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数字化正畸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薛鑫 王静 +1 位作者 黄银莉 张翠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究三维(3D)数字化正畸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患者接受了3D数字化正畸治疗记为3D组,21例患者接受了常规舌侧托槽黏接记为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上、下尖牙宽... 目的探究三维(3D)数字化正畸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患者接受了3D数字化正畸治疗记为3D组,21例患者接受了常规舌侧托槽黏接记为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上、下尖牙宽度、磨牙宽度、利特尔(Little)指数、拥挤度、Bolton值、美学效果。结果3D组托槽脱落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但2组患者吻合精密度、黏接定位准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上颌尖牙宽度、上颌磨牙宽度、上颌Little指数、下颌尖牙宽度、下颌磨牙宽度、下颌Little指数大于常规组,覆颌、覆盖、医师椅旁操作时间少于常规组(P<0.05)。3D组上列牙拥挤度、下列牙拥挤度、前牙Bolton值、全牙Bolton值小于常规组(P<0.05)。3D组鼻唇角、颏沟倾角、上唇长、上唇厚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3D数字化正畸用于成人正畸治疗中效果明显,托槽固定准确且不易脱落,椅旁操作时间较短,可明显改善侧貌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化正畸 成人 正畸治疗 正畸托槽
下载PDF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特征
2
作者 赵鹤翔 陈子嫣 +1 位作者 王婧 葛振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33-2139,共7页
背景:人们对正畸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可以使以往受限于菲薄牙槽骨三维形态的正畸牙移动有了更多的可能。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进行探... 背景:人们对正畸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可以使以往受限于菲薄牙槽骨三维形态的正畸牙移动有了更多的可能。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进行探究。方法:选择1例需正畸前进行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以增加下颌前牙区唇侧骨量的患者,根据其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锥形束CT数据构建术前及术后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患者临床隐形矫治中正畸牙的移动过程,2个模型均分别模拟33牙远中移动0.25 mm、舌向移动0.25 mm、压低移动0.10 mm,利用ANSYS workbench 2020软件分析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作用下33牙牙体、牙周膜、周围牙槽骨的应力分布及初始位移趋势。结果与结论:①牙体应力: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牙体的最大Von-Mises应力与整体应力均大于术后,手术前后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布区域相近、Von-Mises应力整体分布趋势接近;②牙周膜应力: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牙周膜的最大Von-Mises应力与整体应力均大于术后,手术前后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布区域相近、Von-Mises应力整体分布趋势接近;③牙槽骨应力: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周围牙槽骨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大于术后,手术前后的等效应力分布表现为由牙槽嵴顶处向根方逐步减小;④初始位移: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6个观测点在主要位移方向上的初始位移量均小于术后,并且呈现出位移量由牙尖向根尖点逐步减小的趋势;⑤结果显示: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特征存在差异,在隐形矫治器的作用下,术后牙体、牙周膜、周围牙槽骨的等效应力较术前小,术后正畸牙的初始位移较术前大,这提示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可以通过增加牙槽骨厚度解除菲薄牙槽骨对正畸牙移动的限制,有效改善牙根、牙周膜、牙槽骨的受力,避免了菲薄牙槽骨区正畸牙受力移动时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并发症的状况,同时提高了牙齿的移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三维有限元法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薛蕊 王淑敏 +1 位作者 张宇 徐璐璐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在当代口腔正畸领域,随着成年患者比例的持续增长,传统正畸治疗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和需求。这其中,缩短治疗周期和最小化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方向。众多尝试加速牙齿移动的技术中,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 在当代口腔正畸领域,随着成年患者比例的持续增长,传统正畸治疗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和需求。这其中,缩短治疗周期和最小化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方向。众多尝试加速牙齿移动的技术中,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 PAOO)表现出明显的优势。PAOO不仅在缩短治疗周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而且通过促进牙槽骨增生,有助于牙周组织的长期健康。该技术理论基础主要基于区域加速现象(Regional acceleratory phenomenon, RAP)的骨愈合模式。本文深入探讨了PAOO的手术起源及其技术的历史发展。通过阐述PAOO的研究进展,本文不仅为正畸医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改良技术概览,而且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指出了方向。此外,文章还讨论了PAOO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评估、潜在的风险和挑战。通过对PAOO技术的进一步了解,正畸医师可以更好地为成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 牙齿移动 成人正畸治疗
下载PDF
正畸过程中牙齿三维方向变化的模型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冉(综述) 侯彦 +1 位作者 刘娜 张扬(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牙齿三维方向上移动效率的评价是评估正畸疗效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矫治器及矫正技术不断进步,用于研究正畸矫治牙齿三维方向移动效率的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本文以牙齿移动测量方式发展为主线,介绍了由手工石膏模... 牙齿三维方向上移动效率的评价是评估正畸疗效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矫治器及矫正技术不断进步,用于研究正畸矫治牙齿三维方向移动效率的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本文以牙齿移动测量方式发展为主线,介绍了由手工石膏模型测量转向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数字化模型的测量过程和依据,并对三维数字化模型数据获取方式、储存文件格式及可选择的分析处理软件进行了说明,以及回顾了前人对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三维重叠的部分研究,总结了目前对光学扫描及X线扫描得到的两种三维模型数据常用的配准方法和配准区域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三维测量 三维重叠 牙模型 牙移动
