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荡频率对曼氏无针乌贼成体死亡率及生存状态的影响
1
作者 周珊珊 周永东 +6 位作者 李哲 欧阳洪 镇小蔓 梁君 陈俊琳 陈佳怡 徐开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为提高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运输过程的存活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0、60、100、120、140和160 r/min振荡频率对成体曼氏无针乌贼死亡率、乳酸、糖原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160 r/min死亡率略有下降外,其他组随着频率的增高... 为提高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运输过程的存活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0、60、100、120、140和160 r/min振荡频率对成体曼氏无针乌贼死亡率、乳酸、糖原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160 r/min死亡率略有下降外,其他组随着频率的增高死亡率升高,频率120、140 r/min时死亡率最高为91.7%,显著高于0、60、100 r/min处理组。死亡时间主要分布在振荡后的4~8 h,频率越低乌贼出现死亡的时间越晚,160 r/min率先在2 h出现死亡个体。除个别组出现波动外,随着频率的增大,两种组织(肌肉、肝脏)的糖原含量降低,而乳酸含量增大,140 r/min处理组糖原、乳酸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除60 r/min处理组外,随着频率的增加,肝脏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且120、140、160 r/min处理组3种酶活性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升高,140和160r/min处理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乌贼死亡率与SOD、肌肉乳酸含量、ALP之间极显著正相关,与肌肉糖原含量、GOT和ALT活性、消化腺糖原含量之间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频率显著影响乌贼的存活率,能量耗尽和肝脏损伤可能是乌贼运输过程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运输过程建议振荡频率小于100 r/min且运输时间小于3 h,尽量避免较大程度的晃动。本研究可为曼氏无针乌贼成体的增殖放流运输过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振荡频率 喷墨 死亡率 糖原 乳酸
原文传递
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生存率分析
2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3 位作者 焦艳 高旸 熊娟 许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26-731,共6页
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五年生存率,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重庆市新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 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五年生存率,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重庆市新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世界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不同性别和地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016年新报告的宫颈癌病例进行主动和被动生存随访,采用生存分析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计算平均生存时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 of Mantel-Cox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1.60/10万、14.64/10万与14.71/10万,宫颈癌发病率农村(23.32/10万)高于城市(17.67/10万)(χ^(2)=6.96,P<0.01)。宫颈癌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世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00/10万、2.79/10万与3.02/10万,宫颈癌死亡率农村(5.65/10万)高于城市(3.53/10万)(χ^(2)=5.42,P=0.02)。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五年生存率为64.32%,城市地区宫颈癌五年生存率(76.35%)高于农村地区(5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5,P<0.01)。结论: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五年生存率较低,应重视宫颈癌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生存率
下载PDF
2011-2021年重庆市主城某区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3
作者 贺明 汤成 +4 位作者 陈婷 梁艳 骆致 马周俊 陶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940-944,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疾病负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发病及死亡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肺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ASRIC)、死亡率、标化死亡率(ASRMC)、伤残调整寿命年(DA... 目的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疾病负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发病及死亡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肺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ASRIC)、死亡率、标化死亡率(ASRMC)、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伤残所致寿命损失年(YLD)等指标。不同性别、年份及年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粗发病率、ASRIC、粗死亡率、ASRMC分别为81.94/10万、55.40/10万、62.69/10万和41.21/10万,不同年份间粗发病率、粗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粗发病率=60.89,P<0.05;χ^(2)粗死亡率=99.25,P<0.05);同性别不同年份的肺癌粗发病率、粗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男性粗发病=32.41,P<0.05;χ^(2)女性粗发病率=132.49,P<0.05;χ^(2)男性粗死亡率=89.37,P<0.05;χ^(2)女性粗死亡率=35.39,P<0.05)。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YLD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为1.01‰、19.59‰和20.60‰,男性居民YLD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为1.50‰、28.02‰和29.53‰,女性居民分别为0.52‰、11.30‰和11.81‰。肺癌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2)粗发病率=16334.71,P<0.05;χ^(2)粗死亡率=15509.72,P<0.05)。结论2011-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肺癌的疾病负担仍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死亡率 重庆
下载PDF
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四川省肺癌死亡率趋势研究
4
