向超亲优... 【目的】明确燕麦正交和反交对杂交后代杂种优势的影响及其表型差异。【方法】以陇燕4号和陇燕5号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对获得的杂种后代与其亲本进行对比,分析其杂种优势,比较其表型差异。【结果】在测定的12项指标中,具有正向超亲优势的并不多,正交组合中,分蘖数、株高、旗叶长、旗叶宽和倒二叶长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其余指标均表现出负向优势,旗叶长的超亲值最高(23.0%),穗下节长的超亲值最低(-10.3%);反交组合中,除倒二叶长、主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超亲优势表现为正向外,其它性状均表现出负向优势,其中旗叶长的超亲值最高(17.4%),分蘖数的超亲值最低(-25.0%)。正交组合中分蘖数、株高、旗叶长、旗叶宽和倒二叶长的杂种优势大于100%,其中旗叶长的杂种优势指数最大,为123.5%;其次为分蘖数和倒二叶长,分别为120.0%和112.5%,其余性状的杂种优势指数均小于100%;反交组合中,株高、旗叶长、倒二叶长和主穗粒数、千粒重的杂种优势指数均大于100%,其中旗叶长和主穗粒数的值最大,分别为117.4%和116.7%,千粒重和株高的杂种优势不明显。总体而言正交的杂种优势大于反交;旗叶长在F2代发生了分离,正交中仅有5%的植株超亲优势值为负值,而反交中则为15.0%。F2代分蘖数的变化呈偏正态分布,正交中超亲优势大于0的个体只占43.3%,反交的超亲优势大于0的只占10.0%。【结论】分蘖数、株高、旗叶长、倒二叶长、主穗长和主穗粒数6个性状受母本细胞质遗传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正反交方式 杂种优势 表型差异
下载PDF
正反交对玉米杂交种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种植密度的响应
4
作者 段燕燕 胡静 +3 位作者 祁炳琴 潘志远 吴昊楠 勾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49-2961,共13页
【目的】研究正反交对玉米杂交种F_(1)植株形态特征、抗倒伏特性、杂种优势及耐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母本相同、父本不同的两个杂交种KX2564和KX3564及其亲本,采用反交方法培育父本相同、母本不同的2个杂交种反-KX2564和反-KX3564... 【目的】研究正反交对玉米杂交种F_(1)植株形态特征、抗倒伏特性、杂种优势及耐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母本相同、父本不同的两个杂交种KX2564和KX3564及其亲本,采用反交方法培育父本相同、母本不同的2个杂交种反-KX2564和反-KX3564为材料,设置低、中和高3个种植密度(4.5×10^(4)、9.0×10^(4)和13.5×10^(4)株/hm^(2))。【结果】种植密度从4.5×10^(4)株/hm^(2)增加到13.5×10^(4)株/hm^(2)时,亲本及杂交种节粗、单位节长干重明显降低,茎秆抗倒伏强度下降,田间倒伏率逐渐增加。正交试验中,母本自交系的节粗、单位节长干重显著高于父本,正交组合的超父优势高于超母优势,节长的超母优势高于超父优势,而杂种优势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茎秆穿刺强度和弯曲强度的超父优势较高,弯曲强度的杂种优势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反交时,反交组合节粗、单位节长干重的超母优势较高,单位节长干重的杂种优势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母本的倒伏率高于父本和杂交种,茎秆强度的超母优势高于超父优势。杂交种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KX3564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KX2564,杂交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指数随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结论】选择节长短、节间直径粗、单位节长干重、茎秆强度高的丰产类型自交系作父本,单穗粒数多、子粒重的自交系作母本,有利于提高杂交种的茎秆抗倒伏能力,培育抗倒、高产耐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亲本 正反交 茎秆强度 杂种优势
下载PDF
酿酒葡萄香宝馨与赤霞珠正反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5
作者 谢军 王荣 +4 位作者 徐美隆 乔改霞 刘玉娟 余泽龙 李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9-1522,共14页
【目的】探究酿酒葡萄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香宝馨(Chambourcin)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以及它们的正反交后代为试材,对其果粒质量、大小等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和遗传倾向分析,并初筛选出表现优良的单株。【结果】正... 【目的】探究酿酒葡萄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香宝馨(Chambourcin)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以及它们的正反交后代为试材,对其果粒质量、大小等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和遗传倾向分析,并初筛选出表现优良的单株。【结果】正反交后代果实性状变异较为广泛;单粒质量、果粒横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以及种子数在正反交后代中的遗传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单粒质量、果粒横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以及种子数的平均值均小于亲本中亲值,表现出趋小的遗传倾向;单粒质量、果粒横径、种子数都整体表现出趋中偏低的遗传倾向,果粒纵径、果形指数表现出明显偏低遗传的倾向,果皮厚度表现出明显的趋中遗传倾向,果粒形状、果皮颜色、果皮涩味、果肉香味遗传倾向于亲本,果肉质地遗传倾向趋向于亲本赤霞珠,果肉颜色遗传倾向则趋向于亲本香宝馨。【结论】通过聚类分析结合田间观察初选出表现优良的杂交单株XC090、XC120、XC215、XC252、CX032、CX070、CX073、CX095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正反交后代 果实性状 遗传倾向
