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1
作者 周燕 胡作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莫里森作品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其对黑人群体精神上和生活上需求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生死观。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尝试就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类型和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黑人如何完成对个... 莫里森作品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其对黑人群体精神上和生活上需求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生死观。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尝试就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类型和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黑人如何完成对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索,从而更清楚地解悟莫里森如何借死亡的书写来再现黑人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重构黑人民族记忆,明晓莫里森主张多元文化融合的思想以及赋予死亡的意义和情感指向,以期为研究与莫里森有相似政治际遇和生活经历的其他美国少数族裔小说家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死亡书写 死亡意象 生死观 多元文化
下载PDF
《树民》中的死亡书写和生命意识
2
作者 程新荣 王智音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5-87,共3页
安妮·普鲁在其小说《树民》中描写了多种悲惨的死亡事件,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差异,每个人都会走向死亡。死亡既包括物质或身体意义上的死亡,也包括精神上或心灵上的死亡。因为死亡的存在,才有了对生命意义的反思,也才让... 安妮·普鲁在其小说《树民》中描写了多种悲惨的死亡事件,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差异,每个人都会走向死亡。死亡既包括物质或身体意义上的死亡,也包括精神上或心灵上的死亡。因为死亡的存在,才有了对生命意义的反思,也才让生命意识的觉醒显得更加珍贵。个体的死亡给身边的人带来创伤与痛苦的同时,也可能会给人以某些启示。文章通过对《树民》中死亡书写细致解读,对生命的意义进行反思,并旨在加深读者对普鲁的生死观与生命关怀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普鲁 《树民》 死亡书写
下载PDF
儿童文学死亡书写的可能、限度及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翔宇 迂卓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17,29,115,共9页
在现代儿童文学中,得益于儿童观的现代革新及对儿童文学分层的理性认知,“死亡”已不再是话语禁忌而成为被接纳的议题。在对死亡“写什么”与“怎么写”的表述中,受制于儿童文学文类的杂糅而衍生出对死亡阐释的可能性及阈限。在历史化... 在现代儿童文学中,得益于儿童观的现代革新及对儿童文学分层的理性认知,“死亡”已不再是话语禁忌而成为被接纳的议题。在对死亡“写什么”与“怎么写”的表述中,受制于儿童文学文类的杂糅而衍生出对死亡阐释的可能性及阈限。在历史化动态发展的语境中,儿童文学的死亡书写并不止于生命之殇的疼痛体验,而是同青少年的成长议题有机融合,从而扩充了死亡书写的长度、宽度与深度,这对于儿童文学自我封闭的本质主义起到了理论纠偏作用。同时,以死亡书写延展的生命重量对因幻想而衍生的文化轻逸产生了抵制效应。当然,死亡书写进入儿童文学文本也应是有限度的,如何针对儿童文学分层结构采用对应的叙事策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书写 儿童文学 话语禁忌 可能性 限制
下载PDF
直面与自省——浅析乔叶《认罪书》中的死亡书写
4
作者 赵丽妍 张孟杰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9期10-12,共3页
《认罪书》是乔叶聚焦女性情感与社会历史的一部长篇作品,既从她一向关注的女性情感话题出发,又在其中掺杂了范围更大的社会历史因素,在扩大叙述视野的同时又不偏离女性这个话题中心。在叙述视角上以金金第一人称叙述为主,以多个次要人... 《认罪书》是乔叶聚焦女性情感与社会历史的一部长篇作品,既从她一向关注的女性情感话题出发,又在其中掺杂了范围更大的社会历史因素,在扩大叙述视野的同时又不偏离女性这个话题中心。在叙述视角上以金金第一人称叙述为主,以多个次要人物对话为辅,一步步对死亡真相进行剖析和探索,发现并揭露藏在背后的罪恶。《认罪书》中所涉及的死亡表达及死亡背后隐藏的深意,表现并渗透着作家独特的人生感受和历史反思,更突出了作家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叶 《认罪书》 死亡书写
下载PDF
踏开世间不平路——从海德格尔死亡观角度看小说《烟火漫卷》的死亡书写
5
作者 徐铁松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9期106-109,共4页
