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姜林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0,共6页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末近20年的时间,对武训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980年《齐鲁学刊》第四期发表张经济《希望给武训平反》的读者来信,到1986年国务院《关于为武训恢复名誉的批复》的下达前后为第一个阶段;从1986年前后...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末近20年的时间,对武训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980年《齐鲁学刊》第四期发表张经济《希望给武训平反》的读者来信,到1986年国务院《关于为武训恢复名誉的批复》的下达前后为第一个阶段;从1986年前后到1995年召开第二次全国武训研讨会前后为第二个阶段。就武训和武训精神的研究来说,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其一,对鲁西北大运河沿岸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做进一步综合性的考察和分析,以深入研究武训及其精神产生的必然性和真实性。其二,在研究方法上,应该采取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客观地分析武训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夯实武训成就义学事业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训 武训传》 武训精神
下载PDF
武训义学及陶行知对武训精神的升华
2
作者 张书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2,共3页
武训以一乞丐之身 ,积 30年之艰辛 ,创办义学 ,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陶行知把武训精神归纳为一个“学”字 ,提出要“造成一个好学的中华民族” 。
关键词 武训 武训义学 武训精神 陶行知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党关于文化领导权问题的实践探索——以电影《武训传》为例
3
作者 郭士礼 赵鸿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4-30,共7页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思想建设的主导地位,确保文化领导权问题是新中国初期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对电影《武训传》批判的初衷是澄清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混乱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思想建设的主导地位,确保文化领导权问题是新中国初期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对电影《武训传》批判的初衷是澄清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混乱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初步实践探索。从文化领导权的高度去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发动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的文化运动,对于我们当今的文化建设、文化领导权问题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化领导权 武训传》
下载PDF
“千古奇丐”武训与西方“教圣”裴斯泰洛齐 被引量:5
4
作者 曹中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7,共4页
武训“兴学于未废科举之时”,实属近代教育之先驱。他兴义学的实质是让学校的大门向城乡社会低层子弟开放,其对兴义学事业的执着的原动力来自于中国传统人道主义思想的文化精神;裴斯泰洛齐是略早于武训的“近代教育理论和近代义务初等... 武训“兴学于未废科举之时”,实属近代教育之先驱。他兴义学的实质是让学校的大门向城乡社会低层子弟开放,其对兴义学事业的执着的原动力来自于中国传统人道主义思想的文化精神;裴斯泰洛齐是略早于武训的“近代教育理论和近代义务初等教育的奠基之父”,其终生献身于平民教育的无私精神源于自幼受新教文化熏陶而形成的对人类的虔诚的爱。裴斯泰洛齐是新兴的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先进代表,他的事业有着较好的社会条件和政治环境;武训毕竟不能超越时代而不受其文盲农民的主观条件和清末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然而,恰恰因为这一点,更衬托出武训的高大,展现出他所代表的中国农民和中华民族勇敢、耐劳、刻苦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训 武训精神 裴斯泰洛齐 平民教育
下载PDF
试析毛泽东批判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原因 被引量:3
5
作者 崔晓麟 《兰州学刊》 2006年第6期60-62,共3页
批判武训和电影《武训传》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亲自发动的一场政治文化运动。笔者在分析新中国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从意识形态的需要,阶级斗争的需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需要以及对知识分子思想“混乱”状况的... 批判武训和电影《武训传》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亲自发动的一场政治文化运动。笔者在分析新中国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从意识形态的需要,阶级斗争的需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需要以及对知识分子思想“混乱”状况的估计等方面客观而深入地分析毛泽东发起这场批判运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武训 武训传》 文教界知识分子
下载PDF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武训研究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邢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7-39,共3页
武训问题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引人注目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来,武训与电影《武训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肯定、批判与再评价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这一过程及其历史经验,对于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武训 电影《武训传》 肯定 批判 再评价 研究
下载PDF
百年武训评价的演变和对“武训精神”的再认识 被引量:1
7
作者 钟春翔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3-26,共4页
晚清时期山东堂邑县乡民武训四处行乞 ,办了三处义学。清政府为他赐匾立祠 ,钦封义学正。民国改元后 ,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武训兴义学也是推崇备至 ,武训义学名噪一时。建国后 ,对武训的评价先扬后抑 ,直至 1978年后才渐有定论。
关键词 武训精神 武训评价 晚清 教育史
下载PDF
论陶行知对武训精神的倡扬
8
作者 金林祥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90,共5页
从1922年起,陶行知一贯推崇武训,主张学习武训精神。在1940年至1945年间,他以重庆育才学校为阵地,几乎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武训纪念、宣传活动,成为当时我国主张学习武训,光大武训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建议政府根据武训诞辰设立兴学... 从1922年起,陶行知一贯推崇武训,主张学习武训精神。在1940年至1945年间,他以重庆育才学校为阵地,几乎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武训纪念、宣传活动,成为当时我国主张学习武训,光大武训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建议政府根据武训诞辰设立兴学节、兴学周、兴学月,以推动全国普及教育发展。他反对把武训当作异人、苦行者、圣人和“陶派的人”,也反对复活历史上的武训,而主张要学习“三无四有”的“武训的真精神”。陶行知对武训及武训精神的倡扬,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而且对于今天正确评价武训,推进教育普及,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武训 武训精神 社会影响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武训精神论纲
9
作者 李光耀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3,共3页
一百多年来,对武训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今天,我们应当用全面的科学的观点,认真总结对武训评价中的历史教训,还武训以本来面目,挖掘武训精神的科学内涵,理直气壮地弘扬武训精神。
关键词 武训 行乞兴学 武训精神
下载PDF
弘扬武训精神 振兴教育事业 建设和谐社会——第三次全国武训精神研讨会纪要
10
作者 邢培华 孟宪霞 吴晓奎 《重庆陶研文史》 2007年第3期70-73,共4页
2006年12月在山东冠县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武训精神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武训及武训精神”、“弘扬武训精神,办好人民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认为深入进行武训研究,充分发掘、发展武训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武训... 2006年12月在山东冠县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武训精神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武训及武训精神”、“弘扬武训精神,办好人民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认为深入进行武训研究,充分发掘、发展武训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武训精神,对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训精神 武训研究 会议纪要
下载PDF
论陶行知对武训精神的倡扬
11
作者 金林祥 《重庆陶研文史》 2010年第2期13-18,共6页
