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Th17/Treg细胞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梦 胡思远 +2 位作者 李琳 王梓仪 胡志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53-158,共6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心肌损伤后,免疫介导的Th17、Treg细胞在心衰的发病机制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分泌炎症因子,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塑。中医正邪理论内涵丰富,对于认识Th17/Treg细胞与心衰的发展及相互作用具有...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心肌损伤后,免疫介导的Th17、Treg细胞在心衰的发病机制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分泌炎症因子,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塑。中医正邪理论内涵丰富,对于认识Th17/Treg细胞与心衰的发展及相互作用具有指导意义,隶属于正邪理论范畴,即Th17/Treg细胞平衡,有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属于“正气”范畴;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免疫异常,促进疾病的发生,属于“邪气”范畴。基于此,作者以正邪理论为切入点,从宏观、微观角度来阐述Th17/Treg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心衰早期,正虚为主,邪实为辅;心衰中期,正虚邪实;心衰晚期,邪实为主,正虚为辅;心衰终末期,正虚为主。临床通过扶正祛邪,调整机体正邪平衡,恢复机体Th17/Treg细胞的动态平衡,以期为中医理论阐述Th17/Treg在心衰的发展作用的现代研究奠定基础,为心衰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TH17/TREG细胞 正邪理论 中药干预
原文传递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及中药干预机制
2
作者 袁惠 魏佳明 +1 位作者 施敏 郭志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347-1353,共7页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是心力衰竭病变的重要特征,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已成为防治心力衰竭的关键手段。基于病证结合、多靶点综合调控的辨治理念,中医药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源于正邪相争,乃正虚邪实之证...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是心力衰竭病变的重要特征,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已成为防治心力衰竭的关键手段。基于病证结合、多靶点综合调控的辨治理念,中医药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源于正邪相争,乃正虚邪实之证。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是正气亏虚的微观表现。基于“正邪理论”,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立法选方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防治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正邪理论 心肌能量代谢 中药干预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
3
作者 杨梦 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7-22,共6页
正邪交争贯穿于肺纤维化形成发展全过程,而巨噬细胞极化是肺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进程。本文从正邪理论与肺纤维化、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正邪理论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等方面探讨巨... 正邪交争贯穿于肺纤维化形成发展全过程,而巨噬细胞极化是肺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进程。本文从正邪理论与肺纤维化、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正邪理论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等方面探讨巨噬细胞极化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讨中药作用机制,为肺纤维化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肺纤维化 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结直肠肿瘤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小朝 丁楷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结直肠肿瘤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发展,可供医者选择的治疗方案不断增多。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过程中,正邪的消长变化对疾病进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正确解读正邪理论,把握各期正邪的消长变化情况对治疗方案... 结直肠肿瘤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发展,可供医者选择的治疗方案不断增多。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过程中,正邪的消长变化对疾病进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正确解读正邪理论,把握各期正邪的消长变化情况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基于正邪理论探讨结直肠肿瘤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正邪理论 中西医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医正邪理论与抑癌基因和癌基因在肿瘤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顾知恩 王磊 +3 位作者 陈悦 翟嘉威 洪专 杨宇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2781-2785,2789,共6页
正邪理论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模型之一,其中蕴含有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相关,抑癌基因与癌基因在分子层面上的行为可以作为一种症状纳入正邪理论体系中。分析抑癌基因与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表现出的正邪... 正邪理论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模型之一,其中蕴含有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相关,抑癌基因与癌基因在分子层面上的行为可以作为一种症状纳入正邪理论体系中。分析抑癌基因与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表现出的正邪关系,有利于将现代医学的研究结论与中医基础理论相联系,从而扩充正邪理论的内涵,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恶性肿瘤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癌基因 相关性 中医治疗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掣引法的肿瘤免疫疗法新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袁伟琛 齐元富 李慧杰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从恶性肿瘤、掣引法、正邪理论的中医学概述,恶性肿瘤、正邪理论、掣引法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掣引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思路3方面入手探讨基于正邪理论的掣引法的肿瘤免疫疗法新思路,指出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以正气亏虚为主,... 从恶性肿瘤、掣引法、正邪理论的中医学概述,恶性肿瘤、正邪理论、掣引法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掣引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思路3方面入手探讨基于正邪理论的掣引法的肿瘤免疫疗法新思路,指出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以正气亏虚为主,虚不受补,宜缓缓图之,尤以《黄帝内经》掣引之法扶正祛邪,即从肺、脾、肾3脏论治、从缓补之法论治、从中药配伍论治,同时配合免疫疗法可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增强患者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正邪理论 掣引法 免疫疗法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伊蕾 马至言 +3 位作者 周曼丽 高翎薇 简维雄 蔡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84-1090,共7页