下载PDF
矮小黄鸡与三个正常型黄鸡正反交肉鸡性能比较分析
6
作者 曾宪军 张细权 +2 位作者 邹燕妮 陈杰 何世梓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1期8-14,共7页
为确认dw基因在江村黄鸡改良与生产应用中的地位,确定节粮快大型肉鸡配套选育目标,以江丰矮小黄鸡H系为材料,与三个正常型黄鸡(A系、B系、C系)进行正反交试验,比较分析6个组合(HA、HB、HC、AH、BH、CH)因dw基因作用在肉鸡生产性能、胫... 为确认dw基因在江村黄鸡改良与生产应用中的地位,确定节粮快大型肉鸡配套选育目标,以江丰矮小黄鸡H系为材料,与三个正常型黄鸡(A系、B系、C系)进行正反交试验,比较分析6个组合(HA、HB、HC、AH、BH、CH)因dw基因作用在肉鸡生产性能、胫长、屠宰性能等方面表现的差异。结果显示:正交、反交的后代公鸡63日龄体重及胫长差异不显著(P>0.05);100日龄后代母鸡体重、胫长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正交后代母鸡(含dw基因)体重比反交母鸡体重轻29.72%,胫长短25.76%,符合伴性遗传规律;屠宰率则各组合差异不显著(P>0.05);反交不含dw基因的母鸡(AH、BH、CH)腿肌率比正交后代含dw基因的母鸡(HA、HB、HC)高。试验结果表明,江丰矮小黄鸡品系的矮脚基因遗传模式属于伴性遗传;100日龄后代母鸡因dw基因的作用使体重轻29.72%、胫长短25.76%,与国内外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基因 黄鸡 正反交
下载PDF
鱼类远缘杂交正反交杂种胚胎发育差异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桂建芳 梁绍昌 +2 位作者 朱蓝菲 孙建民 蒋一珪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71-177,共7页
本文报道了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auratus)×鲢、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鲢和鲢×鲤、鲢×鲫、鲢×白鲫的正反交试验。在鲤×鲢、鲫×鲢和白... 本文报道了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auratus)×鲢、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鲢和鲢×鲤、鲢×鲫、鲢×白鲫的正反交试验。在鲤×鲢、鲫×鲢和白鲫×鲢3个正交组中,胚胎发育基本正常,尽管孵出的鱼苗绝大多数生命力弱,但孵化率都在50%左右;而在鲢×鲤、鲢×鲫和鲢×白鲫3个反交组中,胚胎发育均为畸形,不能孵化出苗。 胚胎发育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鲤×鲢、鲫×鲢和白鲫×鲢的杂种胚胎几乎都是整倍体,而鲢×鲤、鲢×鲫×鲢×白鲫的杂种胚胎基本上是非整倍体,染色体数变化较大。这些正反交杂种胚胎发育的显著差异可能与其亲本物种间的基因组大小有关。文中还分析讨论了这些正反交差异与天然多倍体物种以及胚胎发育速度的相关性,认为天然多倍体物种可能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二倍体物种协调外源基因组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正反交 鱼纲 胚胎 发育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正反交鱼自繁后代F2耐盐性、生长性能及亲本对杂种优势贡献力的评估 被引量:42
8
作者 李思发 颜标 +3 位作者 蔡完其 李腾云 荚金华 张艳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5-341,共7页
为选育耐盐和生长兼优的罗非鱼,以原始亲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为对照,正交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和反交鱼(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 为选育耐盐和生长兼优的罗非鱼,以原始亲本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为对照,正交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和反交鱼(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自繁第二代(F2)为试验对象,观察和比较他们在盐度为0、15、20及25时的耐盐性和生长性能,并估算杂种优势及亲本的贡献力。结果如下:(1)盐度20-25是正、反交鱼的适宜生长盐度,他们在这一盐度范围里的日均增重率为尼罗罗非鱼在盐度0下的75%左右、萨罗罗非鱼在盐度25下的4倍左右,表明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比较接近尼罗罗非鱼,远优于萨罗罗非鱼。在盐度25下,正交鱼比反交鱼生长快7%左右。(2)在盐度15与20下,生长速度和体重变异系数的杂种优势较明显,未发现不同盐度会导致正反交鱼成活率有显著变化。(3)不同亲本鱼类的强势性状,如尼罗罗非鱼的快速生长、萨罗罗非鱼的高耐盐性,对杂交后代的不同性状在不同盐度中有不同的贡献力。运用F1≤a1P1+a2P2所作的估算表明,对杂交后代在15-25盐度下的生长率,尼罗罗非鱼的杂种优势贡献力比萨罗罗非鱼的大3~4倍;对杂交后代在25盐度下的耐盐性,尼罗罗非鱼的贡献力几乎为零,而萨罗罗非鱼的贡献力几乎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正反交 生长 耐盐性 杂种优势贡献力
下载PDF
南高丛越橘品种‘Sapphire’和北高丛品种‘Berkeley’正反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倾向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有春 魏永祥 +5 位作者 王兴东 刘成 蒋明三 张舵 袁兴福 陶承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878-4885,共8页
