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3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众斗殴行为与正当防卫的规范认定
1
作者 陈伟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74,共15页
聚众斗殴行为能否认定为正当防卫的学理分歧明显,在司法实践的规范认定中同样留有诸多争议,由此带来聚众斗殴罪与正当防卫成立的性质差异。聚众斗殴作为事实层面的存在,需要结合正当防卫的规范判断进行对照,以容纳防卫权在私力救济之下... 聚众斗殴行为能否认定为正当防卫的学理分歧明显,在司法实践的规范认定中同样留有诸多争议,由此带来聚众斗殴罪与正当防卫成立的性质差异。聚众斗殴作为事实层面的存在,需要结合正当防卫的规范判断进行对照,以容纳防卫权在私力救济之下的正当性存在空间。聚众斗殴与正当防卫不是互斥关系,聚众斗殴作为对合行为在单方构成犯罪的前提下,另一方的防卫权并不因秩序法益的侵害而随之消失。聚焦于聚众斗殴的案发起因是否正当、斗殴发生地点、自招侵害行为、动手先后顺序、事先准备工具等,并不能从形式上带来正当防卫的绝对否定性评判。聚众斗殴中加害行为与防卫行为具有混同性存在,应在法理与情理的充分融合之中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在突破传统误区的基础上进行规范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众斗殴 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 防卫意图
下载PDF
正当防卫证明责任承担之实践、机理与中国模式
2
作者 王从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证明责任的本质功能在于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为法官裁判提供制度装置,重要功能在于促使控辩双方积极举证以推进诉讼程序。我国正当防卫条款之所以久唤不醒,正当防卫认定之所以举步维艰,除正当防卫实体要件的厘定外,关键在于正当防卫证明... 证明责任的本质功能在于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为法官裁判提供制度装置,重要功能在于促使控辩双方积极举证以推进诉讼程序。我国正当防卫条款之所以久唤不醒,正当防卫认定之所以举步维艰,除正当防卫实体要件的厘定外,关键在于正当防卫证明责任承担之厘清。然而,司法实务中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承担存在着随意和混乱的顽疾。分析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正当防卫证明责任承担的历史流变及影响因素,可为厘清我国正当防卫之证明责任承担提供借镜。不过,正当防卫证明责任作为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交汇场域,需立基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诉讼模式及控辩力量,确立被告人就正当防卫承担修正的提供证据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证明责任 犯罪构成 诉讼模式 修正的提供证据责任
下载PDF
论正当防卫的辅助性:理论基础与规则适用
3
作者 徐万龙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4年第1期83-95,共13页
正当防卫的辅助性所探讨的问题是,警察在场时,公民能否实施正当防卫。关于此,文献中基于罪刑法定原则、二元论法理基础、防卫权和警察权之分野等完全否定正当防卫辅助性之见解是难以成立的。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正当防卫这一私人暴力... 正当防卫的辅助性所探讨的问题是,警察在场时,公民能否实施正当防卫。关于此,文献中基于罪刑法定原则、二元论法理基础、防卫权和警察权之分野等完全否定正当防卫辅助性之见解是难以成立的。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正当防卫这一私人暴力和警察的危险防御这一国家暴力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家暴力垄断原则,正当防卫作为私人暴力,旨在填补国家保护的不足。由此,相较于警察的危险防御,私人的正当防卫处于辅助地位,两者间存在严格的顺位关系。正当防卫辅助性的适用规则为:当警察身处现场即“狭义在场”时,若其能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公民无正当防卫权;当警察虽不在现场但可及时赶到即“广义在场”时,公民无通知、等待警察到来的义务,可径直实施正当防卫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辅助性 防卫限度 私人暴力 国家暴力垄断原则
下载PDF
正当防卫法理基础的个人主义重述
4
作者 安汇玉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4年第1期96-110,共15页
正当防卫的法理基础无需诉诸超个人主义元素,但个人主义既有学说存在难以契合实定法的局限,以个人主义进路阐释正当防卫的困局有赖于方法论的转变。纵向上,援引民法学领域结构分化的利益衡量论,以公民基本权利为核心的法治国基础利益经... 正当防卫的法理基础无需诉诸超个人主义元素,但个人主义既有学说存在难以契合实定法的局限,以个人主义进路阐释正当防卫的困局有赖于方法论的转变。纵向上,援引民法学领域结构分化的利益衡量论,以公民基本权利为核心的法治国基础利益经由正当防卫制度利益约束当事人利益;横向上,在主体间性视阈下,秉持理性存在者相互承认的权利观,正当防卫的法理基础在于对公民间法权关系的肯认。据此,触发防卫权的不法侵害以公民间法权关系受损为核心,作为防卫对象的不法侵害人仅以自由意志支配为必要而不以罪责为条件,防卫权存续时段以法权关系受损且具有即时修复可能性为限。上述观点基本可以解释当前的刑法理论并与实定法契合,在我国正当防卫司法实践中是较为妥当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个人主义 利益衡量 主体间性 法权关系
下载PDF
论正当防卫之限度条件
5
