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解毒汤联合常规治疗对热毒壅滞、正气虚衰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瑶瑶 霍娟勇 刘海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5-1828,共4页
目的 探讨扶正解毒汤联合常规治疗对热毒壅滞、正气虚衰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汤,疗程1周。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扶正解毒汤联合常规治疗对热毒壅滞、正气虚衰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汤,疗程1周。检测临床疗效、NO、ET-1、PAC-1、ICAM-1、白细胞计数、PCT、ALT、NT-ProBNP、Scr、LAC、PT、D-D、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O高于对照组(P<0.05),PAC-1、ET-1、WBC、PCT、ICAM-1、LAC、D-D、ALT、NT-ProBNP、Scr、APACHEⅡ评分更低(P<0.05),PT更短(P<0.05)。结论 扶正解毒汤联合常规治疗可减轻热毒壅滞、正气虚衰型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保护脏器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汤 常规治疗 脓毒血症 热毒壅滞 正气虚
下载PDF
基于“虚-瘀-毒”辨证思维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瘀毒内阻证30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丁超 张艳阁 +2 位作者 徐玮玮 谢爱香 许石钟 《中医研究》 2020年第7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从“虚-瘀-毒”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瘀毒内阻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脓毒症正气虚衰、瘀毒内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学综合治疗。此外,治疗组加用扶正败毒颗粒(由... 目的:观察从“虚-瘀-毒”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瘀毒内阻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脓毒症正气虚衰、瘀毒内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学综合治疗。此外,治疗组加用扶正败毒颗粒(由人参、大黄、水牛角、生地黄、麦冬、玄参、石膏、知母、黄连、牡丹皮、赤芍、冰片组成)保留灌肠;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肠。1 d 2次,每次保留1~2 h,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相同或相似功效中药制剂。两组均随访28 d。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的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GR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比治疗结束时两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治疗期和28 d随访期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6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5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有效率73.3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与治疗前对比,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相关炎性指标均下降(P<0.05);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的ARDS、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2例轻度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从“虚-瘀-毒”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瘀毒内阻证,采用扶正败毒颗粒保留灌肠疗法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正气虚 瘀毒内阻 辨证论治 中医证候积分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率 C反应蛋白 败毒颗粒 灌肠 抗炎作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从“虚-瘀-毒”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合瘀毒内阻证32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洪智勇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从"虚—瘀—毒"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合瘀毒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正气虚衰合瘀毒内阻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学综合治疗,包... 目的:探讨从"虚—瘀—毒"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合瘀毒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正气虚衰合瘀毒内阻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学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液体复苏、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排毒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段的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及炎症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各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及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虚—瘀—毒"论治脓毒症正气虚衰合瘀毒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正气虚 瘀毒内阻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督灸对正气虚衰型食管癌化疗疗效改善作用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玉萍 李登科 +1 位作者 张玉珂 刘约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6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观察督灸对正气虚衰型食管癌化疗疗效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8例正气虚衰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6周期,试验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1次/周的督灸治疗。观察2组... 目的:观察督灸对正气虚衰型食管癌化疗疗效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8例正气虚衰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6周期,试验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1次/周的督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免疫指标、骨髓抑制分度及出现时间、Piper疲乏调查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督灸能抑制CD3+免疫细胞比值减少;减缓CD4+、CD8+以及CD4+/CD8+比值的下降趋势,抑制癌因性疲乏;抑制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督灸可有效改善正气虚衰型食管癌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灸 正气虚衰型 食管癌 免疫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立群 《光明中医》 2006年第11期16-17,共2页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价值。将48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5%葡萄糖注射液+硝酸甘油5mg静脉滴注;治疗组: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的同时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2...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价值。将48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5%葡萄糖注射液+硝酸甘油5mg静脉滴注;治疗组: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的同时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两周一个疗程。两组在治疗效果上有明显差异,说明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注射液 气虚血瘀 冠心病心绞痛
