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混合双水相体系的相行为及蛋白质的分配 被引量:27
1
作者 肖进新 暴艳霞 方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2-114,共3页
报道了由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混合溶液形成的一种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及分析的新型双水相萃取体系 .研究了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溴化十二烷基三乙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 )分别与葡聚糖和聚乙二醇混合双水相体系的形成规律、相行为及... 报道了由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混合溶液形成的一种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及分析的新型双水相萃取体系 .研究了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溴化十二烷基三乙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 )分别与葡聚糖和聚乙二醇混合双水相体系的形成规律、相行为及牛血清蛋白和溶菌酶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 .通过在高聚物分子中接上亲和配基 ,研究蛋白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亲和分配 .结果表明 ,在该体系中 ,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分别富集于不同相中 .升高温度及加入无机盐均可促进双水相体系的形成 ,不同蛋白质可分配于不同的相中 .亲和配基的引入极大地增强了蛋白质分配的选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 蛋白质 分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高聚物 分离 分析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高稳定性囊泡的形成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峰 付宏兰 +1 位作者 何潇 黄建滨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399-1404,共6页
对总浓度为 0 0 1mol/L ,摩尔比为 2∶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溴化十二烷基三乙铵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形成的囊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这一体系形成的囊泡在长时间放置 (5个月 )后依然存在 .在加入较大量的无机盐 (0 15mol/... 对总浓度为 0 0 1mol/L ,摩尔比为 2∶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溴化十二烷基三乙铵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形成的囊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这一体系形成的囊泡在长时间放置 (5个月 )后依然存在 .在加入较大量的无机盐 (0 15mol/LNaBr)、较大幅度pH变化 (pH =2~ 12 )、温度变化 (从 80℃到 -2 2℃ )情况下体系中的囊泡依然呈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在非水溶剂乙醇 (10 0 % )中这类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仍然可以形成囊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混合体系 稳定性 囊泡 十二烷基硫酸钠 溴化十二烷基三乙铵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反胶团与反相微乳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瑶 石洪涛 +1 位作者 黄建滨 何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3-917,共5页
研究了以癸烷为油相的十一烯酸癸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水的加溶作用.结果表明此体系在一定组成范围内可以形成均匀透明的反胶团或反相微乳液.升高温度和添加酸、碱、盐可以使形成反胶团或反相微乳的组成范围扩大.在正负离子表面... 研究了以癸烷为油相的十一烯酸癸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水的加溶作用.结果表明此体系在一定组成范围内可以形成均匀透明的反胶团或反相微乳液.升高温度和添加酸、碱、盐可以使形成反胶团或反相微乳的组成范围扩大.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加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别是负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有类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反胶团 反相微乳 加溶作用 癸烷 十一烯酸癸胺
下载PDF
外加盐作用形成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莉 肖进新 马季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77-579,共3页
癸基三乙基溴化铵-癸基磺酸钠(C10NE-C10SO3)等摩尔混合均相体系(即使在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高达0.2mol·L-1时仍然可形成稳定的均相溶液)在外加盐NaF、Na2SO4和Na3PO4的作用下可自发分离成两个水相(双水相).研究了该类双水相体系的形... 癸基三乙基溴化铵-癸基磺酸钠(C10NE-C10SO3)等摩尔混合均相体系(即使在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高达0.2mol·L-1时仍然可形成稳定的均相溶液)在外加盐NaF、Na2SO4和Na3PO4的作用下可自发分离成两个水相(双水相).研究了该类双水相体系的形成、相行为及其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分配,并与普通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双水相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类双水相体系克服了普通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双水相体系的一些不足,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该类双水相体系的相行为可以通过外加盐进行调控,通过外加盐的种类来调控和优化BSA的分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盐作用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 双水相 蛋白质 癸基三乙基溴化铵-癸基磺酸钠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 被引量:12
5