[目的]分析越橘亲本对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性状遗传的影响,为科学选配亲本提供依据。[方法]以高糖高酸的南高丛越橘品种‘Sapphire’和中糖低酸的北高丛品种‘Berkeley’为亲本配置正反交组合,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亲本及其杂交... [目的]分析越橘亲本对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性状遗传的影响,为科学选配亲本提供依据。[方法]以高糖高酸的南高丛越橘品种‘Sapphire’和中糖低酸的北高丛品种‘Berkeley’为亲本配置正反交组合,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果实中糖和酸的组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越橘果实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是主要的可溶性糖组分,柠檬酸和酒石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各糖酸组分及总糖和总酸含量在正反交组合中均表现出广泛的分离,其中糖组分及总糖的变异系数大于15%,酸组分及总酸的变异系数大于30%,酸的变异幅度大于糖的变异幅度,说明酸含量的选择潜力大;杂交后代糖和酸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呈衰退变异,正反交后代果糖、葡萄糖及总糖含量平均值倾向低糖亲本,而柠檬酸、酒石酸及总酸含量平均值倾向父本;糖含量在杂交后代中呈正态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酸含量在杂种后代中呈偏向低酸的偏态分布,可能有主效基因存在。杂交后代糖酸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存在明显差异,果糖、葡萄糖、总糖、柠檬酸和总酸的H2较高,为0.66—0.86,其中以果糖最高,正反交组合分别为0.84和0.86,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而酒石酸的H2最低,正反交组合分别为0.22和0.30,表明酒石酸的遗传效应小,易受环境影响。[结论]越橘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及总糖总酸含量广泛分离,后代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糖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潜能大,含量趋近于低糖亲本,具有一定的母性遗传倾向;而酸呈偏态分布,含量趋向于父本,明显受父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橘 正反交组合 遗传
下载PDF
泥鳅与大鳞副泥鳅正反交子代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龙良启 赵振山 +2 位作者 汤保贵 潘黔生 熊邦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9-662,共4页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正反交 随机扩增多态DNA
下载PDF
1个正反交蝴蝶兰若干性状在F_1的遗传表现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和明 吕复兵 +1 位作者 朱根发 操君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28-33,共6页
以蝴蝶兰P42和P39为亲本,配制成正反2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1的植株性状、花部性状和开花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的株幅、叶长、叶宽、花径和花梗高度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74.1%,65.15%,79.2%,88.5%和67.7%,均较... 以蝴蝶兰P42和P39为亲本,配制成正反2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1的植株性状、花部性状和开花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的株幅、叶长、叶宽、花径和花梗高度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74.1%,65.15%,79.2%,88.5%和67.7%,均较中亲值明显下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但某些性状上仍可出现超高亲个体,选育花径较大或植株更大的个体是可能的;叶数、花朵数和花色的遗传能力强,尤其是花朵数和花色,其平均变异系数分别达到30.1%和29.95%,分别占中亲值的105.0%和111.45%;在F1花色分布上,正交组合比反交组合更容易选出超亲优良个体,其F1的超亲个体占杂种数的16.8%,比反交组合高出3.1%;在亲本花色遗传能力上,颜色为紫红亲本(P39)的花色遗传能力比颜色为紫红边白的亲本(P42)更强;在花期遗传上,杂种F1的开花期趋向亲本P39,表现在抽梗期、现蕾期和始花期分别趋向于1月、3月和4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正反交 性状 F1 遗传表现
下载PDF
枇杷正反交杂种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许家辉 余东 +3 位作者 魏秀清 许玲 蒋际谋 黄金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用黄金块与解放钟正反交后代的果实为材料,研究分析杂种单株的果实性状遗传表现。结果表明:果重、果形指数、种子数有趋小的遗传倾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增加的遗传倾向;正交后代的果实可食率有增加的遗传倾向,而反交则相反。果重、果... 用黄金块与解放钟正反交后代的果实为材料,研究分析杂种单株的果实性状遗传表现。结果表明:果重、果形指数、种子数有趋小的遗传倾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增加的遗传倾向;正交后代的果实可食率有增加的遗传倾向,而反交则相反。果重、果形指数的表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种子数的表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果色果肉的遗传以橙红与橙黄为主,黄白为非显性基因控制。杂种后代存在超亲子代,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正反交 杂种后代 果实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海湾扇贝正反交两个家系形态学指标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秦艳杰 刘晓 +1 位作者 张海滨 张国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7,共6页
