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声学造影剂经静脉注射评价正常心肌血流灌注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肖蓉 邵力正 钱大钧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Sigma新一代声学造影剂经周围静脉注射心肌声学显象效果。方法:对10条闭胸犬麻醉后经周围静脉注射Sigma造影剂(1ml/kg)进行心肌声学造影。同时观察其对实验犬心率、血压的影响。结果:注射Sigma造影剂共45次,心肌显...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Sigma新一代声学造影剂经周围静脉注射心肌声学显象效果。方法:对10条闭胸犬麻醉后经周围静脉注射Sigma造影剂(1ml/kg)进行心肌声学造影。同时观察其对实验犬心率、血压的影响。结果:注射Sigma造影剂共45次,心肌显影成功率100%,心肌显影强度2级25%(11次)、3级75%(34次)。心肌显影-时间强度曲线,造影前前壁、侧壁、后壁峰值密度(PI)分别为:0.6±0.09、0.7±0.095、0.68±0.07;曲线下面积(AUC)为0.2±0.015、0.22±0.21、0.21±0.02。心肌造影后前壁、侧壁、后壁PI分别为:11.9±1.1、10.9±0.9、10.8±1.0;AUC为13±1.3、11.7±1.05、12.7±1.2,造影前、后PI、AUC差异显著,P<0.01。造影后心率、血压均无影响。结论:Sigma新型声学造影剂具有良好的心肌显象作用,可用于评价心肌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MA 声学造影剂 静脉注射 正常心肌 血流灌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正常心肌与肥厚心肌跨室壁不应期离散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家高 陆再英 +1 位作者 Voss Frederik Wolfgang Schoels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目的 探讨在体犬正常心室肌以及肥厚心室肌三层之间是否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方法 采用特制电极直接测量在体三层心肌的不应期。结果 正常心肌三层之间的不应期呈均一性 ,没有显著的不应期离散。同正常心肌相比 ,肥厚心肌三层不... 目的 探讨在体犬正常心室肌以及肥厚心室肌三层之间是否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方法 采用特制电极直接测量在体三层心肌的不应期。结果 正常心肌三层之间的不应期呈均一性 ,没有显著的不应期离散。同正常心肌相比 ,肥厚心肌三层不应期均有延长 ,而中层心肌延长的幅度最大 ,使得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大。采用突然的循环长度改变可使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大更加明显。结论 正常犬三层心肌之间不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梯度 ,而肥厚心肌中存在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采用长—短间期和短—长间期刺激可使跨室壁的不应期离散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心肌 肥厚心肌 跨室壁 不应期离散度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体外治疗性超声对正常心肌的作用
3
作者 孙向东 楚咏晗 +1 位作者 刘小冬 王海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8-549,共2页
目的 :探讨体外治疗性超声 (ETUS)对正常心肌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 15只 ,随机分成 3组 ,连续波ETUS(A组 ,n =5 ) ,脉冲波ETUS组 (B组 ,n =5 ) ,空白对照组 (C组 ,n =5 ) ) ,ETUS的频率和声强分别为 0 .8MHz和 2 .3W /cm ... 目的 :探讨体外治疗性超声 (ETUS)对正常心肌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 15只 ,随机分成 3组 ,连续波ETUS(A组 ,n =5 ) ,脉冲波ETUS组 (B组 ,n =5 ) ,空白对照组 (C组 ,n =5 ) ) ,ETUS的频率和声强分别为 0 .8MHz和 2 .3W /cm ,观察实验后兔心肌组织学结构。结果 :光镜 :A、B两组兔心肌可见轻度损伤性表现 ,而C组无此变化。电镜 :A、B组兔心肌可见 0~Ⅲ级损伤表现 ,C组 0~Ⅰ级损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治疗性超声 正常心肌 组织学 影响
原文传递
正常人左室心肌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定量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俞静 张生光 +1 位作者 陈爱 廖姮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左室心肌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的特点。方法应用GE vivid7超声诊断仪及Q-analyze软件对20例健康者左室心肌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左室径向应变明显大于纵向;正常人峰值应变、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 目的观察正常人左室心肌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的特点。方法应用GE vivid7超声诊断仪及Q-analyze软件对20例健康者左室心肌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左室径向应变明显大于纵向;正常人峰值应变、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步减小;收缩期应变率在左室各壁、各节段之间呈现出均一性;等容舒张期应变率则以中间段为最大。结论左室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各个指标在不同室壁、不同节段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左室心肌 应变率曲线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心脏电机械活性标测系统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 被引量:1
5