作者 张桓荣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2016于欢案,使得正当防卫制度在刑法的实务和理论界产生轩然大波。虽然最终于欢被认定为防卫过当,但部分学者认为应当适当扩张正当防卫之限度条件,让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地行使防卫权,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打击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2018年的... 2016于欢案,使得正当防卫制度在刑法的实务和理论界产生轩然大波。虽然最终于欢被认定为防卫过当,但部分学者认为应当适当扩张正当防卫之限度条件,让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地行使防卫权,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打击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2018年的“于海明案”承接“于欢案”,在此案以后,实务上开始涌现出大量认定为正当防卫的案件。笔者发现正当防卫之限度条件的传统学说似乎仍然未将防卫限度的标准具体化。本文将适用宪法与行政法的理论知识,将比例原则作为检验标准,结合具体的案件进行分析,意图提供一个将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折中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限度条件 比例原则
下载PDF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内涵解读及判断路径
6
作者 姜盼盼 李天娇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2,25,共7页
我国《刑法》以及司法解释对于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规定明确,但缺乏可操作性。“明显超过”指将不法侵害和防卫行为判处的刑期进行对比,中间跨过一个刑期档次即防卫行为过当;“必要限度”的解读即以必需说为理论基础并对其进行修正解释;... 我国《刑法》以及司法解释对于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规定明确,但缺乏可操作性。“明显超过”指将不法侵害和防卫行为判处的刑期进行对比,中间跨过一个刑期档次即防卫行为过当;“必要限度”的解读即以必需说为理论基础并对其进行修正解释;而“重大损害”是将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与防卫人实际造成的损害进行对比,以《刑法》规定的人体损伤标准为基准,二者对比结果跨越一个大档次即属于造成“重大损害”。对于是否超出防卫限度的判断总体上应坚持从行为→结果的层级式判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限度条件 修正的必需说
下载PDF
正当防卫限度的司法认定案件分析——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正当防卫案例为样本
7
作者 李文广 《法学(汉斯)》 2024年第2期836-842,共7页
正当防卫案件在我国一直备受关注,最高院也颁布了一系列正当防卫的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在审判过程中无不牵引着公众的心,这是因为正当防卫是刑法给予公民进行自我保护的法律武器,是公民在面临不法侵害时所能采取的有力手段。但在正当防... 正当防卫案件在我国一直备受关注,最高院也颁布了一系列正当防卫的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在审判过程中无不牵引着公众的心,这是因为正当防卫是刑法给予公民进行自我保护的法律武器,是公民在面临不法侵害时所能采取的有力手段。但在正当防卫制度刚刚建立起来时,其本身并没有“限度”,从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发生不法侵害后防卫人、侵害人造成的任何后果,都是侵害人自找的。基于这种朴素的复仇观点,并没有人会关注防卫限度的问题。在学界,正当防卫的限度的司法认定也是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焦点之一,司法实务中也一直存在以“唯结果论”来认定正当防卫限度的问题,本文欲以实务中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对正当防卫限度的司法认定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 限度 司法认定 唯结果论
下载PDF
正当防卫,中国古代有哪些法律规定
8
作者 肖爽 《方圆》 2024年第8期70-73,共4页
我国古代的正当防卫制度不局限于保护个人及家庭的权益,更在法律体系中明确规定了对于他人及公共利益受损时个体所应承担的防卫与救助责任电影《第二十条》的热映,给全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也为公众深入解读了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关于... 我国古代的正当防卫制度不局限于保护个人及家庭的权益,更在法律体系中明确规定了对于他人及公共利益受损时个体所应承担的防卫与救助责任电影《第二十条》的热映,给全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也为公众深入解读了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其中的经典台词“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更是深入人心,成为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宣传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制度 法治教育 经典台词 宣传语 利益受损
下载PDF
正当防卫制度适用情况实证数据研究——以300份刑事判决书为样本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文革 刘佳敏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107,F0002,共15页