众所周知,死亡是哲学和文学中的永恒主题。当代作家迟子建多年来的文学创作执着于对死亡的书写,她用温情的文字诠释着其对于死亡的睿智理解,表达着她对于生命的终极关怀。从海德格尔的死亡观来解读迟子建小说《烟火漫卷》的死亡书写,在... 众所周知,死亡是哲学和文学中的永恒主题。当代作家迟子建多年来的文学创作执着于对死亡的书写,她用温情的文字诠释着其对于死亡的睿智理解,表达着她对于生命的终极关怀。从海德格尔的死亡观来解读迟子建小说《烟火漫卷》的死亡书写,在认识死亡、走近死亡和超越死亡的探索过程中追寻死亡的真谛,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死亡 迟子建 烟火漫卷 死亡书写
下载PDF
形态 意蕴 生成——海勒根那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6
作者 阿力玛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3年第5期36-40,共5页
海勒根那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其小说作品引起读者强烈反响且广获学界好评。深入研读海勒根那中短篇小说会发现,其绝大多数作品中都贯穿着死亡叙事情节,作者频繁书写各种形态的死亡,以展现出对人类与动物终极命运的特殊关怀。死亡无论是... 海勒根那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其小说作品引起读者强烈反响且广获学界好评。深入研读海勒根那中短篇小说会发现,其绝大多数作品中都贯穿着死亡叙事情节,作者频繁书写各种形态的死亡,以展现出对人类与动物终极命运的特殊关怀。死亡无论是在哲学、美学还是在文学领域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基于海勒根那小说中出现的众多死亡书写,可见死亡书写是研究其小说不可忽略的重要视阈。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海勒根那小说中常见的死亡书写形态,进而探微海勒根那小说中死亡书写的审美意蕴及其生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勒根那 小说 死亡书写
下载PDF
死亡之镜下的欲望和人情——短篇小说《好女人的爱情》的死亡书写
7
作者 薛琴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3期43-47,共5页
艾丽丝·门罗在1998年发表了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短篇小说《好女人的爱情》是其中的同名故事。像门罗的其他故事一样,死亡是该故事重要的轴线。它不仅是故事发展的动力,也是使小说中人性诸相显影的魔镜。无论是喧嚣的欲念和淡... 艾丽丝·门罗在1998年发表了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短篇小说《好女人的爱情》是其中的同名故事。像门罗的其他故事一样,死亡是该故事重要的轴线。它不仅是故事发展的动力,也是使小说中人性诸相显影的魔镜。无论是喧嚣的欲念和淡漠的人情,还是人物病态的心理,都在这面魔镜下毫无藏身之处。因为这面镜子,寻常生活里的陌生和生活表层下涌动的暗流得以浮出水面。在这篇故事里,艾丽丝·门罗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使得叙述者既可以深入到人性深处,但是又无法洞察人性深处所有的神秘,故事也因此具有了不确定性。作者开放而含混的写作风格不仅让读者感觉温暖,赋予他们巨大的审美愉悦,而且还成功地把他们引向哲学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之镜 《好女人的爱情》 死亡书写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审美愉悦
下载PDF
中国当代诗歌死亡书写中的精神幻象 被引量:1
8
作者 谭五昌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2,共5页
许多中国当代诗人对死亡的书写往往从死亡本能的角度切入,营造出诗人自身的精神幻象,从中透露出诗人们或具积极性、消极性和中性(中间状态)的无意识心理及情感体验,显示出诗人们死亡心理与情感体验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结合有代表性... 许多中国当代诗人对死亡的书写往往从死亡本能的角度切入,营造出诗人自身的精神幻象,从中透露出诗人们或具积极性、消极性和中性(中间状态)的无意识心理及情感体验,显示出诗人们死亡心理与情感体验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结合有代表性的文本,对当代诗歌死亡书写中的精神幻象的具体内涵予以分析,是很有文化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死亡书写 死亡本能 精神幻象
下载PDF
生命的关怀与生存的探寻——以中国现代小城小说的死亡书写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邱诗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87-193,共7页
中国现代小城小说里有大量的对死亡的叙写。中国现代小城小说文本里的死亡叙事既是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又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社会痼疾的暴露与批判,也是关于生命和自由的伦理叙事,体现了作家对现实的思考、对民族命运的探寻和对... 中国现代小城小说里有大量的对死亡的叙写。中国现代小城小说文本里的死亡叙事既是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又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社会痼疾的暴露与批判,也是关于生命和自由的伦理叙事,体现了作家对现实的思考、对民族命运的探寻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小说 死亡书写 生命关怀 生存探寻
下载PDF