作者 单守杰 陈绍良 +4 位作者 叶飞 方五旺 段宝祥 张俊杰 林松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4-286,i00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电机械活性标测系统(NOGATM)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建立苏中幼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 个月后分别行99mTc MIBI 18 F FDG双核素(DISA)心肌显像及NOGATM标测,DISA图像及标测三维重建图像采取9分段法... 目的探讨心脏电机械活性标测系统(NOGATM)检测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建立苏中幼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 个月后分别行99mTc MIBI 18 F FDG双核素(DISA)心肌显像及NOGATM标测,DISA图像及标测三维重建图像采取9分段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心肌(14 0±4 5) mV、存活心肌(9 8±3 5) mV、坏死心肌(4 3±2 7) mV之间单极电压值有显著性差异(P<0 05或<0 01)。以12 5 mV作为判断正常心肌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5%;以6 9 mV作为判断坏死心肌界值,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75%。结论NOGATM可以用来检测存活心肌,单极电压低于6 9 mV提示心肌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活心肌 标测 系统检测 死后 活性 机械 心脏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三维重建图像 正常心肌 坏死心肌 显著性差异 应用价值 方法建立 心肌显像 对比分析 DISA 0.05 心肌坏死 特异性 敏感性 双核素 单极 界值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日太 朱洪生 +3 位作者 连锋 郑家豪 黄钢 刘建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5-477,524,共4页
目的研究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梗死区心肌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抽取香猪骨髓,体外分离MSCs,经5-氮胞苷(5-aza)转化。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经LAD和梗死区注射MSCs;对照组注射培养液。3周和6周后,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目的研究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梗死区心肌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抽取香猪骨髓,体外分离MSCs,经5-氮胞苷(5-aza)转化。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经LAD和梗死区注射MSCs;对照组注射培养液。3周和6周后,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显像检查。结果SPECT显像,对照组心肌有明显的充盈缺损;实验组细胞移植3周后在梗死区内有岛状的灌注显像区,6周后这些区域相互之间以及与正常心肌之间发生融合。心肌灌注显像,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SC移植可再生心肌组织和血管。经LAD注射结合多点局部注射的方法可使移植细胞均匀分布于整个心梗区,促进再生的心肌组织与宿主心肌组织之间产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 心肌再生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SPECT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组织 MSCs 5-氮胞苷 梗死区 对照组 血管再生 体外分离 左前降支 冠状动脉 显像检查 充盈缺损 正常心肌 SC移植 均匀分布 移植细胞 局部注射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肌生物能量代谢 被引量:6
7
作者 范晓霞 柳茵 +2 位作者 刘维军 李琳 李俊青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5期713-714,共2页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状态。大量研究发现,正常心肌和心力衰竭(HF)心肌的能量代谢的特点有所不同,研究发现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有望成为治疗心衰的一种新策略。本文对正常心肌的能量代谢,心衰时能量代谢的变化、能量...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状态。大量研究发现,正常心肌和心力衰竭(HF)心肌的能量代谢的特点有所不同,研究发现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有望成为治疗心衰的一种新策略。本文对正常心肌的能量代谢,心衰时能量代谢的变化、能量调节,心衰的评估以及临床应用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能量代谢 慢性心力衰竭 正常心肌 调节心肌能量代谢 心脏疾患 能量调节 临床应用 心衰
下载PDF
Gd-DTPA增强MRI诊断心肌梗塞
8
作者 张小明 沈天真 +1 位作者 冯晓源 陈星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41-45,共5页
15例心脏作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增强后为连续动态观察。其中7例为正常对照;7例为心肌梗塞(包括5例亚急性和2例慢性心肌梗塞);1例为陈旧性心肌梗塞。结果显示:增强前正常心肌信号率与梗塞心肌信号率无差别。增强后梗塞心肌信号率既... 15例心脏作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增强后为连续动态观察。其中7例为正常对照;7例为心肌梗塞(包括5例亚急性和2例慢性心肌梗塞);1例为陈旧性心肌梗塞。结果显示:增强前正常心肌信号率与梗塞心肌信号率无差别。增强后梗塞心肌信号率既高于增强前也明显高于其周围的正常心肌。无论肉眼观察还是信号测量均发现Gd-DTPA增强MRI能诊断心肌梗塞,改善心肌梗塞的显示。作者对增强后心肌信号率的系列变化作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诊断 GD-DTPA增强MRI 陈旧性心肌梗塞 心肌信号 慢性心肌梗塞 MRI检查 动态观察 正常对照 正常心肌 肉眼观察 亚急性 显示
下载PDF
心肌梗塞的CT诊断
9
作者 梁长虹 胡景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4-6,共3页
Adams等报告无论平扫或增强CT扫描,实验性心肌梗塞(MI)与正常心肌的密度均不同。用CT观察MI及评估其范围与程度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
