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沂南北寨畏兽图视觉重构与谱系命名——通过一个视觉史案例回应有关《武梁祠》的讨论
1
作者 张强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55-92,114,共39页
在当下中国古代造像研究中,有一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即看图辨义,或看图识物。它带来了两个陷阱:其一是文献替代图像的阐述,成为一种故事媒介,或者说文献插图;其二是图像类型的共性特征归纳,混淆了同类图像,无视个体存在的差异。将图像还... 在当下中国古代造像研究中,有一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即看图辨义,或看图识物。它带来了两个陷阱:其一是文献替代图像的阐述,成为一种故事媒介,或者说文献插图;其二是图像类型的共性特征归纳,混淆了同类图像,无视个体存在的差异。将图像还给图像,是以视觉史的研究方法去进入,重走图像的生成路径,重塑其图像结构,重整其逻辑线路,以此寻找到其象征、隐喻、表述的意义之所在。本文以“墓室畏兽图像”为案例,进行视觉重构与谱系命名,实践视觉史方法论中对于图像的个体存在与定向叙述,以图像分析替代制作者制作的过程。同时,试图以此案例与巫鸿先生的《武梁祠》方法论展开进一步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史 沂南 畏兽 巫鸿 武梁祠 图像
下载PDF
选择的艺术——纪录片《武梁祠》包装中的写意与写实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凯 《现代视听》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纪录片《武梁祠》在包装上使用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一方面,通过水墨画、水彩绘画等写意手法打造“不似之似”的审美意境,给予观众更为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另一方面,通过严谨考证、力求真实还原细节的写实手法让纪录片更加可信... 纪录片《武梁祠》在包装上使用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一方面,通过水墨画、水彩绘画等写意手法打造“不似之似”的审美意境,给予观众更为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另一方面,通过严谨考证、力求真实还原细节的写实手法让纪录片更加可信。这一理念使得《武梁祠》在打造出纪录片独特风格的同时,也帮助观众认识武梁祠、了解武梁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纪录片包装 写意 写实
下载PDF
西学以外——从片头看纪录片《武梁祠》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静 《现代视听》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纪录片《武梁祠》片头以独特且颇具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艺术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武梁祠》片头的灵感与理念来源于汉代画像石的传拓概念,具有历史的“重量”;而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也克服了重重困难,运用大量石膏板进行刻制、锤拓,... 纪录片《武梁祠》片头以独特且颇具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艺术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武梁祠》片头的灵感与理念来源于汉代画像石的传拓概念,具有历史的“重量”;而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也克服了重重困难,运用大量石膏板进行刻制、锤拓,以物理的“重量”追求汉代画像石真实的肌理质感,呈现出古朴浑厚的汉画效果。《武梁祠》片头最终体现的是思想的“重量”,即在技术和西方审美之外追求中国传统艺术和东方审美体系,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一次生动且成功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武梁祠 创作理念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下载PDF
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的历史——浅析纪录片《武梁祠》的人文精神
4
作者 杨雪松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5期75-77,共3页
人文历史纪录片《武梁祠》以历史文物为载体,以展现武梁祠汉画像石蕴含的人文精神为切入点,深入发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创新表达方式,突出我国传统美学风格,以饱含深情与关怀的叙事风格,以宏博深厚的气魄、极致审美的... 人文历史纪录片《武梁祠》以历史文物为载体,以展现武梁祠汉画像石蕴含的人文精神为切入点,深入发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创新表达方式,突出我国传统美学风格,以饱含深情与关怀的叙事风格,以宏博深厚的气魄、极致审美的制作,全面、生动、深刻、细致地展现了武梁祠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基于此,文章重点论述了纪录片《武梁祠》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纪录片创 历史文化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斯文在兹——从《武梁祠》看鲁派纪录片的定位与呈现