作者 柴琪 邓颖 +4 位作者 杨智博 秦露 闫俊岚 张红 周永召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预测未来5年四川省肺癌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四川省加强肺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四川统计年鉴》明确该省2005至2021年肺癌死亡率情况,运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结合Matlab2017b软件对四川省未来5年的肺癌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灰... 目的预测未来5年四川省肺癌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四川省加强肺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四川统计年鉴》明确该省2005至2021年肺癌死亡率情况,运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结合Matlab2017b软件对四川省未来5年的肺癌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5.07%,通过马尔科夫链进行优化后,预测精度上升至98.06%,优化后的模型拟合预测效果更精准。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未来5年四川省肺癌死亡率将呈持续上升趋势。结论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可以对四川省肺癌死亡率进行较好的预测和拟合,该组合模型可以作为未来预测肺癌死亡率发展趋势的一种新方法,为肺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模型 马尔科夫链 转移状态 肺癌死亡率 四川省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钾摄入量与死亡率及肾脏病进展的剂量-反应Meta分析
5
作者 冯倩 朱梦霞 +2 位作者 李淑贤 齐士坤 韩晓苇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4期261-26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钾摄入量与死亡率及肾脏病进展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检索关于CKD...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钾摄入量与死亡率及肾脏病进展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检索关于CKD患者钾摄入量与死亡率、肾脏病进展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方法进行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队列研究,包括53694例患者。线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钾摄入量与CKD患者死亡风险无显著相关(RR=0.875,95%CI:0.746~1.027,P=0.100)。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CKD患者钾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L型非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10);钾摄入量与CKD进展无明显的非线性趋势(非线性检验P=0.226),线性趋势结果显示CKD患者钾摄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CKD进展风险降低21.6%(RR=0.784,95%CI:0.625~0.983,P=0.031)。结论当前证据表明过低的钾摄入量不利于降低CKD患者的死亡与肾脏病进展的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摄入量 死亡率 慢性肾脏病进展 剂量-反应关系
下载PDF
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情况分析
6
作者 苏燕燕 神艳 +4 位作者 聂雷 刘燕青 甄娜 王霞 周超峰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分析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妇幼健康有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集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运用JoinPoint模型,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 目的:分析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妇幼健康有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集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运用JoinPoint模型,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5.00%,其中1991—2005年APC为-3.71%,2005—2013年APC为-8.16%,2013—2021年APC为-4.05%。1991—2021年我国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3.90%,30年间变化趋势出现2个拐点,其中1991—2002年APC为-5.17%,2002—2010年APC为0.70%,2010—2021年APC为-5.82%;1991—2021年我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5.60%,30年间变化趋势出现2个拐点,其中1991—2004年APC为-3.55%,2004—2011年APC为-11.26%,2011—2021年APC为-4.14%。孕产妇主要死亡疾病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和肝病。结论: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5—2013年下降幅度较大,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城市。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羊水栓塞仍是产科主要死亡疾病,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并优化多学科、全孕期精细管理,以保障孕产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变化趋势 JoinPoint模型 死因占比
下载PDF
入院检查指标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邵培宁 刘国亭 +2 位作者 孙宏武 段皓 何高峰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入院实验室检查各指标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包头市第三医院经同一手术小组诊断为OVCF并行PKP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患... 目的:探讨入院实验室检查各指标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包头市第三医院经同一手术小组诊断为OVCF并行PKP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基本信息,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两组。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相关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患者死亡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76例OVCF的患者术后一年死亡率为6.81%(12/176),随访观察期间患者总死亡率为18.75%(33/176)。骨密度(BMD)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797(95%CI:0.699-0.895,P<0.05),当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5.3%时诊断指数最大为0.520,诊断截点为-3.430。白蛋白(ALB)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676(95%CI:0.572-0.780,P<0.05),当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70.6%时诊断指数最大为0.342,诊断截点为39.450 g/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786(95%CI:0.693-0.879,P<0.05),当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65.0%时诊断指数最大为0.468,诊断截点为3.120。BMD、ALB、NLR三个指标联合后预测患者死亡的AUC为0.871(95%CI:0.798-0.945,P<0.05),当敏感性为75.8%、特异性为86.7%时诊断指数最大为0.625,诊断截点为4.945,高于NLR、BMD及ALB单个指标的曲线下面积。结论:BMD、ALB、NLR三个指标联合后(联合指标Y=0.528×NLR-3.526×BMD-0.227×ALB)可以更好预测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死亡率
下载PDF
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8