关键词 CT诊断 正常心肌 室壁瘤 左室前壁 冠状动脉病 平扫 运动异常 延迟强化 增强扫描 心壁
下载PDF
实验性心肌梗塞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与病理
10
作者 徐智 曹宏宇 +1 位作者 程均安 李青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8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利用冠状动脉二期结扎——部分再灌注法造成犬慢性心肌梗塞,并辅以程控刺激复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模型,进行电生理及病理观察。结果表明:梗塞区心肌舒张期兴奋阈值提高,有效不应期(ERP)延长、ERP离散性增大,左室ERP离散性亦增大,且与梗... 利用冠状动脉二期结扎——部分再灌注法造成犬慢性心肌梗塞,并辅以程控刺激复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模型,进行电生理及病理观察。结果表明:梗塞区心肌舒张期兴奋阈值提高,有效不应期(ERP)延长、ERP离散性增大,左室ERP离散性亦增大,且与梗塞范围(IS)呈正相关。心肌电生理异常、梗塞心肌的形态变化及IS大小是决定快速室性心律失常能否诱发及诱发类型的病理生理基础,最易诱发心律失常的部位是与梗塞区毗邻的正常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改变 梗塞区 程控刺激 再灌注 起搏周长 生理异常 心脏电生理 有效不应期 正常心肌 折返环路
下载PDF
心肌病、心肌炎、先心病与风心病的心肌活组织微量元素测定的研究
11
作者 曹德柔 赵定菁 +2 位作者 陶新智 何聿忠 林文业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1989年第2期13-15,共3页
许多微量元素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生理功能和健康的必需成份。因此,测定心血管病人的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如对克山病人血或发硒的研究,个别文献报导的心肌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或... 许多微量元素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生理功能和健康的必需成份。因此,测定心血管病人的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如对克山病人血或发硒的研究,个别文献报导的心肌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或肺心病,患者血或发中一种或几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了探讨心肌本身疾患(心肌病、心肌炎)与非心肌本身疾患(先心病、风心病)时心肌组织内所含微量元素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风心病 心血管病人 微量元素测定 肌组织 心肌活检 心肌疾病 文献报导 正常心肌 风湿性心瓣膜病
下载PDF
早期对照增强MRI预示再灌注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12
作者 陈世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3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再灌注治疗 MRI 心功能 梗死区心肌 正常心肌 血流量 信号增强 梗死边缘区 毛细血管密度 左心室
下载PDF
异搏定对大鼠急性和慢性心肌梗塞病程的影响
13
作者 时安云 贺红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87年第2期32-39,共8页
急性心肌梗塞大鼠,给予异搏定(0.8mg/100g,ip)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对容量负荷的耐受力;且梗塞范围明显缩小。慢性心肌梗塞大鼠,给予异搏定(0.8mg/100g,ip)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小了梗塞范围和代偿性肥大程度。异搏定缓解心绞... 急性心肌梗塞大鼠,给予异搏定(0.8mg/100g,ip)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了对容量负荷的耐受力;且梗塞范围明显缩小。慢性心肌梗塞大鼠,给予异搏定(0.8mg/100g,ip)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小了梗塞范围和代偿性肥大程度。异搏定缓解心绞痛有效,且对急性缺血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已被证明。但其对CMl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证实了异搏定对AMl大鼠有治疗作用,并探讨了其对大鼠CMI病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CMI 心肌肥大 异搏定 维拉帕米 左室内压 心肌梗塞 冠心病 容量负荷 前负荷 LVSP 正常心肌 病程 梗塞面积
下载PDF
一种微机迟电位体表检测系统对16例正常人的试验
14
作者 蔡依道 李庚山 +4 位作者 胡佑伦 蒋锡嘉 王圣永 王带敏 王君健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37-39,共3页
近十余年来,迟电位(Late Potentials)因其与折返活动和心肌梗塞后室速与猝死的关系引起人们广泛注意。迟电位出现是出现在QRS波群终末和ST段的高频低幅值的心脏电活动,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心肌梗塞的边缘带,但有些研究者在肌强直性营养障... 近十余年来,迟电位(Late Potentials)因其与折返活动和心肌梗塞后室速与猝死的关系引起人们广泛注意。迟电位出现是出现在QRS波群终末和ST段的高频低幅值的心脏电活动,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心肌梗塞的边缘带,但有些研究者在肌强直性营养障碍并室速者、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电位 后室 波群 检测系统 低幅值 胸导联 急性下壁 坏死心肌 边缘带 正常心肌
下载PDF