作者 南延青 郝力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91-1300,共10页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由于其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头基间的强静电相互作用,具有强协同效应和高表面活性,在水溶液中可形成丰富的微观结构,表现出复杂的相行为。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在表面(界面...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由于其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头基间的强静电相互作用,具有强协同效应和高表面活性,在水溶液中可形成丰富的微观结构,表现出复杂的相行为。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在表面(界面)性质,囊泡的制备及稳定性,虫状胶束的生成和性质,双水相系统的性质及其在萃取方面的应用,拟相分离模型、热力学胞腔模型、分子热力学模型及分子模拟等理论研究和作为模板合成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于双水相系统的研究,指出了一些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 囊泡 虫状胶束 双水相 萃取 纳米材料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巩育军 薛元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 ,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CTAB) -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混合体系在不同的条件下对苯、甲苯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 :在固定 CTAB浓度为 0 .0 0 1 mol· L-3 的条件下 ,改变 SDS的浓度或在 CTAB- SDS混合体系中... 采用分光光度法 ,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CTAB) -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混合体系在不同的条件下对苯、甲苯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 :在固定 CTAB浓度为 0 .0 0 1 mol· L-3 的条件下 ,改变 SDS的浓度或在 CTAB- SDS混合体系中改变 Na Br浓度对苯、甲苯的增溶能力呈“V”字形曲线而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溶能力 混合体系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CTAB
下载PDF
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滕弘霓 王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1-304,共4页
The effect of alcohol on the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properties of SDS/CTAB/H 2O/Na 2SO 4 system was studied by the pseudo ternary phase diagram. The electrostatic forces (both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between catio... The effect of alcohol on the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properties of SDS/CTAB/H 2O/Na 2SO 4 system was studied by the pseudo ternary phase diagram. The electrostatic forces (both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between cationic surfactant and anionic surfactant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of alcohol hydroxyl group and surfactant polar group. As a result, the phase area width of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increased. Long chain alcohol (more than five carbonatoms), which was in high concentration in the SDS/CTAB/H 2O/Na 2SO 4 system, caused the anionic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area to vanish and the cationic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area to become wider. The CTAB rich phase turned from top phase to bottom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 双水相 相图
下载PDF
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中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SDS/CTAB的界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凌锦龙 莫勤华 练小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63-1366,共4页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sodium dodecylsulfate(SDS) and hexadecyl trimethyl amine bromide(CTAB) in the mixed solvent of ethylene glycol and water,which volume proportion is 1:1,has been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surfa...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sodium dodecylsulfate(SDS) and hexadecyl trimethyl amine bromide(CTAB) in the mixed solvent of ethylene glycol and water,which volume proportion is 1:1,has been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surface tension.It was shown that the mixed system has the smaller surface tension when the SDS and CTAB are equimolar.In the meantime,composition of mixed surface adsorption layers and micelles,and their molecular interaction parameters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iterativ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gular solution theo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xed system has great synergistic effects on the surface tension reduction and mixed micelle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极性溶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性质 协同效应