5
作者 彭金棣 王静 《现代视听》 2024年第3期51-55,共5页
近年来,山东纪录片佳作频出,业界学界正形成“鲁派纪录片”的初步共识。本文以纪录片《武梁祠》为具体研究案例,对鲁派纪录片的定位、特点和呈现进行了分析。鲁派纪录片在选题上应聚焦山东大地,挖掘齐鲁风物,寻找地域特色突出的思想价... 近年来,山东纪录片佳作频出,业界学界正形成“鲁派纪录片”的初步共识。本文以纪录片《武梁祠》为具体研究案例,对鲁派纪录片的定位、特点和呈现进行了分析。鲁派纪录片在选题上应聚焦山东大地,挖掘齐鲁风物,寻找地域特色突出的思想价值和情感价值,创作具有齐鲁韵味的意象符号,追求典雅朴实、厚重大气的美学呈现,并通过立体化的综合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派纪录片 武梁祠 纪录片选题 纪录片传播
下载PDF
纪录片《武梁祠》的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
6
作者 徐晗 《现代视听》 2024年第3期55-57,共3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纪录片《武梁祠》的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在《武梁祠》的创制过程中,主创团队从大量的史料与故事中寻找到叙事的原点和焦点,在抓住叙事主线的同时以打破时空的叙事方式使纪录片呈现出大开大合的效果,增加了纪录片的叙事... 本文详细分析了纪录片《武梁祠》的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在《武梁祠》的创制过程中,主创团队从大量的史料与故事中寻找到叙事的原点和焦点,在抓住叙事主线的同时以打破时空的叙事方式使纪录片呈现出大开大合的效果,增加了纪录片的叙事趣味和传播魅力,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叙事策略 叙事结构
下载PDF
镜中窥象 一眼千年——纪录片《武梁祠》影像历史质感的营造与拍摄
7
作者 田琦 《现代视听》 2024年第3期61-63,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纪录片《武梁祠》的具体拍摄特点,探讨了如何从摄影角度赋予影像更好的历史质感。一方面,需要根据纪录片历史质感的画面要求,以及拍摄文物、历史场景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拍摄器材;另一方面,通过设计恰当的镜头语言,以光... 本文主要介绍了纪录片《武梁祠》的具体拍摄特点,探讨了如何从摄影角度赋予影像更好的历史质感。一方面,需要根据纪录片历史质感的画面要求,以及拍摄文物、历史场景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拍摄器材;另一方面,通过设计恰当的镜头语言,以光影讲述历史,以适当的景别、构图进行空间感的设计,从而营造纪录片氛围,提高视觉传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武梁祠 摄影 镜头语言
下载PDF
沿着图像的脉络——纪录片《武梁祠》创作中对美术史研究方法的借鉴
8
作者 薛亮 《现代视听》 2024年第3期58-60,共3页
纪录片《武梁祠》在创作中借鉴了美术史研究方法,通过讨论作品本身、讨论创作者及创作背景、讨论作品结合当下的意义的方法论,确立了基本框架与创作思路。《武梁祠》以人物故事作为主线,辅以副线故事来丰富纪录片内容,并进行合理的艺术... 纪录片《武梁祠》在创作中借鉴了美术史研究方法,通过讨论作品本身、讨论创作者及创作背景、讨论作品结合当下的意义的方法论,确立了基本框架与创作思路。《武梁祠》以人物故事作为主线,辅以副线故事来丰富纪录片内容,并进行合理的艺术化创作。同时,运用“小时间”图像细读法延展汉画像石之外的故事,并用丰富的呈现形式提升观众的艺术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武梁祠 美术史研究方法 纪录片创作框架
下载PDF
武梁祠画像石的图像学解析
9
作者 王皓弘 《艺术评鉴》 2023年第8期185-188,共4页
汉代画像石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背后蕴含着汉代人民卓越的艺术文化思想。本文结合潘诺夫斯基提出的图像学三阶段理论来对山东省嘉祥县武梁祠东西壁画像石进行解析。对画像石中出现的各种纹饰、历史故事及图腾元素进行图像分... 汉代画像石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背后蕴含着汉代人民卓越的艺术文化思想。本文结合潘诺夫斯基提出的图像学三阶段理论来对山东省嘉祥县武梁祠东西壁画像石进行解析。对画像石中出现的各种纹饰、历史故事及图腾元素进行图像分析,使读者对武梁祠画像石和汉代独特的美学特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通过研究总结出武梁祠背后隐藏的深厚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图像学 武梁祠 汉代雕塑
下载PDF
武梁祠画像与《女史箴图》在女性题材方面的意蕴表现
10
作者 沈玉香 路扬 《书画世界》 2023年第1期90-91,共2页
