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苯、正庚烷和正丁醇对脂肪组织透明效果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王芳 马红 刘娣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57,64,113,共5页
为了找到安全、高效、可替代二甲苯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透明剂,试验采集2月龄健康民猪背部脂肪组织,经固定、脱水后,分别用二甲苯、正庚烷、正丁醇处理不同时间(二甲苯处理1 h,正庚烷处理1 h、2 h、3 h、4 h,正丁醇处理1 h、2 h、3 h、4 ... 为了找到安全、高效、可替代二甲苯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透明剂,试验采集2月龄健康民猪背部脂肪组织,经固定、脱水后,分别用二甲苯、正庚烷、正丁醇处理不同时间(二甲苯处理1 h,正庚烷处理1 h、2 h、3 h、4 h,正丁醇处理1 h、2 h、3 h、4 h、10 h)进行透明,观察透明效果,然后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选取3种透明剂将脂肪组织完全透明用时最短的石蜡切片,经脱蜡和水化处理后用苏木精染液和伊红染液进行H.E.染色,探究3种透明剂对脂肪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透明剂是否会影响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表明:二甲苯处理1 h、正庚烷处理2 h后脂肪组织可完全透明,而正丁醇处理10 h后脂肪组织才完全透明;正庚烷、正丁醇作为透明剂制备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细胞形态清晰、结构完整、着色好,与二甲苯作为透明剂的效果相似;在3种透明剂制备的脂肪组织石蜡切片中,PPARγ均清晰且准确地表达在脂肪细胞的细胞核中。说明正庚烷和正丁醇对脂肪组织的透明效果与二甲苯相似,但正庚烷透明速度较快,正丁醇透明速度很慢,因此实际应用中推荐使用正庚烷作为二甲苯的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石蜡切片 二甲苯 正庚烷 丁醇
原文传递
柴油机缸内超临界环境甲醇/正庚烷液滴蒸发过程
2
作者 李瑞娜 胡全 +2 位作者 张亮 杨大海 刘非凡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7-1655,共9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甲醇/正庚烷混合燃料液滴在不同温度(400、700、1000 K)、不同压力(2、5、7 MPa)下不同甲醇掺混质量分数(0、10%、20%、30%)的蒸发过程。结果表明:正庚烷液滴的蒸发直径随时间的变化相对平滑,甲醇/正庚烷...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甲醇/正庚烷混合燃料液滴在不同温度(400、700、1000 K)、不同压力(2、5、7 MPa)下不同甲醇掺混质量分数(0、10%、20%、30%)的蒸发过程。结果表明:正庚烷液滴的蒸发直径随时间的变化相对平滑,甲醇/正庚烷混合燃料液滴中甲醇的蒸发对超临界环境条件更加敏感,混合燃料液滴蒸发过程波动更加剧烈。基于蒸发速率、液滴分子数和界面厚度3个指标,提出了液滴蒸发阶段的3种划分方法,并讨论了3种划分方法在不同环境条件及燃料成分下的适用范围;提出界面厚度变化率作为判断临界状态转变的指标,当界面厚度变化率大于0.04 nm/ps时,认为液滴发生亚临界向超临界的转变;基于界面厚度变化率突变时刻,建立了甲醇/正庚烷液滴临界相变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甲醇掺混质量分数达到或超过44%时观察不到界面厚度变化率突变的现象,即液滴亚临界向超临界转变的时间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甲醇 正庚烷 液滴蒸发 超临界 多组分燃料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点火阶段正庚烷着火及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友军 张浩宇 +5 位作者 张正 肖逸 郝军 罗光前 李显 姚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659-5666,I0018,共9页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地下煤层以天然气形式开采出来,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点火是开启气化反应的第一步,对化学点火过程中燃料着火与燃烧特性的分析将有助于高效气化。该文选取正庚烷为点火燃料,采用离散相模型模拟庚烷雾化过...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地下煤层以天然气形式开采出来,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点火是开启气化反应的第一步,对化学点火过程中燃料着火与燃烧特性的分析将有助于高效气化。