下载PDF
影响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的因素
5
作者 于超然 张宁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正畸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不善,极易引起正畸并发症。影响口腔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根据不同影响因素的来源,可以分为非治疗因素和正畸治疗相关因素。本文就影响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的因素进行综述,以期指导医生和患者,避免正畸... 正畸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不善,极易引起正畸并发症。影响口腔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根据不同影响因素的来源,可以分为非治疗因素和正畸治疗相关因素。本文就影响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的因素进行综述,以期指导医生和患者,避免正畸治疗对口腔健康造成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口腔卫生 正畸并发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许可 陈定根 +1 位作者 李娜 刘维翰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3D打印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模拟设计3D结构,并用各种材料逐层堆积成真实的物体,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1]。与传统失蜡铸造法和计算机减材制造法相比,3D打印具有工艺优势[2],能够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通过产生更少的废物实现可持续的过程... 3D打印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模拟设计3D结构,并用各种材料逐层堆积成真实的物体,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1]。与传统失蜡铸造法和计算机减材制造法相比,3D打印具有工艺优势[2],能够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通过产生更少的废物实现可持续的过程,但在表面质量、机械性能和尺寸精度等方面,3D打印技术有待提高。在口腔正畸领域,数字化3D打印技术(简称3D打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运用,3D打印技术继承错颌畸形的矫治理念,摒弃传统诊断、设计、制作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个性化设计、数字化成型技术,根据口腔内复杂情况快速制作个性化矫治器,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以及治疗效率,同时推动正畸治疗向个性化与精准化转变,为正畸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3]。本文将综述3D打印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3D打印技术 口腔正畸 精准化 个性化
下载PDF
口腔正畸学中与力学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辨析
7
作者 王勇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口腔正畸学与力学密切相关,在口腔正畸学相关教科书中涉及一些与力相关的概念,正畸医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对临床应用矫治力进行牙齿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力学角度对正畸学涉及的有关力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期规范学术概念的表... 口腔正畸学与力学密切相关,在口腔正畸学相关教科书中涉及一些与力相关的概念,正畸医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对临床应用矫治力进行牙齿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力学角度对正畸学涉及的有关力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期规范学术概念的表述,有利于口腔医学生的学习理解以及交叉学科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力学 阻抗中心 旋转中心 转矩 质心 约束
下载PDF
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行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效果及长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王海燕 张文柏 +1 位作者 赖道锋 王雅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究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80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80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行牙周夹板治疗,研究组行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牙周指标[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改良菌斑指数(mPLI)以及松动度]、咀嚼功能和美观度。根据治疗12个月后的疗效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58)和预后不良组(n=22),对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研究组的GI、AL、PD、mSBI、mPLI以及松动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研究组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前牙覆盖度和牙槽骨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牙周炎病程、牙周炎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口腔卫生习惯和吸烟史为影响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行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长期疗效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周炎病程、牙周炎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吸烟史均为影响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行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长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牙周指数、咀嚼功能和美观度,值得临床推广;其长期疗效受牙周炎病程、牙周炎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吸烟史等因素的影响,提示医患在临床诊疗中要针对性地干预和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正畸 牙周夹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宁 房兵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组影响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系统、牙齿咬合甚至全身多种结构的病症,因其病因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复杂,使其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临床难点之一。