下载PDF
高碳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的界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新蓉 贺贤国 《杭州化工》 CAS 2003年第4期20-24,共5页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溶液在正庚烷/水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复配溶液具有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高的界面活性,且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量,即吸附量R^+同R^-比例为1:1左右;同时也研究了复配溶液...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溶液在正庚烷/水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复配溶液具有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高的界面活性,且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量,即吸附量R^+同R^-比例为1:1左右;同时也研究了复配溶液在其它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出了具有很高的其它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复配溶液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 界面活性 庚烷 吸附 界面张力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囊泡的可调控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少青 刘美娜 +2 位作者 叶恒 南延青 郝力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2,共5页
考察了盐浓度、碱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和总浓度对于SDS/DTAB/碱金属氯化盐水复配系统生成的囊泡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的影响,调节这些因素可以调控复配系统的囊泡.采用TEM及DLS(动态光散射)技术对囊泡进行了表征,以探求粒径较... 考察了盐浓度、碱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和总浓度对于SDS/DTAB/碱金属氯化盐水复配系统生成的囊泡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的影响,调节这些因素可以调控复配系统的囊泡.采用TEM及DLS(动态光散射)技术对囊泡进行了表征,以探求粒径较均一囊泡制备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囊泡 TEM DLS
下载PDF
正负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界面张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阮科 张翎 +1 位作者 汤皎宁 肖进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51-1455,共5页
用旋转滴法测定了正负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双水相界面张力,研究了双水相界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总浓度、外加无机盐及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水相界面张力在一定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 用旋转滴法测定了正负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双水相界面张力,研究了双水相界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总浓度、外加无机盐及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水相界面张力在一定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时属于超低界面张力范围.观察到三种界面张力曲线类型,第一类为摩尔比1∶1的两边的两条曲线,界面张力随过剩表面活性剂组分的比例增加而降低;第二类为一条跨过摩尔比1∶1的马鞍型曲线;第三类为位于摩尔比1∶1的一边的一条马鞍型曲线.界面张力曲线的类型主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亲水基类型、疏水链长度及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双水相 界面张力
下载PDF
高浓度无机盐对正负离子等摩尔混合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张莹 陈莉 +1 位作者 肖进新 马季铭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91-1494,共4页
一般认为无机盐对等链长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摩尔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通过测定等摩尔癸基三乙基溴化铵和癸烷磺酸钠混合体系在卤化钠 (NaX ,X =F-,Cl-,Br-,I-)溶液中的表面活性 ,发现高浓度的无机盐具有明显影响 ,使混合... 一般认为无机盐对等链长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摩尔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通过测定等摩尔癸基三乙基溴化铵和癸烷磺酸钠混合体系在卤化钠 (NaX ,X =F-,Cl-,Br-,I-)溶液中的表面活性 ,发现高浓度的无机盐具有明显影响 ,使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降低 ,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 (γcmc)升高 .无机盐的影响程度随NaX中X的离子半径增加而增大 .可通过无机反离子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头基之间吸引作用的“屏蔽”及“盐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无机盐 负离子等摩尔混合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屏蔽作用 盐析作用 卤化钠
下载PDF
正/负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聪 吴小梅 +2 位作者 赖璐 程立 梅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97-701,共5页