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正反交两个F1代家系为材料,研究了壳长、壳宽、壳高、全湿质量、软体部质量和壳质量6个生长指标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指标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3个质量指标均完全符合正态分布(P>0.05),... 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正反交两个F1代家系为材料,研究了壳长、壳宽、壳高、全湿质量、软体部质量和壳质量6个生长指标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指标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3个质量指标均完全符合正态分布(P>0.05),3个长度指标略偏离正态分布(0.01<P<0.05)。相对于标准正态分布来讲,各形态学指标较小的个体略多。6个性状指标均呈连续分布状态,符合数量遗传学特点。6个指标在正反交后代中差异显著,但均显著高于自交群体。且在反交群体中各指标离散程度较高,初步说明同一扇贝产生雌雄配子时亲本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 正反交 形态学指标
下载PDF
玉米正反交杂交种F_1主要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天宇 祝云芳 +1 位作者 陈华璋 陈泽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5,共4页
通过对4个不同玉米自交系正反交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并对不同组合的F1的不同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品种间的差异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种子在大多数性状上差异不明显,这说明细胞核的遗传占主导地位... 通过对4个不同玉米自交系正反交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并对不同组合的F1的不同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品种间的差异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种子在大多数性状上差异不明显,这说明细胞核的遗传占主导地位,造成正反交差异的细胞质遗传所在比例较小。但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组合均有差异明显的性状,同时每一性状均有正反交差异明显的组合,这说明细胞质的遗传在玉米性状表现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正反交种子 主要性状 差异性
下载PDF
黄蝉兰与素花虎头兰正反交育种及其种子无菌萌发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余朝秀 程丽霞 +2 位作者 王卜琼 王玉英 李枝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2期82-85,共4页
选择黄蝉兰和素花虎头兰作为亲本,采用正反交杂交法进行此两种兰花的杂交育种试验,并在无菌条件下对其所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此两种兰花的花粉亲和力较强,其杂交蒴果的结果率为79%~86%,无明显差异,且正反交对两... 选择黄蝉兰和素花虎头兰作为亲本,采用正反交杂交法进行此两种兰花的杂交育种试验,并在无菌条件下对其所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此两种兰花的花粉亲和力较强,其杂交蒴果的结果率为79%~86%,无明显差异,且正反交对两种杂交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1/2MS+6-BA2.5mg/L+NAA0.5mg/L适合于此两种兰花杂交种子的初代培养以及原球茎的扩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蝉兰 素花虎头兰 正反交育种 种子无菌萌发
下载PDF
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后代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永强 谢甫绨 +3 位作者 张惠君 王海英 王文斌 宋书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1-434,共4页
2002年,对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F3、BC1F2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F3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值偏向于母本,广义遗传力的大小与母本值关系密切,母本值高的组合F3广义遗传力明显高于母本值低的组合... 2002年,对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F3、BC1F2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F3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值偏向于母本,广义遗传力的大小与母本值关系密切,母本值高的组合F3广义遗传力明显高于母本值低的组合,各组合正、反交F3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异度与母本值也相关,母本值高的组合F3变异度大于母本值低的组合;BC1F2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表现与组合的父母本和回交亲本的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正反交 叶绿素含量 遗传
下载PDF
龙眼正反交杂种后代果实经济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玲 魏秀清 +4 位作者 章希娟 余东 陈志峰 黄金松 许家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4-228,共5页