下载PDF
肿瘤虚症及扶正培本的现代免疫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花宝金 朴炳奎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5-7,30,共4页
关键词 培本法 免疫机制 中药复方 正气虚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气虚瘀阻论冠心病介入术后证治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宝藩 渠乐 省格丽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5-8,18,共5页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病率较高,且部分病人术后胸闷、胸痛等症状无明显缓解,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难度大且费用高,对患者生理、心理及经济造成极大负担,这些都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研究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西医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病率较高,且部分病人术后胸闷、胸痛等症状无明显缓解,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难度大且费用高,对患者生理、心理及经济造成极大负担,这些都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研究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西医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不足,因此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养心通络汤,中西医联合治疗,优势互补提高疗效。养心通络汤是针对冠脉再狭窄的病因病机,并结合新疆冠心病地域特点创立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介入术后再狭窄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远期疗效,为开展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宝藩 冠心病介入术 正气虚 血瘀痰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永新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1期220-220,共1页
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及多次放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出现正气虚损,表现为全身疲乏无力、饮食不振、食而腹胀、便溏或便秘等。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在放疗、化疗等有效的抗癌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中药制剂参芪扶正注射液,... 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及多次放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出现正气虚损,表现为全身疲乏无力、饮食不振、食而腹胀、便溏或便秘等。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在放疗、化疗等有效的抗癌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中药制剂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们观察的39例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恶性肿瘤 参芪扶注射液 化疗患者 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患者 正气虚 疲乏无力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杜建教授扶正抑瘤法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君婷 杨竣联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3-14,共2页
消化道肿瘤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中药等综合疗法。手术治疗与放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严重损伤了正常人体。导致人体抵抗力低下。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扶正益气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减轻术后放化疗的副反应。杜建教授应用扶... 消化道肿瘤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中药等综合疗法。手术治疗与放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严重损伤了正常人体。导致人体抵抗力低下。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扶正益气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减轻术后放化疗的副反应。杜建教授应用扶正抑瘤法配合术后放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跟师期间29例病案整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抑瘤法 正气虚
下载PDF
从养正积自除论治卵巢肿瘤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元秋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第3期46-46,共1页
养正积自除是针对脾肾不足和正气虚弱的积聚患者而设立的一种治疗法则。此类患者在临床治疗上,无论其有形还是无形,察其缓急后,皆当以维护正气为主。若虚中夹有积滞,则宜在扶正的基础上少加佐使。如果在治疗中过度使用破坚散结祛邪之药... 养正积自除是针对脾肾不足和正气虚弱的积聚患者而设立的一种治疗法则。此类患者在临床治疗上,无论其有形还是无形,察其缓急后,皆当以维护正气为主。若虚中夹有积滞,则宜在扶正的基础上少加佐使。如果在治疗中过度使用破坚散结祛邪之药治疗,则可能积聚未去而正气更衰,甚至气愈消,疾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正气虚 治疗法则 佐使 小腹疼痛 右侧卵巢 脾肾虚 益气化瘀 附子理中汤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姚津剑 刘元税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256-1258,共3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症状为新出现的咳嗽、咳痰,可伴有发热、胸痛以及肺部啰音等表现,需要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相鉴别,是老年患者重要的死亡病因之一,临床治疗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由于临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临床病菌耐药性的产生,...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症状为新出现的咳嗽、咳痰,可伴有发热、胸痛以及肺部啰音等表现,需要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相鉴别,是老年患者重要的死亡病因之一,临床治疗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由于临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临床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单一抗生素使用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中医辨证论治上,根据其发病病机主要分为外邪侵袭、肺卫受邪和正气虚弱、抗邪无力两个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 社区获得性肺炎 解毒胶囊 临床抗生素 中医辨证论治 肺部啰音 临床疗效 正气虚 证侯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病机特点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华海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8-39,44,共3页