考察了一种磺酸盐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SGS-12分别与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C和CTAB)、双季铵盐(CD2N-12和CD2N-16)以及多头基季铵盐(CD3N-12)复配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能。结果表明,SGS-12与DTAC,CTAB及CD2N-12复配后可产生明显的正... 考察了一种磺酸盐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SGS-12分别与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C和CTAB)、双季铵盐(CD2N-12和CD2N-16)以及多头基季铵盐(CD3N-12)复配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能。结果表明,SGS-12与DTAC,CTAB及CD2N-12复配后可产生明显的正协同效应:当SGS-12与DTAC的复配电荷比为3∶5时,界面张力最低可达2.29×10-3m N/m;当SGS-12与CTAB的复配电荷比为9∶5时,界面张力最低可达1.84×10-3m N/m;当SGS-12与CD2N-12的复配电荷比为6∶5时,界面张力最低可达4.3×10-3m N/m。SGS-12与CD2N-16和CD3N-12复配后无正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 /负离子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界面性能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凝胶化正丁醇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婷 王晓东 张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6-490,共5页
利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月桂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L/CTAB)成功实现了正丁醇的凝胶化,并借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该凝胶的流变性质和微观形貌.实验发现,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混合比例对正丁醇凝... 利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月桂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L/CTAB)成功实现了正丁醇的凝胶化,并借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该凝胶的流变性质和微观形貌.实验发现,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混合比例对正丁醇凝胶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只有在合适的浓度和混合比例下正丁醇才能被有效地凝胶化.在正丁醇能够形成凝胶的前提下,固定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某一组分的浓度,体系的粘度随着另一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流变结果表明该凝胶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微观形貌的研究表明所形成的凝胶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厚度相对均一的带状纤维是组成网络的结构单元.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疏溶剂作用、极性头基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表面活性剂与正丁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对凝胶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表面活性 物理凝胶 丁醇 凝胶化 氢键
下载PDF
碳氟-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在油面上铺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肖进新 暴艳霞 +2 位作者 寿建宏 高展 姚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本文研究RfCONH(CH2 ) 3N(C2 H5) 2 CH3I CnH2n + 1 COONa及RfCOONa CmH2m + 1 N(CH3) 3Br(Rf=F[CF(CF3)CF2 O]2 CF(CF3) ;n =7,9,11,13;m =8,10 ,12 )两类正、负离子碳氟 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在油面上的铺展及对油面的密封性能... 本文研究RfCONH(CH2 ) 3N(C2 H5) 2 CH3I CnH2n + 1 COONa及RfCOONa CmH2m + 1 N(CH3) 3Br(Rf=F[CF(CF3)CF2 O]2 CF(CF3) ;n =7,9,11,13;m =8,10 ,12 )两类正、负离子碳氟 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在油面上的铺展及对油面的密封性能。研究表明在碳氟表面活性剂中加入异电性碳氢表面活性剂可大大降低碳氟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铺展浓度 ,也可使一些因表面张力较高而不能铺展的碳氟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油面上铺展。在碳氟表面活性剂中加入异电性碳氢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水膜对油面的密封性。若在混合表面活性剂中加入黄原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氟表面活性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铺展 水成膜泡沫灭火 碳氢表面活性 混合水溶液
下载PDF
混合表面活性剂双水相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世虎 绍红云 +3 位作者 赵玲 陈雷 姚军 滕弘霓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6-509,共4页
本文利用电导法及冷冻蚀刻实验技术研究了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双水相上相中的液晶结构状态及其相关性质。在双水相相体积比一组成关系曲线上及上相电导率—组成曲线上,均存在明显的转折。转折处组成是有偏光现象的双水相与无偏光现象的双... 本文利用电导法及冷冻蚀刻实验技术研究了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双水相上相中的液晶结构状态及其相关性质。在双水相相体积比一组成关系曲线上及上相电导率—组成曲线上,均存在明显的转折。转折处组成是有偏光现象的双水相与无偏光现象的双水相的分水岭,立方液晶导电能力与容纳水的能力强于层状液晶或六方液晶。冷冻蚀刻实验证实了无偏光现象的立方液晶的存在。本文对一些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 双水相 液晶 电导 相体积比
下载PDF