巨噬细胞是一类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的免疫细胞,随着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巨噬细胞会极化成不同表型。在生理环境下,巨噬细胞极化处于动态平衡;在As的状态下,极化平衡遭到破坏,分化出相应表型的巨噬细胞,在As各环节起不同作用。正... 巨噬细胞是一类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的免疫细胞,随着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巨噬细胞会极化成不同表型。在生理环境下,巨噬细胞极化处于动态平衡;在As的状态下,极化平衡遭到破坏,分化出相应表型的巨噬细胞,在As各环节起不同作用。正邪交争存在于As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而巨噬细胞极化贯穿于As证型变化的全阶段。基于此,该综述通过正邪理论探讨巨噬细胞极化与As之间的关联,提出临床防治As应注意宏观结合微观,并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控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为As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兴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极化 正邪理论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义鑫 伍建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21期3022-3027,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多伴随有大、中动脉的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及细胞自噬等病理变化。在研究进展中发现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自噬是真核细胞自我调节机制,其中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多伴随有大、中动脉的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及细胞自噬等病理变化。在研究进展中发现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自噬是真核细胞自我调节机制,其中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密切相关。中医的“正邪理论”阐述了疾病发展到转归的整个过程,笔者发现细胞自噬对上述细胞的调节作用与“正邪理论”似乎有着相似性,以此为启示,简要探讨基于此理论下的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自噬 正邪理论
下载PDF
从正邪理论关系阐释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梁健 邓鑫 +1 位作者 张亚萍 李永亮 《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11期947-948,共2页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是人体感染邪气和发病的根本原因,正邪斗争关系到艾滋病发病的全过程。在急性HIV感染期,人体正气与邪气俱盛,治疗以祛邪为主;在无症状HIV感染期,人体正气渐弱,邪气渐旺,治疗应扶正祛邪并重;在症状性...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是人体感染邪气和发病的根本原因,正邪斗争关系到艾滋病发病的全过程。在急性HIV感染期,人体正气与邪气俱盛,治疗以祛邪为主;在无症状HIV感染期,人体正气渐弱,邪气渐旺,治疗应扶正祛邪并重;在症状性HIV感染期,人体邪盛正衰,治疗或祛邪兼扶正或扶正兼祛邪,或扶正祛邪并重;艾滋病期,正虚邪盛,治以扶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艾滋病/中医药疗法 湿热疫毒
下载PDF
中医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关系初探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良铎 焦扬 张喆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70-971,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微生物生态规律诠释中医正邪理论。结论中医理论与微生态学最具相通之处的是中医学的正邪理论。他们在理论上和观念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微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微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 目的探讨中医正邪理论与微生态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微生物生态规律诠释中医正邪理论。结论中医理论与微生态学最具相通之处的是中医学的正邪理论。他们在理论上和观念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微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微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具有“自净”机制,这也是机体“正气”的重要内容;微生态失衡时微生物的一些作用由生理转变为病理性,形成微生物致病机制,微生态系统由“正气”向“邪气”转化。此项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后应该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丰富和发展中医临床治疗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学 正邪理论 中医学 微生态系统 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失衡 微生物 中医理论 致病机制 治疗理论
下载PDF
张仲景正邪理论观在肿瘤临床中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齐元富 李慧杰 《国医论坛》 2012年第2期8-9,共2页
反复研读《金匮要略》之后不难发现,仲景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无不是从正邪角度立论的,他特别强调外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正气强弱不同其发病形式也不同,扶正祛邪为治病遣药之准则。后人在仲景正邪理论观的指导下,治疗各系统... 反复研读《金匮要略》之后不难发现,仲景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无不是从正邪角度立论的,他特别强调外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正气强弱不同其发病形式也不同,扶正祛邪为治病遣药之准则。后人在仲景正邪理论观的指导下,治疗各系统肿瘤取得了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金匮要略》 正邪理论 肿瘤
原文传递
中医正邪理论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楠 杨百京 +7 位作者 何念善 秦冬梅 袁明 甘霞 张选明 杨军用 王新莉 袁今奇 《新疆中医药》 2020年第5期56-60,共5页
以中医学正邪理论为指导,将新冠肺炎分为四期四型进行救治,并论述了未病先防的方法和措施。早期含轻型和普通型,为邪正相持,治以祛邪为先、切断防变;进展期为重型阶段,邪重正伤,治以祛邪为主,顾护正气,防邪陷传变;极期系危重型阶段,邪... 以中医学正邪理论为指导,将新冠肺炎分为四期四型进行救治,并论述了未病先防的方法和措施。早期含轻型和普通型,为邪正相持,治以祛邪为先、切断防变;进展期为重型阶段,邪重正伤,治以祛邪为主,顾护正气,防邪陷传变;极期系危重型阶段,邪盛正衰,治疗重在祛邪,救治闭脱;恢复期为邪却正虚,治以扶正为主,兼顾余邪,病愈防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新冠肺炎 防治应用
下载PDF
以中医正邪理论指导治疗乙型肝炎 被引量:19
13
作者 蒋森 蒋芳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39-440,共2页