通过对近5年中300份涉正当防卫案件一审刑事判决书的阅读梳理,并利用SPSS软件对300份裁判文书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就正当防卫制度在审判阶段的实际应用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互殴与辩护人辩护对于防卫性质的认... 通过对近5年中300份涉正当防卫案件一审刑事判决书的阅读梳理,并利用SPSS软件对300份裁判文书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就正当防卫制度在审判阶段的实际应用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互殴与辩护人辩护对于防卫性质的认定具有显著性;互殴与防卫性质呈现互斥关系,且互殴的认定存在泛滥趋势,挤压了正当防卫的适用空间;“骑墙式”辩护策略在涉正当防卫案件中大量存在;《正当防卫指导意见》的颁布并未对审判阶段防卫性质的认定数量造成积极的正向影响;案件防卫性质的认定出现向审前阶段前移的趋势。司法工作人员应注重对正当防卫制度证明责任分配和证明标准设定问题的研究,将正当防卫与互殴的区别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在审判程序中区分“定罪”和“量刑”两个不同的阶段,以应对“骑墙式”辩护中存在的逻辑不自洽和违反“无罪推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互殴 正当防卫指导意见》
下载PDF
正当防卫理据的法哲学省思——基于权利保护与社会连带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川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5,共10页
为他人强行防卫等正当防卫适用中的认定争议,体现出探究正当防卫法哲学理据的必要价值。就正当防卫权利保护理据的两种论理路径而言,主张权利义务平衡关系的主观权利论比主张自然状态自助的例外私力救济论更具合理性,但仍然无法说明为... 为他人强行防卫等正当防卫适用中的认定争议,体现出探究正当防卫法哲学理据的必要价值。就正当防卫权利保护理据的两种论理路径而言,主张权利义务平衡关系的主观权利论比主张自然状态自助的例外私力救济论更具合理性,但仍然无法说明为国家与公共利益防卫等防卫形式的正当性。法秩序维护理据虽然在超个体的秩序法益基础上说明了为公法益防卫的正当性,但其抽象论证法秩序的逻辑导致内涵空洞化、个体手段化、效果附随化的适用困境。而综合权利保护与法秩序维护的二元论虽然说明力更强,但隐含着将权利与秩序对等并立的立场预设,从而错置二者层级关系,造成论证逻辑同义反复或内在矛盾的问题。正当防卫的实质根据应在权利保护理据前提下,补充社会连带作为正当防卫的全面理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法容许规范衍生防卫权作为正当防卫的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权利保护 法秩序 社会连带 防卫
下载PDF
论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危险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金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92,共12页
对不法侵害性质的误解是司法实务对防卫标准掌握过严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当防卫制度在法律救济体系中属于事中私力救济,其功能是及时制止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应指确定的、紧迫的危险行为,而不包括实害行为。实害行为理论在实践上误导司法... 对不法侵害性质的误解是司法实务对防卫标准掌握过严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当防卫制度在法律救济体系中属于事中私力救济,其功能是及时制止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应指确定的、紧迫的危险行为,而不包括实害行为。实害行为理论在实践上误导司法机关对防卫案件的认定标准,在理论上违反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宗旨,对司法实务和理论发展均存在消极影响,应予纠正。不法侵害的危险存在程度上的不同,从预备最后阶段的危险、实行阶段的危险、既遂以后的危险到接近实害结果的危险,呈现逐级升高的趋势;与之相适应,防卫所需的力度也应随着侵害危险的逐级提升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 危险行为 危险程度
下载PDF
正当防卫研究趋势与前沿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分析
12
作者 韩轶 陈瑶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99-107,共9页
以1998-2021年CSSCI来源期刊为基础收录的正当防卫文献为分析数据,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以关键词共现、突变、TimeZone及流变谱系等视角绘制正当防卫的相关可视化图谱,考察正当防卫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前沿趋势,以梳... 以1998-2021年CSSCI来源期刊为基础收录的正当防卫文献为分析数据,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以关键词共现、突变、TimeZone及流变谱系等视角绘制正当防卫的相关可视化图谱,考察正当防卫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前沿趋势,以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趋势。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正当防卫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正当防卫法理理论、正当防卫法律体系、正当防卫规范构造、正当防卫司法适用等方面。通过主题流变分析发现:正当防卫从知识节点爆发增长演变为稳定式渐进研究,研究方向从宏观知识结构构建演变为微观知识适用分析,逐渐呈明显精细化研究特点。通过关键词突变分析发现:正当防卫研究的前沿主题主要分为渐弱前沿、渐强前沿及最新前沿。根据梳理图谱提炼研究展望,正当防卫研究需要克服单向借鉴、避免同质倾向、注重实务深化、加强范式延拓、强化学科融合并重视协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可视化 知识图谱 CITESPACE