该文选取正庚烷为点火燃料,采用离散相模型模拟庚烷雾化过程,建立庚烷液滴与氧气共流燃烧模型,探究庚烷着火温度及燃烧火焰特性,并对影响初始点火过程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压力升高,庚烷着火温度降低,10 MPa时达到670 K;液滴粒径在0.1~0.4 mm范围内时,着火温度随粒径减小而小幅上升;提高氧化剂中氧气浓度可显著提高火焰温度,但会导致火焰长度变短;为避免煤的熔融问题,氧气浓度控制在20%~30%附近较为合适,对壁面最高温度在1200~1530 K内。贫氧燃烧时,火焰温度较低,但过量空气系数处于0.6~0.8时,对壁面的加热温度及加热长度均高于富氧燃烧,在点火过程中能更高效利用燃料。结果可为煤炭地下气化点火过程燃料及氧化剂参数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燃烧 煤炭地下气化 着火温度 火焰温度 正庚烷
原文传递
异丁烷循环促进离子液体[Et_(3)NH]Cl-AlCl_(3)催化正庚烷异构化反应
4
作者 王鹏军 刘浩玮 +4 位作者 郑涛 张睿 孟祥海 刘海燕 刘植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共9页
轻烃异构化一般以C_(5)和C_(6)烃为原料,C_(7)及C_(7)以上烃类在异构化过程中由于存在较为剧烈的裂化反应,致使异构化油收率较低。作为一种新型低温轻烃异构化催化剂,离子液体对大分子烃类原料的适应性不佳。因此,在大分子烃类异构化过... 轻烃异构化一般以C_(5)和C_(6)烃为原料,C_(7)及C_(7)以上烃类在异构化过程中由于存在较为剧烈的裂化反应,致使异构化油收率较低。作为一种新型低温轻烃异构化催化剂,离子液体对大分子烃类原料的适应性不佳。因此,在大分子烃类异构化过程中,抑制副反应、提高异构化油收率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基于离子液体催化烷烃异构化反应机理,通过异丁烷循环抑制副反应、促进异构化反应的进行,进而降低异构化产物中C_(4)烷烃的含量,提高异构化油的收率。系统考察了异丁烷引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以及酸烃比等工艺条件对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体系中大量异丁烷的循环提高了氢转移速率,抑制了裂化、歧化等副反应,使副产物C 4组分的含量大幅降低。在异丁烷引入量为正庚烷体积的30%、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 h、搅拌速率为1500 r min和酸烃比(离子液体与正庚烷体积比)为1的条件下,正庚烷转化率达到91.0%,异构烷烃选择性和液体收率分别达到87.2%和93.5%;与未引入异丁烷体系相比,正庚烷转化率相近时,引入异丁烷体系的异构烷烃选择性和液体收率分别提高了16.0百分点和14.8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化 离子液体 引发剂 异丁烷 正庚烷
下载PDF
甲烷掺混对正庚烷扩散火焰中碳烟结构及氧化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庚源 张伟 +2 位作者 李云强 吕刚 宋崇林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6,共9页
基于正庚烷层流扩散火焰系统以及热泳取样和探针取样系统,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甲烷掺混对碳烟颗粒的微观形貌、纳观结构和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添加比例增大,碳烟的分形维数和平均基本粒子直径减小... 基于正庚烷层流扩散火焰系统以及热泳取样和探针取样系统,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甲烷掺混对碳烟颗粒的微观形貌、纳观结构和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添加比例增大,碳烟的分形维数和平均基本粒子直径减小,表明碳烟颗粒的团聚程度下降,且生长受到抑制.此外,随甲烷添加比例增大,碳烟颗粒的微晶片层尺寸减小,曲率和层间距增大,表明碳烟颗粒的纳观结构有序度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甲烷掺混比例从0增加到30%,碳烟样品的表观活化能减少了19.5 kJ/mol,氧化反应特征温度下降了20℃左右,表明氧化反应活性提高.氧化活性的升高与碳烟颗粒纳观结构有序度的下降和分形维数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火焰 正庚烷 甲烷 碳烟结构 氧化活性
下载PDF
甲醇/正庚烷混合燃料自燃特性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张东 王秋凯 +2 位作者 李兴奇 王自鑫 冯立岩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82-91,共10页