TMD是正畸初诊患者中的常见症状之一,...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组影响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系统、牙齿咬合甚至全身多种结构的病症,因其病因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复杂,使其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临床难点之一。TMD是正畸初诊患者中的常见症状之一,正畸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相关问题。因此正畸医生需要积极面对并通过深入地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TMD的分类、诊断及其发病机制并学习相关的治疗手段,积极应对临床中的TMD相关问题,并努力在TMD的多学科联合治疗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正畸 错牙合
下载PDF
有限元法在口腔正畸学三维问题上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张晓娅 戴红卫 周建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87-0091,共5页
牙颌面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正畸医师对牙齿、牙周组织和骨骼施加力来实现的。掌握正畸治疗中的生物力学,可以帮助正畸医师对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及各种分析软件的推广和应用,有限元分析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牙颌面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正畸医师对牙齿、牙周组织和骨骼施加力来实现的。掌握正畸治疗中的生物力学,可以帮助正畸医师对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及各种分析软件的推广和应用,有限元分析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逐渐成为口腔正畸学中生物力学研究的常用工具,为口腔临床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正畸学科研和临床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有限元法在口腔正畸学中横向、水平向、矢状向问题的研究做一综述,并对三维有限元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技术 正畸生物力学 正畸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心理负担和自护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陈刚 莫丽飞 胡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心理负担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某院收治的90例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认知行...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心理负担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某院收治的90例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心理负担[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舒适度和疼痛情况[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及自我效能[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SS)]。结果: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5.404,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8.993,-7.187;P<0.05);干预后,两组Kolcaba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10.804,P<0.05);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15.429,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及ESCA量表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6.692,3.663,5.640,5.183;P<0.05);干预后,两组口腔就诊、正确刷牙、平衡饮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4.295,7.013,7.427;P<0.05)。结论:对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疼痛,提高舒适度、自护能力和口腔保健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固定矫 正畸 心理负担 自护能力 舒适度 疼痛 口腔保健自我效能
原文传递
微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咀嚼功能和咬合力的影响
12
作者 徐小玉 顾鸿江 沈寅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咀嚼功能及咬合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8例行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咀嚼功能及咬合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8例行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正畸口外弓支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两组矫治周期为18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正畸效果(两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差)、咀嚼效率及咬合力,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磨牙移位距离小于对照组,而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咀嚼效率以及咬合力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形、舒适度、咬合功能和便捷性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正畸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咀嚼功能、增大咬合力,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青少年 传统正畸 微种植体支抗 疗效 咀嚼功能 咬合力
下载PDF
正畸矫治器及其膜片中总锑含量的测定
13
作者 韦靖婧 夏玉 +2 位作者 廖莉 郭何云 王颖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6期51-53,共3页
本文建立了微波消解-ICP-MS检测膜片式无托槽正畸矫治器及其膜片的总锑含量方法,通过比较4个消解体系、4种称样量对消解效果的影响来优化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称取0.2g膜片式无托槽正畸矫治器及其膜片,在9mL纯硝酸体系中消解后,在ICP-MS... 本文建立了微波消解-ICP-MS检测膜片式无托槽正畸矫治器及其膜片的总锑含量方法,通过比较4个消解体系、4种称样量对消解效果的影响来优化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称取0.2g膜片式无托槽正畸矫治器及其膜片,在9mL纯硝酸体系中消解后,在ICP-MS上检测其总锑含量。在该条件下,方法标准曲线为y=0.294x+0.000,相关系数为0.999946,仪器检出限为0.002245ng/mL,回收率为96.2%,精密度为0.38%。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安全且可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式无托槽正畸矫治器 正畸矫治器用膜片 总锑含量 微波消解 ICP-MS