在我国的传统绘画中,专门描绘女性题材的绘画始终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女性题材的绘画被不断地创新,产生出新的题材、风格以及构图以满足大众的各种目的和需求,其中就有一些作品,如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与《女史箴图》,蕴含着封建社会下对... 在我国的传统绘画中,专门描绘女性题材的绘画始终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女性题材的绘画被不断地创新,产生出新的题材、风格以及构图以满足大众的各种目的和需求,其中就有一些作品,如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与《女史箴图》,蕴含着封建社会下对女性的道德劝诫。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女性由内而外的约束与规范常常通过绘画得以展现,且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绘画 道德劝诫 武梁祠画像 女史箴图
下载PDF
武梁祠董永事父画像考释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91-193,共3页
董永传说流传两千余年,武梁祠董永事父汉画像是现存研究董永传说的最早图像资料。此画像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画面故事虽然已基本阐明,但对其中部分图案的解说仍存在争论。对比南阳汉画像以及武梁祠画像中的各种熊图案可知,汉画像石... 董永传说流传两千余年,武梁祠董永事父汉画像是现存研究董永传说的最早图像资料。此画像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画面故事虽然已基本阐明,但对其中部分图案的解说仍存在争论。对比南阳汉画像以及武梁祠画像中的各种熊图案可知,汉画像石熊形图案有固定的造型图式,武梁祠董永图中左侧之兽不符合汉画像石里常见的熊图式,可识别为大象造型;结合汉代仙人羽化的观念,可论证武梁祠董永图中董永右上方之图案虽是仙女,却以飞鸟的形态出现,此鸟配合董永左上方的大象,组成了董永孝行感天,"象耕鸟耘"的图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汉画像石 董永传说
下载PDF
武梁祠画像石中神仙世界的图像造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员勃 《美术大观》 2013年第2期51-51,共1页
本文从图像的本体出发,从文化、艺术、宗教的视角对武梁祠石刻中的神仙世界图像的造型和内涵进行分析,解读其作用和宗教意义。
关键词 武梁祠 汉画像石 神仙题材 图像造型
下载PDF
秦汉时期刺客叙事的变迁——由《史记·刺客列传》到“汉武梁祠画像”中的“要离刺庆忌”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纪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9,165-166,共11页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收录了五位历史人物,而出现于东汉桓灵间武梁祠画像石上的属于"刺客群组"的则有六位,与前者相比,后者所多出的为刺客要离。由《战国策》、《吕氏春秋》至《史记》、《说苑》、《汉书》,再至武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收录了五位历史人物,而出现于东汉桓灵间武梁祠画像石上的属于"刺客群组"的则有六位,与前者相比,后者所多出的为刺客要离。由《战国策》、《吕氏春秋》至《史记》、《说苑》、《汉书》,再至武梁祠画像石"要离叙事"的变化,可见"要离"未进入《史记.刺客列传》,是司马迁经过考虑而选人入传的结果。在司马迁身后,汉人对其所书写型构的"刺客世界"并未终止,刘向《说苑》中出现了将此五位刺客义士打散后重编的思维与叙事新编。在从《史记》文本叙事到武梁祠画壁画像叙事之间,"要离"重新被型塑并经历了由"刺客之外"到"刺客之内"的角色转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刺客列传》 武梁祠画像石 “要离叙事” “刺客世界”
下载PDF
武梁祠画像石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松林 《美术大观》 2008年第7期153-,共1页
  具有悠久历史的武梁祠画像石艺术,以其雄健、奔放的气势,既反映了汉王朝的美学思想和时代特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旺盛的创造力,两千年来影响颇为深远.是中华文化极其珍贵的遗产,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 武梁祠画像石 古拙 美感 博大 气势 画面 美学范畴 人物形象 石面
下载PDF
意味深长的艺术之“同” 汉代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与古罗马图拉真记功柱比较之面面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晓莹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3-75,64,共4页
处在同时代的汉代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与古罗马图拉真记功柱,从图像,时空及社会历史、哲学思想渊源上等等有那么多的不同,但在不同的背后,我们仍然能隐约地感觉到很多的"同"。从这两件作品的风格、构图、用线、时空观等方面未进... 处在同时代的汉代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与古罗马图拉真记功柱,从图像,时空及社会历史、哲学思想渊源上等等有那么多的不同,但在不同的背后,我们仍然能隐约地感觉到很多的"同"。从这两件作品的风格、构图、用线、时空观等方面未进行比较,这种种的"同"上,意味着艺术的起源是相同的,而人类的思想总是相似的,艺术是质不同而韵同,殊途而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画像石 图拉真记功柱 比较
下载PDF
武梁祠汉画像石“刺客”画像研究
16
作者 郭炳利 《济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26-128,共3页