论莫言小说死亡书写的表征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1-95,共5页
在莫言的小说中处处弥散出死亡的味道,死亡现象大量频繁出现,作者对重要的死亡场面着力渲染,在有的作品中亡者的精魂还贯穿文本的始终。莫言除了关注人类的死亡以外,还深切地关注动物死亡。莫言小说死亡书写形成的原因与历史语境、文化... 在莫言的小说中处处弥散出死亡的味道,死亡现象大量频繁出现,作者对重要的死亡场面着力渲染,在有的作品中亡者的精魂还贯穿文本的始终。莫言除了关注人类的死亡以外,还深切地关注动物死亡。莫言小说死亡书写形成的原因与历史语境、文化语境和作者苦难的童年经历以及对外国文学的借鉴均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小说 死亡书写
下载PDF
《时时刻刻》中的死亡书写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龙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6,20,共3页
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对于死亡的书写占了很大的比重,主要体现在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及理查德死亡的细腻描写和对深水长眠、孤寂凄凉死亡意境的呈现。而作者之所以进行死亡书写主要有两方面的动因,即阐释死亡带来的... 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对于死亡的书写占了很大的比重,主要体现在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及理查德死亡的细腻描写和对深水长眠、孤寂凄凉死亡意境的呈现。而作者之所以进行死亡书写主要有两方面的动因,即阐释死亡带来的美感以及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在死亡书写中,寄予着作者对女性精神困境的关注以及战胜苦难、超越生死的积极意义,在这一层面上《时时刻刻》具有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温暖的人性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时刻刻》 死亡书写 精神困境 超越死亡
下载PDF
死亡叙事的演变与小说美学的关联--论“北美留学生小说”的死亡书写
12
作者 王列耀 池雷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58,共5页
死亡是"北美留学生小说"的重要书写主题。"死亡书写"的叙事策略呈现出变化与发展的集体趋势。在母题的不变与叙事策略的多变中,从"留学"到"学留"再到"后留学"时期的"北美留学... 死亡是"北美留学生小说"的重要书写主题。"死亡书写"的叙事策略呈现出变化与发展的集体趋势。在母题的不变与叙事策略的多变中,从"留学"到"学留"再到"后留学"时期的"北美留学生小说",死亡书写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蕴含着独特的精神气质与美学风格。通过"死亡书写"探析文学的叙事策略、精神气质和美学风格上的变动,具有现象学的类型分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留学生小说 死亡书写 精神气质 美学风格
下载PDF
道家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死亡书写
13
作者 刘保昌 《晋阳学刊》 2004年第5期74-77,共4页
道家思想以其不同于传统儒家、墨家等诸子的生死观念,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实际与文学观念。鲁迅的“反抗绝望”;自由派文人超脱生死的死亡书写;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视死亡为人生之常、人生的必然归趋,等等,都受到了老庄道家的深刻... 道家思想以其不同于传统儒家、墨家等诸子的生死观念,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实际与文学观念。鲁迅的“反抗绝望”;自由派文人超脱生死的死亡书写;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视死亡为人生之常、人生的必然归趋,等等,都受到了老庄道家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 死亡书写
下载PDF
复调与对话:论《坎坷喧嚣的道路》中的死亡书写
14
作者 吴群涛 成轶瑾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7-82,共6页
鲍勃·迪伦在其新歌专辑《坎坷喧嚣的道路》中以死亡为主题,审视了逼近自身的自然死亡,反思了20世纪60年代层出不穷的民权领袖遇刺事件。分析专辑中的歌词后发现,其死亡书写具有叙事手法、结构和内容上的多重对话性,体现出明显的复... 鲍勃·迪伦在其新歌专辑《坎坷喧嚣的道路》中以死亡为主题,审视了逼近自身的自然死亡,反思了20世纪60年代层出不穷的民权领袖遇刺事件。分析专辑中的歌词后发现,其死亡书写具有叙事手法、结构和内容上的多重对话性,体现出明显的复调特征。迪伦采用复调与对话技巧从多个角度书写死亡,探讨个人超越肉体死亡的方法,呈现美国社会系统暴力造成的政治谋杀与自由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听者无意识地加入对话,推动其有意识地进行思考。通过发挥个人的主体能动性,鲍勃·迪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美国社会主流话语的裹挟,为大众走出失语状态注入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勃·迪伦 《坎坷喧嚣的道路》 死亡书写 复调叙事 对话
下载PDF
论迟子建《白雪乌鸦》死亡书写的双重性
15
作者 尹晓琳 刘冰琪 《西部学刊》 2022年第23期119-122,共4页