下载PDF
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正畸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梁善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86-0189,共4页
探讨口腔正畸患者的正畸疗效效果以及治疗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2017年5月到2021年5月就诊的70位患者,参照PAR指数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正畸治疗两年后,如果患者的PAR指数减少超过5,则判断治疗效果不佳,归纳为复发组。其余患者为未复发... 探讨口腔正畸患者的正畸疗效效果以及治疗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2017年5月到2021年5月就诊的70位患者,参照PAR指数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正畸治疗两年后,如果患者的PAR指数减少超过5,则判断治疗效果不佳,归纳为复发组。其余患者为未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总结影响治疗效果的原因。结果 在70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中,其中复发患者13例,未复发患者5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错颌畸形类型、保持器类型以及保持器佩戴时间等数据,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正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但在治疗时需要注意错颌畸形类型、保持器类型以及保持器佩戴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容易造成患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口腔正畸患者 正畸疗效 影响因素 分析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武田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96-0099,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成人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集了100名成年错颌畸形患者的数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治疗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和修复治疗,对照组接受相似治...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成人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集了100名成年错颌畸形患者的数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治疗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和修复治疗,对照组接受相似治疗。观察指标包括口腔功能、口腔美观度和并发症。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 t 检验。结果 在口腔功能观察指标方面,治疗组显示出显著的改善。咬合力量、咀嚼效率和发音清晰度在治疗组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口腔美观程度观察指标方面,治疗组也表现出显著的改善。面部轮廓、牙齿排列和唇齿美观度在治疗组中均显著提高。并发症观察指标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感染、出血和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结论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是治疗成人错颌畸形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提高口腔功能和美观度,同时未增加明显的并发症风险。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有望成为改善错颌畸形成人患者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首选治疗方案。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长期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以进一步完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错颌 成人患者 正畸治疗
下载PDF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与口腔医生对正畸治疗需要的感知差异及影响因素调查
16
作者 刘文靖 王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6-0129,共4页
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与口腔医生对正畸治疗需要的感知差异及影响因素调查。方法 采用《正畸治疗需要指数(IOTN)》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于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对某医学院校32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口腔检查,比较医学院大学生与正畸... 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与口腔医生对正畸治疗需要的感知差异及影响因素调查。方法 采用《正畸治疗需要指数(IOTN)》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于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对某医学院校32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口腔检查,比较医学院大学生与正畸医生对正畸需要的感知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牙齿健康方面的正畸需要(AC),不同居住地大学生正畸治疗需要感知有明显差异(P<0.05),在牙齿美观方面的正畸治疗需要(AC)和牙齿健康方面的正畸治疗需要(DHC),不同性别大学生正畸需要感知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学历的父亲、母亲在牙齿美观方面的正畸治疗需要(AC)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牙齿健康方面的正畸治疗需要(DH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医学学院大学生由于城乡、是否独生、父母学历等因素导致感知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大学生 正畸治疗需要 正畸治疗需要的感知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比较
17