为了理解甲醇/柴油双燃料机的自燃特性并为燃烧计算所需骨架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正庚烷作为柴油替代物,应用快速压缩机对宽广实验条件下甲醇/正庚烷混合燃料的自燃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条件覆盖了甲醇/柴油双燃料机的典型工况。实验研... 为了理解甲醇/柴油双燃料机的自燃特性并为燃烧计算所需骨架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正庚烷作为柴油替代物,应用快速压缩机对宽广实验条件下甲醇/正庚烷混合燃料的自燃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条件覆盖了甲醇/柴油双燃料机的典型工况。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压力升高、甲醇比例减少或当量比增大,混合燃料滞燃期变短。根据实验数据验证了爱尔兰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NUI)的正庚烷详细机理对甲醇/正庚烷的适用性,并利用该机理在CHEMKIN PRO软件中进行了化学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甲醇与正庚烷竞争羟基(hydroxyl,OH)从而抑制系统氧化过程。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超氧化氢(HO_(2))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_(2)O_(2))是燃烧过程中最敏感的反应,抑制系统氧化过程的进行。本研究可为获得适用于甲醇/柴油双燃料机燃烧计算的骨架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正庚烷 双燃料机 燃烧机理 快速压缩机 自燃特性 化学动力学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正庚烷催化裂解机理模拟研究
7
作者 袁天娇 闵军勇 申延明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模拟计算了HZSM-5催化剂催化正庚烷裂解生成低碳烯烃的2种反应路径(C_(2)—H和C_(2)—C_(3)键断裂),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计算不同反应过程的过渡态,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IRC扫描,验证其准确性。通过比较这2种不同反应路径,发现与C_... 模拟计算了HZSM-5催化剂催化正庚烷裂解生成低碳烯烃的2种反应路径(C_(2)—H和C_(2)—C_(3)键断裂),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计算不同反应过程的过渡态,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IRC扫描,验证其准确性。通过比较这2种不同反应路径,发现与C_(2)—H相比,C_(2)—C_(3)键断裂需要的活化能更低,催化裂化反应最可能优先发生质子化反应生成碳正离子过渡态,而不是脱氢反应,计算结果为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离子 DFT 催化裂解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正庚烷燃料两阶段着火延迟时间预测
8
作者 刘昌文 李中淼 +3 位作者 李卫 吕顺 潘家营 王磊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3-451,共9页
燃料着火延迟时间对燃烧过程和发动机性能至关重要.传统上对燃料着火时刻的试验测量和模拟计算代价昂贵,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技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针对正庚烷两阶段着火延迟时间,本文采用深度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和训练,利用... 燃料着火延迟时间对燃烧过程和发动机性能至关重要.传统上对燃料着火时刻的试验测量和模拟计算代价昂贵,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技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针对正庚烷两阶段着火延迟时间,本文采用深度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和训练,利用遗传算法(GA)优化神经网络结构,结合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训练优化模型,实现了宽工况范围内(温度600~1200 K,压力1~5MPa,当量比0.3~3.0)正庚烷着火延迟时间的准确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基于GA优化后的模型可以大幅提高相关系数,降低平均绝对误差;同时,PSO优化后的GA模型可将相关系数提升到0.9999,进一步减小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所提出的预测模型表现出很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研究对于发动机湍流燃烧高效数值模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机器学习 两阶段着火延迟时间 遗传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正庚烷
下载PDF