从:1922年起,陶行知一贯推崇武训。主张学习武训精神。在1940年至1945年间,他以重庆育才学校为阵地,几乎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武训纪念、宣传活动,成为当时我国主张学习武训,光大武训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建议政府根据武训诞辰... 从:1922年起,陶行知一贯推崇武训。主张学习武训精神。在1940年至1945年间,他以重庆育才学校为阵地,几乎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武训纪念、宣传活动,成为当时我国主张学习武训,光大武训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建议政府根据武训诞辰设立兴学节、兴学周、兴学月,以推动全国普及教育发展。他反对把武训当作异人、苦行者、圣人和“陶派的人”,也反对复活历史上的武训,而主张要学习“三无四有”的“武训的真精神”。陶行知对武训及武训精神的倡扬,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而且对于今天正确评价武训,推进教育普及,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武训 武训精神 社会影响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再论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世英 陈世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54-58,87,共6页
关键词 武训传》 武训精神 毛泽东 电影制片厂 陶行知 共产党员 资产阶级思想 政治批判 文化大革命 反动思想
下载PDF
郭沫若与武训批判
13
作者 冯锡刚 《红岩春秋》 1996年第1期45-48,1,共5页
一个曾经为着民族的自由、民主轰轰烈烈而战的文化斗士,一步步地扭曲了人格,扭曲了心灵。反思那一段历史的荒唐,难道不应引为永远的警醒吗?
关键词 郭沫若 陶行知 武训批判 武训精神 毛泽东 武训传》 周恩来 政治批判 调查记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试论武训批判对新中国史学领域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镇富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2-145,共4页
对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源于文艺界。这是建国后意识形态领域第一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史学界虽然投入批判的时间较晚,规模不大,但对正在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新中国史学界来说,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史学领域阶级斗争观... 对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源于文艺界。这是建国后意识形态领域第一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史学界虽然投入批判的时间较晚,规模不大,但对正在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新中国史学界来说,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史学领域阶级斗争观念泛滥,严重背离了历史主义原则,开启了通过曲解历史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训 武训批判 史学 消极影响
下载PDF
民国时期武训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培华 雷凤芹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8-91,共4页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武训研究 概述
下载PDF
审思“对《武训传》的批判” 被引量:1
16
作者 濮晓婧 《理论观察》 2008年第6期127-129,共3页
1951年发动的对《武训传》的批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场全国规模的以政治为目的而进行的文化批判运动。半个多世纪之后,回顾历史,我们仍有诸多感叹。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荣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 1951年发动的对《武训传》的批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场全国规模的以政治为目的而进行的文化批判运动。半个多世纪之后,回顾历史,我们仍有诸多感叹。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荣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我们,应当牢记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对待学界和政治领域的各种现象,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摈弃牵强附会的文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言论思想自由,提倡多元化思想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训传》 武训精神 学术争鸣 思想批判
下载PDF
适当与失当:从“优势话语权”到“绝对话语权”——话语权视角下的电影《武训传》批判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连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50,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全面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并以此推动社会整合。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优势话语权,以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引领前进方向,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急务所在。针对电影《武训传》的拍摄特别是评论过程中所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全面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并以此推动社会整合。建构马克思主义的优势话语权,以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引领前进方向,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急务所在。针对电影《武训传》的拍摄特别是评论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文化领域错综复杂的状况,毛泽东紧紧抓住电影《武训传》这只"麻雀"深入解剖,力图在文艺领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优势话语权。但是,由于过分求纯和急于求成,又采取批判运动的方式,"优势话语权"不恰当地演变成为"绝对话语权",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训传》 毛泽东 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
下载PDF
论毛泽东批判《武训传》的缘由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欧阳雪梅 《毛泽东研究》 2014年第2期7-14,共8页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改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由此推动了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这是新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人写翻案的文章,攻击毛泽东。事实是,《武...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改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由此推动了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这是新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人写翻案的文章,攻击毛泽东。事实是,《武训传》本身存在历史观的错误,电影放映后的"好评如潮"和党员知识分子缺乏思想引导的自觉,是毛泽东批判《武训传》的缘由。批判《武训传》对宣传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产生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转变。虽然这次批判有缺点,但反映了毛泽东建立文化领导权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批判《武训传》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论陶行知的武训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培华 雷凤芹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陶行知与武训的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武训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中, 陶行知受到严厉、粗暴的批判。多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需不抱任何成见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引起广大研究者... 陶行知与武训的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武训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中, 陶行知受到严厉、粗暴的批判。多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需不抱任何成见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武训 研究 特点 探讨
下载PDF
建国初史学界的武训批判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尚元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2,共6页
建国初 ,围绕着电影《武训传》所开展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批判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史学界投入批判运动主要是在第二阶段之后。史学领域的批判以《人民日报》社论为基调 ,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而展开。就新中国的史学发展而言 ,这场批判有... 建国初 ,围绕着电影《武训传》所开展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批判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史学界投入批判运动主要是在第二阶段之后。史学领域的批判以《人民日报》社论为基调 ,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而展开。就新中国的史学发展而言 ,这场批判有积极的因素 ,但消极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训 史学领域的批判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