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病理染色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何跃飞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3期181-184,共4页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因而一直受到临床医学、实验医学和法医病理学家们的广泛重视。据统计,在一些工业国家,约30人/周/百万人口发生心性猝死,其中大多数由于冠心病引起。而心肌梗死则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已...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因而一直受到临床医学、实验医学和法医病理学家们的广泛重视。据统计,在一些工业国家,约30人/周/百万人口发生心性猝死,其中大多数由于冠心病引起。而心肌梗死则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已知心肌梗死在6小时内迅速死亡者,作常规病理学检查难以发现梗死病变,给死因诊断和分析造成困难。如何应用病理学染色技术直观地反映心肌梗死的早期变化,已成为病理学和法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现将该领域近些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诊断 心性猝死 常规病理学检查 法医病理学 死因诊断 心肌细胞 梗死心肌 染色方法 正常心肌 梗死区心肌
全文增补中
中药冠通四号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后心电图恢复过程及心肌微血管的影响
16
作者 苏静怡 时安云 +6 位作者 徐宁生 张抗美 王志朝 夏家骝 陶平 李学愚 陆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1年第4期243-248,328-330,共8页
冠通四号是我院第一附属医院用于门诊冠心病人的药物,临床观察为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减轻疼痛方面疗效较好的药物之一。为了观察其疗效是否与改善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作用有关,本实验在家兔结紥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慢性实验性心肌梗塞模... 冠通四号是我院第一附属医院用于门诊冠心病人的药物,临床观察为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减轻疼痛方面疗效较好的药物之一。为了观察其疗效是否与改善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作用有关,本实验在家兔结紥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慢性实验性心肌梗塞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心电图检查及观察心肌内血管演变的情况,以了解心肌梗塞的自然演变过程,尤其是侧支循环的演变过程及冠通四号对该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心电图 正常心肌 血管吻合 冠状动脉 演变过程 内血管 心电图 家兔 梗塞区 动物实验 生物检验 实验性心肌梗塞 微血管
下载PDF
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在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刘秀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7-8,共2页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方法,但近年来也发现它有一定的限制,而且是一种创伤性方法。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又称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关键词 冠心病人 断层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 左主干病变 心肌灌注 单支血管病变 单光子发射 冠心病心肌缺血 支血管 正常心肌
下载PDF
心脏CT对新近心肌梗死和慢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18
作者 Nieman K. Cury R.C. +1 位作者 Ferencik M. 杜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12期13-14,共2页
Clinical use of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is rapidly expanding, and its purpose may reach beyond 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We investigated the ability of 64-slice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to differe... Clinical use of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is rapidly expanding, and its purpose may reach beyond 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We investigated the ability of 64-slice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recent and long-stand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Contrast-enhanced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CT) scans(Siemens Sensation 64) of patients with a recent MI(< 7 days, n=16), long-standing MI( >12 months,n=13), and no MI(n=13)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To anticipate transmural variation of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to neutralize image noise, a series of thin, overlapping slices was created in parallel alignment to the myocardial wall. Within each of these slices, a small region of interest was placed at a constant in-plane position to measure the CT attenuation(Hounsfield units[HU]) at consecutive transmural locations of injured and normal remote myocardium. In addition, wall thickness and the myocardial cavity were measured. Significantly lower CT attenuation values wer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MI(-13±37 HU) than in those with acute MI(26±26 HU) and normal controls(73±14 