Pt-CeO_(2)/ZSM-22催化正庚烷异构化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子信 郗宏娟 +4 位作者 陈晓燕 马中义 贾丽涛 李德宝 侯博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05-1813,共9页
结合浸渍法和物理混合法调控金属活性中心Pt的位点,使其单独落位到ZSM-22分子筛或氧化铈载体上,从而分别得到金属-酸双中心位点的间距达到原子级接触的Pt-ZSM-22/CeO_(2)催化剂和保持纳米级间距的Pt-CeO_(2)/ZSM-22催化剂。利用球差电镜... 结合浸渍法和物理混合法调控金属活性中心Pt的位点,使其单独落位到ZSM-22分子筛或氧化铈载体上,从而分别得到金属-酸双中心位点的间距达到原子级接触的Pt-ZSM-22/CeO_(2)催化剂和保持纳米级间距的Pt-CeO_(2)/ZSM-22催化剂。利用球差电镜、XRD、BET、H2-TPR和XPS等手段,表征了两种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对其正庚烷异构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另外,考察了不同还原温度下Pt-CeO_(2)/ZSM-22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反应性能变化。结果显示,金属-酸中心保持纳米级间距Pt-CeO_(2)/ZSM-22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正庚烷异构化活性和异构烃收率,这是由于Pt在CeO_(2)载体上呈原子级分散的原因。在Pt-CeO_(2)/ZSM-22催化剂还原过程中,CeO_(2)载体释放更多的氧空位有助于延缓金属Pt的聚集且有利于庚烷分子的吸附。当还原预处理温度为300℃时,庚烷转化率和庚烷异构烃收率分别为79.2%和75.4%,异构化选择性达到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异构化 双功能催化剂 亲密度 CeO_(2)
下载PDF
改变压缩比对正庚烷HCCI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10
作者 李延吉 宋瑞雯 +1 位作者 马婕 董春良 《内燃机》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为研究压缩比的改变对正庚烷均质充量压燃(HCCI)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及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CHEMKIN中的ICE模型,模拟了正庚烷HCCI发动机在压缩比为11~15时的燃烧及排放特性,研究结果揭示了压缩比的改变对正庚烷HCCI燃烧及排放的主要基元... 为研究压缩比的改变对正庚烷均质充量压燃(HCCI)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及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CHEMKIN中的ICE模型,模拟了正庚烷HCCI发动机在压缩比为11~15时的燃烧及排放特性,研究结果揭示了压缩比的改变对正庚烷HCCI燃烧及排放的主要基元反应及化学动力学的影响方式。研究结果显示,压缩比增大使低温燃烧阶段的着火时刻稍有提前,负温度系数(NTC)区持续时间缩短,高温燃烧阶段的着火时刻提前明显,缸内温度压力峰值随之变大,放热率增势减缓,整体燃烧放热持续期缩短,着火时刻不断提前,正庚烷分解速率加快。OH自由基的总反应速率加快,增大压缩比对高温蓝焰反应速率影响较大使得OH自由基到达峰值浓度时刻提前,着火延迟期缩短。此外,压缩比的变化对CO和CO_(2)的生成量影响较小,但加快了CO转化为CO_(2)的反应速率,NO的浓度显著上升,压缩比增大主要增加了热力型NO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均质充量压燃 压缩比 化学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氢气对掺氢正庚烷扩散火焰中碳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春雨 张伟 +2 位作者 吕刚 王庚源 宋崇林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基于正庚烷层流扩散火焰实验系统,结合热电偶测温技术、比色法测温技术、探针采样技术、发动机排气颗粒物粒径谱仪以及热重分析系统,研究了氢气添加量对碳烟体积分数分布、碳烟颗粒数密度、粒径分布以及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正庚烷层流扩散火焰实验系统,结合热电偶测温技术、比色法测温技术、探针采样技术、发动机排气颗粒物粒径谱仪以及热重分析系统,研究了氢气添加量对碳烟体积分数分布、碳烟颗粒数密度、粒径分布以及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添加量较低,氢气添加量对火焰温度的影响不明显;正庚烷扩散火焰中碳烟体积分数分布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规律,氢气的加入没有改变碳烟体积分数的分布特性,但降低了碳烟体积分数峰值,同时还降低了碳烟颗粒数密度峰值,并显著减小了碳烟颗粒粒径,表明氢气的加入可以抑制正庚烷扩散火焰中的碳烟生成;氢气的加入强化了火焰中碳烟的氧化,因此提高了被取样碳烟进一步氧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了被取样碳烟的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扩散火焰 氢气 碳烟体积分数 颗粒数密度 氧化活性