下载PDF
论道德正当性对正当防卫认定的影响
13
作者 周铭川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113,共11页
正当防卫的认定会受到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正当防卫的各项成立条件仅是认定正当防卫的形式标准,其背后的实质标准则是防卫行为的道德正当性。仅适用形式标准容易导致认识分歧,难以认定正当防卫。应当用道德正当性来指导对形式标准的解... 正当防卫的认定会受到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正当防卫的各项成立条件仅是认定正当防卫的形式标准,其背后的实质标准则是防卫行为的道德正当性。仅适用形式标准容易导致认识分歧,难以认定正当防卫。应当用道德正当性来指导对形式标准的解释。在判断道德正当性时,主要考虑行为动机,综合考虑案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防卫效果、法益权衡、民众的公平正义观念等因素。在非法拘禁案中,应当区分非法拘禁行为和拘禁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暴力侵害,只有后者才可能导致被拘禁者重伤或死亡,也只有对后者才可以实行无限防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道德正当 形式标准 行为动机 非法拘禁
下载PDF
刑民交叉视域下正当防卫的限度研究
14
作者 苏雄华 武文迪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7-93,共7页
刑法和民法中正当防卫的限度存在一元论与二元论的争论。二元论违背了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也缺少司法实践的支持,而一元论则坚守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有利于发挥正当防卫的机能,且契合司法实践现状。刑法与民法中的正当防卫限度既包括行为限... 刑法和民法中正当防卫的限度存在一元论与二元论的争论。二元论违背了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也缺少司法实践的支持,而一元论则坚守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有利于发挥正当防卫的机能,且契合司法实践现状。刑法与民法中的正当防卫限度既包括行为限度,即“明显超过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限度”;还包括结果限度,即过限防卫行为造成的“重伤及以上损害”。在正当防卫的限度认定中,应区分防卫行为的必要限度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民法中防卫过当“超过必要限度”是指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即刑法中的“明显超过防卫行为的必要限度”;民法中防卫过当造成的“不应有的损害”是指刑法中的“造成重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防卫限度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下载PDF
正当防卫的司法实践及其完善
15
作者 田炀秋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5,共10页
正当防卫条款的实施环境和实施主体影响正当防卫的实践样态。目前,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存在司法实践与立法规范有距离、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割裂的问题,涉及立法、司法及话语三个维度。通过对立法规范、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本质进行探寻可... 正当防卫条款的实施环境和实施主体影响正当防卫的实践样态。目前,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存在司法实践与立法规范有距离、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割裂的问题,涉及立法、司法及话语三个维度。通过对立法规范、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本质进行探寻可知:我国正当防卫立法规范采取的是以国家和公共利益为重的社会主义叙事模式,学术话语青睐以个人权利为重的自由主义叙述,而大众话语则倾向用情理和道德话语来讨论这一问题。正当防卫新实践通过综合各类价值,在既采取权利话语,又兼顾情理考量的基础上,将不同叙事模式统合于公共利益的价值底色之中,凸显了我国解决正当防卫问题独有的伦理逻辑、行动逻辑和事理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话语 司法实践 正当防卫新实践
下载PDF
刑民正当防卫限度及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16
作者 王玮 孙健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5-107,共13页
刑民正当防卫限度因1997年《刑法》的修改出现了规范条文表述不一致,导致司法适用的不统一。基于“不法侵害越强,正当防卫限度越宽;不法侵害越弱,正当防卫限度越严”的理念,刑法正当防卫限度规范适用于防卫严重违法接近犯罪或已经构成... 刑民正当防卫限度因1997年《刑法》的修改出现了规范条文表述不一致,导致司法适用的不统一。基于“不法侵害越强,正当防卫限度越宽;不法侵害越弱,正当防卫限度越严”的理念,刑法正当防卫限度规范适用于防卫严重违法接近犯罪或已经构成犯罪的不法行为,其防卫限度要宽。相较于刑法正当防卫限度规范,民法正当防卫限度规范则更多地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轻微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而对于防卫这些危害人身权利等较轻微的不法侵害,立法精神要求适用较为和缓且造成较小损害的防卫行为。因此,民法正当防卫限度条件较刑法限度条件更严格,防卫人的防卫行为超过限度构成防卫过当的可能性更大,以此防止平等主体之间滥用防卫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刑民正当防卫限度 司法适用