原发性肝癌的病机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癌毒内生是病理基础 ;痰、湿、瘀是病理产物 ;正气虚损是内在因素。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发病机制 病理基础 癌毒 正气虚
下载PDF
评析血液病临证(症)护理及病后保健 被引量:1
13
作者 卿晓棠 葛晓红 《新疆中医药》 2008年第1期57-58,共2页
血液病属祖国医学“虚劳”、“虚损”“血证”等范畴,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或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病多为素体正气不足,饮食失调,后天营养失衡,情志抑郁,脾胃虚弱等因素致使精亏血虚,正气虚损或感染理化及生物等外邪所致。因... 血液病属祖国医学“虚劳”、“虚损”“血证”等范畴,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或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病多为素体正气不足,饮食失调,后天营养失衡,情志抑郁,脾胃虚弱等因素致使精亏血虚,正气虚损或感染理化及生物等外邪所致。因而出现血虚及虚劳诸症。分析判别血液病临床证候,实施临证(症)护理注重病后保健对提高疾病转归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保健 病后 护理 临证 肝脾淋巴结肿大 正气虚 祖国医学
下载PDF
东方文化与中医学的理论真谛(续完)
14
作者 傅景华 徐岩春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43-45,共3页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自然过程中无限的相互作用除了表现为阴阳、五行等序列规律外,作用的诸方还常常处于不同的“势”。如正邪相干过程中,正邪双方即处在此盛彼衰、此进彼退等作用状态或局势之中。而另一方面,邪之出入进退之势又必然...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自然过程中无限的相互作用除了表现为阴阳、五行等序列规律外,作用的诸方还常常处于不同的“势”。如正邪相干过程中,正邪双方即处在此盛彼衰、此进彼退等作用状态或局势之中。而另一方面,邪之出入进退之势又必然有一种趋向,如表里、上下、缓急、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 中医学 正气虚 邪气实 寒势 表里 自然过程 五行 阴阳
下载PDF
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沂 《中医健康养生》 2015年第6期28-28,共1页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养生具有现实意义。【病邪像贼乘虚而入】唐代医学家王冰注解说:"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意思是:邪气是那些导致人体产生疾...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养生具有现实意义。【病邪像贼乘虚而入】唐代医学家王冰注解说:"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意思是:邪气是那些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外界因素,因为它们往往是在正气虚弱时侵袭人体,所以称为"虚邪"。而且,邪气侵袭人体,就像盗贼偷窃一样悄无声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邪贼风 王冰注 上古天真论 正气虚 外感病 内伤病 六淫 山药粥 冬瓜汤 暑湿
下载PDF
五苓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对心力衰竭合并肺水肿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B型脑钠肽血清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松涛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9期1232-1234,共3页
近年来,中医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良好疗效,认为心力衰竭属中医学“水肿”范畴,病机为外邪和正气虚亏,心阳不足致能力衰弱,阳气不足致五脏虚弱,血液循环迟缓,治疗当以通阳行水、活血化瘀为原则。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心力衰竭合并肺水肿患... 近年来,中医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良好疗效,认为心力衰竭属中医学“水肿”范畴,病机为外邪和正气虚亏,心阳不足致能力衰弱,阳气不足致五脏虚弱,血液循环迟缓,治疗当以通阳行水、活血化瘀为原则。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心力衰竭合并肺水肿患者96例,旨在探究五苓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加减 合并肺水肿 心阳不足 阳气不足 正气虚 血清水平 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邹勇教授治疗肿瘤临床经验总结
17
作者 邵丽 李岩 +1 位作者 邹勇 赵锡堂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5期80-82,共3页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邹勇教授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邹勇教授治疗肿瘤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正气虚损是肿瘤的发病基础”“痰浊、邪毒是肿瘤产生的致病因素”,同时重...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邹勇教授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邹勇教授治疗肿瘤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正气虚损是肿瘤的发病基础”“痰浊、邪毒是肿瘤产生的致病因素”,同时重视“五运六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提出“天地人病时”理论,并指出其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名医经验 邹勇 正气虚 痰浊 邪毒 五运六气
下载PDF
谈邪气致虚及其他——兼答祁天寿、孙玉美同志的商榷
18
作者 庄泽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8期37-40,共4页
《辽宁中医杂志》1986年第9期发表了我的一篇短文《“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析疑》(以下简称《析疑》)。在该文中,我提出了邪气既能致实,亦能致虚的观点,并对邪气所致的暴虚——亡阳证的治疗,谈了个人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 邪气 感染性休克 虚证 病因(中医) 真虚假实 亡阳证 虚实夹杂证 正气虚 邪气盛 精气夺 斗争 证候 致虚 实热证 祛邪扶 病证 虚寒证 肝硬化腹水 天寿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体会
19
作者 郑秋平 史雅文 +1 位作者 张淑北 高华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其病情顽固、迁延、易复发,又无特效药物治疗,系当前治盲率较高的眼病之一。祖国医学在千百年前对此病就有所认识,如“聚星障”,“花冰假翳”,“鱼翳”,“阴阳翳”等等。对病因病机也有较详细的描述,...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其病情顽固、迁延、易复发,又无特效药物治疗,系当前治盲率较高的眼病之一。祖国医学在千百年前对此病就有所认识,如“聚星障”,“花冰假翳”,“鱼翳”,“阴阳翳”等等。对病因病机也有较详细的描述,认为是正气虚,邪气实,肝火内炽,气虚火旺上攻于目所致。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越来越为人们听认识,作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性角膜炎41例,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阴阳翳 聚星障 气虚火旺 特效药物 正气虚 抱轮红 益气清热 痛脉 溃疡灶
下载PDF
张慧琪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举隅
20
作者 刘洋 张慧琪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7期102-103,共2页
介绍张慧琪副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通过讨论风邪过敏性鼻炎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应用疏风兼扶正这一治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风邪 正气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