下载PDF
纯氧氛围下正庚烷均质压燃燃烧特性
12
作者 康哲 雒晶 +3 位作者 冯上司 崔亮 邓俊 吴志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75-1782,共8页
基于一台双缸柴油机,结合自行设计开发的纯氧进气系统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进气氧体积分数对正庚烷均质压燃燃烧过程及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气中氧体积分数降低,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缸内平均比热容不断增大,使得缸内最... 基于一台双缸柴油机,结合自行设计开发的纯氧进气系统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进气氧体积分数对正庚烷均质压燃燃烧过程及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气中氧体积分数降低,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缸内平均比热容不断增大,使得缸内最高燃烧温度降低,其对应的峰值相位推迟,燃烧始点推迟,放热率峰值下降,热效率降低;同时发现随着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缸内温度会随之降低,使得燃烧循环不稳定性增强。以上现象均表明较高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能够有效抑制纯氧氛围下正庚烷均质压燃。此外,试验发现了纯氧氛围下正庚烷均质压燃负温度系数区间持续时间大幅缩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正庚烷 均质压燃 纯氧燃烧
下载PDF
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凯 马爱增 李金芝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28,共16页
正庚烷通过异构化反应转化为多支链C_(7)烷烃可以大幅度提高C_(7)烷烃组分的辛烷值,调研了正庚烷异构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了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特点,对正庚烷异构化的反应机理和催化材料研究进行了详细归纳。在反应机理方面,着... 正庚烷通过异构化反应转化为多支链C_(7)烷烃可以大幅度提高C_(7)烷烃组分的辛烷值,调研了正庚烷异构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了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特点,对正庚烷异构化的反应机理和催化材料研究进行了详细归纳。在反应机理方面,着重对有代表性的经典双功能异构化反应机理和金属-环丁烷反应机理,从反应历程、构效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催化材料方面,介绍了Friedel-Crafts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金属-酸载体双功能催化剂,重点总结了金属-酸载体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以金属氧化物类、分子筛类、固体超强酸类和杂多酸类为载体的催化剂。通过对催化剂组成、活性等的分析,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中还存在正庚烷在高转化率下不能获得高异庚烷选择性等问题,并基于该反应的反应原理和反应路径等特点,提出了正庚烷异构化技术在催化材料制备和调控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异构化 催化机理 异构化催化剂 高辛烷值汽油
下载PDF
旋流对冲正庚烷液池着火温度影响机理研究
14
作者 陆祖安 杨金玲 +4 位作者 邹春 李文宇 贾汇桥 夏文祥 史海洋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1-428,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正庚烷液池在不同入射速度和不同转速下的着火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入射速度下,正庚烷着火温度随转速的增加而单调下降.根据扩散和化学反应的影响,正庚烷液池在旋转对冲中的着火机理可分为3种类型:第...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正庚烷液池在不同入射速度和不同转速下的着火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入射速度下,正庚烷着火温度随转速的增加而单调下降.根据扩散和化学反应的影响,正庚烷液池在旋转对冲中的着火机理可分为3种类型:第1类型中,扩散对着火温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第2种类型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成了回流区,此时扩散和化学反应共同主导着火温度.第3种类型中,化学反应在着火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燃烧 旋流 正庚烷 着火特性 回流区