作者 杨叶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析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期间到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经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其中予以常规急诊... 目的:探析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期间到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经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其中予以常规急诊救治措施治疗的38例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的39例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救治时间〔(73.33±5.98)min〕短于对照组〔(78.57±6.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溶栓再通率(89.74%)和48 h内救治成功率(97.44%)高于对照组(71.05%和63.16%),48 h内死亡率(0.00%)和致残率(2.56%)低于对照组(15.79%和2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溶栓用时为[(51.87±3.75)min]低于对照组[(54.22±3.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升溶栓再通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诊 脑动脉内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再通率 死亡率
下载PDF
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探究
9
作者 崔淑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80-0083,共4页
探究院前急救联合脑动脉内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并观察患者预后。方法 研究起始时间为2022年12月,研究终止时间为2023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因突发缺血性脑卒中在定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急救的60例患者,分组依据为... 探究院前急救联合脑动脉内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并观察患者预后。方法 研究起始时间为2022年12月,研究终止时间为2023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因突发缺血性脑卒中在定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急救的60例患者,分组依据为患者入院顺序,对照组中分入先入院的30例患者,研究组中分入后入院的30例患者,两组的急救方法分别为急诊常规治疗、院前急救联合脑动脉内溶栓。组间比较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就诊后各环节耗时以及干预前后的脑组织缺血大小和BI指数。结果 研究组的血管再通率(93.33%)比对照组(73.33%)高,死亡率(0%)和并发症发生率(3.33%)比对照组低(13.33%和26.67%),就诊后各环节耗时比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开始前,检测脑组织缺血大小、评估BI指数,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开始后,以上指标有了较大变化,其中研究组的脑组织缺血大小相对更小,BI指数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急诊脑动脉内溶栓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救治效率、溶栓效果、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均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动脉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患者 死亡率 影响
下载PDF
基于GM(1,1)和ARIMA模型的安徽省孕产妇及儿童死亡率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彬 张龙秀 +2 位作者 王瑞 陈华 刘辉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构建2022—2025年安徽省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NMR)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 5 mortality rate,U5MR)发展预测模型,预测安... 目的构建2022—2025年安徽省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NMR)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 5 mortality rate,U5MR)发展预测模型,预测安徽省4个指标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安徽省“十四五”妇幼卫生规划的落实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对2022—2025年安徽省MMR、IMR、NMR、U5MR进行预测。结果采用ARIMA和GM(1,1)模型对安徽省MMR、IMR、NMR、U5MR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021、0.880、0.671、1.131和1.900、0.290、0.150、0.341,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63、0.188、0.220、0.182和0.154、0.062、0.050、0.055,GM(1,1)预测误差较小。经预测,到2025年安徽省MMR、IMR、NMR、U5MR分别降至5.68/10万、1.57‰、0.82‰及2.23‰。结论运用GM(1,1)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2022—2025年安徽省MMR、IMR、NMR、U5MR的预测结果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 孕产妇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原文传递
我国城乡宫颈癌死亡率趋势分析及预测
11
作者 张莉 李银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27-932,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女性2004年至2017年宫颈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对未来10年死亡率的趋势进行预测。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宫颈癌死亡数据,建立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我国城乡粗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目的:分析中国女性2004年至2017年宫颈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对未来10年死亡率的趋势进行预测。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宫颈癌死亡数据,建立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我国城乡粗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分析其变化趋势。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 ive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粗死亡率进行拟合,预测未来10年宫颈癌粗死亡率。结果:2004-2017年,我国城市及农村宫颈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对应AAPC值分别为8.05%(P<0.001)和4.28%(P<0.001)。对宫颈癌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城市及农村预测模型分别为ARIMA(0,1,0)和ARIMA(0,1,1),至2027年我国城市及农村宫颈癌死亡率将升高至7.38/10万和7.73/10万。结论:过去14年间我国妇女宫颈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未来10年仍将继续增加且农村妇女死亡率高于城市妇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死亡率 趋势分析 预测分析 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对老年人死亡率的影响
12