以晚熟龙眼‘立冬本’、‘苗翘’正反交的54个杂种后代单株为材料,研究了正反交杂种后代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厚度、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果实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后代单果重有趋小的倾向,果肉厚... 以晚熟龙眼‘立冬本’、‘苗翘’正反交的54个杂种后代单株为材料,研究了正反交杂种后代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厚度、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果实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后代单果重有趋小的倾向,果肉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超亲的倾向,果核重、可食率呈趋中的倾向,果形指数变异小,趋于近圆形。流汁程度和果肉质地在后代中表现受母本的影响大。其它性状受‘立冬本’品种特性影响较大,倾向于果梗软韧、果实排列较紧密、皮青褐色、汁液多。正反交后代均存在超亲子代,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龙眼 正反交后代 果实经济性状 遗传倾向
下载PDF
玉米正反交对主要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丰光 刘志芳 +3 位作者 吴宇锦 邢锦丰 李妍妍 黄长玲 《作物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0-72,共3页
以郑单958和沈单16正反交杂交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两个品种正反交主要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正反交组合多数性状和产量上差异不明显,说明玉米细胞核遗传占主导地位;两个品种个别性状上存在一定差异性,说明... 以郑单958和沈单16正反交杂交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两个品种正反交主要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正反交组合多数性状和产量上差异不明显,说明玉米细胞核遗传占主导地位;两个品种个别性状上存在一定差异性,说明细胞质遗传在玉米性状上也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正反交 性状 产量 差异
下载PDF
蝴蝶兰Phalaenopsis ‘Frigdaas Oxford’和Phal. SH49正反交后代观赏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佐 肖文芳 +2 位作者 陈和明 刘金维 吕复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1,共8页
以花色、花斑类型、花朵质地、株型大小、花朵大小等为蝴蝶兰杂交育种的目标性状,对Phalaenopsis‘Frigdaas Oxford’和Phal.SH49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的观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育种目标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分离。结果表明:正反交F_1代的... 以花色、花斑类型、花朵质地、株型大小、花朵大小等为蝴蝶兰杂交育种的目标性状,对Phalaenopsis‘Frigdaas Oxford’和Phal.SH49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的观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育种目标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分离。结果表明:正反交F_1代的分离规律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据主要花部性状特点分为4个组群(G01~G04),杂交F_1代在9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表现均较中亲值明显降低,适合选育小株型或小花型后代个体;杂交F_1代在花底色、花斑类型、花朵材质等质量性状上变化丰富,不同花色的遗传能力与覆盖能力有所差别,存在较深花斑色覆盖遮挡住较浅花底色的花色表现,且出现了亲本没有的花斑变化,这些性状的分离特征和遗传倾向将给今后新个体或新单株的目标性状预测筛选提供更多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正反交F1代 观赏性状 性状分离
下载PDF
57NG208与南涧果蔗正反交后代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建荣 边芯 +6 位作者 郎荣斌 俞华仙 冯蔚 桃联安 董立华 安汝东 经艳芬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通过对甘蔗大茎野生种57NG208和南涧果蔗正交、反交后代132个真杂种后代的聚类分析及对其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和单茎重的分析,研究其后代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57NG208与南涧果蔗正交组合66个后代的Jaccard遗传相似性... 通过对甘蔗大茎野生种57NG208和南涧果蔗正交、反交后代132个真杂种后代的聚类分析及对其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和单茎重的分析,研究其后代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57NG208与南涧果蔗正交组合66个后代的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227-0.955,平均为0.618;反交组合的为0.206-0.941,平均为0.593。2)正交、反交后代的变异系数中,丛有效茎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大于50%),其次为单茎重的变异系数(大于33%),说明丛有效茎数和单茎重的离散度较大;茎径的变异系数为14%-16%;锤度和株高的变异系数均在11%以下,说明株高和锤度的离散度最小。3)正交、反交后代的遗传传递力中,遗传传递力大于100%的有丛有效茎数和锤度,株高和茎径的约为80%,单茎重的小于70%。4)正交、反交后代的性状表现超过双亲的有锤度和丛有效茎数;除丛有效茎数外,正交组合的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和锤度4个性状的平均值均高于反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大茎野生种 南涧果蔗 正反交 遗传变异 相似性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