下载PDF
甲烷/正庚烷双燃料对冲火焰结构及火焰中NO生成特性
15
作者 吴尚书 钱起 +1 位作者 邹祥波 席剑飞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3-210,共8页
应用对冲火焰模型进行了甲烷/正庚烷对冲火焰结构与火焰中NO生成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NO的生成机理.贫燃甲烷/空气混合气和富燃正庚烷/空气混合气分别从两个对向布置的喷嘴射出,形成层流对冲火焰.结果表明:此对冲火焰为三重火焰,具... 应用对冲火焰模型进行了甲烷/正庚烷对冲火焰结构与火焰中NO生成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NO的生成机理.贫燃甲烷/空气混合气和富燃正庚烷/空气混合气分别从两个对向布置的喷嘴射出,形成层流对冲火焰.结果表明:此对冲火焰为三重火焰,具有3个放热峰.保持正庚烷/空气混合气当量比不变,随着甲烷/空气混合气当量比增大,火焰宽度逐渐增大,NO排放指数逐渐减小.影响NO生成的最重要途径是快速型机理,其次是热力型机理,而NNH中间体机理和氧化二氮中间体机理的影响很小.随着甲烷/空气混合气当量比的增大,热力型机理影响增大,而快速型机理影响减小.快速型NO减少的原因是正庚烷/空气反应区的OH和H等自由基含量随着甲烷/空气混合气当量比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正庚烷 三重火焰 对冲火焰 NO生成
下载PDF
介微孔复合材料Beta-MCM-41的制备及其正庚烷临氢异构催化性能
16
作者 高荔 石志远 +3 位作者 吴保玉 赵澎 赵宁 王文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101,共10页
采用纳米组装法将经NaOH溶液处理后的HBeta沸石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装制得介微孔复合材料Beta-MCM-41(记作BM-41),将BM-41与NH 4Cl进行离子交换,得到氢型复合材料HBeta-MCM-41(记作HBM-41),以HBM-41为载体制... 采用纳米组装法将经NaOH溶液处理后的HBeta沸石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装制得介微孔复合材料Beta-MCM-41(记作BM-41),将BM-41与NH 4Cl进行离子交换,得到氢型复合材料HBeta-MCM-41(记作HBM-41),以HBM-41为载体制得Pt负载量(w)为0.4%的催化剂Pt HBM-41,并应用于正庚烷临氢异构化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N 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在温度为240℃、压力为常压、质量空速为2.46 h-1的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评价。反应结果表明,在Pt负载量相同的3种催化剂Pt HBeta,Pt MCM-41,Pt HBM-41中,Pt HBM-41表现出较高的异构化选择性(87.01%)和较高的正庚烷转化率(78.75%),并具有最高的异庚烷收率(68.52%)。这归结于Beta-MCM-41集合了MCM-41二维六方介孔结构优良的扩散性能和Beta沸石优越的酸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临氢异构 介微孔复合材料 Beta-MCM-41
下载PDF
低温低压环境下正庚烷池火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纪元 黄鑫 周晓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8-154,共7页
为研究低温低压耦合环境对油池火燃烧特性的影响,利用高低温低气压实验箱开展小尺度正庚烷火燃烧实验,分析不同环境压力(30~101 kPa)和温度(-10~20℃)下,正庚烷油池火稳定燃烧阶段的燃烧速率、火焰辐射分数、火焰振荡频率以及火焰高度... 为研究低温低压耦合环境对油池火燃烧特性的影响,利用高低温低气压实验箱开展小尺度正庚烷火燃烧实验,分析不同环境压力(30~101 kPa)和温度(-10~20℃)下,正庚烷油池火稳定燃烧阶段的燃烧速率、火焰辐射分数、火焰振荡频率以及火焰高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正庚烷油池火燃烧处于稳定燃烧阶段时,在相同环境温度下,其燃烧速率随环境压力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环境压力下,环境温度更低时燃烧速率更快;环境温度或环境压力越低,火焰辐射分数越低,火焰辐射能力也越低;火焰振荡频率的变化受到不同火焰形态的影响,并且环境温度越低,火焰振荡频率越高;不同环境温度下,火焰高度与环境压力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掌握高空中飞机货舱以及高海拔地区火灾特性、制定相应防火策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低压 小尺度油池火 燃烧速率 火焰特征 正庚烷