作者 刘欢 《兰州学刊》 2024年第1期116-129,共14页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了“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等民生事业发展导向,而“老有所终”作为“老有所养”的重要补充,对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CLHLS三期追踪数据,利用面板二元模型与有序Logit模型,实证考察...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了“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等民生事业发展导向,而“老有所终”作为“老有所养”的重要补充,对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CLHLS三期追踪数据,利用面板二元模型与有序Logit模型,实证考察了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对老年人死亡率的影响及其效应。研究显示:一是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对老年人是否死亡有显著负向作用,且对老年人死亡时间有显著正向作用,其效应分别为2.3254和0.4111;二是相较于无长期护理服务人员,有长期护理服务且越偏向正式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死亡率更低、存活时间更长,且在家庭规模、医疗服务可及性、性别、年龄等方面表现出群体异质性;三是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对老年人死亡率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其传导机制为“长期护理服务供给—自理能力改善—疾病率降低—生存质量优化”。因此,需要逐步优化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等,突出正式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的重要性,优化家庭护理服务供给方式,以期为“老有所终”目标实现提供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有所终” 死亡率 长期护理 ADL 老年人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女性人口的死因死亡率趋势分析
13
作者 孙佳美 杨煜 《统计与管理》 2024年第2期20-29,共10页
人口死亡率影响保险负债、保险产品价格和社会福利计划,对死亡率的研究在经济、人口统计及生活和社会保险中至关重要。考虑到死亡率改善或恶化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有必要利用死亡原因特征来跟踪死亡率趋势。本文旨在使用无监督学习来确... 人口死亡率影响保险负债、保险产品价格和社会福利计划,对死亡率的研究在经济、人口统计及生活和社会保险中至关重要。考虑到死亡率改善或恶化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有必要利用死亡原因特征来跟踪死亡率趋势。本文旨在使用无监督学习来确定死因的时间同质聚类,死因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库中我国1990-2019年女性20-59岁和60岁以上两个年龄组的死因死亡率数据,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TW)相似度度量的层次聚类方法对死因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可视化图形分析了聚类结果,最后通过死因消除法和精算分析量化了某种死因趋势变化对总死亡率的影响。该死因分类方法能有效区分不同死因的死亡率趋势,可为我国制定疾病防治政策提供参考,也为相关部门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趋势 动态时间规整 层次聚类
下载PDF
低剂量CT筛查对人群肺癌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影响的Meta分析
14
作者 字晓慧 吴芃 +2 位作者 郑苏菲 孙楠 赫捷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screening, LDCT)在筛查人群中降低肺癌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公... 目的:系统评价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screening, LDCT)在筛查人群中降低肺癌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公开发表、国内外有关LDCT筛查肺癌的前瞻性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3年8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主要结局指标为肺癌死亡率,次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率、预防1例患者因肺癌死亡或全因死亡需筛查人数。使用R 4.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前瞻性研究,涵盖了123 880名被筛查者,年龄范围为40~75岁,各项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在3.6~13.0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非LDCT筛查组,LDCT筛查降低了人群16%的肺癌死亡率(RR=0.84,95%CI:0.78~0.91,P<0.001);全因死亡率降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95%CI:0.84~1.03,P=0.151)。亚组分析表明,非LDCT筛查组(对照组)具体亚类与肺癌死亡率降低情况相关。Meta回归结果表明,中位随访时间与全因死亡率降低情况相关。若通过LDCT筛查预防1例患者因肺癌死亡,在非影像学预防/全人群中预计需筛查人数为139名;预防1例患者全因死亡预计需筛查人数为81名。结论:使用LDCT进行肺癌筛查能明显降低40~75岁人群的肺癌死亡率,对特定年龄和风险群体进行LDCT筛查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诊断检查服务 死亡率 Meta分析(主题)
下载PDF
胃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死亡率和输血量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董西友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8期65-68,共4页
探讨胃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死亡率和输血量的影响。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守治... 探讨胃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死亡率和输血量的影响。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胃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指标、血清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指标和血清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发现,胃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输血量,缩短止血时间,可加快患者疾病恢复速度,降低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 效果 死亡率 输血量
下载PDF
高危孕产妇管理在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中的作用
16
作者 周所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0-0033,共4页
分析高危孕产妇管理模式对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高危孕产妇200例展开研究,分两组管理,基础组采取基础管理,高危组采取高危管理,分析不同管理方法对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并调查情绪... 分析高危孕产妇管理模式对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高危孕产妇200例展开研究,分两组管理,基础组采取基础管理,高危组采取高危管理,分析不同管理方法对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并调查情绪状态、护理满意度、分娩方式。结果 高危组采取高危管理模式后,该小组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低,但同比基础组,并未产生统计差异(p>0.05);高危组产妇在护理前,较为焦虑、抑郁,护理后情绪逐渐调节,两项指标同比基础组较低(p<0.05);高危组产妇多满意护理操作,同比基础组高(p<0.05),高危组自然分娩率同比基础组高(p<0.05)。结论 高危孕产妇在高危管理模式下实施降低风险性的各个管理措施,打破基础护理局限性,对降低产妇、新生儿死亡率有一定作用,并促进自然分娩,使产妇以稳定的情绪配合护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孕产妇 死亡率 新生儿 高危管理 满意度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左苗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77-0180,共4页