刺客画像作为武梁祠历史题材画像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内容、构图、雕刻技法和艺术特色都代表了山东汉画像石的地域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刺客本身既有儒家推崇的信诺和勇敢的高贵品质,同时又有不轨于正义、刺杀目的单一的盲目性。
关键词 武梁祠 刺客画像石 艺术特色 信诺
下载PDF
破碎与想象——《宋拓武梁祠画像》册的物质性与破碎性研究
17
作者 谭浩源 《中国美术》 2021年第2期57-66,共10页
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武梁祠画像》册是目前存世最早有关武梁祠的拓本。本文结合该拓本的诸多题跋以及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重新梳理其在清代至民国年间所经历的物质形态演变脉络,以及因伴生的种种文化事件所牵引出的不同物质形态。同时在... 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武梁祠画像》册是目前存世最早有关武梁祠的拓本。本文结合该拓本的诸多题跋以及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重新梳理其在清代至民国年间所经历的物质形态演变脉络,以及因伴生的种种文化事件所牵引出的不同物质形态。同时在此基础上,从拓本的物质性和破碎性切入,探讨物质形态变化对观者认知武梁祠拓本、遗址、石刻图像的深刻影响,以及物质形态与题跋内容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观者审视和解读不同层面武梁祠概念的认知视角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拓武梁祠画像》册 武梁祠 物质性 破碎性 题跋
下载PDF
武梁祠汉画像“嗾獒图”考释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30-134,共5页
武梁祠因其精美独特的汉画像石,向来是金石研究、考古研究、文化艺术研究的焦点。画像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说丰富多彩。汉代经济文化的繁荣,重厚葬的习俗以及武梁本人的生平经历、文化背景都决定了其祠内画像石的思想内容,即儒家的忠孝... 武梁祠因其精美独特的汉画像石,向来是金石研究、考古研究、文化艺术研究的焦点。画像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说丰富多彩。汉代经济文化的繁荣,重厚葬的习俗以及武梁本人的生平经历、文化背景都决定了其祠内画像石的思想内容,即儒家的忠孝节义。"嗾獒图"于1880年出土,主要讲述的是晋灵公嗾放獒犬,灵辄救赵盾的故事,属义士题材。因出土时间较晚,文献记载比较少。且因历史久远,画像的榜题文字残泐损坏,诸家著录颇有出入,值得进行对比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汉画像 “嗾獒图”
下载PDF
浅析东汉武梁祠画像石中所反映的精神世界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元媛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1年第3期34-36,共3页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实力强大,厚葬之风盛行,因此出现大量画像石祠堂,这些石祠用立体的建筑及绘画形式重现出汉代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其中,以山东的"武梁祠"颇具代表性,这座可完全复原的2世纪祠堂,在与同时期石祠具有相通共性...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实力强大,厚葬之风盛行,因此出现大量画像石祠堂,这些石祠用立体的建筑及绘画形式重现出汉代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其中,以山东的"武梁祠"颇具代表性,这座可完全复原的2世纪祠堂,在与同时期石祠具有相通共性的同时,还有其独特之处,由此构建了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东汉 画像石 思想 精神
下载PDF
两汉文化视域下女性贞节观流变--从刘向《列女传》到武梁祠“列女”画像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国贤 王卫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101-104,共4页
汉代重孝、重丧葬,讲求“事死如事生”,这种厚葬重孝风气的直接产品就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石虽为墓葬的艺术,反映的却是生者对已逝之人的最高崇敬,而祭祀场所的选取设立及相关的礼仪制度所表达的则是对先祖的最大尊敬。在这种意识下,于... 汉代重孝、重丧葬,讲求“事死如事生”,这种厚葬重孝风气的直接产品就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石虽为墓葬的艺术,反映的却是生者对已逝之人的最高崇敬,而祭祀场所的选取设立及相关的礼仪制度所表达的则是对先祖的最大尊敬。在这种意识下,于墓室和礼祭场所中出现的画像便不仅是单纯的装饰意义,而是经过建造者严格的取舍后所保留的能够表达集体认知和个人认知的典型性作品。文章对武梁祠“列女”主题画像进行剖析,通过图像与文本之间的对比,辨析两汉文化视域下女性的道德规范和贞洁观念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列女”画像 《列女传》 汉代贞节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