下载PDF
萃取精馏分离丙酮-正庚烷的模拟与优化
18
作者 孙小情 党明岩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8-74,共7页
以丙酸丁酯作为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丙酮-正庚烷共沸混合物,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其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设计参数对再沸器热负荷和年度总成本(TAC)的影响,并以最小TAC为目标对萃取精馏过程进行序贯迭代优化。确定优化结果为:萃取精馏... 以丙酸丁酯作为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丙酮-正庚烷共沸混合物,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其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设计参数对再沸器热负荷和年度总成本(TAC)的影响,并以最小TAC为目标对萃取精馏过程进行序贯迭代优化。确定优化结果为:萃取精馏塔(EDC)的理论塔板数为43,萃取剂回收塔(ERC)的理论塔板数为32,萃取剂进料位置为第5块塔板,原料进料位置为第38块塔板,ERC的进料位置为第16块塔板,分离得到质量分数为99.5%的丙酮和99.8%的正庚烷。对比优化前后的各评价指标表明:流程优化后TAC节省54.84%,CO_(2)排放量减少60.46%,热力学效率增加15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精馏 丙酮 正庚烷 序贯迭代优化 年度总成本
下载PDF
正庚烷与甲基环己烷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耦合裂解过程的影响
19
作者 周浩 侯旭 +3 位作者 马振洲 陈柏冲 袁恩先 崔亭亭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749,共13页
采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和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了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在温度650~800℃时的耦合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甲基环己烷抑制了正庚烷的裂解,而正庚烷促进了甲基环己烷的裂解;随着混合体系中甲基环己烷含量的增加,其对正庚烷裂解的抑... 采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和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了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在温度650~800℃时的耦合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甲基环己烷抑制了正庚烷的裂解,而正庚烷促进了甲基环己烷的裂解;随着混合体系中甲基环己烷含量的增加,其对正庚烷裂解的抑制作用增强,正庚烷对甲基环己烷裂解的促进作用减弱。此外,混合体系中甲基环己烷含量的增加,降低了烷烃和烯烃产物的选择性,提高了二烯烃、环烯烃和芳烃产物的选择性。基于自由基机理和产物分布,讨论了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耦合热裂解的反应路径,发现正庚烷和甲基环己烷的相互作用主要依赖于其独特的链状、环状结构和夺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庚烷 甲基环己烷 耦合裂解 相互作用 产物分布
下载PDF
粗碘正庚烷一步法制备聚维酮碘粉末与传统制备工艺的对比实验研究
20
作者 杨阳 叶丹妮 +3 位作者 吕俊华 姜会平 姚永毅 张豫红 《四川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3,24,共4页
将粗碘正庚烷一步法制备聚维酮碘粉末与传统制备工艺进行对比实验,从反应时间、络合效率、稳定性以及杀菌效果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制备方法,粗碘正庚烷一步法实现了对国内粗盐的有效利用,且具有更短的制备时间和更... 将粗碘正庚烷一步法制备聚维酮碘粉末与传统制备工艺进行对比实验,从反应时间、络合效率、稳定性以及杀菌效果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制备方法,粗碘正庚烷一步法实现了对国内粗盐的有效利用,且具有更短的制备时间和更高的络合效率,在稳定性和杀菌效果方面也均有显著提升,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粉末 粗碘正庚烷一步法 传统制备工艺 反应时间 络合效率 稳定性 杀菌效果 对比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