乙型肝炎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而致的一种传染病。因本病具有“皆相染易”的特点,故中医认为其病因是一种疫毒之邪。在本病过程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升高,是正气抗邪,正邪相搏的结果;HBeAg、HBV—DNA阳性是正不胜邪的表现。... 乙型肝炎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而致的一种传染病。因本病具有“皆相染易”的特点,故中医认为其病因是一种疫毒之邪。在本病过程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升高,是正气抗邪,正邪相搏的结果;HBeAg、HBV—DNA阳性是正不胜邪的表现。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识正邪消长之势,正确运用补泻之法,可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这一思路和方法介绍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中医药疗法 正邪理论
下载PDF
基于中医正邪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毕占阳 李高 +5 位作者 陈果 杨柱 龙奉玺 罗莉 杨兵 唐东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229-1234,1262,共7页
肠道菌群失调和肝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肝癌的发生,肝癌的发生又可反向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两者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具有防治肝癌的作用。此外,中医正邪理论内涵丰富,它对于认识肠道菌... 肠道菌群失调和肝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肝癌的发生,肝癌的发生又可反向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两者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具有防治肝癌的作用。此外,中医正邪理论内涵丰富,它对于认识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其认为两者的关系属于正邪理论范畴。笔者从正邪理论出发,通过分析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癌的关联及正邪理论对调控肠道菌群失调以防治肝癌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癌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邪理论 肠道菌群失调 肝癌
下载PDF
以中医正邪理论指导临床疑难病辨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武昆 李忠霞 +1 位作者 李国锋 宋华平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3期506-507,共2页
中医正邪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成之一。中医学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向愈或恶化均与邪正盛衰有密切关系。因此,从正邪理论出发指导临床疑难病辨治,可以为临床疑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并为中医邪正发病学理论模型... 中医正邪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成之一。中医学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向愈或恶化均与邪正盛衰有密切关系。因此,从正邪理论出发指导临床疑难病辨治,可以为临床疑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并为中医邪正发病学理论模型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疑难病 固本 中医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的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造模思路初探
16
作者 荣翠平 陈云波 王奇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6期12-13,共2页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 eas e,AD)属中医学老年呆病范畴,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智能减退、记忆力障碍等为主要表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正邪理论 动物模型 思路
原文传递
以中医学正邪理论指导肺部真菌感染者的免疫重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永权 张寅彪 《江西中医药》 2010年第3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中医学 正邪理论 肺部真菌感染 免疫重建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风湿免疫病的特点与论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达 姜泉 +4 位作者 刘蔚翔 巩勋 王建 夏聪敏 唐晓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3-598,共6页
将中医“正邪理论”与西医的免疫学理论结合研究风湿免疫病,认识到其核心病机是邪盛正衰。“正”代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人体生命最佳状态的影响因素;“邪”代表导致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或因免疫异常产生的损害机体脏腑组织的... 将中医“正邪理论”与西医的免疫学理论结合研究风湿免疫病,认识到其核心病机是邪盛正衰。“正”代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人体生命最佳状态的影响因素;“邪”代表导致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或因免疫异常产生的损害机体脏腑组织的病理产物。结合西医免疫学理论,分析风、寒、湿等致病因素的生物学内涵,使风湿免疫病中医病因认识客观化、现代化。风湿免疫病的中医药论治当先明确病情,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先后次第,兼取中西医所长,以祛邪安正作为风湿免疫病的基本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病 正邪理论 病机 治则
原文传递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扶正祛邪”法在慢性肾病中运用
19
作者 李文诗 孙家乐 王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06-210,共5页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则代表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或因免疫功能异常形成的对机体有害的病理产物。基于“真邪相搏,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运用中医药扶正祛邪法可改善由直接或间接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纠正免疫紊乱,改善肾脏病理表现及临床症状,起到肾脏保护的作用。文章对扶正祛邪法在CKD治疗中的理论依据、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KD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正邪理论 免疫调节 慢性肾脏病
原文传递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胞葬作用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影响
20
作者 郭宵 谢春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7-20,共4页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为病理基础,抗AS是改善血管病变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吞噬细胞介导的胞葬作用可以通过清除凋亡细胞,激发抗炎效应来避免血管内继发性坏死物质面积增大、炎性物质的积聚,从而延缓斑...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为病理基础,抗AS是改善血管病变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吞噬细胞介导的胞葬作用可以通过清除凋亡细胞,激发抗炎效应来避免血管内继发性坏死物质面积增大、炎性物质的积聚,从而延缓斑块进展而起到抗AS作用,对于维持血管内稳态有积极意义。机体内吞噬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清除程序性死亡细胞的生理过程,与中医学“正气”防御抗邪过程相似,因此胞葬作用失调可归属于“正邪失衡”范畴,胞葬效率下降导致病理产物堆积是正虚无力抗邪,邪气氤氲蔓延的体现,若邪势鸱张阻滞脉管则发病。本文在正邪理论指导下,阐述扶正祛邪法可调控胞葬作用以保护脉管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胞葬作用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