HU, p< 0.001). The attenu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infarcted and remote myocardia was larger in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MI than in patients with recent MI(89±41 and 55±33 HU, respectively, p< 0.001). In addition, long-standing MI was associated with wall thinning(p< 0.01), and ventricular dilation(p< 0.05), whereas recent MI was not(p >0.05). In conclusion, recent and long-standing MIs may be differentiat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based on myocardial CT attenuation values and ventricular dimen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CT 正常心肌 心脏
下载PDF
应用二维应变率成像评价短轴和长轴心肌功能以鉴别心内膜下和透壁心肌梗死
19
作者 Hanekom L. Wong C. +1 位作者 T.H.Marwick 刘少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7年第4期55-55,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2D)应变成像评价短轴和长轴左室(LV)功能,从而对心肌梗死透壁程度(TME)进行分级。背景:鉴别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与透壁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预后和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应变率成像 心肌功能 正常心肌 负荷超声心动图 室壁运动 存活心肌 收缩功能 多巴酚丁胺 缺血心肌
下载PDF
不同ST段偏移分析方法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评估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
20
作者 Desmet W.J. Mesotten L.V. +1 位作者 Maes A.F. 艾文婷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1期21-22,共2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resolution of ST segment devia tion an d infarct size us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Methods: 45 patients with 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resolution of ST segment devia tion an d infarct size us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Methods: 45 patients with 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thrombolysis or percu 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studied prospectively. An ECG was taken befor e and at (mean (SD)) 100 (45) min after reperfusion therapy. ECGs were analysed by three methods. Residual ST segment deviation, obtained from the ECG immediate ly after completion of reperfusion therapy, was defined by summation for each of the three methods. Relative resolution of ST segment deviation was defined as t he absolute resolution divided by the ST segment deviation score at baseline x 1 00(%). After 29 (14) hours, myocardial blood flow was measured with 13NH3. For each patient, the regions with a myocardial blood flow < 80%of normally perfuse d myocardium (=hypoperfusion) and < 50%(=no reflow) were automatically delineat ed. Results: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different ECG analysis m ethods. There were moderat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rea with myocardial hypope rfusion and ST segment deviation scores at baseline and after reperfusion therap y. After reperfusion therapy, residual ST segment deviation in the single lead w ith maximum ST segment deviation was as good at discriminating between fertiles of myocardial damage as summed ST segment elevation. Relative ST segment resolut ion did not discriminate between different degrees of myocardial damage. Conclus ions: In the individual patient, residual ST segment deviation after reperfusion in the single lead with maximum ST segment deviation is at least as good as sum med ST elevation in predicting final myocardial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面积 PET ST段偏移 再灌注治疗 心肌血流 正常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 分析方法 心电图分析 低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