下载PDF
论拐卖妇女罪中正当防卫行为的司法认定
17
作者 姜保忠 巫晓阳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拐卖妇女犯罪中依法规范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既是正当防卫制度中“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立法精神体现,同时也能更加全面有效的保护被拐妇女合法权利。在拐卖妇女犯罪中认定正当防卫行为应准确把握以下因素:非法拘禁行为可以作为正当防... 在拐卖妇女犯罪中依法规范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既是正当防卫制度中“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立法精神体现,同时也能更加全面有效的保护被拐妇女合法权利。在拐卖妇女犯罪中认定正当防卫行为应准确把握以下因素:非法拘禁行为可以作为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人也能成为防卫对象;防卫限度的判断要考虑双方力量对比以及进一步造成损害的现实可能性;认定防卫过当时综合考虑不法侵害人的过错程度和不法侵害的周期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卖妇女 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 防卫限度
下载PDF
论保护公共利益的正当防卫——以污染环境罪为视阈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天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106,共14页
《刑法》第20条将公共利益作为正当防卫的保护对象,这是一个与德日刑法有别的中国特色命题。环境犯罪是侵害公共利益的犯罪,环境群体性事件应存在正当防卫的评价空间。以污染环境罪为例,在防卫起因上,违反国家规定侵害环境法益是正当防... 《刑法》第20条将公共利益作为正当防卫的保护对象,这是一个与德日刑法有别的中国特色命题。环境犯罪是侵害公共利益的犯罪,环境群体性事件应存在正当防卫的评价空间。以污染环境罪为例,在防卫起因上,违反国家规定侵害环境法益是正当防卫发动的前提。在防卫时间上,必须以行为人故意着手构成行为犯为防卫基准,且以污染的持续计划与公权力调停的缺位来作为不法侵害的持续性特征。在防卫对象上,防卫对象可以是实施污染的自然人或被利用之物,而单位是否为防卫对象并非真问题。在防卫限度上,只能以损害不法侵害人自由权、名誉权、财产权为代价,由此造成额外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若以损害不法侵害人生命权、健康权为目标,则属于防卫外的加害,防卫者应被另行定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正当防卫 污染环境罪 环境群体性事件
下载PDF
妨害安全驾驶罪中驾驶人正当防卫行为的认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臻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1-85,共5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妨害安全驾驶罪,其第二款规制了驾驶人员的涉殴行为,实践中互殴与防卫行为在界定的过程中本身存在一定模糊性,受制于安全驾驶职责以及对公共安全的保护,驾驶人员的反击行为在实务中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定性,因此...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妨害安全驾驶罪,其第二款规制了驾驶人员的涉殴行为,实践中互殴与防卫行为在界定的过程中本身存在一定模糊性,受制于安全驾驶职责以及对公共安全的保护,驾驶人员的反击行为在实务中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定性,因此驾驶人员是否构成妨害安全驾驶行为要综合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与有关司法解释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妨害安全驾驶 正当防卫 互殴 防卫限度
下载PDF
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识别
20
作者 孙本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20,共8页
不法侵害的识别与防卫权的设置初衷密切相关,应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宗旨出发识别不法侵害。作为防卫权发动的前提,不法侵害的识别应以法益侵害为基础,以对权利的蔑视为依托,以维护社会团结为限度。即应以法益侵害为认识起点,借助权利... 不法侵害的识别与防卫权的设置初衷密切相关,应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宗旨出发识别不法侵害。作为防卫权发动的前提,不法侵害的识别应以法益侵害为基础,以对权利的蔑视为依托,以维护社会团结为限度。即应以法益侵害为认识起点,借助权利侵害和社会团结的法理,将不法侵害限定为在主观意志支配下实施的侵害行为。在识别不法侵害时,应坚持区分防卫权的成立前提与行使条件,以行为时行为人的认识为尺度,以经验评价为基本依据,坚持社会团结原则,从社会利益维护的角度,平衡防卫所保护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立足侵害行为的破坏性、不法性、造成损害结果的难恢复性等规则,将具有法益侵犯性、权利蔑视性的部分行为排除出不法侵害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 防卫 权利蔑视 法益侵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