《白雪乌鸦》是迟子建以二十世纪初哈尔滨鼠疫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温润笔触消弭灾难下的哭嚎,用种种人各异的死亡所触发的温情拨开了累累白骨,呈现出死亡书写的双重意蕴。小说呈现群体性死亡形态与日常性死亡形态并置的双... 《白雪乌鸦》是迟子建以二十世纪初哈尔滨鼠疫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温润笔触消弭灾难下的哭嚎,用种种人各异的死亡所触发的温情拨开了累累白骨,呈现出死亡书写的双重意蕴。小说呈现群体性死亡形态与日常性死亡形态并置的双重死亡形态,凸显客观实在性与人为建构性双重死亡意象建构下个体向死而生的生存态度与生存策略。作品营造“哀而不伤”“悲痛而不绝望”的氛围,体现出动荡中的平和之气,凸显着社会失序状态下人性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白雪乌鸦》 死亡书写 双重性
下载PDF
生命之花的萎谢凋零——论宁夏青年作家群小说创作中的少儿死亡书写
16
作者 张静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75-76,共2页
宁夏青年作家群继承了书写生死的文学传统。在其小说创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涉及到少儿死亡。其表现少儿死亡的手法是多样的,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宁夏青年作家群对少儿的死亡书写,激发强烈的悲悯之情,蕴含着至深的忧郁。
关键词 宁夏青年作家群 少儿 死亡书写
下载PDF
论黎紫书《告别的年代》中的死亡书写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雅岚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4,共5页
《告别的年代》是黎紫书首部长篇小说,除了故事内容上相互指涉、层层包覆之外,书里主要的三个大故事皆以死亡作为开端,并于故事内容中穿插着不同的死亡事件,细究后即可发现每场死亡皆非偶然,除了帮助故事进行,藉由对象象征死亡及死亡意... 《告别的年代》是黎紫书首部长篇小说,除了故事内容上相互指涉、层层包覆之外,书里主要的三个大故事皆以死亡作为开端,并于故事内容中穿插着不同的死亡事件,细究后即可发现每场死亡皆非偶然,除了帮助故事进行,藉由对象象征死亡及死亡意象操作等手法,也为该小说带来不同的书写效果。本论文即以《告别的年代》中的死亡书写为核心,尝试分析各层故事中相互包裹和推进的死亡记事,及其所展现的意象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告别的年代》 死亡书写 多层叙事 后设小说
下载PDF
纪伯伦作品中死亡书写的美学内涵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珮 刘欣路 《亚非研究》 2021年第1期24-37,共14页
本文通过细读纪伯伦不同阶段作品中关于死亡书写的内容,探讨其独特的美学内涵。他将死亡看作通往生命神圣性的必经之路,当人不能有尊严、有自由地生存时,便欣然赴死。文章结合纪伯伦的生活经历与所处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分析其死亡书写发... 本文通过细读纪伯伦不同阶段作品中关于死亡书写的内容,探讨其独特的美学内涵。他将死亡看作通往生命神圣性的必经之路,当人不能有尊严、有自由地生存时,便欣然赴死。文章结合纪伯伦的生活经历与所处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分析其死亡书写发展的历程:以死亡求救赎,以死亡作抵抗,凭借死亡实现神圣。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纪伯伦将死亡书写与美结合的意义,认为死亡书写体现了他对人性的关怀、自由的追求和神圣的思考,旨在进一步理解纪伯伦在作品中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伯伦 死亡书写 美学内涵
下载PDF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死亡书写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立坤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3,共3页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具有强烈死亡意识的小说。悲悯式的死亡叙事风格和偶然性的死亡情节设置使死亡不再冷酷与沉重,一系列死亡事件背后又都充盈着爱与希望。从审美追求和精神内蕴出发,迟子建以死亡为切入点,将鄂温克民族...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具有强烈死亡意识的小说。悲悯式的死亡叙事风格和偶然性的死亡情节设置使死亡不再冷酷与沉重,一系列死亡事件背后又都充盈着爱与希望。从审美追求和精神内蕴出发,迟子建以死亡为切入点,将鄂温克民族放在岁月的长河中,探知他们对生与死的价值判断,从而凸显死亡背后的生命之美与人性之美,也透露出其对鄂温克族的悲悯和惋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死亡书写
下载PDF
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基督教文学的死亡书写
20
作者 季小兵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3,共5页
中国基督教文学主要通过融通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和基督教文化精神,于耶稣之死和自然律动两个向度来探寻死亡与生命的辩证关系。用"爱"超越死亡,"爱"是生命的牵引力。这种神性写作在当下是一种有意义的表达。
关键词 中国基督教文学 死亡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