本项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延续性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成效和死亡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56位颅脑损伤患者,将这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了28名患者。对... 本项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延续性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成效和死亡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56位颅脑损伤患者,将这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包含了28名患者。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额外补充了延续性护理,研究主要对比两组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肌力恢复、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及肌力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在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速度、缩短肌力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优势,表明其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 护理效果 死亡率
下载PDF
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张静静 金旭婷 +5 位作者 任佳佳 李若寒 李佳媚 高雅 王小闯 王岗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eICU-CRD数据库,纳入首次入院单次入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 h的成年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eICU-CRD数据库,纳入首次入院单次入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 h的成年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研究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年龄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Ⅳ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Ⅳscore,APACHEⅣ)评分、ICU住院时长和入院时BMI基线水平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ICU患者34311例,其中男性占比55.1%,白种人占比82.4%,≥65岁以上人群占比51.3%;与体质量降低组患者比较,体质量升高的患者出现肾衰竭(1938例,11.1%)、肝衰竭(106例,0.6%)和败血症(2442例,14.0%)的比例更高,并且体质量增加组的患者在ICU住院时长、医院住院时长和APACHEⅣ评分也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体质量增加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是体质量降低组的1.25倍(95%CI:1.16~1.36,P<0.001),ICU死亡率是体质量降低组的1.36倍(95%CI:1.22~1.50,P<0.001),而且在疾病严重程度较高、ICU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中更明显,并且研究结果不受年龄及BMI基线水平的影响。结论在成年患者中,体质量变化是其发生ICU死亡和医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变化 ICU死亡率 医院死亡率 重症监护室
原文传递
2012年至2020年重庆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贤彬 何大学 +3 位作者 练雪梅 毛德强 焦艳 吕晓燕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了解2012年至2020年重庆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肝癌死亡个案病例资料(ICD-10:C22)来源于重庆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报告数据库。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 目的:了解2012年至2020年重庆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肝癌死亡个案病例资料(ICD-10:C22)来源于重庆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报告数据库。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等指标,不同性别与地区间死亡率比较用χ^(2)检验,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表示。结果:2012年重庆市肝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9.87/10万与20.27/10万,2020年重庆市肝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1.21/10万与18.16/10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APC分别为0.39%与-0.83%,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2年至2020年男性历年肝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年至2020年农村地区历年肝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年重庆市肝癌导致的YLL率为8.72‰,2020年YLL率为8.02‰,APC为-1.28%,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AYLL以年均1.66%的速度下降(P<0.05)。男性AYLL高于女性,分别以年均1.55%(P<0.05)和1.96%(P<0.05)的速度下降,城市AYLL低于农村AYLL,城市和农村AYLL总体上分别以年均1.59%(P<0.05)和1.72%(P<0.05)的速度下降。结论:重庆市肝癌死亡率较高,早死导致的疾病负担重,男性与农村地区居民是肝癌发生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死亡率 疾病负担
下载PDF
2016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与生存率分析
20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5 位作者 焦艳 高旸 熊娟 陈婷 许杰 丁睿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16-2120,共5页
目的:分析2016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与随访五年的生存率,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新报告的肺癌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随访,随访信息网络直报到重庆市肿瘤随访登记信息系统,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发病率、标化发病率、... 目的:分析2016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与随访五年的生存率,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新报告的肺癌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随访,随访信息网络直报到重庆市肿瘤随访登记信息系统,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生存率等指标。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不同性别与地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生存分析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计算平均生存时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 of Mantel-Cox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16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9.13/10万与44.82/10万,男性发病率(110.33/10万)高于女性(46.77/10万)(χ^(2)=63.018,P<0.001),城市(87.65/10万)高于农村(75.86/10万)(χ^(2)=10.47,P=0.001)。肺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5.96/10万与33.77/10万,男性死亡率(95.40/10万)高于女性(35.95/10万)(χ^(2)=64.43,P<0.001),城市(73.30/10万)高于农村(60.83/10万)(χ^(2)=12.28,P<0.001)。对18842例肺癌患者进行五年的随访,随访五年平均生存时间为2.11(2.07,2.14)年。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1.84%、33.41%、29.97%、28.04%、26.54%,女性肺癌生存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5,P<0.001)。城市肺癌生存率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78,P<0.001)。结论:重庆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生存率较低,重点应针对男性和农村地区开展肺癌的预防、早期筛查和规范的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