SDS/CTAB/H_2O的双水相性质及萃取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滕弘霓 蔺玉胜 +1 位作者 王飞 李艳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83-787,共5页
测定了SDS CTAB H2 O Na2 SO4 系统的双水相相图及牛血清蛋白和色氨酸在不同区域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 ,研究了相关因素对双水相分相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体系的相图中存在 2个双水相区 ,盐的种类、浓度及双水相的两相高度之比是影... 测定了SDS CTAB H2 O Na2 SO4 系统的双水相相图及牛血清蛋白和色氨酸在不同区域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 ,研究了相关因素对双水相分相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体系的相图中存在 2个双水相区 ,盐的种类、浓度及双水相的两相高度之比是影响双水相分相时间的重要因素。物质的疏水程度越大 ,越易被萃取到富表面活性剂相中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被萃取。当物质的电性与富表面活性剂相有序组合体的电性相反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 萃取 牛血清蛋白质 色氨酸
下载PDF
全氟丁基磺酸钠与辛基三乙基溴化铵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洪涛 邢航 +2 位作者 余海谦 吴剑 肖进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2-578,共7页
通过测定辛基三乙基溴化铵(C8H17N(CH2CH3)3Br,C8NE)与全氟丁基磺酸钠(C4F9SO3Na,C4F)组成的不同混合比的碳氢-碳氟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得到不同摩尔比时C8NE-C4F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cmc处的表面张力(γcmc)、... 通过测定辛基三乙基溴化铵(C8H17N(CH2CH3)3Br,C8NE)与全氟丁基磺酸钠(C4F9SO3Na,C4F)组成的不同混合比的碳氢-碳氟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得到不同摩尔比时C8NE-C4F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cmc处的表面张力(γcmc)、总饱和吸附量、不同表面张力时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利用Gibbs-Duhem方程求得cmc处的胶团组成。采用规则溶液理论计算了胶团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并求得cmc以上的胶团组成。实验表明,C8NE-C4F复配体系的cmc远远小于单体系的cmc,这也体现在该体系的βm负值很大,胶团内分子相互作用很强。但是C4F与C8NE复配后γcmc较C4F单体系的变化幅度不是特别大(γcmc降低2~4mN/m),这是由于C8NE-C4F碳链的不对称性导致部分C8NE的碳链在溶液表面弯曲而覆盖了C4F端基CF3基团。表面吸附层中氟表面活性剂相对于本体溶液是富集的,即使对于C8NE大大过量的体系,表面吸附层组成也在等摩尔附近;对于C4F过量的体系,C4F在表面吸附层中的比例比溶液中的略高。随着表面张力的降低,表面吸附层的组成相对更偏向于氟表面活性剂。cmc处的胶团组成随着体系中C4F含量的增大偏向于形成显著富含C4F的胶团,对于C8NE大大过量的体系,胶团组成接近等摩尔。cmc之后的胶团组成接近等摩尔,主要归因于此时静电相互作用占主导,这和溶液配制过程中发现复配体系超过cmc一定浓度后就易生成沉淀的现象是相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 表面吸附 相互作用参数 盐效应
下载PDF
醇对SDS-CTAB-H_2O体系双水相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尚亚卓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研究了短链一元醇(乙醇、正丁醇)和二元醇(乙二醇、1,4-丁二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双水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醇的加入不但缩短了双水相的成相时间、使原水溶液双水相的区域得到... 研究了短链一元醇(乙醇、正丁醇)和二元醇(乙二醇、1,4-丁二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双水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醇的加入不但缩短了双水相的成相时间、使原水溶液双水相的区域得到扩展而且还会导致新双水相区域的出现,这种影响随着醇类链长的增长而增大。而二元醇的加入对双水相的相图影响不大,只是对形成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稍有影响。实验结果也表明,出现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与混合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有关,但CMC并不是决定出现双水相表面活性剂最低浓度的唯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醇 二元醇 双水相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四氟乙烯五聚体氧基苯磺酸钠与辛基三乙基溴化铵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洪涛 邢航 +1 位作者 勾志明 肖进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9-853,共5页
研究不同摩尔比的正负离子碳氢-碳氟表面活性剂——辛基三乙基溴化铵[C8H17N(CH2CH3)3Br,C8NE]与四氟乙烯五聚体氧基苯磺酸钠(C10F19OC6H4SO3Na,6201)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得到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最低表面张力(γCMC)、总饱... 研究不同摩尔比的正负离子碳氢-碳氟表面活性剂——辛基三乙基溴化铵[C8H17N(CH2CH3)3Br,C8NE]与四氟乙烯五聚体氧基苯磺酸钠(C10F19OC6H4SO3Na,6201)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得到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最低表面张力(γCMC)、总饱和吸附量、不同表面张力时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利用Gibbs-Duhem方程求得CMC处的胶团组成。采用规则溶液理论计算胶团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以及CMC后的胶团组成。C8NE-6201复配体系的CMC明显小于单体系,这与β^m负值很大相符(胶团内分子相互作用强)。但复配体系γCMC较6201单体系变化很小,这可能由于6201疏水链过长导致和C8NE复配后溶解性较差。6201自身的强疏水性使其成为表面吸附层和胶团在初始形成时的主导组分,而反电性C8NE参与提供协同作用。但是CMC后的胶团组成中6201的摩尔分数x6201^m基本维持在0.60.7附近,说明对于CMC后胶团的形成正负电性作用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 表面吸附 相互作用参数 盐效应 胶团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