作者 高晓丹 孟宪瑞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比较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濮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计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行单期正畸治... 目的比较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濮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计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行单期正畸治疗,研究组实行双期正畸治疗,对两组正畸标准指数(PAR)值、面部美学评分、矫治相关参数及咀嚼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PAR值下降,且研究组左侧磨牙关系、右侧磨牙关系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面部美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覆盖(Overjet)、覆颌(Overbite)、Y轴角(SGn-SN)、平面角(FMIA)、上下中切牙角(UI-LI)、颌凸角(NA-Pg A)减小,下齿槽座角(SNB)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NA角、ANB角、Overjet、Overbite、SGn-SN角、NA-Pg A角较对照组更小,SNB角、FMIA角、UI-LI角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咀嚼效率和咬合力提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期正畸治疗相比,双期正畸治疗应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虽然治疗时间较长,但更能够提高PAR值,改善面部美学及矫治相关参数,提高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期正畸 双期正畸 安氏Ⅱ类错[牙合]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治疗后牙槽骨结构改建的锥形束CT测量
18
作者 赵启航 芦昕 +6 位作者 童磊 商永慧 李帅 刘文 周建华 袁荣涛 郭庆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29-3735,共7页
背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的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患者侧貌的改善和后期的恢复情况,而观察患者下前牙牙槽骨改建这一类微观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口腔X射线侧位片和口腔锥形束CT评价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 背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的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患者侧貌的改善和后期的恢复情况,而观察患者下前牙牙槽骨改建这一类微观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口腔X射线侧位片和口腔锥形束CT评价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的下前牙去代偿疗效及牙槽骨结构改建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正畸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15例,治疗前后拍摄头颅X射线侧位片测量下前牙在牙槽骨中的角度及线距等指标,锥形束CT测量和分析下前牙唇/舌侧骨开裂长度(d-La/d-Li)以及骨开裂/骨开窗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从X射线侧位片来看,与治疗前相比,下前牙去代偿后相应牙槽骨改建量变化明显,牙根明显向牙槽骨中心移动,但较正常个体仍有部分差距;②锥形束CT测量发现几乎所有牙齿治疗后牙槽骨骨开裂/骨开窗的长度和宽度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有的牙槽骨改建甚至已经达到了健康人水平;③治疗前大部分患者往往因为牙齿代偿生长而造成下切牙唇/舌侧的骨开窗/骨开裂,而在术前正畸阶段通过去代偿使牙槽骨改建,牙齿角度发生明显变化,术前正畸使上前牙内收,下前牙唇倾控根,但是术前去代偿量往往不足;在正颌手术阶段,颌骨位置通过定位导板切除,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退;术后正畸过程中精调效果更好,虽然牙齿与颌骨位置均有一定程度的复发趋势,但术后正畸更接近正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颌 正畸-颌联合治疗 下前牙去代偿 骨开裂 骨开窗
下载PDF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慢性牙周炎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杨莉莉 周婷 +3 位作者 任晓斌 吴剑花 彭艺 税艳青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过程中咬合力动态监测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以及牙周支持组织改变的影响。方法对比20例传统牙周正畸治疗患者与20例运用T-ScanⅢ和Anycheck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辅助分析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在治疗前、中、后的...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过程中咬合力动态监测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以及牙周支持组织改变的影响。方法对比20例传统牙周正畸治疗患者与20例运用T-ScanⅢ和Anycheck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辅助分析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在治疗前、中、后的牙周临床指数的不同,以及实验组咬合力变化、咬合时间变化和牙松动度值变化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和牙松动度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前后牙咬合力百分比变化明显(P<0.05),咬合平衡改善。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很好的改善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情况,T-Scan系统能很好地观察和指导调整咬合,更好地达到咬合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正畸治疗 咬合力 松动度
下载PDF
隐形与固定矫治器正畸后白垩斑发病率的比较
20
作者 张婧琦 杨一 +4 位作者 高嫣子 林东尔 简繁 龙虎 赖文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使用固定矫治器和隐形矫治器正畸后白垩斑发病率。方法:收集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患者资料,按照矫治器类型的不同分为隐形矫治器组与固定矫治器组。同一患者治疗前后的口内照片被并排放置在电脑显...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使用固定矫治器和隐形矫治器正畸后白垩斑发病率。方法:收集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患者资料,按照矫治器类型的不同分为隐形矫治器组与固定矫治器组。同一患者治疗前后的口内照片被并排放置在电脑显示器上比较,治疗前不存在,治疗后出现的釉质不透明白色斑块被确定为正畸后白垩斑。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白垩斑发病率的差异。结果:隐形矫治器组白垩斑的发病率为4.63%,显著低于固定矫治器组(17.27%,P=0.003)。此外,在所有相关因素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白垩斑(P=0.021);青少年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成人(P<0.001),同时治疗时间超过25个月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为白垩斑(P<0.001)。治疗后口腔卫生较好的患者白垩斑发病率低(P<0.001)。结论:使用隐形矫治器的患者正畸后白垩斑的发病率低于使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同时,青少年、男性、口腔卫生差、治疗时间长是正畸后白垩斑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斑 隐形矫治器 口腔正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